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王岗一战,改造后的鸳鸯阵大显神威,以两百县兵击溃了三千水贼,让孙翊大大的吃了一惊,这才意识到,原来穿越者这个外挂真的可以起到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
从那个时候起,除了处理杂务,孙翊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研究军阵上,一方面针对在龙王岗之战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对鸳鸯阵进行了相应的新改造;而另一方面,孙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新军阵的开发上。
南方一带,水系发达,丘陵起伏,在这样的地形中,鸳鸯阵这类攻守兼备的小型阵势很吃得开,然而要争霸天下的话,将来必然会面临与北方大规模骑兵部队的交锋,北方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再用鸳鸯阵对敌,无以是自取灭亡。
历史上,孙氏数次意图挺进中原,都无功而返,这与缺乏有效的对抗北方骑兵的战法有不小的关联。而孙翊的目的,便是研究出一种能够有效克制骑兵的新型军阵!
不过,孙翊在穿越前并不是军事专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青年而已,因为喜欢戚继光,读过不少关于他的传记,这才对鸳鸯阵略有所知,但对于其他军阵,却是一窍不通。
有了改进鸳鸯阵的经验,孙翊首先想到的是借鉴,不过骑兵出现已经整整一千多年了,到这个时代为止,却仍然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使步兵在野战中正面击败骑兵。
几年前,袁绍的大将鞠义曾经以先登营八百精锐步兵大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不过这场战役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公孙瓒的大意轻敌,若是排除了这个因素,恐怕双方胜负最多只在五五之间。
在尝试了无数种阵势,进行了无数次推演之后,孙翊不得不感叹:看来,要想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注定会有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
。。。。。。。。。。。。。。。。。。。。。。。。。。。
就在孙翊为钻研新的军阵而大伤脑筋的时候,孙策在曲阿一带的战事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而有了转机。
十月,太史慈、冯则引军至孙策军寨前搦战,黄忠出战太史慈,二将斗有三十余合,黄忠马失前蹄,翻身坠地,本以为必死,却不料太史慈不愿趁人之危,要其换马再战,二将又战百余合不分胜负,各自罢兵回营。
周瑜在阵中见此情形,授黄忠以秘计。次日,黄忠出阵,约太史慈阵前相谈,互有敬重之意。刘繇听闻此事,又忆起昨日情形,渐生猜忌。
再二日,黄忠遣心腹一名携带密函潜入刘繇大营,被刘繇士兵拿住,将密函呈交刘繇,不想竟是黄忠约定太史慈举火为内应,袭杀刘繇!刘繇览毕怒不可遏,派兵将太史慈绑至辕门问斩,小将冯则仰慕太史慈,率本部五百精兵造反,救下太史慈,于寨内一番厮杀,却寡不敌众,渐渐势危。
就在此时,孙策率军杀至,刘繇军猝不及防,大溃,弃营奔逃。孙策追杀十余里,斩首数千,降者万余,太史慈、冯则亦率本部人马归降,孙策趁势攻占曲阿。
数日后,曲阿水贼蒋钦、周泰、凌操率部曲数千投奔,一同带来的还有刘繇的人头。孙策大喜,于曲阿县城大犒三军!
经此一役,孙策攻灭扬州刺史刘繇,尽得其粮草辎重,又收编新军无数,实力暴增,威震江东。
严白虎本欲坐收渔利,见此形势,心不自安,乃使其弟严舆与孙策议和于毗陵。严舆在军中素有勇名,虽受兄命,却不服孙策,席间妄言欲与孙策平分江东,被孙策斩于当场!
严舆既死,严白虎悲怒交加,尽起大军万余与孙策决战于无锡,大败,南奔会稽,投靠王朗。孙策乘胜进军,占据吴郡全境,以朱治为吴郡太守。
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对豪门大族多行安抚,丹阳、吴郡境内,大姓豪族渐渐归心,四方豪杰纷纷归附。
十一月,山阴豪族孙、彭两家联合,率家兵数千发动暴乱,攻陷会稽太守府,生擒王朗、严白虎,举郡请降于孙策。
捷报一个接一个,让远在舒县的孙翊欣喜不已,就在他以为江东即将平定之时,却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百章 星陨
十一月,孙策留周瑜守曲阿,自率大军进至山阴纳降,不料异变陡生,在进城时遭到伏兵袭击,孙策身中数箭,性命垂危!
