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都还无从把握〃,〃没有人知道,也永远不可能有人知道〃。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辩论者,他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没有最终的知识,而只有对知识的追求,理念作为真理的知识是无法最终地把握的,人的智慧没什么价值或全无价值。从而他实质上是否定了道的可道性和可知性。这些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提供不出任何积极的东西(哪怕是在纯知识的领域内)来代替它,故而只能权作为庸人的一种安慰,因为它证明了愚昧无知的人和有名的学者似乎是等同的智慧。所以,这种认识倾向必将使他们步入自我心理麻醉和对客观事物完全听之任之的境地。
第二种倾向,主要表现于现代。由于科学的进步,宗教信仰的淡化,封建迷信的破除,工具理性万能的狂热,使我们又趋向了另一个极端。误认为我们掌握的知识,认识的理论,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把“所道之道”等同于了“常道”。以致于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新的可谓是〃现代科学与类科学迷信〃。这种〃现代科学与类科学迷信〃,是指对一些科学知识和对一些由科学知识偏面引伸而致曲理论的绝对信仰。例如,十七世纪,欧洲人认为牛顿已经完全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这个错误的判断害得大哲学家康德竟然也把牛顿的绝对时空概念当作先天知识论的前提之一!幸亏实验科学的发展迅速,实验物理的现象很快就显露出牛顿古典力学理论的局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立刻明显地证明牛顿的理论只是相对论的特殊情况而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只能是逐渐的。可以认识、可以表达的理论都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它都只能是近似的解释而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例外,扩展相对论的统一磁场正是物理研究的主流之一。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而且还有如同畸形现象所证实的那样,自然中的物质还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形态。所以,人们不能认为一种理论在任何情况中都是正确的,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人们无法作出完整的最终的推论。
用〃常道〃排斥〃道之可道〃,认为真理是不可知的,不承认、不重视〃所道之道〃对现时实践的参考价值,是第一种倾向的错误所在。对这种倾向,借用黑格尔的话就是:〃如果我们承认真理是不可知的,那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浪费精神而来研究哲学?〃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能充分地认识〃所道之道〃存有人为先天的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故而有意无意的将〃所道之道〃等同于〃常道〃,等同于绝对真理,则是第二种倾向的错误之所在。这第二种倾向的错误,也将会成为我们对“常道”继续加深认识的障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注释】〃名〃乃是〃实〃的从属,是由〃实〃派生的东西。天地之初,浑沌未判,故无物可名。待万物化生后,方各以名分。〃道〃是无形的,抽象的。〃名〃是一切具有形质的,是有形的,具体的。这句话是说: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前,就有生成演化为天地万物的原物质和演化所依据的法则………〃道〃存在着,它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和运动规律老子用〃无〃来表示,等它们化生为天地万物时,老子又用〃有〃来表示它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注释】徼:边缘、端倪。 妙:奥妙,微妙。
常有常无,是说有无相生的宇宙变化。万物始于无而后生。宇宙的进化表现为一事物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否定,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但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否定的否定中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恩克思说:〃自然界中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是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之中。〃 事物的这种〃常有〃〃常无〃的变化,就是事物发展演化的过程。在事物不断变化而造成的〃常无〃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客观规律的奥妙;在事物不断变化而形成的〃常有〃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客观自然的端倪。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注释】玄:幽昧深远,变化难以测知的意思。
《仲夏纪,太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而复合,合而复离,是谓天常〃。《易。乾》说:〃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化〃。由于事物这种〃常无〃〃常有〃的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否定,形式逻辑的矛盾律〃A是A不能同时是非A〃,就和辩证法〃A即是A,又是非A〃相通了。〃无〃和〃有〃这两者,都是同出于一而名称相异;没有〃无〃就不能化生〃有〃,没有〃有〃则不能显其〃无〃;以道为无,则万物由之出;以道为有,则无形无声。这种有和无的同一,可谓是非常玄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动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间,即和自己同一,又和自己相异,这是由于分子无休止变化的缘故。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这是因为万物在不断变化,是在产生和消灭。这种〃常有〃和〃常无〃同集一身的现象,正是万物发展变化的“众妙之门”。


