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灵写诗-我的班主任日记_001-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知青聚会,没有人不觉得我在事业是最成功的人之一。
我们现在到底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今天反复问同学或者说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李老师会尊一个同学的,但是,我越是喜欢你们,就越觉得对你们有一种责任。你们这一批学生是我所教的学生中第一次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因此我第一次下意识地把你们当作我的孩子。比如叫鑫同学出去,用手搂着他的肩膀,这是我对女儿的下意识动作,又比如那天我找杨晓梅谈心也是这个动作,我还说杨晓梅你怎么不多长些肉啊,这完全是对我女儿的口吻。
在快下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同学本周末看过我的班主任日记?〃
余鑫、王楠楠等同学都说看过。
我说:〃以前我征求大家的意见,问李老师写大家的时候用真名还是假名,你们都说用真名。现在我觉得我还是应该用假名。〃
同学们说:〃就用真名!〃
我说:〃这是我的文章,我不用征求你们的意见,这和民主不民主没有关系的,呵呵!我就用假名。我给你们每一个同学都取一个假名吧!〃
余鑫说:〃那我就叫万同吧!呵呵!〃
我突然想到,何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名字呢?于是便说:〃要不你们自己取吧!每个自己取一个名字,这名字一定要非常像真名字。比如假如你现在的名字是跟父亲姓,你现在取的名字可以用你母亲的的姓。这样,你们先想一想,我回来后你们告诉我。〃
下课后,我把余鑫叫到教室外面:〃你看了网上我写的班主任日记?〃
他说:〃是我妈妈先看的。那天晚上,妈妈看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便叫我也看。〃
我问:〃李老师写了你,你有意见吗?〃
他笑了:〃没有意见。〃
然后我又勉励他半期考试争取考好,然后又问他运动会有没有比赛项目,他说有投篮比赛。有把握吗?他说没有时间练习。
我说那你这几天就抽空练练嘛,他又笑了,很纯真。
余鑫刚走,李运走了过来:〃李老师,我来给你悔罪!〃
我说:〃悔罪?那我成上帝了。呵呵!忏悔吧!〃
他说:〃我今天又忘记带随笔本了,我以为你今天就出差,不来学校了呢!所以就没有带。绝对是写了的。〃
我说:〃我相信你不会撒谎的。呵呵!但希望你以后尽量不要忘记了。好吗?〃
他说好的,同时也笑了,也很纯真。(李老师:
  您好!
跟您一样,我也有给学生见面礼的爱好,下面是我给学生第一节课的见面礼 。 不足之处,教,不胜感激。 
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x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了。看看在座的是否有老朋友?(请举手)这么说各位都是新朋友了。能结识新朋友我非常的开心,不管新朋老友,从此刻起我们都是good friends!所大家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请随时找,当然在其它方面需要帮助的,我也会义不容辞的。
我的电话:xxxxxx call:xxxxxxxxxx
我希望: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我的要求:学……认真学……享受学习!
 玩……痛快玩……享受生活!
要做到这些,必需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作业。
我上课要求:三心:专心、细心、耐心。三勤: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
我上课的特点:以学生探究发现为主,老师点拔提示为辅,让你们把〃学会〃变为〃学会〃,样你们才能轻轻松松地学习,愉愉快快地生活!
学习用品要求:1、作业本2本2、周未小结本1 本
3、多功能本1本:课堂笔记、预习、错题辩析、试题分析
作业要求:整洁、工整、美观、规范。
交作业时间:每天早上早读前由科代表收齐交来。最后送你们一句话:今日放飞希望,
 明日收获精彩!
 
 《 学数学语录》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
题海无边,总结是岸。
学数学不做课后练习,犹如入金山而空手返!
听课……重中之重的中心环节笔记……写在白纸上的经验与智慧。
练习……质与量的统一。
参考书……双刃剑、催化剂
答疑……惟一的〃捷径〃。〃不学而无疑〃。〃学而时疑之,于无疑处而有疑,学以进矣〃。平时考试……甲A联赛。要莫烦、莫怕、莫急、莫傲。〃笑傲考试〃!
