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们都低估了朱由菘。关键时刻,他是能洞悉这个阴谋的。所以无论是亲王,还是太子,他都可以去见一见,认一认。对这个童妃他干脆选择不见,因为自己没有这个老婆。
大家想一想如果见了面,就等于承认自己有个童妃(要不你干嘛去辨认),再来否认,而东林党本来就掌握了笔杆子,很会造舆论,如果他们坚决认为童妃是真的,皇帝是假的,那就一发不可收拾。本来这个皇位就很多人反对,要出了这个事情更加有理说不清了。
在前两个问题上,朱由菘都表现得很大度。唯独这个问题,他发了火,并且撤了审判官的职。他的意思很明确:不要跟我玩花样,老子不是傻子。
阴谋被识破,东林党白忙活一场。###第17章 南明的“北伐”
就在南京因为三大案搞得鸡飞狗跳之时,江北四镇和史可法那边也没闲着。
史可法和江北四镇,见清军围攻李自成,十分兴奋,于是他们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北伐! 不过对象是李自成。
由于南明小朝廷认为李自成是杀死皇帝的凶手,满洲人是帮他们报仇的活雷锋,所以乘着李自成现在被清军打的喘不过气来,背后给李自成来上一刀,解解气!
既然是北伐,总要有人有兵。鉴于南明这帮人的特点,一旦要动真刀子,就怂了。
关键时刻,终于有人挺身而出,江北四镇的高杰!而且高杰在江北四镇里面实力最强,北伐有戏!
甭管是伐李自成也好,伐清军也好,都能把防线推进到黄河流域,对于南明小朝廷来说,好事一件啊!
说起来,高杰这个人还真是有点与众不同,可以用三个字总结这个人:会来事。
他原来是和李自成一起闹革命的,后来被招了安。关于他的招安,还有段风流韵事。据说高杰这个人长得很不错,白白净净的,但这人人品实在不咋的。
李自成第二个老婆叫刑夫人,这个邢夫人比较有能力,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个女强人。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李自成就让邢夫人搞这个军队后勤工作。但是这个事情告诉我们,老婆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这个高杰由于经常和搞后勤的邢夫人打交道,一来二去就混熟了。邢夫人看高杰很漂亮,估计女强人也是很好色的(比如武则天),想想李自成相貌无短三粗,这个高杰简直是潘安啊!
于是这两个人就搞上了。李自成是什么人!要是发现自己搞了他老婆,十个高杰也被剁成肉泥了,与其担心,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高杰就带着邢夫人投降了大明。
这个高杰,行军作战倒还是有一套的,加上对农民军又比较了解,投降之后,和李自成作战,通常都是派到最前线――不用朝廷督战,高杰也会像一只过了河的卒子,硬着头皮往前冲。他最清楚一旦被李自成抓到是什么下场。想想那个可怕的下场,他能不拼命吗?于是与李自成张献忠打仗竟然胜多负少,立了不少战功,到崇祯上吊的时候这哥们已经当上了太原总兵。
这哥们听到皇帝自杀的消息之后,立刻带领他的一帮子“秦兵”(也就是陕西兵)南下。由于名声太坏(在途中各种抢劫杀人),淮安府知府坚决不让他从自己的防区过去,在清江浦摆开大炮。
没办法,此路不通,用武力也不一定能过得去。于是他就找了凤阳总督马士英,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他就从凤阳绕道,到了江北。
弘光当了皇帝之后,这哥们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了个兴平伯,派他去守扬州,扬州是南明所辖地盘中最为富庶的地方,这家伙当时就两眼放光。搞笑的是,由于这哥们爱抢劫的名声实在太大,全体扬州人民坚决不让他进城。高杰一气之下,在城外搞起了屠杀,这样子城内的人更加不会让他进城了。双方火拼起来了,对峙了一个月,没办法,史可法只能出面调停,一面批评高杰,一面替他开脱,并答应把瓜州(镇江)划给他,这下子才算把事情给解决了。这家伙在瓜州也不肯闲着,又闹出了点事情。
江北四镇里面的黄得功,驻扎在仪征。黄得功和一个叫黄蛮的人关系比较好,同姓嘛,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黄蛮要去上任的时候,黄得功率骑兵三百去迎接他。
高杰可能本来看黄得功有点不太顺眼,他怀疑朝廷不把扬州划给自己,可能是黄得功在中间捣鬼。他听说黄得功要去接人,就派兵埋伏。要不是黄得功的警卫员死命护主,黄得功就挂了中。黄得功也不是软柿子,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结果,又是史可法站出来给高杰揩屁股――他拿出一笔钱给黄得功,谎称这是高杰赔礼道歉。这件事情才勉强摆平。
高杰两次搞出大事都是史可法替他收拾了烂摊子,高的老婆――即李自成的前妻邢氏――被史可法感动,劝高杰多向史大人学习,高杰倒是很听老婆的话。所以要让痞子听话,还是要以德服人啊!
