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运筹帷幄--人生篇-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湖南的文风大炽,自古已然。自朱熹、张载到岳麓书院讲学后,教育便极为发达。

    湖南学风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程朱理学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一是注重经世致用。

    所以湖南人不善经商,惟善长两杆:一是笔杆,一是枪杆。湖南人以笔杆讨生活者,比比皆是。太平天国以后,无湘不成军,也可以说,无湘不革命。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实在不愧为中坚分子。

    曾国藩募练湘军,终成大功,这事情给予湖南人很大的刺激,结果〃从军〃成为湖南人的一种风俗。中国人有句俗话,叫作〃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话在湖南则不然。在湖南,许多家庭富裕的人家,也让青年们出来当兵。往往一家三个兄弟全都出来当兵。所以当兵在别的地方也许是穷极无赖的归宿,在湖南却是正当的职业。

    〃剥〃卦,是〃复〃卦的征兆,君子认为是可喜的。〃咸〃卦,是〃嘈〃卦的开始,君子认为是危险的。事物就是这样彼消此长,祸福相依,所谓苦尽甘来,绝处逢生,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所以,在大吉大利后,就是大凶大难时。

    人人都喜欢吉利,本能地回避凶难。那么,有没有办法保持吉利,回避凶难呢?曾国藩的办法是柔顺、收敛、抱残守缺。他认为在大吉大利时,通过柔顺可以走向吉利。一般人只知道〃刚毅〃过了头才需要柔顺,而不知道取得了成绩还需要柔顺。

    柔顺是什么?曾国藩说:〃柔顺,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有一点残缺和遗憾就让它有一点残缺和遗憾,不要求全、求圆、求满,这就是抱残守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味追求大获全胜,功德圆满;可是一旦大获全胜或者功德圆满,那凶险和灾祸也就随之降临了。所以清代朱柏卢劝诫子嗣:〃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曾国藩深谙《易经》刚柔阴阳之道,晚年变得更柔顺,但也因此遭致失败。他说天津教案的处理就是〃办理过柔,寸心抱疚〃。

    天津教案发生于同治九年(1870)五月二十三日。起因是天津境内,常有小孩被『迷』拐的事情,并且传说失去的小孩,是法国天主教堂的洋人所拐,把他们挖眼剖心,取而制『药』,因此人民与教徒常有争斗。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驻津办理外交已有十年,可说是外交老手,他约法国领事官到署,提犯人对质,民众愤怒,领事丰大业恐怕吃眼前亏,竟然开枪杀人。民众大怒,把丰大业活活打死,并放火烧教堂,使洋人和教民无辜受害者达数十人。曾国藩时为直隶总督,驻保定,奉朝命往天津会同崇厚办理此案。曾国藩未曾办过外交,而此案之发生双方皆有不是之处。曾国藩在此情况之下,万分为难,因为当时的〃清议〃是颇有力量的,而本人对外情未悉,不知如何做起,如果办理不善,引起战争,弄不好会像叶名琛那样,被洋人掳去。

    所以他在动身之前,先写下遗嘱,并作家书示其二子处理后事,又写下〃遗教〃一篇,教诫二子,有云: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人『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复难和解,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覆筹思,殊无善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示一二,以备不虞。

    当时的中国是没有外交可言,洋人恃其兵船大炮,威胁中国,中国处处都居下风。天津教案既起,惧外的清廷生怕又再发生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打入北京之事,便谕示曾国藩、崇厚,不可太过强硬,以免引起交涉破裂。崇厚为人媚外成『性』,对洋人极端畏惧恭顺,故交涉初开,事事逊让。曾国藩到天津后,见崇厚太软弱,而士大夫的清议又高呼攘夷,主张立刻开战,使得他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只想在万不得已时一死以谢国人。

    他在写给曾纪泽的信中,承认自己为崇厚所误,办理过柔:

    天津事尚无头绪,余所办皆力求全和局者,必见讥于清议。但使果能遏兵,即招谤亦听之耳。余不多及。

    天津洋案,罗公使十九日相见,虽无十分桀骜要挟之象,然推诿于提督,为兵船到后要挟地步。目下洋船到者已八九号,闻后来尚且不少,包藏祸心,竞不知作何究竞?崇帅事事图悦洋酋之意以顾和局,余观之殊不足恃。死生置之度外,徐俟其至而已。

