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入汉-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燕王府,经过通传后入内,古察那见堂上一干文武皆在,不由得心中微微一凛。看样子晋人一方也在商议塞外之事,否则这深夜仍是聚而论之所谓何事?看来自己言语要加倍小心了。

“古察那拜见燕王!”

“古大人别来无恙,请入座吧。”燕王司马机甚是随和的请古察那入座,在片刻之前,那位置上乃是另一名塞外之人,而今人早已不知所踪。

“谢燕王!”

“古大人来得正巧,就算古大人不来,本王也要派遣使者前往与贵主一会。”燕王司马机看着古察那安坐,微微笑道。

古察那闻言默默颔首道:“燕王可是为了塞外之事烦扰?”

燕王司马机略微点头道:“匈奴之势如日中天,不想数年之间竟是扫清塞外各族。这般形势自是早该明了的,却是被汉人缠战不休无暇顾及,今日想来真是失策啊!”

晋国长期在中原与汉朝交战,大半的注意力都在南方,河北之地急于恢复生机,筹集兵力,哪有闲暇留意塞外的情报?就算边疆有官吏上报塞外之事,也被更为重要的河北军政挤在后面,根本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司马氏对河北官吏的洗牌,加之异族之乱后汉人与异族的仇恨,都让塞外的消息逐渐蔽塞。而今想起不能说没有遗憾,甚至是说是失策也不无不可,燕王如此自责态度倒是端正,可燕王接手此地才多久?如此话语被传出去,显示的不过是自身的明白罢了。

“可惜燕王屯驻辽东不久,错过了事宜,否则匈奴之辈定然难以遂愿。”古察那对于燕王的话语心领神会,顺杆赞赏道。

燕王司马机哈哈一笑道:“古大人今次前来,本王也知贵主用意,此事我已经报往都城,相信不久之后便有回信。”

“燕王明察秋毫,实是两国之福,古察那在此代表我国君臣向燕王致谢了。”古察那微微一笑起身拱手为礼,随即道:“晋戎两国兄弟之邦,唇齿相依,所谓唇亡而齿寒相信燕王心中明了。”

燕王司马机神色不变,略带几分惊奇道:“哦?难道匈奴有侵犯我大晋之心么?”

古察那闻言心中暗笑,面上却是凛然道:“匈奴之主刘渊对于大晋始终抱有敌意,更是贪图这河北富饶之地,此等野心暴露无遗,以燕王之明察秋毫必然有所察觉才是。”

“贵国惹恼了匈奴之人,如今恐其报复,这般心机谁人不知?”堂上一名晋国将领趾高气昂的看着古察那不屑一顾的道。

“原来是韩廪将军,在下倒是忍不住想笑啊。”古察那心知说话者乃是孟观之后燕王司马机最为倚重的大将韩廪,嘴上说着笑意已然浮现。

“大晋跨距河北凭立黄河,塞外之人若想染指中原此乃必经之路。我戎国虽小却是为大晋庇护,立足之地乃是晋土,仰赖口食也是大晋供给,可谓兄弟情深。匈奴若是讨伐戎国便是无视大晋,晋国若是作壁上观便是示弱于人。”

“匈奴之辈贪婪成性,嗜血好斗,加之野心勃勃。试问就算毫无犯晋之心,见此情景可会无动于衷?更何况晋戎两国既为兄弟之邦,便应互相援助,避而不战,视而不见,如此岂非贻笑天下,授人于柄?”

“汉朝以其柄北上,匈奴驱其贪南下,前后夹击之下,大晋就算强盛,又怎堪两线作战之苦?”

“古察那斗胆劝诫将军切勿意气用事,侥幸于心,到头来不过是自断一臂,徒增烦恼罢了。”

韩廪闻言为之一滞,燕王司马机适时打断二人辩论道:“古大人所言颇有道理,不知匈奴实力如何,贵国可堪一战?”

古察那闻言暗骂这燕王也不是省油的灯,先前那韩廪所言乃是表明晋国可以撇下戎国的态度,如今这燕王司马机又趁机打探戎国的战力。说来说去不过是衡量戎国的价值罢了。

若是戎国有足够的战斗力,值得晋国出手尚可,若是不堪一击,晋国何必强出头?

但若真的回答戎国可与匈奴一战,那晋人使出驱虎吞狼之策,或是坐山观虎斗消耗戎国战力,岂非又是正中晋人下怀?

