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染⑶旄浮⑹逖溃颐撬娜送腔腹亩印>饷炊嗟谋涔剩庖宦鼍捅W×酥鞴桓鋈恕N松琊ⅲ茵菜朗逖溃怂狼旄福撬堑淖优俏薰嫉摹N颐嵌际且患胰耍际腔腹母。橇街Σ挥φ鄱涎健!薄 〕鲇谇浊椋嵐怨锇阶魑旄傅募坛腥耍蛭旄概判惺抢洗螅暮笠峋统谱髅纤锸希梢厥浅梢兀皇逖赖暮蟠莆逅锸希梢厥青C邑;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后来,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共同执掌鲁国的国政,被称为“三桓”。庆父、叔牙、季友是“三桓”之祖。###91卫懿公放鹤抗敌
哀姜在邾国求季友合作,季友没有同意,接着听说庆父被逼死了,更加痛恨季友。她以为自己是齐国的姑娘,齐桓公会支持自己。就找到邾子,要求借兵伐鲁。邾子说:“邾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不能与鲁国为敌。” 哀姜说:“我是鲁国的国母,季友作乱,应该讨伐。” 邾子既不想打鲁国,也不想得罪齐国,就应付说:“邾国是一个小国,打鲁国那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哀姜说:“我再向齐国借兵,齐国出兵你出不出兵?” 这一下子把邾子难住了,本来不想出兵,就搪塞说:“如果齐国出兵,我就出兵。” 哀姜就派人去了齐国,求齐国支持她。齐桓公问明情况,非常气愤,就对管仲说:“鲁国桓公、闵公遭害都是因为我们齐国女儿导致的。现在庄公夫人姜氏仍然不安分,应该治罪处死。如果我们娘家人不闻不问,甚至支持她胡作非为,那个诸侯还敢娶齐国的姑娘?” 管仲说:“主公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按照礼制,女子出嫁从夫,是婆家的人。她得罪婆家,应该由婆家处理。但是主公是方伯,鲁国处理鲁夫人姜氏可能有顾虑。主公如果处理此事,应该隐晦一些。” 齐桓公说:“好,劝她自裁。不是我们杀亲属。” 齐桓公就派竖刁去了邾国,向邾子说:“我奉主公之命,送鲁夫人姜氏回鲁国。” 听了这话,邾子如释重负,连忙说:“这是正理。竖刁大夫送鲁夫人回国,季友一定欣然欢迎。” 哀姜高高兴兴的跟着竖刁回鲁国,走到鲁国夷地驿馆住了下来。吃过晚饭,竖刁对哀姜说:“我这次来并不是送夫人回国的。夫人连续弑杀两个国君,名声很不好,搞的齐鲁两国人人皆知,人人皆恨。你觉得你回到鲁国有脸面见国人吗?有脸面进太庙见祖先吗?不如自裁,还能挽回点面子,获得厚葬。” 哀姜听到这话,这可是娘家人的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婆家娘家都不能容忍的,是呀,没有脸再活在人间了。她的精神彻底摧垮了。 天亮了,竖刁来到哀姜的房间,开门一看,哀姜自缢而死。竖刁就找来地方官夷宰,让他办理丧事。夷宰连忙派人飞速报告鲁釐公。釐公说:“她虽然害人害己,可是毕竟是庄公的夫人,也算寡人的母亲,母子之情不能丢掉。”于是,亲自到夷地迎接灵柩,隆重下葬,谥号哀姜。 这件事情虽然很机密,但是各国都听到了风声。诸侯都认为齐桓公支持季友两定鲁君,为了安定鲁国,大义灭亲,对霸主齐桓公非常敬佩。管仲说:“我们支援中原诸侯国抵御夷狄,帮助鲁国安邦定国,这都是亲诸侯的做法。我们亲诸侯,诸侯就亲近我们。尊王攘夷,扶弱继绝,才能天下归心。” 桓公说:“仲父霸王方略十分正确,已经大见成效。寡人的体会是,赢得民心才能当好王侯,赢得诸侯拥护才能当好霸主。” 这时,卫国大夫宁速来到齐国,说:“卫国已经被北狄攻破,卫懿公死于战场,立公子申为君,子申又病死,我们来请公子毁回国为君。” 桓公忙问:“怎么回事?” 宁速就把事情的原委讲述了一遍: 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自周惠王九年(前668年)即位,在位九年,从不勤于国政,每天玩耍享乐,偏好鸟类,特别喜欢的是仙鹤。 