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节见真知-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身边,常有很多这样的人:什么事到了他们手,总是一点就透,一学就会。真是令人羡慕。

    为什么人家那样聪明伶俐呢?

    是他们善于利用发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正确的思维将有助于我们探索和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

    而对事物本质的发现,又常常依赖于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事物想到其它事物。通过发散思维,可以从大脑庞大的信息库中检索、提取出对思考和解决当前问题的各种有关细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它能扩大创新思考的范围,使创新思考活动能多角度、多渠道、多侧面地展开,最终能寻求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发散思维,就像手中转动的万花筒,每转动一次,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新图案,得到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新设想。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我们仅举其一。

    1977年夏天,青年农民雷安军在塑料大棚里拉西红柿的蔓秧时,发现长势正旺的西红柿植株上又冒出了许多小腋芽,一般情况下,对这些小腋芽要像棉花一样〃打杈〃了。

    可雷安军这时却灵光一闪,联想到有一本书上做过这方面的讲解,并附有『插』图,青椒秧老了以后,打掉旧的枝叶,还能再次发出青芽,这叫残株再植。

    于是他想,西红柿同青椒相似,同属茄科植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他开始着手实验;把西红柿的叶片统统打掉,使它们成了〃光杆司令〃,然后一连几天浇水施肥松土。一星期后,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这些光杆都长出了新枝和嫩叶。

    经过他的精心培养,这些残株又结出了累累硕果,亩产111135公斤的产量中,有 2000公斤属于残株再生。

    这样,不但使产量大幅提高,还延长了两个月的上市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0年他种植的西红柿亩产达到19081。8公斤,成为全国亩产西红柿的状元。

    雷安军运用发散思维取得了丰硕成果。

    发散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散思维有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

    2。发散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

    3。它是经过一定的培养训练逐步发展起来的后天能力。

    面对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展开丰富的发散思维,从多种多样的信息中,多角度、多渠道把问题处理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应该掌握和具备的能力。

    5类比联想

    有句成语叫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由猫联想到虎,是因为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生活中,通过这种类比,从细微处寻找事物的相似点,使之给人以启发。

    1975年8月的一天,骄阳如炉,烘烤着大地。

    四川省汶川县白岩村的农民青年姚岩松,干累了活坐在一棵树下乘凉。他意外地看到脚旁有一只〃屎壳郎〃正缓缓地向前爬行,前面推着一团比它重几十倍的泥球。

    这一稀松平常的现象引起了姚岩松的兴趣,屎壳郎在前面爬,他蹲在地上跟着看,两眼睁得圆圆看了半天,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越来越满头雾水。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在山坡上又找到了一只屎壳郎。为了进一步观察它,他用一根白线拴了一小块泥团,套在屎壳郎身上,让它拉着走。

    奇怪的是,这一小块泥团比昨天的要轻得多,可它却怎么也拉不动。姚岩松又找了几只屎壳郎来做同样的试验,情况都差不多。

    这时,姚岩松恍然大悟:拉比推费劲,能够推得动的东西不一定能拉动。

    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为它不能行驶在自己家乡又狭又小又高又陡的山地上深感遗憾。这时他心里忽然一动,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推泥团,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机身动力的前面呢?

    按照这一类比联想,他把从山上采摘来的茅花秆一节一节地切断后,分别制成〃把手〃、〃机身〃、〃犁圈〃等,几天辛勤忙碌,他终于制作出了一台用茅花秆和铁丝做成的耕作机模型。3个月后,姚岩松耗资数千元制作的耕作机开进了地里,但它却如一头暴躁的小驴,不听使唤。这使得姚岩松寝食难安。一天,在岷江河畔他被一台推土机吸引住,他看出推土机主要是靠机下的履带才具有特定『性』强、着地爬、动力好的特点。这个小事给他以极大的启发,耕作机是不是可以安上履带解决同样的问题?

    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姚岩松的第一台〃覆带式耕作机〃终于问世,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又经过数百次的改进、实验,直到1992年2月,才成功地推出第十台〃屎壳郎耕作机〃,它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耕作机传统的构造方式,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在国内属于首创。

    姚岩松发明的〃屎壳郎耕作机〃,体积小重量轻(64公斤),一个人就可以背上山;它还可以在石梯上行进,能爬 45度的坡,两个小时耕的地就相当于一头牛一天的工作量,而它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一头牛。由于它具有如此众多的优点,要求联合生产的厂家络绎不绝。