原来,严白虎逃至会稽后,与王朗密谋设计,利用孙策对大姓豪强的宽容政策,使孙、彭两家诈降,为了赢取孙策信任,更设计了攻占太守府、生擒王朗、严白虎的把戏,
大军退回曲阿,孙策自知时日无多,星夜召孙翊前来。
昼夜兼程、片刻不息,两日后,孙翊出现在了孙策的病榻前。
孙策浑身裹满了纱布,由于伤势太重,殷红的鲜血早已经将白色的纱布染透。
孙翊怔怔的望着眼前的这一切,脑子一片空白,他以为自己会嚎啕大哭,可是嘴角微微抽搐了几下,只觉得眼睛有些干涩,却连一滴眼泪也没有流下来。
在得知父亲孙坚离世的时候,孙翊的心里是难以言喻的悲痛。然而此时,望着那个病榻上的身影,他的的心里却只有恐惧,难以言喻的恐惧。
这种感觉,即使是在父亲离世的时候也不曾有过。因为他知道,自己至少还有母亲,还有兄长。然而现在,母亲不在身边,二哥也不知所踪,看着病榻上那个身影,孙翊忽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感觉自己即将要失去一切了,即将再一次变得一无所有!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谁呢?
是我自己!
如果我没有在大哥临行前让他答应自己,不对江东的大姓豪族下手,就绝不会遭致今天这样的结果!
是我害了大哥啊……
孙翊一步步的挪动着脚步,低下了头,不敢去看那个身影。
“你来啦……”
一个低沉而又嘶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像是从地里传来的一般。
孙翊一怔,缓缓抬头,正好和一双深陷进眼眶的黯淡的眸子四目相对,孙策正带着惨淡的笑意朝他看来。
孙翊完全无法想象,病榻上这个人就是当初率军出征时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哥!
而这一声嘶哑的呼唤,却像是在他的心里打开了一道闸门,一下子击中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
“嗯……”
孙翊紧咬着嘴唇,努力克制着自己,轻声应道,但泪水终于还是像潮水一般泛滥而出,再也无法抑制。
“我们孙家的男儿,不轻易流眼泪的……”孙策惨淡的一笑,艰难的朝孙翊招了招手,“三弟,你来。”
孙翊赶忙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快步来到孙策身边,紧紧抓住了他的手。
那曾经是孙翊印象中最厚实、最有力的一双手,就是这双手,曾经一招一式的教会了他孙家枪法,曾经狠狠地教训了欺负他的袁家恶仆,曾经伴着他走过了十几年的时光。
然而现在,这只手却无力的耷拉着,仿佛它的主人是一个垂暮的老人。
“大哥原本以为……等到平定了江东,就可以把母亲和弟妹接回来……可是,看来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孙策说着,微微闭上了眼镜,似乎在积攒着全身的力气,许久,才再次睁开眼睛,继续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你是我们兄弟几人中最优秀的……我死以后,你便是孙家的顶梁柱了……咳咳……大哥没有做到的,你可一定要做到啊……”
“大哥,你快别说话了,好好休养,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孙翊擦了擦眼泪,强笑着劝道:“以前你总被父亲打板子,不也是很快就好了么?”
孙策再一次闭上了眼睛,微微摇了摇头:“你把大家都叫进来。”
孙翊怔了一怔,点了点头,走向屋外。
院子里,周瑜、朱治等一众文武已经跪了满地,人人都面带凄然之色。
听到孙策的召唤,众人跟着孙翊来到孙策病榻前,再次跪满了一地。
“都免了吧……”
孙策抬了抬手,示意众人不必如此,又唤孙翊道:“三弟,扶我起来……”
孙翊点点头,走上前去,侧身坐到榻上,将孙策轻轻扶起。
孙策从枕头旁边取过印绶,颤颤巍巍的递到孙翊面前。
“从今日起,你就是我孙氏之主。”
孙翊看了看孙策,又低头看了看他手中的印绶,迟疑着,忽然觉得手中一沉,却是孙策直接将其送到了他的手中,双手也在他的手上紧紧一握!
那一刻,孙翊的心脏猛的跳动了一下,手背上再次感受到了来自于孙策掌心的那种熟悉的感觉,那是一种特殊的温暖和力量!
许久,他抬起头,直视着孙策的眼睛,紧咬着嘴唇,狠狠地点了点头!
