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湃危韬衤唬鹑舾感郑月≈氐睦窠谙嗉《眨鬃缘浇纪庥樱≈匕菸喙U庋允境鲋鞴怨苤俚闹厥樱彩构苤俣灾鞴卸鳎拱俟俸桶傩站粗毓苤伲阌诠苤偈┱幌允境鲋鞴砉愕男鼗常鹣屠袷浚患扑匠穑ú攀怯茫窭裣啻母叻缌两冢傩斩灾鞴峤豢诔圃蓿霉说闹倚墓楦健U庋觯崾顾暮5南湍苤嘶憔勐9矗鞴校鞴ЯΓ纬畎砸挡怀桑俊薄 ∑牖腹至耍骸昂茫桶茨愕囊饧欤 ###63管仲拜相献霸道
齐桓公命太卜卜定吉日,斋戒沐浴,礼服盛装,坐上最高档的驷马大车,去郊外迎接管仲。 管仲也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换上上大夫礼服。 齐桓公率领百官来到郊外,亲自去请管仲,施以父兄之礼,及其隆重。他把管仲请上自己的大车,然后自己才上车,和管仲并排相坐,大车驶入城里。一路上百姓在道路两旁围观,形成了人墙,那才叫人山人海,彩旗招展,相当地壮观。 管仲入朝,恭恭敬敬地跪地向齐桓公叩头谢罪。齐桓公连忙离座,亲手把管仲扶起,给管仲赐坐。百官进宫和国君议事都是站立的,桓公给管仲安排座位,抬高了管仲的地位。管仲非常感动,对齐桓公说:“臣本是被俘罪该刮杀之人,承蒙主公免去死罪,已经是万幸了,哪敢承受过格的礼遇。”坚持不坐。 桓公说:“寡人有事请教先生,先生必须做下,然后才敢提出问题。” 管仲再拜施礼方才坐下。 看到管仲坐稳,齐桓公开始提出一个个问题。桓公说:“齐国是一个千乘(兵车)之国,在黄河流域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当年釐公威震诸侯,号称小霸。自先君襄公喜好女色游猎荒废国政,遗丑遗笑败坏了齐国形象。寡人要整治朝纲,清洁宗庙,富民强国,重振齐国雄风,应该先抓什么?” 管仲回答:“礼义廉耻是立国的四项基本准则,整治朝纲,清洁宗庙,教化百姓,纯化民风,都必须张扬并施行这四项基本准则,观念同一,民心拢聚,政令畅通,国力才能强大。自文王、武王以来,规范民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良好形象做榜样使民众记住并模仿;制定模式样式数量标准,比较衡量检验,坚持始终;用赏赐引导,用刑罚纠正,形成秩序,使民众有所遵循而形成统一的民风。” 桓公问:“应该怎样办理?” 管仲回答:“过去圣王治理天下,根据国家情况确定居民区,使民众住所稳定,生产生活有成就,过世能够入土安葬。一切都形成定规,使民众知道怎么去做,慎重使用权力干预。” 桓公问:“如何使民有成就?” 管仲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习发展。不要让四民杂居,杂居没有共同语言,容易发生变故。” 桓公问:“士农工商如何布局?” 管仲说:“过去圣王对待士(有学问的人),让他们悠闲一些,对待工匠让他们在官府附近,对于商人让他们积聚在市井,让农民接近田野。各种行业相对集中,形成各种的文化圈,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语言,互相交流、比照、模仿,交互提高。子女从小受到熏陶,自然具备行业素质。 比如士喜欢聚会聚晏闲谈,有共同语言的凑到一起,父辈之间谈论真理道义,子女之间谈论孝道,从政的谈论尊敬领导和君臣之道,幼小的谈论友爱恭敬,不见异思迁。从小处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父兄之教潜移默化,不上学也能获得许多知识。这样士的子女代代都是士。 把工匠集中到一起,生产之中互相探讨技术,攀比质量。子弟从小接触技艺,模仿学习,互相传承。这样工匠的子女代代是工匠。 把商贾集中在一起做买卖,联合互助,互通有无,积累经验,买卖越做越精。他们的子女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从小模仿大人,不用专门学习也精通生意之道。这样,商贾的子女代代是商贾。 让农民集中定居,掌握季节农时,制作使用农具,从事各种农活,积累经验,提高农艺,熟练操作,动作灵活。子女从小模仿学习,不教也会。这样,农民的儿子代代是农民。农民的子女有能够成为士的,也可以出息。” 桓公说:“这样做行业集中,互相模仿,士农工商自然发展,管理从哪里入手呢?” “从爱民入手。”