成绩与名次……一半是风向标,一半是粪土。对待错误……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发现问题的六个〃W〃:W hat、Who、Where、When、Why、How。
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回来几天了,克制着没有上网。因为我知道不少网友在盼着我这几天的日记。于是我告诫自己:不补写完日记,决不上网。经过两天多的奋战,终完成。 谢谢上面各位老师的理解和赞誉! 请大家看我最近几天的日记。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九日 星期二 阴
 
为出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学校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我不得不暂时离开学几天。早上乘飞机离开成都,中午到达上海。午后,江苏江阴华士实验学校的老师来机场接我。下午抵达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2002年12月,我曾应邀到江阴华士实验学校讲学,结识了让我由衷敬佩的吴辰校长。当时是在老校区。今天看到新校区,我眼前一亮。尤其是校里两尊塑像使我心情激动――一尊陶行知的塑像,座基上写着四个大字:〃爱满天下〃;。另一尊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塑像,座基上写着九个大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分别在两座像前留影。当我靠着教育家的塑时,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爱心,仍然在怦然跳动。
学校教学楼上有一排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
我知道,这是吴辰校长的教育胸襟,也是所有华士学校教师的教育追求。
我至今记得,那年我来华士实验学校时,吴辰校长和我谈起苏霍姆林斯基时,她那真诚崇敬情。同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我因此把吴辰校长视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是教育上的知音。当然,无论就人格还是学识,我都远不及吴辰校长,但我愿意向她学习,并和她一起随霍姆林斯基。
华士学校在教育思想上的特色之一,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实践。该校和乌克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学校还专门建立了苏霍姆林基纪念馆。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纪念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块巨大的的展板,黑色底板上九个白色大字极富视觉冲击力:〃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再次看到这亲切而朴素的行字,我又砰然心动了。紧挨着这九个大字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巨幅肖像。苏霍姆林斯基上微微右侧,英俊脸庞上一双睿智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每一个人。
尽管这纪念馆实物不多,主要是图片展示,但我的心仍然被攫住了。许多图片是我第一次见,但每一幅图片的内涵我似乎都很熟悉,因为多年来,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对他生平在是太熟悉不过了――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1938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毕业时贴在学生证上的照片。照片上的苏霍林斯基,年轻而略显稚气。这是迄今我看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最早的照片。早在此前的1935,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便开始了小学教育生涯。但他依然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最通过授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拿到了本科文凭。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手稿的照片。我读不懂俄文,但看着照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眼前是苏姆林斯基伏案疾书的身影。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全家福。他的妻子漂亮而善良,也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照片上,还有儿子和女儿,当时两个孩子不过十几岁。苏霍姆林斯基的儿子谢尔盖后来成了颇有成就的工程师,他的小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乌克兰教育科学院的院士。我特别注意苏霍姆林斯基和卡娅的单独合影。慈祥的苏霍姆林斯基望着远方,少女卡娅长相酷其父亲,一双美丽的眼睛也注视着远方。我想到了前不久给学生讲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在信中所体现出的爱心,在这照片上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伏案办公的照片。苏霍姆林斯基上身前倾,俯在办公桌上,双肘支撑者俯躯体,右手握着一支钢笔正在写着什么。桌上,台灯、书籍、笔记本,显示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忙碌。这是一组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的照片:在花园里,在小河边,在实验室里,在大树下…… 照片上,孩子们纯真地笑着,苏霍姆林斯基也在笑着,同样纯真。这些照片,让想起了我过的一段资料,说苏霍姆林斯基无论何时出现在校园,总会有一去孩子围上前去,而那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那么纯真的笑容!这张照片上,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打字机无声地摆在桌子上,但我却听到了〃嗒〃的敲击键盘的声音,也许《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给孩子》等作就是在这声音中诞生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命的强劲节奏。
这幅照片最让人揪心:巨大的花圈,不尽的哀思,送葬的队伍络绎不绝……苏霍姆林斯基因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于1970年9月2日晚上八点三十分停止了呼吸,天,离他52周岁生日还有26天!真正是〃英年早逝〃啊!但是,因为对教育的爱和智慧,霍姆林斯基却永远活在了他的学生和所有热爱他的人心里。岁月将继续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不朽的!