仙鹤是什么东西?仙鹤是一种大鸟,中国古代道家有的以仙鹤为坐骥。鹤性情雅致,形态美丽,特点是“三长”——喙长、颈长、腿长,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关系。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所以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为长寿仙禽,古人认为鹤的寿命一千多年,是长寿之鸟;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中国人赞扬健康长寿的老人“鹤发童颜”,就连说起离世的尊贵老人都常用“驾鹤西游”作为褒奖词汇。 无论仙鹤是仙鸟还是宠物,作为人,对它可以喜欢、保护、宠爱,但是也应该有个度。卫懿公喜欢鹤达到了倾心痴迷的程度,亲自喂养,形影不离。百官讨好卫懿公就千方百计买鹤相送,凡是献鹤的都有重赏。宫廷、院落、花园,到处都是鹤,达到好几百只。安排专人训鹤,训练鸣叫,训练跳舞。卫懿公还把鹤划分等级,按品位给俸禄,高级的享受大夫俸禄,低一级的享受士的俸禄。把百鹤当做百官了。出行的时候也带上鹤,放在大车的前面,称作“鹤将军”。把鹤当做了战将。喂鹤的饲养员,也享受俸禄。百姓有没有吃的他不管,仙鹤没有吃的决不行。所以朝野上下意见纷纷,怨气冲天。 当年大义灭亲的国老石碏的孙子石祁子在朝廷担任大夫职务,为人忠厚正直。他和另一个忠直的大夫宁速共同主理国政,二人多次进谏,卫懿公就是不听。 公子毁是急子的弟弟公子硕和宣姜的儿子,为人正直,在百官和百姓中很有威信。他看到卫国没有希望了,就投奔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他。于是就在齐国定居了。 卫国的北方有一个北狄,是历史悠久的胡人国。早在周文王的爷爷公刘时期,北狄就很强大,逼迫周国远迁到西岐。到周武王伐纣得到天下,周朝正式建立,北狄比较稳定。可是平王东迁以后,夷狄纷纷闹事,不向朝廷进贡,不服天朝管,北狄也想掠夺中原。公元前660年冬,北狄主瞍瞒带着铁骑二万进攻邢国,接着又杀向卫国。 卫懿公正在准备出游,把鹤将军放在大车前面,嘴里哼着小调,悠闲自得。刚刚上到车上,迎面跑了一个兵卒,慌里慌张地来到卫懿公面前:“主公不好了,北狄两万多人打进来了。” 卫懿公吓了一跳,立即停止出行,命令集结兵马迎敌。 那个时代,中小诸侯国的兵马常年集中的是一少部分,兵丁都有花名册,大多数都是农忙回家种地,有事再集中起来。这次发布了集结命令,在册兵丁没有来到。百姓都是携家带口逃离都城到乡下避难。 卫懿公急了,派司徒抓来逃难百姓一百多人,亲自审问:“寡人发布命令集结抗敌,你们不但不集结,而且向乡下逃离,这是什么道理?” 众人中有大胆的人说:“主公有一样宝贝足以御敌,召集我们干什么?” 卫懿公奇怪了:“寡人有什么宝贝可以御敌呀?” 众人说:“你的‘鹤将军’,应该能征善战;你的‘鹤大夫’,应该足智多谋。” 卫懿公生气了:“胡说!仙鹤怎么能够打仗呢?” 众人说:“仙鹤既然不能打仗,你封他什么‘将军’,百姓的待遇都不如你的一只鹤。而且因为养鹤增加了粮食的征用,加重了百姓负担,降低了百姓的生活,百姓很贫苦。敌兵来了,你想到百姓了,让百姓保卫你的国家,百姓不服!” 卫懿公没理了,反过来一想,百姓说的对呀,就红着脸说:“看来是寡人错了,寡人现在已经知罪了。现在寡人听从百姓的,把仙鹤全都放了,你们肯出征迎敌吗?” 大夫石祁子说:“主公赶快办到,也恐怕已经晚了。” 卫懿公立即命令驯养人员:“把鹤都放了!” 驯养人员打开鹤圈门,撤掉防空网,群鹤飞向天空,盘旋几圈又都回来了,不肯离去。 大夫石祁子、宁速安排人敲着铜锣到大街小巷宣传:“主公已经悔改,放掉仙鹤,从现在起爱民保国,希望大家从军参战,抵御北戎侵袭!” 