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是东吴最为重要的决定,一步踏错就是天地之分。
……
荆州方面则要复杂的多,如果说吴主孙亮以及江东的世家都在算计着两手准备,那么将其付之于行动的便是荆州的最高指挥官施绩了。
身为军人不能替国家开疆辟土,这本身就是一种羞辱。如今不仅要面临北伐无力的可能性,还要做毁盟失约的准备。一贯沉稳忠心的施绩只是感到无奈,郁闷着布置辖下的军事调动。
吴蜀两国边界接壤,又是多有来往,吴人的举动难以瞒过蜀汉的耳目。与其有意隐瞒,不如光明正大的对巴丘进行增兵。鬼鬼祟祟只会让人怀疑,蜀汉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川中如何看不透吴人的打算?
言语可以解释举动,却难以打消心中的戒备,所谓突袭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军事层面,在事发之前均是不许露出马脚的。江东的世族打算虽然好,可如今朝中的人才比起周公瑾,鲁子敬,吕子明,陆伯言这四位,不在一个档次上。
若此四人有一人在,绝不会同意事情没有定数之前就增加巴丘的守军。此举无异于打草惊蛇,自废武功。
果不其然,巴丘的守军刚刚有所增加,蜀汉巴东都督罗宪派遣的使者便来到了襄阳。施绩自然按照官方的解说尽量的解释,蜀汉使者完成使命便回转入川。随之而来的便是蜀汉也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卫力量。
彼此心照不宣,施绩也不去过问,自己生着闷气依照吴主的之时行事。作为荆州军团的大都督,施绩有责任和义务阐述此举的利害关系。只是碍于江东各大世家暗中透出了风声,让人难以谏言。
这是吴主和世家共同的决策,施绩不敢轻举妄动。荆州有自己,还而已凭借与蜀汉往日的交情审慎行事。若是换了个人做都督,完全依照吴主的吩咐做事,到时候酿成大错就无可挽回了。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六章 三方角逐(下)
兵败如山倒,司马昭收拢三万余败军退守弘农,分出万余人在弘农长安两郡交界处接应司马望。连续等待数日,竟是没有司马望的消息,司马昭等人不免担忧。幸好蜀军初得长安,三辅地区还需仔细经营,姜维的大军屯驻于长安城外没有动静。于是司马昭派遣斥候装扮成平民百姓,进入长安打探消息。
长安沦陷使中原的士族百姓恐慌不已,几十年来蜀吴两国都是难越雷池半分,眼下蜀汉竟然一股脑儿的打下了长安城。国中的宿将强兵竟是挡不住小小的西蜀?邓艾,陈泰,王浑战死,晋公与司马望亲自出征也是败绩,雍凉二州已然成了蜀国的地盘。
如何阻挡蜀军?有谁可以阻挡蜀军?一时间蜀汉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
魏帝曹奂虽然只是傀儡皇帝,可毕竟是一国之君,朝堂上这么大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要议论的。起初西线频频后退,一众文武站在司马氏一方屡屡解释,并且不遗余力的调拨军力,物力,人力来供给长安军团。
等到司马昭败绩,长安沦陷的消息传来,平素里热热闹闹的群臣都是没了声响。大家都把晋公捧上了天,这些年国内国外的战事,只要是遇到晋公的都是凯旋而归,谁会想到这次的蜀人如此难缠?朝中的文武把司马昭抬得太高,面对兵败失地的事实,想拉也是拉不回来。
曹奂看着垂头丧气的文武百官,虽是魏国战败,可心中升起一股想咆哮的冲动。不知为何,蜀人打败了司马昭,自己的心中竟是十分的舒爽,要不是宫中司马氏的党羽众多,自己早就放声大笑了。
痛快!
