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对联集锦-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联皆用比喻。梧桐落叶之的,即成青皮光棍,在秋风中摇摆。光棍,乃无家无室之人。打秋风,旧指利用关系向人家取财物。下联影射王梅,同上联一样,皆语带双关,而刻薄则有胜于上联。
  清余得水《熙朝新语》云,浙江乾隆丙子科乡试,两主考,一姓庄一姓鞠。庄氏糊涂,鞠氏不谨。或嘲之云:
  庄梦未知何日醒,
  鞠花从此不须开。
  试毕回京,鞠语人云:“杭人欠通,‘如何鞠可通菊?”未答。再问之,答曰:“吾适思《月令》‘鞠(即菊)有黄花(即花)’耳。”鞠大惭,不久死去,人以为谶语。
  上联用庄周梦蝶故事,暗指庄氏。下联出自杜甫《九日五言》诗,以“鞠”代“菊”,暗指鞠氏。两联皆双关。
  《坚瓠集》载,有两吏员候选典史,南者欲得北,北者欲得南,于是相争。主持者命对曰:
  吏典争南北,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
  一吏对道:
  相公要东西,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
  强,胜也。东西夷,指未开化地区。“南北”与“南”、“北”,“东西”与“东”、“西”皆为总分。“东西”用其物件之义又借其方向之义与“南北”相对,是为借对。“方之强欤”、“夷之人也”又为重言。
  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口吻来写,是为假称,又重言“论”、“用”。“碰”、“摇”二字尤其使人觉得滑稽。
  此联尚有另一版本。“尔小生”作“尔等”,“咱老子”作“吾侪”。这个版本显得更雅,但“尔小生”与“咱老子”带点粗野,更能表达这位主考官的真面目。
  孙保龙《古今对联丛谈》云,郑板桥在淮县上任不久,一塾师前来告状,谓主人请他教学,议定一年酬金八吊,但年终未曾兑现。板桥疑塾师误人子弟,遂以大堂灯笼为题,出联曰: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板桥见塾师并非无能之辈,即判塾师为胜,并留其在衙办事。
  联语用了叠词、自对及上下对句相对(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东西南北”四方)等技巧。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
  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笑笑录》载,有人作一联赠医生云: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有句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联语将孟句之“才”、“明”二字换位,并将“才”改为“财”,又将“病”、“故”二字换位,顿出新意,对庸医之讽剌,入木三分。
  《楹联丛话》谓此联出自纪晓岗之手,自此以后,多书遂皆持此说。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
  清末以来,我国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小翠花、小翠喜、马连良、马连昆就是其中的四位。或嵌四人姓名,撰有一联: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汉;
  马连良,马连昆,同乡同姓,同教同科。
  小翠花,京剧演员于连泉的艺名,北京人。小翠喜,汉剧演员,武汉人。马连良,回族,马边昆亦是,且与马连良同为北京人。同教,同信回教。同科,同习老生。联语除嵌名外,还借助了人名中相同的文字取巧,又重言“一”字与“同”字。
  清赵翼《檐曝杂记》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上下联第二句为自对。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