    姚岩松由〃屎壳郎〃推土块,类比联想到将拖拉机的犁由车身后置改为车头前置,因为他想到了〃推比拉的力量大〃;他由推土机的履带又联想到给耕作机安装履带,是他又想到了履带具有〃稳定『性』强、着地爬、动力好〃的特点。这种着眼于事物间的相似,从而联想到事物间具有的特点也相似的思考方法,这就是类比联想。

    人们对〃牛黄〃这个词可能不会陌生,在『药』品中经常会听到〃牛黄上清〃〃牛黄解毒〃〃牛黄……〃天然牛黄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它只能在屠宰场偶然得到。这种偶然得到的东西自然不会太多,当然供不应求。

    许多医疗单位都曾设法寻求解决牛黄供应不足的途径,但皆失败,惟有广东海康县『药』品公司利用类比联想,紧紧地抓住细节不放,将这一医学难题成功的解决了。

    广东海康县『药』品公司的职工在研究中发现,牛黄是由于牛的胆囊中混进了异物,然后在它的周围逐渐聚集许多分秘物而形成的一种胆结石。由此他们类比联想到河蚌育珠。人们看到的珍珠,也是将砂子放进河蚌里,河蚌分泌粘『液』将砂子层层包住而形成的。既然可以将砂子放进河蚌里〃人工育珠〃,那么为什么不用相似的方法,将异物放入牛的胆囊中而培育出〃人工牛黄〃呢?

    他们找来一些伤残的菜牛进行实验。果然,一年以后,同天然牛黄完全一样的人工牛黄培育成功了。

    类比联想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的细微的相似之处,进而从中得到启发,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灵感来自细微处

    灵感产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但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一些细微的生活小节所引发的。

    廖基程在工厂劳动时经常看到,由于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为了防止零件生锈,工人们都必须戴手套进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须套得很紧,手指头才能灵活自如,这样一来,戴上脱下相当麻烦不说,手套还很容易弄坏。

    为此,他常想,难道只能戴这样的手套吗?能不能改进一下?

    有一天,他在帮妹妹制做纸的手工艺品时,手指上沾满了浆糊。浆糊快干的时候,变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他当时就想:〃真像个指头套,要是厂里的橡皮手套也这样方便就好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来,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头脑里突然想到:可以设法制成浆糊一样的『液』体,手往这种『液』体里一放,一双又柔又软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时,手往另一种『液』体里一浸,手套便消失了,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

    他将自己的这一大胆想法向公司做了汇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把廖基程也从生产车间调到了这个组里。经过大家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液』体手套〃。

    使用这种手套只需将手浸入一种化学『药』『液』中,手就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双手套,而且非常柔软舒适,还有弹『性』。不需要时,把手放进水里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

    灵感的光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它的不期而至,我们不仅要有一种敏感和警觉,而且还要让潜思维尽量发挥作用,因势利导,使其形成水到渠成之势,不矫『揉』造作,于平平淡淡中等待它绽放出美丽多姿的倩影来。

    由于德、意、日在世界范围内侵略的猖獗,1942年,美、苏、英、中等国开始着手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为了名正言顺,决定起草一份宣言。这份宣言叫什么名字呢?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一起研究了多次,也想过不少的名字,都因不恰如其分而放弃。

    有一天大清早,罗斯福甚感无聊,随手翻阅了几本杂志,突然文中的一个词语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便不顾身份地大叫道:〃上帝!我终于想起来了!〃他急匆匆去找邱吉尔。邱吉尔正在洗澡。罗斯福迫不急待地跨到浴室门前,对邱吉尔高声说道〃亲爱的温斯顿,我想起来了,你看叫联合国怎么样?〃邱吉尔从漂满了肥皂泡的浴缸里钻出来,孩子般拍了拍白白胖胖的肚皮,〃啊!太好了!〃

    就这样,罗斯福的自杂志中的一个语词引发的灵感作出了贡献,最后将这份宣言定名为《联合国宣言》。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也沿用了这一名称。这就是联合国的由来。

    现实生活中,对面临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我们不急于求成,不焦燥慌『乱』,而能做到有紧有松,有张有弛,该休息的时候,就停止思考,生活依旧沿着旧有的轨道前进,这样就能为头脑中的潜思维加强活动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这时,当你留意到一些能给你带来启发的生活小事时,灵感这位欲语还羞的女神,可能会在瞬时之间,让你一窥她那绝世容颜。

    7心细方有灵感

    心细方有灵感,灵感来自于心细,大大咧咧只会与灵感擦肩而过,眼睁睁地看着它逝去。

    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像的,能不能将这两门数学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