管仲说,“公侯将相大夫士族管好自己的家庭,平民实行家族管理,互相连带,涉及到物质利益和生存,增强亲情,互相制约以感情连接,民众互相亲近。有旧罪的给予赦免,恢复原有的宗族,无子女的允许过籍继承人,人口自然繁殖,使劳力兵丁充足;减轻刑罚,降低税赋,使百姓富足;让德才兼备的贤士兴办教育,使国民懂得礼义;政令稳定不变,取信于民,使民心稳定。这就是爱民之道。” “好,这样爱民,百姓安居,国内稳定发展。但是兵源不足怎么办?”桓公问。 管仲说:“兵贵于精。兵强在于精神,在于军心。如果主公扩增兵马,天下各诸侯国都会跟着扩军备战,我们不一定胜算。主公真的想增强军事力量,应该不求名义而求实际。臣的意见是用行政区划编制代替军事编制,藏兵于民,民就是兵。” 桓公很感兴趣:“具体怎么办?说给我听听。” 管仲说:“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全国划分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业六个乡,士人十五个乡。工商业的乡发展经济增多财富,向国家提供钱财;士人管理的农业乡负责兵马。” 桓公提出了问题:“怎么能够有足够的兵马?” 管仲说:“从行政体制上,每五家为一个轨,设立轨长为领导;十个轨为一个里,里设立有司为领导;四个里为一个连,连设连长为领导;十个连为一个乡,乡设良人为领导。每一地方领导又是军事负责人。地方上五家是一个轨,每家出兵丁一人,五家出五人,就是一个伍,由轨长带领;十轨是一里,兵丁五十人组成一个小戎,由里的有司率领;四里是一个连,兵丁二百人组成一个卒,由连长率领;十个连是一个乡,兵丁二千人组成一个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个乡编成一个部队,也就是一万人是一个军。十五个乡能够出兵丁三万人,组成三个军。主公直接率领中军,其余两个军分别由威望比较高的元老大夫国氏、高氏率领。这样兵寓于民之中,兵就是民,民就是兵。农忙时种地,农闲时间训练或者狩猎,战时出兵打仗。兵是丁勇,士是军官。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有利于军事训练,里有司可以带领兵丁随时分散训练,农闲时间连以上组织集中训练,还可以带动百姓自愿练兵。农民居住要固定下来,同一个伍的人都互相熟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互助互爱,同生死共命运,守卫可以坚固,进攻顽强奋战。有这样三万人,就有能力驰骋天下。”乡的体制、连队建制大概就是从管仲开始的。 桓公又问:“兵源解决了,但是装备不足,财用不足怎么解决?” 管仲说:“开发矿山炼铜铸造刀币,用于流通;煮海水炼盐:都有很大的利润。低价买进天下便宜的货物储存备用,或待高价时卖出,发展贸易。设立女闾三百人(官办妓院),用来招引外地行商。这样商旅如归,到了齐国就像到家一样,拜贺聚集,向他们征收赋税,用于军费开支。这样做,财用就充足了。武器装备可以让工匠制造。还可以用赎罪赎刑的办法征集,缴纳犀甲一戟可以免除一人重罪,缴纳鞼盾一戟可以免除一人轻罪,小罪缴纳铜铁金属,疑罪难以定论的赦免。民间诉讼败诉的缴纳一捆箭。收缴的金属,好的可以铸造剑戟,差的可以打造工具、农具和其他用品。”妓女业始于管仲,管仲是妓女行业的老祖宗,祖师爷。 听了这些强兵富国的措施,桓公来了精神头,他说:“兵强国富就可以征服天下了吧?” 管仲说:“不可以。周朝还没有到达灭亡的时候,周王仍然是天下共同的君主,诸侯国不会服从我们的。当前我们只能实行霸主之道,尊崇周王,抑制夷狄的叛乱和进攻,保证中原一带的安全,可以叫做“尊王攘夷”,具体办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不称王的方伯霸主。” “那么,可以征服诸侯吧?”桓公又问。 管仲回答:“让诸侯归顺我们,不能只靠征伐战争,一味征伐就会树敌太多;应该和邻国友好,使他们亲附。征服人心可以不战而胜。比如审查打仗占领的疆域,返回邻国的地盘,使四邻和我们亲近。派出八十人周游列国,提供车马衣物费用,招徕天下贤士,了解各国的情况。选择有问题的国家进行征伐,可以扩大我们的地盘;选择淫乱篡弑的进行诛杀,可以立威。这样做诸侯佩服崇拜我们,听从我们的。然后率领诸侯共同尊崇王室,王室将通过我国号令诸侯,方伯霸主的地位你想推辞都推不掉。” 