石、宁两位大夫费尽心力令人喊了一大圈,把没逃跑的和正在准备逃跑的青壮年集中上来一些人,临时编成部队,发给武器,准备迎敌。 这时谍报北狄兵马已经杀到荥泽。石祁子说:“狄兵矫勇善战,不能轻敌,臣请求去齐国求助。” 卫懿公说:“齐国当年代表天子来问罪,寡人盲目抗拒,后来才向方伯认罪,齐国退兵。这几年没有和齐国联系,现在向人家求救有点张不开嘴。再说狄兵已经逼近,等不得齐国发兵。不如拼死一战,以决存亡。”卫懿公这话说得很明白,终于觉悟了,大家听了心里热乎乎的。 宁速说:“既然如此,就让我领兵御敌,主公镇守都城。” 卫懿公说:“不行,寡人不亲自出征,百姓不会信服,也不会效力。”他把玉玺交给石祁子:“由你全权主理国政。”又把一只令箭交给宁速:“由你组织守卫都城。”接着对二位大夫说:“国中所有的事全都委托二卿全权处理,寡人出征抗敌,与士兵同奋力,如果不能取胜决不回来。” 石祁子、宁速听了这话心中略有欣喜,主公虽然悔之晚矣,但终归比不悔悟强,和原来不是一个境界了,变得崇高了。石、宁二人接受委托,热泪盈眶。 卫懿公命大夫渠孔为大将,于伯为副将,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带着兵马开往荥泽前线迎敌。行军途中,军士们怨声载道,士气异常低落。卫懿公也听到了一些什么,他明白这是士兵不满意他先前的所为。为了稳定军心,卫懿公亲自下兵营巡视。忽然听到一个兵营传出歌声,他以为还有欣然赴战的兵士,就走向这个兵营。走近一听,这歌词是: 鹤食禄,民力更, 鹤乘轩,民操兵。 狄锋厉兮不可撄, 吾欲战兮九死而一生。 鹤今何在兮, 而我瞿瞿为此行! 卫懿公站在营外,谛听良久,心中不是滋味,都怪罪自己呀! 大军接近荥泽,迎面来了一千多名狄兵,队伍松松散散,一个个无精打采。 渠孔说:“都说是狄兵骄勇,徒有虚名啊。今天一见不过尔尔。” 渠孔来了精神,就命令擂鼓进军,消灭这一小股狄兵。卫军发起进攻,戎兵前队变后队,一个个调头往回跑。卫军在后面紧追不舍。追赶一阵子,忽然一声呼哨,狄兵从丛林、巉岩、山坳处喷发而出,卫军被截成三段,首尾不能相顾。队伍之中有许多是临时组织起来的百姓,他们不想为卫懿公送命,看见狄兵异常凶猛,纷纷丢车弃杖,四处奔逃。 卫懿公在中军,车上一竿大旗,旗帜上写着一个硕大的篆字“卫”,十分显眼,狄兵纷纷包围上来,围了好几层。渠孔见大事不妙,失败已成定局,就劝说卫懿公:“战势不妙,万分危急,放倒大旗,请主公换上便服,丢下大车,赶紧逃命。” 卫懿公说:“如果侥幸有救援的,旗帜也是个信号,放倒旗帜没有任何益处。孤宁愿一死,以谢百姓!” 听到这话众将士奋力杀敌,虽然寡不敌众,也是十分英勇悲壮。但是好虎抵不住一群狼,狄兵实在太多了,不一会卫军就全军覆没。黄夷战死;孔婴齐重伤不能再战,拔刀自刎;于伯中箭掉到车下,卫懿公和渠孔一直战斗到最后,被狄兵乱砍身亡。死的非常惨烈。###92卫民逃难重建国
卫国太史华龙滑、礼孔二人被活捉,北狄主瞍瞒劝降,他们不从。瞍瞒就命令刀斧手:“把这两个贼官推出去斩首。” 华龙滑知道北狄人非常信鬼,为了救全城的百姓,他想回去报信,就说:“我们是鬼神的使者,如果杀了我们,你们就得罪了鬼神,不仅得不到卫国,鬼神会给你们降罪的。如果放了我们,让我们先回到卫城为你们通鬼神,请鬼神保佑你们,可以免除你们的灾难。” 瞍瞒赶紧令刀斧手停下,问华龙滑:“你们俩是做什么的?” 华龙滑一看有门,就编着说:“我俩是卫国的太史,专门掌管君主和国家的祭祀大典,经常祭祀、接送鬼神。鬼神都认识我们,通过我们把福祸降临这里的人们。你如果尊崇鬼神,想求得中原鬼神的保护,就让我先回到卫城,我们给你祭祀鬼神,祈求鬼神佑护你们。” 瞍瞒就相信了华龙滑,给了一辆马车,令他俩立即回城祭祀鬼神。 宁速正在城头上询查,探望荥泽方向的动静,忽然发现一辆单车远远而来。宁速耐心在城头等待,单车渐渐驶近,车上有两个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两位太史。待车子来到城下,宁速急切地大声询问:“战况如何?” “全军覆没。” “主公何在?” “战死沙场。