于是高杰从此惟史可法马首是瞻。阴差阳错,江北四镇中,史可法真正能指挥得动的,竟然就是高杰这支无法无天的痞子军。
由于和黄得功闹得不太愉快,两个人离得太近,为了以防万一,史可法把他调去了徐州。
这个时候,史大人要北伐,高杰这哥们倒是很讲义气:没人主动,这史大人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他上奏朝廷,想提兵直趋归德、开封,威胁宛城、洛阳,同时恢复上游的荆州、襄阳。
于是南明的唯一一次北伐的重任就落在帅哥高杰的肩上。高杰率军北上,抵达河南归德――也就是晚明大才子侯方域的老家。任务是联合河南总兵许定国(驻扎在睢州),作为江南的北方屏障。
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还有句话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这时候的高杰和许定国是同事,但两人之间却有一段过节:高杰还在李自成帐下时,曾杀害过许定国的家人(当然这个事情高杰是比较冤枉的,他是肯定记不得这档子事情,烧杀抢掠的时候难免误伤到人嘛)。而其实此时,许定国已暗中降清,连儿子都送到清军营中作了人质。
大多数剽悍的军人往往都性情爽快,头脑简单,容易相信人也容易看不起人,高杰也是这脾气。在去许定国驻防的睢州城前,他的同事越其杰劝他说,许定国有异心,你不能自投罗网。
但高杰从骨子里看不起许定国,既不认为他有可能作乱,更认为他有作乱的胆子和能力。这样,他只带了几百人的卫队就到了许定国的地盘。许定国呢,早就给高杰挖好了坑。
他表面上对高杰毕恭毕敬,暗地里却紧锣密鼓地调集军队。晚上,找了一些“小姐”陪高杰一行喝酒。高杰的部下都是些酒色之徒,哪里见得娇滴滴的女人呢,一个个全都喝得烂醉。高杰本人也醉了,搂着两个“小姐”睡得昏天黑地。
半夜,许定国一声令下,那些醉梦中的高杰部下,一个个都作了刀下之鬼。高杰提刀砍杀数人后,渐渐不支,被一群长枪手“攒聚杀之。”许定国得手后,连夜出城北渡黄河投降清军。
第二天,高杰部下闻变,他们还是很讲义气的,坚决要为老大报仇。于是愤怒地杀入睢州城,许定国早跑得没影了。老百姓活该又当替罪羊,被杀得满城“老弱无孑遗。”
高杰死了,产生了两个后果:
1、扬州城的老百姓张灯结彩,奔走相贺。。。。(刽子手是老百姓是不会欢迎的)
2、史可法对北伐彻底失去信心,绝望至极,他流着眼泪说,中原不可为矣。于是下令终止北伐,回师扬州。###第18章 扬州十日
本来李自成和清军交战的时候,是南明小朝廷的绝佳喘息的机会,最后被“三大疑案”,“高杰北伐”折腾的上气不接下气。
就南明小朝廷这副德行,就是再有多少喘息的机会,估计也是白搭。
更何况,李自成被击溃了之后,接下来就轮到你了——南明。
满清是不会再给什么喘息的机会你的,而且满清来的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正月十八日,多铎攻陷西安。短暂休整之后,二月二十四日,多铎就已经率领部队到达了河南。准备重启南下的征程。
阿济格则率领另外一支队伍继续追击李自成的残兵游勇。
从多尔衮的命令可以看出是多尔衮是想多铎的率军平定江南,阿济格负责剿匪。
但结果。。。。阿济格为平定南明立下头功!