意译

事物演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则可以体察说明,但这体察到说明了的东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名〃,可用来表明事物,但它并非是这种事物永远确切的表明。 
〃无〃,用来表明天地万物生成之元始;〃有〃,用来表明万物演化之根本。
 所以,在事物不断变化而造成的〃常无〃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道〃的奥妙;在事物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常有〃中,可以让你观察觉悟到〃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都是同出于一而名称相异;这种同一可谓玄妙。
 〃无〃和〃有〃同一的同一,便是众多奥妙之源。




 原第六章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注释】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玄牝之门:指万物由是而出。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漫谈】西方哲学家也有类似的认识,他们认为万物唯一的原理就在于其物质本性。万物始所从来,与其终所从入者,其属性变化不已,而本体常如,他们因而称之为元素,并以元素为万物原理。他们认为事物或生或灭而实无生灭,那只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已;因为那些组成宇宙万有的实是〈元素〉在万物生灭中,依然如故,万古常存。生灭只是许多微分的聚散,而各各微分则永恒存在。 
【漫谈】有人说:〃老子这种将〃神〃视为天地形成的根本,似乎是神创造了宇宙中的各类天体,这一论点不能让人接受。〃这种一见〃神〃字,就认为是我们观念内那种有意志、有意识、有倾向、人格化的仙神,这才真正是我们所谓的形而上学(当然这种〃形而上学〃,是我们通俗认为的形而上学,即就事物表面形象来论断问题,而并非是真正哲学的形上学)看问题。老子所谓的〃神〃指的却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是〃道〃。而老子则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以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绵绵:冥冥,形容幽冥难见,绵绵不断的样子。不勤:不尽,不竭,不劳。
若说道存在,却不见其形;若说不存在,万物却因以化生,所以说是其绵绵若存。它生化万物,无物不成,但却能用而不劳,所以说它是〃用之不勤〃。


意译

 生成万物的基本物质与万物演化所依循的法则永不消亡,这可谓是玄妙的生育之母。
 这玄妙的生育之母化生万物的无形之门,可谓是天地万物产生之本根。
 它绵延不绝,其形象若有若无,作用无尽却又无须勤苦。