孙策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欣慰的笑意,他又转过头,对周瑜、朱治等一众文武一一吩咐,让他们好好辅佐孙翊。
不过这些,孙翊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他只是呆呆的看着孙策,看着他微笑着,在人生最后的时刻继续为自己这个弟弟燃尽最后一丝光亮。
终于,孙策一一吩咐完了,这才让所有人都退下。
房间里,只剩下了兄弟二人的身影。
“三弟啊……你再陪我说说话吧……”
孙策闭着眼睛,用嘶哑的声音轻声道,声音微弱到几乎听不到。
经过刚才,他似乎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躺在病榻上的,似乎已经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
“嗯……”
孙翊点点头,轻轻拉着孙策的手,开始在他的耳边说起来,说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说起他们一起顽皮、一起挨打,说起他们跟着父亲一起出征、一起凯旋,说起母亲在家里准备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招呼他们上桌……
孙策静静的闭着眼睛,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听孙翊慢慢的说着,仿佛是在听着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而他自己似乎就身在故事之中……
“大哥……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
孙翊已经不知道自己说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说到哪儿了,但这个时候,他却忽然停了下来。
因为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握在掌中的那只手,沉沉地垂了下去……
孙翊的肩膀微微抽动着,缓缓转过身去……
。。。。。。。。。。。。。。。。。。。。。。。。。。。。。。。。。
建安元年,十一月。
孙策率军入山阴,中伏,伤重而亡,一众文武拥立其弟孙翊为主。
十二月,孙翊扶其灵柩归舒县,葬于其父孙坚之侧。
数日后,舒县县衙。
灵堂上,摆设着孙策的灵位,孙翊一身素服,立于灵堂中央,环视分列两旁的一众文武,眼中透出决然之色。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有一事宣布!”
众人面面相觑,唯有周瑜微微蹙眉。
“王朗、严白虎阴设毒计,杀害吾兄,此仇不共戴天!今日,孙翊在兄长灵前发誓,即日起,尽起三军,杀奔会稽!定要攻破山阴,将此二贼,并孙、彭两家尽数诛戮,方雪吾恨!”
此言一出,灵堂前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主公,不可啊!”朱治第一个越众而前,拱手禀道:“先主公新丧,前番又遭山阴之败,军无战心,人皆惶惶。主公新承大业,威信未立,当务之急乃是先稳定军心,安抚诸郡。若是大军贸然出征,一旦四方有警,三郡之中必然人心动荡,后果不堪设想啊!”
“主公!君理所言有理!”黄盖也附和道:“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王朗不过一自保之徒,占据一郡之地,难成气候!主公只需休养生息数年,必能一鼓而下!到时候再以其头祭奠先主公,为时未晚啊!”
“主公,肃也以为此时不宜妄动干戈。”鲁肃也拱手道:“再者,先主公临终之时,曾嘱咐主公,内事不决可问张子布,外事不决可问周公瑾!主公若是要兴兵复仇,此等大事,还宜先与公瑾商议!”
以鲁肃对周瑜的了解,他知道,周瑜不可能同意孙翊出兵的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周瑜,孙翊也转过头看向他。
孙策临终前曾吩咐,由周瑜统领三军水陆兵马,张昭、朱治总理三郡政务。
如果不征得周瑜出兵的同意,孙翊兴兵复仇的计划只能是空谈而已。
周瑜与孙翊四目相视,许久,轻轻叹了口气。
“瑜以为,此时兴兵,不妥。”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卷 坐断东南
第一章 争执
孙翊直视着周瑜,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起来。
“若是我执意出兵呢?”
周瑜也静静的和孙翊对视着,眼神不卑不亢。
“没有我的命令,主公休想带走一兵一卒。”
“周瑜!”
孙翊忽然一声断喝,猛地从腰间拔出了佩剑,指向了周瑜的咽喉。
“你我到底谁才是主公?!”
见此情形,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已惊得目瞪口呆,唯有朱治、程普、黄盖等一众威望较高的旧将慌忙上前,攀住孙翊苦劝。
朱治道:“主公息怒,周公瑾乃是先主公临终委任的三军大都督,身负孙氏兴亡重任,虽与主公有所争执,却也是为大局着想,请主公三思!”