管仲的王霸之道讲的有理有据,桓公越听越高兴。两个人连续谈论三天三夜,非常投机。桓公过去见过管仲,鲍叔牙也经常向他介绍管仲,这次长谈,他对管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仲的高见使他心情豁然开朗,方伯霸主的志向和抱负更加坚定。他对管仲更加器重,他要靠管仲来实现他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他要给管仲最高的职位,最高的待遇,让他得以施展才华。他要非常庄重地拜管仲为相。 桓公斋戒三天,拜祭太庙告诉祖先,然后告诉管仲要正式封他相国,可是管仲并不接受。桓公纳闷了:“我要采用你的治策,实现我的志向,所以要拜先生为相国,为什么不接受啊?” 管仲说:“臣听说,盖成一个高楼大厦不是只用一块木头来支撑的,一个平房还要有四梁八柱;汪洋大海也不是一条河流汇集成的,一条大江也是众溪汇成。我也需要‘四梁八柱’。国君您要成大志,必须起用‘五杰’。” 桓公问:“‘五杰’都是谁呀?” 管仲说:“上下礼节,言辞刚柔得当,办事协调,隰朋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行;开荒增地,多打粮食,增加人口牲畜,宁越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田;调配指挥兵马战车,鼓动三军士气勇敢作战,王子成父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马;量刑恰当,不杀无辜,不冤枉好人,宾须如比我强,请任命为大司理;坚持真理,不讲情面,敢说真话,忠心直谏,东郭牙比我强,请任命为大谏官。国君要富国强兵,有这五杰就能实现。主公如果要称霸诸侯,以臣的才能可以帮你实现,并竭尽全力。” 桓公完全尊重管仲的大臣提名,以庄重的仪式拜管仲为相国,赏赐给齐国都城一年的赋税收入。对于隰朋等五人都按照管仲的建议晋封职务和爵位。管仲等人开始进入角色。 过了几天,桓公又问管仲:“寡人有两个嗜好,一个是好田猎,一个是好色。这影响不影响霸业。” 管仲说:“不影响。” 桓公又问:“那么什么影响霸业?” 管仲回答:“不认识贤才,影响霸业;认识贤才而不用,影响霸业;虽然用了贤人而又信不实,有害霸业;虽然信任,但是又让小人跟着搅和,有害霸业。” 桓公说:“好!”于是让管仲独揽大权,放手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了提高管仲的威信,提高工作效率,桓公尊管仲为“仲父”,也就是亚父、干爹的意思,政治地位在最有资格的元老国氏、高氏之上。在朝堂上向百官宣布:“一切国家大事,先报告仲父,再告诉寡人。国政事务,全都按着仲父的裁决办理。今后国人称呼仲父不准叫他的名字‘夷吾’,不论地位尊卑,一律称字‘仲’。”管仲本名管夷吾,字仲。古代人以称字表示尊敬。大概就是象现在叫“小名”对人不尊重,叫“大名”才庄重。###64长勺之战一鼓气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带有传奇色彩,周边的诸侯国都有传闻,鲁庄公当然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肠子都悔青了,肚子都气破了。后悔没有听施伯的话,结果上了齐国的当。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是谋士没提示,就是你不采纳。鲁庄公不生自己不听谋士话的气,而是生齐国欺骗他的气。于是就一边调整治国方略,取信于民,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一边增兵扩军,操练兵马,计划攻打齐国,报乾时大战的仇。 这边鲁国兵马一动,那边齐国就得到了情报。齐桓公对管仲说:“孤即位不久,鲁侯就和我过不去,还要进攻齐国。我不能让他欺负到咱们家门口,想主动进攻鲁国,你看如何?” 管仲说:“现在齐国刚刚稳定下来,需要休整兵马,恢复实力,不宜远行作战。” 齐桓公说:“我咽不下这口气。相父就在家落实富国之策,我去打鲁国。”于是就拜鲍叔牙为将,领兵进入鲁国腹地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一带。 鲁庄公找到谋士施伯,说:“齐国欺人太甚,无故打到我国境内,我们怎么办?” 