 原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注释】物:指〃道〃。混成:浑沌自然而成。
老子所谓的〃道〃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构成万物的原物质,二是表示万物演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则。物质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穷尽的,它不会消失,也不会重新产生,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
严复说:〃老子谓之道,周易诸之太极,佛谓之自在,西哲谓之第一因,佛又谓之不二法门。万化所由起讫,而学问之归宿也。〃
【漫谈】西方笛卡尔学派的自然哲学同老子哲学一样,也曾致力于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万物的起源,并不援引超自然的创世。但他与老子哲学有别的是,他认为,上帝虽不设计宇宙中个别事物的结构,但上帝建立了基本的自然法则,由自然法则控制以后的发展。拉普拉斯认为,如果宇宙是个物质体系,曾经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按照某种途径发展过,那么再设想宇宙发展过程的细节是由造物主预先设计的,则毫无必要。因此,最终结束探讨,完全成了机械论的宇宙哲学,也就是逐渐在降低神所起的作用,直至使神与宇宙的联系变得愈加不直接相关,甚至显然可以忽略不计。牛顿最恐惧的事终于清楚了:抛弃超自然的解释就必然要走向自然神论和无神论。而老子哲学从一开始,就没有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增加这样的画蛇添足之笔。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注释】寂:无有声音。寥:无有形体。独立不改:是说其不生灭,无增减,不因物理世界的生灭而变化,对待万物一视同仁,以此独立。不殆:不息,不停,不灭。周行不殆:是说其无所不在,无穷无尽,广阔无边,循环往复而无所障碍。天地母;是说其化生了天地万物,是一切宇宙万有的根本。
天地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生成万物的原物质及其演化所遵循的规律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穷尽的,它不会消失,也不会重新产生;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
【漫谈】南朝梁武帝时,有一位禅宗大师,他的悟道偈就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一道偈中所表达的思想,乃是中国道家老子思想与佛学合流的典型。 〃有物先天地〃,它本无形象,先于天地的存在,宇宙万有的本来就是它。一切万象的种种变化,生起与消灭,那只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已,虽然与这超越一切事物的〃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却无法影响它的本质。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注释】道本无名,老子见万物无从由,却又难以用名称来概括,所以姑且称其为〃道〃。见其无所不包,无所不到,故又强冠之谓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注释】道无处不在,漫无际涯,大是说它流逝不止,流逝不止是说它无远不到,因它无远不到,远也可称之为返。因为大远无不至,不反则改,不反则殆,所以万化无往而不复。这如同哲学家黑格尔的说法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注释】域中:国中,宇宙中。
〃道〃是天地万物生成演化之本,天是滋润万物之源,地是载承万物之基,人为万物之灵,故此四者皆可谓大,而〃道〃尤其可谓大。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法:效法、取法、遵循。
道既是万物生成演化的物质基础,也是万物生成演化的普遍规律,它贯穿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事物顺道则生成,逆道则败亡。因此,天地万物皆循道而为,人类也应效法自然规律,寻求并制订出完善的人生法则和社会法则。范应元说:〃人法地之静重,地法天之不言,天法道之无为,道法自然而然也。〃
【漫谈】客观世界是否存在着能适应万物万事的总法则,它属于哲学也就是说它应是介于科学(知道的认识)和宗教(相信的认识)之中的某种〃可能的认识〃范畴。──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把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起来的道。一般学科只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个侧面或一个层次,而面对社会万物万事这一错综复杂的系统,却无法给予有力的全面解释。而老子的道指出的却是宇宙物理与人事必然的基本法则。自然界的事物都摆脱不了这基本法则的规矩,事物顺之则生成,逆之则败亡。因此,人与天地万物皆应循道而为。梁启超说:〃吾先民以为宇宙间有自然之大理法,实为人类所当率循者,而此法理乃是自然而然所形成的。〃
 
意译

 有个东西浑沌而成,在有天地之前就存在着。它无声而又无形,不靠外力而又永久存在,循环运行,永不休止,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它的名字,姑且就把它叫作〃道〃,又强称之为〃大〃。大是说它周流不息,周流不息是说它无远不到,因它周流不息,远也可称之为返。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的形成是自然而然。






 原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
【注释】反:相反,相对。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也是老子辩证法的灵魂。矛盾是事物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矛盾的双方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否定的否定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漫谈】〃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对事物演化的总认识,也是他对这一规律的总概括。老子所揭示的矛盾对立转化的观念,具有普遍意义,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吕氏春秋.似顺论》说:〃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以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弱者道之用。
【注释】弱,柔弱。
大道造就了适宜万物生长的环境,却任凭万物自生自成而不妄加干涉,此可谓是柔弱之至,但却能滋养万物,万物也莫不宾服,此柔弱之用可谓大矣。所以处理事物依其规顺其性,这貌似柔弱,但却是道的应用方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无〃不是绝对的空无,而是未显现为有形有象具体之物前的状态;是一个由未显现之物至显现之物的演化过程,也是一个由旧形态至新形态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由旧事物至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天地万物,始于无而后生,始于微而后成;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而且物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变异。进化与演化,自古固存,生生不息。人类进化就是在客观环境中遗传变异的结果。
【漫谈】哲学家黑格尔说:〃在道家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看来,绝对的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最高者乃是'无'。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说的无或无物,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叫做的本质。〃


意译

 向自身的反向转化,是事物自然规律的运动方式;
 用柔弱不盈的方法,使事物达到和谐,是自然之道的应用方式。
 天下万物皆生之于有形质,有形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