在纪念馆不过参观了二十来分钟,我却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灵天空中飞翔了一次。我感到自离苏霍姆林斯基更近了。告别纪念馆时,我再次来到那张巨幅肖像前,久久凝视。最后,潮起伏的我,在这肖像前照了一张相:面对上身微微右侧的苏霍姆林斯基,我也侧身注视着苏姆林斯基,迎着导师的目光,向着他微笑……
想着明天就要召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学校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我有些动,也有些急切的憧憬。因为我将再次见到一大批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再次见到苏霍林斯卡娅。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日 星期三 阴
 
我再次见到了导师朱永新,尽管网上经常交流,但面对面还是要亲切一些。他一直在为新教育忙碌,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为新教育打工〃。而且我知道,他的打工还招来了不少误非议,但朱老师毫不退缩,一如既往地朝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迈进。
在和朱老师的聊天中,他说他昨晚和卡娅一起吃饭,卡娅还谈到当年准备招我作为她的第一个中国研究生,专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但因为语言的原因未能如愿。〃但是,李后来成了我的研究生。〃朱老师很得意地给我转述他对卡娅的说的这句话。
吃早饭时,正碰见卡娅从餐厅出来,但当我主动和她打招呼时,她似乎并没有认出我来,只是礼节性地和我握了握手。毕竟已经六年未见,而这六年我变化很大,特别是模样〃沧桑〃少,不止是卡娅没有认出我,就连任小艾、王义高等老师居然也没有认出我。虽然卡娅没有认出我,我还是把学生给她的信交给了她,因为时间特别匆忙,她没有马上打开看。
与卡娅的匆匆邂逅,让我多少有些失落,但我自信,我的会议发言会唤起她的回忆的。
这次会议来了许多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顾明远、李吉林、朱小蔓、朱永新、成尚荣、王、萧甦、任小艾、杨瑞清……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乌克兰的教育代表团,团长是乌克兰教育原副部长萨夫琴科院士。团员除了有苏霍姆林斯基卡娅,还有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实学校校长哈伊鲁伊娜、乌克兰帕甫雷什中学现任校长德尔卡契和俄罗斯奥伦堡国立师范大学教育管学院院长伦达克,后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
一大批苏霍姆林斯基的忠诚追随者,再次聚会在这个伟大的名字下面。
上午,会议正式开幕。开幕式上,吴辰校长做了题为《心中的家园》的主题发言。当她说到苏霍姆林斯基真是用心在爱孩子,爱教育,每次想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句话,我总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时,她的声音哽咽了,泪水夺眶而出。而那一刻,我心潮起伏,想到至今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对苏霍姆林斯不了解,或者是片面了解,或是误解,不禁感慨万千……
接下来,是朱永新和萨夫琴科的主题报告。朱老师的报告题目是《营造书香校园》,他从苏姆林斯基重视读书说起,谈到新教育实验所蕴含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再次大声疾呼: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才真正会充满生机而且不可战胜!〃萨夫琴科报告的题目是《努力习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论思想,在教学改革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少教师以为苏霍姆基只有爱心,殊不知苏霍姆林斯基的爱心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于教育智慧的,体现于课堂学的。他在教学论方面,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力。萨夫琴科发言中翔实的材料和富有说服力的见解,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开会前,我见到了仰慕已久,但一直未曾谋面的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教授。我读过她少文章,也曾有幸和她一起讲学,但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从来没有相见。今天见到她,感非常亲切。她说她也很熟悉我,这让我感到荣幸。在和她不多的交谈中,我感到朱教授首是一个非常善良温柔的大姐――至少在我心目是这样的,其次才是学识渊博的教授。后来我给永新老师说:〃朱小曼教授研究德育,是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个高尚善良的人!〃
朱小蔓教授是下午第一位做报告的专家,她报告的题目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的传播影响分析》。朱教授用详尽的调查数据和资料分析,向与会者展示了苏霍姆林斯基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在谈到中国教师学习和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一时,她提到了我的名字并用POWER POINT展示了我的一段话――
正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这本定价三毛六分钱的薄薄小册子,成了我教育理论真正的启蒙读物,我也从此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员。重要的是,对比当时的教育现实和我自己的教育状况,我第一次站在了〃人〃的高度来关注育。
从教育现实来说,当时的〃应试教育〃显然远不及现在,但也端倪渐显,并已引起有识之士社会各界的忧虑(当时对这一弊端的概括叫做〃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教育已经明显开畸形发展……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学生的大脑就是装分数的容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想教育、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从我的教育现状来看,虽然我对学生充满了教育热情,但基本上是把学生仅仅当作被动接受育的客体,而未把他们看作有自己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在我的眼中,学是作为共性存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另外,当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教育培养,但这些教育只是孤立的〃德育〃、〃智育〃、〃体育〃等等,没有意识到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互相交融渗透的。
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还十分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别强调集体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他一方面指出,〃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石上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学生没有个性,那就不会有集体〃。
…… ……
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他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过自己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是那样的通俗,语言是那样的亲切,连书名也充满了〃人〃的魅力:《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