“近来蜀贼猖獗,众卿有何对策呀?”曹奂面上保持严肃的态度,心里却想看看群臣如何替司马昭分辨。
留守许昌的司马炎与群臣一样,都是跪在大殿之上。司马昭身为晋公,在朝堂上有如在自己的宅院般,无拘无束。留守许昌的司马炎本应是继承父亲的待遇,可曹奂迟迟没有下旨,司马炎又没有司马昭那么霸道,竟是跪了下去。
在这一时刻,曹奂第一次把控了整个朝堂,这从所未有的体验,憋闷许久后的舒畅,使曹奂贪婪的享受着,却浑然不知危险的降临。
退朝之后,文武百官齐集到了晋公府邸中。司马炎居中而坐,文武分列两侧,俨然是一个小朝廷的样子。
对于魏帝曹奂今日的表现,没有人去提及,所有人的精力都投入到眼下的形势中。长安一失,曹魏在西方的屏障便是洛阳以及弘农。
弘农郡土地肥沃,洛阳城是东都所在,两处都有不能舍弃的理由。若是将重兵于弘农据守,便是野战为主;若是退缩于洛阳凭城而守,便是将弘农资敌。
国内的舆论风向已经有所转变,这个时候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要深思熟虑才能进行。若是暴露软弱的一面,对百姓以及军队,世家都是严重的打击。
廷尉卫瓘见群臣慌乱的样子,心中不由得叹气。司马炎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接班人,只是年龄小了一些,历练还是不足。眼下的司马炎应付这等大事还是稍显稚嫩,若是蜀人晚来几年,届时倒真的是不用担忧什么了。
司马炎并非是等闲之辈,见到群臣多有慌乱的主张,心中也是觉得情况不在自己掌握之中。思索之时,恰好看到了卫瓘在一旁昂首而立,面色平静淡淡的望着自己,司马炎心中一动,于是问道:“请伯玉先生见教于我!”
卫瓘颔首出列道,大声道:“晋公大军已屯弘农,东方各处防线也是无忧,蜀人虽得长安,已是强弩之末,有何惧之?胜负兵家常事,汝等皆为朝中大员,何以乱作一团!”
这卫瓘性格刚烈,平素里便得罪了许多权贵,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呵斥,不少大臣的脸面都是挂不住,黑着脸孔便要发难。
掌声在一片嘈杂中响起,鼓掌的人有三,分别是司马炎,荀勖,杜预三人。荀勖字公曾,乃是荀爽的曾孙,为人多谋略有治国之才,裴秀前去司马昭处后,留守的文臣中以荀勖为首。
杜预字元凯,现任尚书郎,乃是杜畿的孙子。因为父亲杜恕得罪了司马懿,导致杜预出仕机晚。司马昭掌管大权之后,对于杜预非常看重,将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嫁给了杜预。于是杜预便成为了司马氏的心腹之臣,其人不能上马,弩不能穿甲,然而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司马炎是晋公的世子,荀勖是司马昭留在许昌的智囊,杜预则是司马昭的妹夫。有这三位捧场卫瓘,谁还敢找茬?
卫瓘冷哼一声继续道:“当务之急乃是使人巡视各州,安抚百姓,增调军力支援晋公。待战事平缓,再寻求援助。”言罢,卫瓘眼睛瞄了荀勖一眼,似乎传递什么消息。
司马炎等人也是听出了卫瓘话中有话,稳住局面,然后寻求援助。哪儿来的援助?荀勖嘴角挂着笑意,冲着卫瓘微微颔首,示意二人所见略同。
……
长安的士族父老可是未曾料到竟是蜀主刘禅亲自出迎,震惊之余心中颇有触动。此番动员了城中的各大世家富商,劳军的钱财物资牛羊无数,刘禅见了也是惊讶三辅世家的力量。
这可是战乱之后的第一天清晨,这些世家就能动员出如此的物力财力,这等实力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亲自出迎是表示蜀汉的态度,三拜九叩的大礼则是眼看着这些老骨头们一点一点做完的,这是威仪不可免的。府邸之中世族的宿老们自然恭恭敬敬的捡好听的说,可话里话外拐来拐去的还是打听自己家族日后的利益相关。
川中的发展,众人都是有所耳闻的,只是无缘亲眼所见而已。蜀汉能打下长安,靠得可不是取巧,而是实力。军力,科技,谋略,后勤各方面都不在魏军之下,加之科技上的优势,这一仗赢得并无花巧。
刘禅早与众人商量好了雍凉二州的政策,必然是将川中的拿来施行。诸郡新定,实施蜀汉的国家制度似乎有所不适应,恰好眼前这些三辅地区的元老可以作为安抚雍凉世家的关键人物。
这些宿老们虽然半截身子入了黄土,但各个都是精明至极的人物。即便在蜀汉的统治下,谈到自身利益时也是据理力争。只不过争得极有分寸,并不触犯为人臣民的本份。这更像是谈判,统治方与三辅世家的谈判。
世家豪族们只有这一次机会,一旦现在低了头,以后便只能被蜀汉的体制牵着鼻子走。在蜀汉皇帝刘禅这个角度去看,国家的疆土日后还要继续扩张,眼下对待世族的政策,也是中原各方瞩目的焦点。
双方都是秉持一个观点,必须打好底子,输的一方以后就没了叫嚣的资本。家族的宿老们依靠的是在三辅数十年的威望,传承的底子就是所谓的底蕴。就在众人互不退让之时,三个木匣被呈了上来,正是司马望,司马骏,司马亮的人头。
“朕尚有要务处理,明日在此设宴款待诸公,失陪了。”在众人的错愕中,刘禅起身离去。一群老家伙们看着三颗人头,叹了口气,也是各自散了。
司马骏,司马亮在长安城中久住,世家豪族如何不认得?司马望当年也曾数度经过长安,这都是面熟的人物。司马氏三大栋梁竟然被蜀汉给斩杀了,这一仗魏军到底输的有多惨?