    余令道府拿犯已获十一人,或可以平洋人之气。如再要挟不已,余惟守死持之,断不再软一步。以前为崇公所误,失之太柔,以后当自主也。

    杀国人谢罪洋人的方案一公布,朝野上下无不哗然,一时间舆论沸腾,人们骂曾国藩为〃卖国贼〃。朝廷中的〃清议派〃更是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攻击,甚至有人主张严惩曾国藩以谢天下,更有人做对联讥讽他:

    杀贼功高,百战余生真福将;

    和戎罪大,三年早死是完人。

    曾国藩声望一落千丈。

    曾国藩在处理津案之前,津京地区的顽固派官僚和士大夫,对其在卫道中不惜以杀人为业、双手沾满太平天国农民鲜血的行为大为赞叹,希望他能够借助津民对洋人的愤懑,驱逐洋人,或调兵遣将,不惜孤注一掷,或请求联合英俄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或参劾崇厚的〃柔弱〃外交以伸民气。但曾国藩从保定动身前,就确立了〃中国实力不足同外国抗衡,只有力保和局才不至于开仗〃的外交路线。

    基于以上的认识,曾国藩一到天津便发布文告,警告天津绅民不许滋事、扩大事态,即而又列数了〃五疑〃,为洋人〃伸腰〃。奏折在内阁抄发中披『露』以后,一时间舆论哗然,指责、谩骂纷至沓来。

    朝廷中以醇亲王奕顺为首的顽固派,纷纷上书指责曾国藩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了民族的利益,以人心所向于不顾。曾国藩认为这些放言高论的官僚、士大夫,是〃持攘夷之论,蓄雪耻之患谋,又多未能审理彼己,统筹全局,为一己之虚名,而使国家受无穷之累〃。曾国藩这一席话,确实道出了当时的时弊。

    自鸦片战争以来,正是这些放言高论的官僚士大夫,无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在国门外的威慑,依然用传统的夷夏观念来理解近代的国际关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倡导立国在于经典,不在西方的技艺,〃师夷之技〃,岂不是自甘贬滴?在列强以实力步步紧『逼』的危难时刻,宁为玉碎,也不可对敌人有任何的让步。以至于有条件的妥协与让步,与引狼入室无异。在议结津案的过程中,他们鲜有人主张用近代军事技术来抵抗侵略,更不能用近代的观念去理解帝国主义列强强加在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实质。他们的爱国激情,仅在于口头上,而提不出任何被时势认可的且又行之有效的救国方案。

    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承认,除了曾国藩的议结方式,另无其他选择。但却在国人面前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发出了〃持平〃,〃不挑衅〃的模糊旨令,形成了一种和具体承办者在津案问题的见解上有异议的形式,这就不难理解,当全国舆论大哗,人言鼎沸的时候,由李鸿章代替曾国藩,实际上是起到了转移视线的作用。且看李鸿章接办的结果,仅将原判二十名死刑改为十六名,四名为缓期,其余一无更动。显而易见,〃当时事势,舍曾国藩之所办,更无办法〃。曾国藩已〃尽天理人情之至〃。

    方圆人生:

    〃刚〃为强,是强硬、是不卑不亢,是方;〃柔〃为〃变〃、为〃递〃是圆,刚柔互用,方圆互济,将成就方圆人生。

    

运筹帷幄……人生篇 第二章红脸为方,白脸为圆

    要在人世间做到见机行事、可刚可柔,需要的脸孔不止成百上千,它需要惯会逢场作戏的好演员,去担当差距很大的角『色』。变脸功夫何能止于二、三。一味地〃软〃,扮红脸,无异于纵入欺海,总是红着脸强硬或白着脸使诈,又会激化对立、处处设防而落得敌人满天下。高明的『操』纵者,红黑相间,红白并用,追求软硬兼施的巧妙效果。

    ■ 好演员,善变脸

    一个人能够一会儿红脸一会儿白脸,集软硬兼施、刚柔并用、德威并加于一身,便能像一位出『色』的演员,胜任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梁先生的〃脸谱论〃道出了逢场作戏的实质本领:

    〃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常常'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自己另造一张。'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

    梁实秋先生又为我们勾划了旧时官场上的男人脸谱。

    〃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欺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在京剧里,演员在脸上涂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其中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烈,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在实际『操』纵中我们虽然借用京剧脸谱的名称,可务请注意:真实的人间心态千奇百怪,实存脸谱『色』彩多种多样,不是两三种名称所能道明其中奥妙差别的。

    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之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则万马齐哈,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高明的统治者深谙此理,为避此弊,莫不运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连档合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今天是温文尔雅的贤者,明天变成杀气腾腾的武将。历史上不乏此类高手。