孙翊不言,直视怒目直视着周瑜。
周瑜淡淡的瞟了一眼横在咽喉前的剑锋,再次直视着孙翊,神色不变道:“伯符临终,将你托付于我。你可以取我性命,但我却绝不允许你将伯符打下来的这片基业拿去冒险!”
“你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
孙翊沉声喝到,手中长剑再进一寸,堪堪抵住了周瑜的咽喉!
“住手!”
一声女子的清喝忽然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素服的年轻女子正在丫鬟的搀扶下疾步走进灵堂。
女子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极度憔悴,她在的脸上,有着江南女子独有的温婉和清丽,眉宇间却又隐约透出一种刚强,让人初见之时,不由眼前一亮。
“夫人!”
众人见女子到来,纷纷躬身施礼。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孙策的遗孀,庐江乔公之女,乔莹,也就是历史上的大乔。乔莹还有一妹,名唤乔霜。姐妹二人俱有国色,两年前,孙策、周瑜同时迎娶乔氏姐妹,可谓郎才女貌,在江南一带传为佳话。
孙策过世后,乔莹哀痛欲绝,一度病倒在床,这几日刚刚有了点起色,便让丫鬟带她来孙策灵前看看,结果刚好遇见孙翊对妹夫周瑜拔剑相向,不由大惊,慌忙出声阻止。
“嫂嫂……”
孙翊一怔,握剑的手也不由得松了下来。
乔莹美眸中透出厉色,柳眉轻蹙,斥道:“三叔、公瑾,在灵堂前大动干戈,莫非是想让夫君的天之灵不得安息么?”
孙翊和周瑜闻言,一时都默然不语。
“夫人息怒!”
张昭见状,慌忙上前,将事情的缘由一五一十的说与乔莹知晓。
乔莹闻言,脸上的表情渐渐和缓下来,幽幽叹息了一声,对孙翊道:“三叔,你可知道,夫君他临走之时,为何要将全军交托到公瑾手中?”
见孙翊低头不语,乔莹又接着道:“你与夫君一奶同胞,血脉相连,兄弟之情深如江海。夫君他亦深知你心,恐你继位后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盲目兴兵,这才让公瑾总领全军,既是为了孙氏基业,更是为了你这个弟弟啊!如今孙氏治下虽有三郡之地,但两郡皆是新近归附,强邻环伺之下,人心动荡、局势不宁,正是危急存亡之秋!这样的局面,妾身虽为女流,却也看得一清二楚!三叔聪颖过人,夫君认定你是孙氏未来的希望,托以三郡基业,三叔却为何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
孙翊闻言,缓缓将剑收回,喃喃道:“可是,大哥的仇……”
“夫君的仇当然要报,却不是现在。”乔莹眼中微微有泪光闪动,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刚强之色,“当年公公被刘表所害,夫君也只能强忍悲痛,率众东进庐江,为的就是保全孙氏的希望,不让公公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失望。如今夫君将基业托付于三叔,便是相信你也能和他当年一样,保全孙氏的基业,将来为他报仇,为公公雪恨,只有这样,夫君他才能含笑九泉啊!”
乔莹说完,所有人都依旧屏气凝神,将目光汇聚在孙翊身上,灵堂上忽然一片寂静。
孙翊久久的沉默着,许久,他整了整衣襟,躬身朝乔莹深深一拜。
“嫂嫂,孙翊明白了。”
说完,孙翊又朝周瑜和众人躬身施礼,高声道:
“诸位,孙翊年幼无知,见识浅薄,险些误了大事!在此向诸位赔罪了!”
“主公!”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齐声拱手道。
孙翊将手中长剑高高擎起,直刺虚空,高声道:“兄长过世,委我以重任!但孙翊年幼浅薄,鄙陋无知,才德不及兄长十一,还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振兴孙氏!以慰父兄在天之灵!”
在周瑜、朱治、张昭的带领下,众文武齐齐拱手,铿然响应:
“振兴孙氏!虽死无悔!”
。。。。。。。。。。。。。。。。。。。。。。。。。。。。。
建安元年十二月,孙翊计议尽起三郡大军征讨王朗,大都督周瑜据理力争,其嫂乔氏亦晓之以大义,孙翊遂罢兴兵之意。
建安二年,一月,曹操上书汉帝,表孙翊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袭父爵乌程侯。
孙翊以鲁肃为庐江太守,刘晔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又以张昭为长史,总参三郡政务,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另一方面,孙翊以周瑜为大都督,引本部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