燕王司马机以及在场的晋国文武都是盯着古察那,不肯有丝毫的放松。晋人得到的情报可谓足够,但戎国始终隐藏实力,事情又牵连甚大,若是不能够打探清楚,那陛下做出决断也会有些困难。

与汉人的大战还没有结果,北方的威胁却是越来越近,面对强大的匈奴,晋国是壮士断腕,或是抗击异族,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外患(下)
辽东,带方城。

异族百姓军队往来不断,忙忙碌碌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可是人人脸上默无表情看得汉人心中好生纳闷。不过异族之辈自作自的,与汉人实在是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不打扰自己的生活就好。

被拉去开矿的汉人最是辛苦,被异族之辈奴役本就是不乐意的,心中带着闷气又慑服于异族的武力唯有服服帖帖的劳作。善于寻找矿脉之人都被汉人带走,留下的一知半解,寻找本就是费力气的事情,无论是寻找还是开凿都是花费气力与时间的事情。

在山间的作坊中,无数汉人工匠与异族工匠在叮叮当当试着锻造兵器。只不过异族人的技艺实在是落后,而汉人工匠也不过气力大些罢了,有手段的早就跟随汉人跑了,剩下的也是想破了脑袋也没个办法。

此间的情形不断呈报到城中,王戎的神色甚是忧郁。古察那带回来的消息也不过是晋人尚在摇摆的态度而已。显然晋人在估量戎国的价值,却不是着眼于大局形势。

其实对于晋人来说,戎国的价值便在整个大局的考量之中,可从戎国的角度出发,无疑是希望晋人能够以匈奴的野心为重携手抗敌。

当年王戎决意返回中原,本是希望强大的魏国能够作为自己的庇护,于是才不辞辛劳冒着与匈奴翻脸的危险一路南行。沿途甚至击溃了几支匈奴麾下的族群,造成了两下不可挽回的态势。

针锋相对之下,偏偏魏国已经亡了,有的不过是盘踞河北的晋国罢了。王戎无法越过晋国进入中原,辽东的汉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灭掉进国。百般无奈,与晋人联手是唯一的选择。

晋国一败再败,式微力弱,无法长期对抗大汉,早晚必然是国破的下场。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王戎也是抱有同样的看法。无奈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塞外的形势可谓变幻莫测,那匈奴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对于王戎来说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做打算。

委身与晋,仰赖晋人的支撑占据辽东之地,算是拉拢的靠山。但晋国的战力能否抗拒匈奴铁骑仍是未知之数,这个时候能够指望上的唯有自己的族群罢了,至于晋人双方不过是利用关系。

换句话说,戎国希望利用晋国抗拒匈奴,晋人又何尝不会考虑送出戎国来避免与强大的匈奴交恶?

“雅老,你所言备用之案预备的如何?”王戎见那干巴巴的老者入内,颇有几番急切的问道。

干巴巴的老者躬身施礼道:“退往中原陆地关隘无数,以我方之能力绝无能力企及中原。老臣探查汉人乘船而走之路线,虽可窥视一二,可惜未有大船横行海面,也是难行……”

王戎脸上浮现一丝苦笑道:“雅老辛苦了,却也在意料之中,看来孤唯有坐困于此了……哎!”

干巴巴的老者涩声道:“大王不必如此,据闻有此向东北方而行百里之外乃是群山,群山之东乃是高句丽所在,若事有不测,此路或许……”

前往中原的通路陆地是晋国土地,戎国向进入中原晋人怎会同意?而辽东的大小船只又是无法在海浪上行驶,想学汉军一般往来两地更是难比登天……

“高句丽荒芜之地,孤即便退入深山之中,恐怕……”王戎脸上肌肉抽搐一阵,叹息道。

干巴巴的老者劝道:“大王,刘渊野心勃勃,志在吞并中原,以我族之力量无异于螳臂当车。晋人心怀叵测,并不是可靠的盟友,大王虽有力挽狂澜之志,也是无用武之地。”

“高句丽虽是小国,地处偏僻,也正是易为大王所用,休养生息,眼下保存实力方为上策啊!”