    东魏独揽大权的丞相高欢临死前把他儿子高澄叫到床前,谈了许多辅佐儿子成就霸业的人事安排,特别提出当朝唯一能和心腹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绍宗。说:〃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当父亲的故意唱白脸,做恶人,不提拔这个对高家极有用处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事留给儿子去做。

    高澄继位后,照既定方针办,给慕容绍宗高官厚禄,人情自然是儿子的,慕容绍宗感谢的是高澄,顺理成章儿子唱的是红脸。没几年,高欢的另一个儿子、高澄的兄弟高洋顺顺当当登基成了北齐开国皇帝。

    这是父子连档,红白脸相契,成就大事之例。而在现实生活中,红白脸相契的事何以万千,又有多个高澄父子,这其中的奥妙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方圆人生:

    为人处世要有好演员的素质,善变脸,千变万化终成大事。

    ■ 左右开弓,软硬兼施

    很多人都是〃软的欺,硬的怕〃,对待他们要软硬兼施。如果能用硬压住对方嚣张气焰,用软取得同情,予人面子,便会让对方有顺水推舟的心理。和你敌对,他没什么好果子吃,而你这〃硬汉〃又给他留足了余地,他何乐而不为你效力呢?

    某同学的一段经历,作为〃软硬兼施〃战胜对手的例证,真是可圈可点,下面且听他细细道来:

    前些时候,我与一同学去北京游玩。晚上住宿,我俩被一中巴客车拉到a旅店,本以为这次花的钱最多,条件当是很好的,可事实却让人大失所望。大方面说,黑白电视没一台;小方面说,上床用的拖鞋也无处可觅。所谓的双人间里只有两张可怜的硬板床,真是比校寝还要糟糕十倍。躺在硬板床上,心里总觉着不是滋味,于是我想退房。〃想退房?没门儿。〃老板一开口就是大嗓门。

    我见势真有点害怕,想退缩以息事宁人,但心里又不服,于是狠了狠心,决定豁出去了。我学着老板的腔调吼道:〃你凶什么凶,你想怎的?这北京城,不说来过十次,至少也有七八次了,我一点也不生。你,别瞎叫;我,想退房,要退房,坚决退房!〃听我威胁要给监督局打电话,老板拨弄了一下算盘说:〃退房可以,但要交十元钱的手续费。〃我一听可退房自然高兴,但平白无故地要扣十元所谓的手续费又不甘心,便说:〃如不是你那接客员把我骗来,又怎么会这样?要怪只能怪你的接客员骗错人了。还有,我受你们的骗这笔账还没算呢!〃但老板咬定了那十元钱怎么也不肯松口。如此一来又僵住了。

    时光在慢慢地流逝,我有点焦躁不安,想就此罢休。正在这时,外面又来了几位不知情的受骗者,我及时送店老板一根软骨嚼,说:〃老板,我看还是全退了吧,想你也是明白人,如果我一嚷,那几位还没登记的旅客必会自行告退,孰轻孰重,聪明的你不会不明白吧!〃最后老板在无可奈何中把钱全部退还给我。

    这次舌战,我总结了一下,他之所以取胜,主要在于采取了如下策略:

    1以硬制硬。老板大嗓门,他也大嗓门;老板说,退房不先例,他说退房有先例;老板让他站一边去,他则以给监督局打电话威胁之,给老板一个此人不好对付的印象,因此不得不改变策略。

    2以软对软。老板软下来了,答应退房,但坚持要手续费,他来了个以利诱之的策略:如果吵嚷开来,尚未登记的旅客,必然自动离去。收了他一个人的手续费,丢了几个旅客的生意,太不合算了。老板权衡利弊,为了留住更多的新旅客,只好把钱全部退给他。

    3软硬兼施。对待这样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软,老板必然认为他好欺负,而对他更加强硬;如果他硬到底,老板下不来台,来个〃死猪不怕热水烫〃,他没办法。有效的办法是:软硬兼施。关于先硬还是先软,则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

    方圆人生:

    做个〃硬汉〃,也做个〃软人〃,左右开弓,软硬兼施,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

    ■ 黑脸开戏,红脸收场

    你可以〃说单口相声〃,一会儿红脸,一会白脸,教人捉『摸』不定,高深莫测。扮着红脸作莽汉可杀灭对手威风,作白脸好人可用以给人台阶,圆满收场。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

    一大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概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严肃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了个〃狗血喷头〃。原本便极富自尊之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作了黑脸的莽汉,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你们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曾宪梓一番理正辞严的刚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而百口莫辩。但,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泻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于是,曾宪梓又有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叔父只有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