狄兵十分勇猛,我们不应与其争锋,应该回避锋芒。” 宁速赶紧下令:“打开城门,请两位太史入城。” 城门打开了,礼孔突然跳下车,嚎啕大哭。之后背向大门,面向荥泽方向,双膝跪地,拜了一拜,磕了三个头:“我随主公一同出城,却不能与主公一起入城,人臣忠义何在?我将去地下事君!”说完,拔剑自刎。 华龙滑也跪地向荥泽方向叩了三个头。这时宁速已经来到车前,命人收敛礼孔的尸体。华龙滑说:“主公虽然悔之已晚,也是难能可贵,最后挽回形象,成为一个英雄,也是可喜可赞。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写入历史。礼华已死,但是卫国的史籍不能丢失。” 华龙华跟着宁速进城。宁速和石祁子商议,狄兵势大,赶紧撤离才是上策。于是二人命军士保护着卫侯的眷属及公子申,星夜乘小马车微服出城奔向东方逃命。华龙滑也收拾好历史典籍资料携带着跟在后面。城里的百姓也都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扛手提,跟随在后面逃难。 北狄骑兵很快来到卫城,少数没有来得及逃跑的百姓遭到了屠杀。瞍瞒命令兵将把卫国国库及民间所有的财宝、粮食、布帛搜刮干净。装到车上,由兵将押送回国。又命人在城中放火,烧毁所有的宫殿和民房,把城墙推倒。卫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与此同时,瞍瞒还派出一股狄兵追赶逃难的百姓,逃跑落在后面的就被抢劫,不肯扔包的就被杀戮。好不凄惨哪! 石祁子保着卫懿公的家眷和公子申行走在前面,宁速断后,应付追赶的狄兵,打一会儿跑一会。逃难的人们来到了黄河边,遇到了宋国的兵马。原来是宋桓公得知消息,派兵救应。石祁子保着公子申和宫人先行上船渡过黄河,所有的难民也都连夜乘船过河。宁速一直等到最后。 狄兵追到黄河边,宁速已经上船,岸边没有了船只。他们在岸边看了一会,撤军回国。 卫国大夫弘演出使陈国,听到北狄进犯卫国连忙往回赶,回到卫城,眼前一片废墟,卫国已经灭了。听过路的人说卫懿公战死在荥泽,就去寻找他的尸体,以便掩埋。可是到了战场一看:横尸遍野,血肉狼藉,惨不忍睹。弘演发愁了,主公的尸首在那里呢?他转了半天,看到了倒下的大旗,心想:主公的尸首可能就在那里。弘演在尸骨中行走,忽然听到呻吟声,寻找声音望去,跟前一个小内侍倒在那里,一条臂膀已经被砍断。弘演连忙把小内侍扶起,撕块衣服布给他把伤口勒紧,简单包扎。弘演问:“你知道主公的尸首在那里吗?” 小内侍指着一堆剁碎的烂肉说:“这一堆就是主公的尸体。主公被几个戎兵杀死一顿乱砍,接着我也被戎兵砍断臂膀,昏倒在地。当我苏醒时,战争结束了,狄兵都跑了。” “你怎么不走呢?” “我等待来人辨认收拾主公的尸首。” “你真是一个忠节之人哪!”弘演命令随从;“一会把他拉回去,共同投奔新君!” 弘演来到碎肉旁,没有一块完整的部位。看了好一会,才发现卫懿公的肝脏是完整的,含着泪水说:“就剩下一块肝脏了。” 弘演跪在地上对着尸体三拜九叩,就像卫懿公活着时一样的郑重施礼。对随从人员说:“主公无人收葬,就用我的胸腔作棺。我死后就把我埋在后面的树林旁;等到新君即位再告诉新君。” 小内侍还没有听明白,胸腔怎么做棺材?就看到弘演拔出佩刀,刷的一下自己剖开自己的腹部,接着双手捧起卫懿公的肝脏,放入自己的腹中。然后倒在地上,又一刀刺向自己的左胸。弘演殉葬了。 随从们吓傻了。小内侍哭着说:“忠臣不一定要殉葬,大人应该活下来为主公报仇哇!” 古人就是这样愚忠。不过,交朋友应该交这样的人。弘演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活。随从们只好按照弘演的嘱咐,把他埋在小树林边,同时也把卫懿公的那一堆烂肉用衣服包裹起来,一同埋葬。然后,他们把小内侍放到车上,一同奔向黄河方向,寻找逃亡的国人。渡过黄河,到达漕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