施伯说:“战争不可避免了,我们必须迎敌。乾时之战我们之所以败绩,不是我们的兵马不强壮,就是没有讲究战略战术,缺乏谋略。” 鲁庄公说:“你去和我一同打仗如何?” 施伯说:“我对兵法研究的不深,没有必胜的把握。臣认识一个乡间士人曹刿(gui),这个人熟读兵书战策,头脑聪明灵活,可以请他做军师,能够战胜齐军。” 鲁庄公有了乾时之战的惨痛教训,认识了谋士的重要性,听说是一个乡间高人,就决心起用。迫不及待地对施伯说:“你就赶快把他请来吧!” 施伯立即动身去请曹刿。曹刿是齐国东平人,虽然身居乡野,但是心怀天下,长勺之战之前,齐鲁打了好几次仗,都是鲁国失败,听说齐国打到了长勺,大夫们拿不出退敌良策,曹刿非常着急,就要主动去拜见鲁庄公。一位乡亲对他说:“怎样打仗由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们去谋划,你一个吃素的去参和啥?” 曹刿说:“那些天天吃肉的人目光短浅,关键时候没有谁能拿出高深透彻的真知远见。” 这时恰巧施伯来请,曹刿就到了都城,进入宫殿,见到鲁庄公。谈起这次长勺战役,曹刿就问鲁庄公:“人民凭什么跟着你去打仗?” 庄公说:“得到的衣服食物是安定生活的必需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须分给他们。” 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不可能使百姓普遍得到,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接着说:“猪牛羊等祭品和玉器布匹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真诚祭祀对神说实话。” 曹刿说:“小的真诚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能赐给福的。” 庄公又说:“大案小案,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必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说:“这是真诚尽职的一类实情。凭这些条件,这一仗可以打。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从你的左右,采纳我的意见。” 鲁庄公让曹刿穿上将服和他一同坐在大车上,来到了长勺。鲍叔牙听说鲁侯来到战场,立即整顿队伍,列阵迎战。庄公也命令鲁国的兵马排开阵势,和齐军对垒。 鲍叔牙在乾时之战打了一次胜仗,没有看重鲁军,想尽快取胜,下令:“击鼓进兵!谁能率先打破鲁军的阵势给予重赏!” 听到齐军的鼓声,鲁庄公也教人擂鼓对敌。曹刿立即对庄公说:“不能擂鼓!齐兵士气正在旺盛之时,应该沉着等待。”传令:“有擅自出阵者,斩!” 齐军战将轮番出阵挑战,鲁军严守不动。齐军有接近者,鲁军一味放箭,齐将只得扫兴而归。 不一会,齐军又响起鼓声,发起第二次进攻,鲁军还是纹丝不动,没有战将出阵迎战。 齐兵认为鲁国放熊了,不敢迎战。鲁兵看到齐军发起了两次冲锋,一个个急得摩拳擦掌,憋了一股劲,都想杀敌立功。 曹刿听到齐军第三次鼓响,对庄公说:“擂鼓,进兵!” 鲁国阵营鼓声震天,战将一个个都憋足了劲,听到鼓声就象离弦的箭,一个个如下山猛虎,勇猛冲锋,势不可挡,杀得齐兵七零八落,死伤无数,纷纷败逃。 庄公看到鲁军只一次冲锋,就杀的齐军大败而逃,非常高兴,要命令追击。曹刿说:“慢,等我察看一下。” 曹刿赶快下了战车,在齐军阵地周围看了一遍。接着登上战车,举目眺望。然后对庄公说:“可以追击!” 庄公挥军追击三十里,缴获许多辎重物质,俘虏许多兵丁,大获全胜。 鲁庄公有点弄不明白,这仗怎么打的?先是硬挺,怎么都不接招;后来一冲齐军就败了。非常纳闷。回城的路上,鲁庄公就憋不住问曹刿:“你怎么一鼓就胜了三鼓?是什么道理?” 曹刿回答:“战争胜负,士气是最为重要的。气盛就勇敢,勇敢就能打胜仗;气衰就懦弱,懦弱就打败仗。敲鼓就是给士兵鼓气,第一遍鼓,士气旺盛;第二遍鼓,士气就下降;第三遍鼓,士气就衰退,甚至衰竭。他们敲鼓,我们不敲鼓,我们的士兵都憋着一股劲。他们三鼓士气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