……
此时长安被蜀军攻占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江东,东吴君臣为之哗然。一个寿春便耗尽了东吴五万人马,劳师无功,而蜀汉竟然势如破竹!长安是闻名天下的巨城,防御能力远远超过了寿春。
况且东吴的人马是直接攻击寿春,而蜀汉的军队则是先行攻克了雍凉等地,军力损耗极大啊。
先前商量袭取西川时江东君臣还是信心满满,如今蜀汉真的攻破了长安,吴主孙亮以及全尚等人却是顾虑重重。江东的实力现在能不能打下如日中天的蜀汉根据地——西川呢?
陆凯的军队仍然屯驻在合肥新城,寿春的魏军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在做备战的准备。而远在荆州的施绩也得到了最新的军情,留守川中的蜀汉骠骑将军霍弋,亲自率领万余蜀兵进驻白帝城,其用意不言自明。
曹魏,蜀汉都是有了防备,寿春和白帝皆是重兵屯聚,选择强攻白帝城或是血战寿春,关系着天下三分的走势。江东君臣都陷入了苦思之中,一时难以抉择。保持伐魏,或是选择袭取蜀地并不是什么艰难的抉择。
可听从陆凯的建言之后,江东走了一条中和的道路。看起来可以随机应变,实际上却是延误了时机,魏人和蜀人都有了防备,无论是讨伐哪一个国家吴军都没了优势。
陆凯把丁奉等人召来,详细的布置了自己的计划,然后将军权尽数交给了丁奉。自己则是带着随从,乘船返回江东。望着滔滔的江水,陆凯面带笑容,看着远方笑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六十七章 群英会(上)
司马昭的军队屯驻在弘农,已经没有主动出击的力量,姜维的八阵之强远超乎众人意料之外。破不了八阵,日后终究是要被蜀军击败的。
文武之中,只有裴秀对于八阵有所了解,不过也只是对于传承下来的八阵而言。姜维使用的八阵乃是诸葛亮所创,平时蕴含在屯兵安营之中,战时可做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般阵势变幻莫测。
传统的八阵都是采用锣,鼓来号令军队,但是根据魏军兵将的回忆,蜀军从始至终都没有传出鼓声和锣响,显然蜀汉的八阵要比流传下来的八阵精细许多。这无形中又是增加了破阵的难度,蜀汉通过什么传递军令,只有蜀人自己知道。魏人摸不到头绪,再次交手也是一样被蜀军玩弄。
杀手锏并非只有八阵,还有投石车与诸葛连弩。两者都是马钧的发明和改造,其威力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惊人了。几万大军被铺天盖地的石块一砸,瞬间便土崩瓦解,作鸟兽散,让人难以应对。
这一点上又和裴秀有所牵扯,当年裴秀前去拜访马钧,把马钧辩驳的哑口无言而回。现在这哑口无言的家伙竟是造出如此威力的兵器,让裴秀忍不住汗颜。早几年想到这一点,今日苦恼的便是蜀汉与东吴了。
弘农太守傅玄是当年裴秀与马钧辩论的见证者,又屡次向朝廷推荐马钧,希望马钧的才能可以为国家所用。只是历代当权者都将马钧的才华视为玩物,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才有了刘禅派人掠人的事情。
偌大个魏国,还找不出与马钧比肩的巧手不成?司马昭便派人传令各地,征召巧手工匠制作军械。
过了些时日,弘农的军民总算是定下了心,长安的蜀军没有继续进攻的意思。这点倒是在司马昭等人的预料之中,毕竟四五个月的长期作战,又夺下了雍凉二州,这都需要消化消化。
许昌,洛阳,河北各郡的军队陆续向弘农进发,随之而来的还有司马炎派来的使者杜预。
长安的失守意味着蜀汉凭空增加了两个州的土地,天下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正在崛起的蜀汉,丧失西部土地的曹魏成了天下的焦点,而江东则处于最为尴尬的境地。
进难以攻取魏地,退又无法坐视蜀汉一家独大,这等处境让人倍感无力,无奈。朝中的建议很是清楚,利用蜀汉休整期间,巩固弘农,洛阳以及新野,宛城,两淮等各处要地的守御。同时要联系吴人,看看吴人如何在这时代变革之时自处。
若是可以拉拢东吴站在自己这边,那么蜀汉便不足为惧了。蜀汉国力迅速的膨胀让人侧目以待,但不带表蜀汉的国力已经可以与魏国相提并论。魏国可以同时承受吴,蜀两国的夹击,保持多线作战而兵力足够使用。
蜀汉可以么?