古察那在一旁道:“晋人在塞外似乎收买了许多眼线,对于我等越发不加信任,下官愿意前往晋国再探口风。”

晋国对于塞外的了解从戎国得到的消息与情报居多,戎国自然有所保留,可晋国一旦有了自己的消息来源,对此必然有所察觉。换句话说双方还没有决定是否联合抵抗外患,彼此已然产生嫌隙,对于举步维艰的戎国来说并非好事。

“也好,古察那你便再去一趟,希望晋主不是目光短浅之辈。”王戎挥了挥手,脸上少有的疲倦神情道。

……

邺都。

裴秀的丧事已然操办完毕,朝中群臣唏嘘之余并没有觉得有何特殊之处,不过是少了一个碍眼之人罢了。

但对于晋帝司马攸来言,却犹如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倚靠与支撑。南下的战略都是裴秀一手设计,而今在中原裹足不前饱受汉军反扑,似乎也印证了裴秀的坚持是正确的。

晋军只有保持实力伺机发作,才有逐步蚕食中原的能力,想一步登天谈何容易?以河北之力与中原战力进行正面对决,一战之后纵然不败,晋国在短期内也没有继续作战的能力。

比起恢复的速度,晋国如何比得上中原?

各方面都无法与中原比拟,却是心怀一战而成的幻想,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战败后带来的结果,偏偏每个人都疯狂的认为此战必胜。这是跟随晋国抵达河北的世家豪族的真实想法,更是不肯放下过去种种的心魔所在。

放不下高高在上的位置,放不下早已习以为常的奢靡富贵,唯有跟随司马氏才能拥有这些。可事实证明留在中原投身汉人麾下虽然生活大不如前,希望却是无限。

世家支撑起了司马氏的王朝,晋王朝的动向同样被这些人左右,主战一方的狂热,主和一方的无奈,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局面。晋帝司马攸有心退兵,却担心因此而与各大世家产生嫌隙,有心停战,眼下并没有合适的切口。

族中的耆老以及母后都在催促司马攸速速定下后位的人选,似乎可以从此下手?

朝中群臣议论纷纷,关于是否退兵的话题实际上已经没有人在争执什么。前方不断传回的军情说明了一切,晋国的战力远没有众人期盼的那样强大,汉人的反应速度与实力也远没有晋人估计的那样的容易对付。

嘴上仍是不肯松口,私底下许多世家大族已经先一步抽出自己投入的财产。这样的动作没有人报知晋帝司马攸,但司马攸也是有所风闻。何曾等主战一方的朝中元老,世族代表们不愿意低头,卫瓘一方也懒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得罪人。

朝中派系倾轧,恩怨情仇远比想象的复杂。一心为公的往往是被人挤兑,不合时宜。觉得该挺身而出的时候,偏偏是得罪人最深之刻。一切早晚会大白于天下,只要等待便可以了。

没有人开这个话头,但退兵一事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难以推搪的话题。一切都是因为辽东燕王传来的紧急军情——塞外匈奴!

提起塞外,匈奴,是整个中原大地的痛,只是更痛的是晋人。河北大地还没有恢复生机,而今的塞外匈奴又是崛起。不仅仅是崛起,更是与那好兄弟戎国有着解不开的仇恨。

当初是钟会引入了异族,大量的族群部落有机可乘各自为战,造成了中原大乱,河北地区生灵涂炭。而今匈奴在此崛起,甚至统一了塞外各族,这与当初比较绝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初的魏国还颇有实力,而今的晋国正深陷中原战事,后方起火,又该如何?

“陛下,塞外形势如此严峻,前方兵将要急速撤回方可。”卫瓘沉声道。

晋帝司马攸看了一眼卫瓘等人,再看看何曾道:“战况正在胶着,汉人进逼河内,濮阳,北海,我军如何撤回?又如何保证汉人不再继续进犯?”

晋国主动挑起战争,汉朝先失一城,而今汉朝调集大量人马开赴中原作战,怎会是晋人退兵事情就能结束的?想来也是没有那般容易,况且得知晋人退兵之原因后,汉人如何肯放过这样的好时机?

何曾不晓得军事,此时也不敢乱讲,自己一把年纪德高望重,将来还有可能做皇帝的丈人,这个时候说错了话,说了不该说的东西岂非是有失身份?自己不言语,总是有别人言语的,自己倒是无须出头了。

避开晋帝司马攸的眼光,何曾闷头不语,司马攸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去看其他文武,退兵一事牵扯甚大。要避免最小的折损,要避免汉军无法继续追击,甚至要在短期内稳住汉人的心思,让晋国能够全力应对北方之事。

这一切,这每件事儿都不是容易的。

就算你能解决其中一件事儿,可也无法全部完美解决,既然无法全部解决,提出一两个办法根本是无事于补。事情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是汉人决定的,而非晋人。

若是放在之前,听从裴秀所言,倒是偃旗息鼓的好时机,无奈一旦错过便无法挽回,满朝文武竟是没有丝毫办法,唯有面面相觑,长吁短叹。就算心中有所计量之辈,见到裴秀那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和下场,谁又愿意做第二个?