    果真如此,既可以避免几何学的过分注重证明的方法、技巧,不利于提高想象力;也可以避免代数学过分受法则和公式的束缚,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使几何图形的〃点、线、面〃同代数方程的〃数〃联系起来。

    为了能够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他日思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一天早晨,笛卡尔睁开眼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躺在床上耐心地看着,忽然头脑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只来回爬动的苍蝇不正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和天花板不就是〃面〃,墙和天花板的连接的角不就是〃线〃吗?苍蝇这〃点〃距〃线〃和〃面〃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笛卡尔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一跃而起,找来笔纸,迅速画出三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堵墙与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了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之间的距离,用z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尔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那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三个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于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析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发了数学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天花板上爬动的苍蝇这种常见现象,竟触动笛卡尔产生了创建解析几何的灵感,为整个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通过这一事例,可将利用灵感思维应具备的条件归纳如下。

    1。 需要有进行创新思考的课题。

    思考总是从有问题需要解决开始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满脑子不装事,没有一丝牵挂,灵感自然无从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灵感的〃种子〃,不先播下这些〃种子〃,又何谈收获〃灵感之果〃?假如笛卡尔没有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想法,又怎么可能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就能产生灵感呢?

    2。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光有种子是不够的,要想让种子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一片沃土,而经验和知识就是那〃一片沃土〃,这也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它们与获得灵感的可能『性』成正比。

    3。对问题要有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

    〃不思而至〃,这是灵感出现时带给人们的一种误解。实际上,没有一定时间的反复思考作前提,灵感是不会光顾的。灵感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这样评价:〃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它不爱拜访懒惰者〃。〃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十分风趣地嘲讽过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思索就能获得灵感的人:〃诗人马特尔坐在地窟里面对着六千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来……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不会光顾他。〃

    灵感是一位高傲而奇怪的客人。你缺乏诚意又没做好准备工作,即使你三请四请,它也不会赏光。反之,它则会屈驾不请自来。

    4。要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对所思考的问题,要求解决它的欲望越迫切,越有激情,促使显思维与潜思维积极进行各种试探的推动力就越大。问题的久悬不决甚至会使思考者坐立不安,食不甘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显思维全力以赴,同时也给潜思维连下了〃十二道金牌〃,敦促其加紧活动,早日完成奉献灵感的任务。笛卡尔上述灵感的出现,是与他〃有很长时间总是在思考那个问题〃分不开的。

    5。紧张之后进入身心放松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紧张思考之后,中断思考去干别的事情,特别是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显思维〃下岗〃,这样有助于潜思维发挥其作用。如同绷紧了弦的弓箭,只有松一下,才能使箭头有力地『射』向目标。笛卡尔上述的灵感,不是在〃床上休息〃时出现的么?

    6。要有及时抓住瞬时的灵感

    灵感的到来是有感而发的,只有对一些事物产生感触,从中获得启发,方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灵感是对生活中常见之物的一种感悟,是瞬时之间产生的,所以要随时准备好纸和笔,将它们记录下来,以防〃怎么也想不起来〃。

    

细节见真知 第五章莫因小毛病致平庸

    『毛』病不是错误,却是错误的根源。莫让小『毛』病成为大问题,莫让小『毛』病致人平庸,每天克服一点,天天进步一点,成功就是这么简单。1莫苛求完美

    世人皆期望着一个美丽而完美的人生,然世与愿违,你逾求完美,且逾得不偿失。

    当你面对挫折,力图挽回损失的时候,失去的就让它随风逝去,不必强求完璧归赵。

    牧人赶着牛群在树林里放牧,发现少了一头小公牛,到处寻找也找不到。于是牧人祷告说:〃神啊!如果让我把偷牛贼找到,我情愿贡献一只羊来祭您。〃接着他翻过一个小山岗,看见一头狮子正在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他的小公牛。牧人吓得四肢发软,合起双手向上天祈求道:〃我刚才祷告,如果能找到偷牛贼,我就献出一只羊,现在我已经看见贼了,我愿意补充我的诺言,只要能让小牛从狮子口下保住『性』命,我情愿在贡献一只羊的基础上再贡献一只羊给您。〃

    只要努力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就可以了,否则你有可能会失去更多更好的东西。〃赔了夫人又折兵〃,岂不是得不偿失?

    一个魂灵对老天爷说:〃您派给我一个最好的形象,我将永远崇拜您。〃

    老天爷仁慈地回答:〃好,你准备做人吧,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魂灵问,〃做人有风险吗?〃

    〃有,勾心斗角、残杀、诽谤、夭折、瘟疫……〃

    〃另换一个吧?〃

    〃那就做马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