攻与守是不同的概念,二打一和一抵二更是天壤之别!
东吴一贯自恃与蜀汉并驾齐驱,甚至凌驾于蜀汉之上。如今被蜀汉远远的甩开了几条街,一个寿春折兵五万都没能拿下,蜀军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雍凉乃至三辅。
江东群英的自尊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落差感想必也是十分巨大。这个时候去游说东吴,至少有五成的几率可以使吴人背盟反蜀!
就算游说失败,吴蜀之间也会因此产生隔阂,而魏国则是得到了最为宝贵的时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
等到刘禅第二次宴请长安城的士族宿老时,双方依旧是谈不妥。说是谈不妥,其实什么都没有谈,刘禅没有明确出这些盘根错节世家的权责,宿老们也不想提及蜀汉法制在本地的实施。
三颗人头没有震慑住这些老而成精的士族首领,反而刺激这些人放手一搏。争的无非是利益二字,而赌的便是蜀汉想稳定雍凉,三辅之地,便要依靠这些世家的力量。
这里可不是东西两川,被刘氏父子经营了几十年,稳固的不得了。蜀汉若想继续东进讨伐魏国,后方的大本营便是雍凉二州以及三辅之地。前方鏖战之时,后方失火,那将是万劫不复的遭遇。
川中不少人都是三辅的后代,与当地的世家多多少少还能攀上些关系。因此东西两川的世家豪族是何等的境遇,这些宿老们都是知晓的。
自家的奴仆佃户都要向国家缴纳税金,这是何等的损失?今天振臂一呼各家能凑出数万家仆,若是从了蜀汉的政策,将来岂不是任人宰割?
刘禅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对三辅的世家使用武力,这就是众人的倚仗,也是想和刘禅耗下去的缘由。你不说我也不说,终究不会烂在肚子里,可利益就截然不同了。
于是众人欢饮而散,刘禅又厚赏了前来赴宴的宿老们,此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不过是试探这些人的态度罢了,眼下有比这更为重要和紧急的事儿。
关于雍凉二州,刘禅与姜维早就勾画好了蓝图,现在正是付诸实践的时机。雍凉境内的汉人并不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出力好少数民族的关系,将其改造成为第二个南中。
从羌,氐等各族群中补充人力,物力,使其忠心于汉,为自己所用,这是当务之急。五个月征伐的消耗让蜀汉刚有富裕的国库又要见了底儿,并不是财力不足,而是粮食不足。
山路崎岖难行,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都有所改善,这是支持蜀汉十几万人连续作战五个月的根本,但不足以解决粮食储量的问题。战争和运输本身就是极为消耗粮草辎重的,蜀汉解决的一些问题不过是相对于以往做了改善,本质上粮食不会因此就变得多的吃不完。
屯田耕种都是发展农业的好办法,只是都需要时间。在南方各国交易的货品种也有粮食,但数量十分有限。这个时代农耕在任何国家都是问题,有余粮也不会轻易的拿出来换钱,这是救命的根本。
南方各国中愿意和蜀汉交易粮食的都是富贵人家,这些人家能搜罗到了粮食也是很客观的,拿到国内来供应十几万大军却是不够。再加上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控制,所以得到的粮食实在是有限。
不过少数民族的手中却是有许多粮食,姜维之前数次北伐都是依靠各个族群支援粮食的。所以处理好少数民族与汉族乃至蜀汉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需要军力也需要政治力量。
大量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