据燕王司马机传回的讯息,匈奴军容之盛远远超乎了众人的想象,塞外草原大漠的控弦之士更是无数。当年的惨状历历在目,没有谁没经历过那种惊醒动魄悸人心惶惶的日子。

愁云笼罩,一时晋人不知所措。

“既然匈奴与戎国有仇,我大晋何须插上一足?”荣晦在人群中轻声说道,话一出口便暗呼不妙。

大殿上静的只有呼吸声,荣晦的轻声细语尤其突出,话语一出朝臣的目光都聚集而来,晋帝司马攸虽然听不清楚说些什么,可有人说话了倒是一副期待的神情望了过去。

“呃……”荣晦暗自叫苦,唯有硬着头皮迎着众人的目光出列道:“臣以为此事因戎国而起……我大晋倒是不须因此而烦恼……”

“哦?此话怎讲?”晋帝司马攸见是荣晦便知没什么好办法,此人不过是巴结了何曾才能够晋身朝堂罢了。自己嘴上不说,可朝中群臣谁是怎样的底细必然是了然于胸,否则何以统辖文武,治理天下?

到了这个时候荣晦也是无可奈何,心知晋帝明知故问,但既然自己开了口,这恶人还是由自己做到底吧。

“微臣以为戎国与匈奴交恶,实乃不幸。然我堂堂大晋即为兄弟之国,当秉持公正,不可有所偏私才是。”

晋帝司马攸听罢微微点头,晋国内部的考量如何,对外却是要有大国做派的。匈奴之意未明,与戎国的仇怨也未提要报复之意,此时倒是不宜摆出一副袒护或是敌对的态势,避免刺激塞外之人,也为自家从南方撤兵争取一线时间。

不过事情是这么个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戎国的战斗力仍然有值得使用的价值,不宜刺激塞外之人,也适用于戎国身上。过早的表态只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的位置,看清楚形势才是上上之策。

“朕欲使你出使辽东调查此事,你可有何想法?”晋帝司马攸看着荣晦道。

荣晦闻言受宠若惊,跪在地上甚是恭敬道:“臣以为戎人必然要求钱粮辎重,以便其打算,我方若是不给定然难安其心,出使一事还望陛下三思啊!”

这荣晦别的不行,可对于这交易买卖却是在行。戎国连生存都要仰赖晋国的供给,如今匈奴跃跃欲试,戎国必然求充足的钱粮辎重备战。晋国若是应允了对方的要求,那么置身事外的立场便因此而不存在;可若是拒绝提供钱粮,等于变相露出了晋国的态度。

这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转圜余地,出使这个差事儿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却似他日陛下盛怒之下的替罪羊罢了。

朝中群臣此时无人言语,都是在看热闹,这个时候谁多嘴,这倒霉的差事八成就落在谁头上了。那戎国说是兄弟之邦,可毕竟非我族类乃是塞外之辈,一旦发起火来把使者生撕了也不足为奇,这趟浑水还是少参合的好。

晋帝司马攸笑道:“荣爱卿机智多变,必有应对之法,朕意已决,就这样定下了。切记,关于黄河战况不可透露分毫!”

笑里藏刀,是荣晦的第一反应。这晋帝司马攸凌驾群臣之上,早看出来朝中文武没人愿意接手这烂摊子,而今有自己“自告奋勇”,哪还肯放手?这差事接了就是接了,不接也是要接,除非是不要命了,否则没有第二条道路。

自己在何曾的派系中属于最不起眼的下层,根本没有任何人会帮助自己,牺牲掉也就是牺牲了。而在卫瓘一方这荣晦不起眼但却是可恨之极,这样的卑鄙小人正好看热闹,就连落井下石也是懒得做。

“微臣领命,谢陛下……!”荣晦迎着头皮应允了,今日的早朝也是散了……

散去的不过是普通的文武朝臣,朝中最核心的耆老宿臣都留在了殿中商议应对之策。

“刘渊此子野心勃勃,与我等颇有渊源,如今兵强马壮不可不防也。”卫瓘皱眉说道,心中并无任何良策。

晋帝司马攸轻声叹道:“国力不堪重负,南方尚无结果,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