什么?难道清兵也有不听命令,擅自行动?
阿济格是完全听从多尔衮的指挥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子的:
阿济格赶大顺军,大顺军打又打不过,只能带着20万人马逃跑。逃跑等有路线啊,这时候有两个选择:四川和湖北。
张献忠虽然是大顺军战友,不过由于在凤阳挖朱元璋祖坟的时候闹了点矛盾,加上张献忠比较野蛮,于是大顺军只好往湖北武昌方向逃窜。
驻防武昌的是南明的名将左良玉,弘光皇帝给他封了个宁南候。
为什么称左良玉为名将呢,倒也不是吹牛皮吹出来的,论战功,在南明这帮人中,这哥们的确能排第一名。
左良玉,字昆山,文盲。因为没有学历,左良玉的地位完全是实打实挣出来的。
左良玉在天启年间就开始其当兵的生涯,本来按照他的资历,估计到死也能混个团长当当就不错。但是有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人。
当时的左良玉,实在没啥特点,谁都瞧不上,但这个人算是例外,看见左良玉后,惊为天人,说他很好,将来很强大,就说了几句话,建议朝廷给他提了个游击。
提拔他的这位仁兄,叫做侯恂,可能大家对这个人完全没有概念,不过不要紧,他不是我们的主角,大家只要晓得他还曾经提拔过另一个名人——袁崇焕。
左良玉果然不负侯恂所望,开始暂露头角,因战功当上了总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祯年间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左总兵率领几千士兵,连续出击,在信阳、叶县等地先后击溃大量民军,肃清了所有十几万民军,从头至尾,二十天。可谓一战成名。
根据史料记载,左良玉身材很高,作战很猛,且足智多谋,虽说没文化,但很懂兵法。基本属于对打仗无师自通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名将,谁是名将?
但是这哥们有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军阀作风,军纪很差。做人也比较自我,自从崇祯死了之后,因为兵马比较强大,基本不服人管。
因此弘光登极的时候,因为左良玉坐镇武昌,占据了战略要地,部队又比较多,弘光也讨好地封他为宁南侯。弘光登极诏书颁发到武昌时,左良玉开始还不愿意承认,后来在在湖广巡抚何腾蛟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表示拥戴。
左良玉作为有战功的“老革命”,对于马士英和江北四镇投机拥立弘光皇帝是很不满意的:这帮人啥事都不用干,就凭所谓的定策当了这么大的官,一群后辈还来管我?而且是当年被我打得满地找牙的降将。
他离朝廷比较远,四镇离朝廷比较近,要知道,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得到的血液也就越多。他想,同样是镇守边疆,四镇凭啥捞的好处就比我多?心里也老大的不服气。
因此虽然后来在劝说之下,勉强拥护,也是面和心不和。
加上左良玉的伯乐侯恂也是东林党,东林党又一直和马士英等人不太对付。他就更加不服气南明小朝廷了。
大顺军20万人马充武昌来的时候,大顺军人马比较多,左良玉寻思不一定能打得过。而且这个时候也没必要拼命,保存实力最重要。
正好这个时候南明小朝廷发生了“假太子”案,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就要个借口而已。
于是左良玉坚决认为,太子是真的,是马士英阮大铖指鹿为马,因此他要“清君侧”,江南本来也比较有钱,左良玉估计也想跑到江南来捞一把,于是左良玉就以讨伐马士英为名,率领军队直奔南京。
马士英吓了一跳,这家伙冲着自己来,那还得了,还不把自己剁了。兵就这么多,又要抵抗清军,又要抵抗左良玉的部队,史可法弘光皇帝认为多铎更为麻烦,但是大权主要还是集中在马士英手上,弘光皇帝也就是个精神领袖,决策没有用。。。只能去做拜拜死人之类的形式性工作。马士英可不傻,尼玛,合着没冲着你们来。明显是想情势危急的时候把老子拉出去垫背,没门!
于是马士英振聋发聩发出“宁死敌勿死逆”的谬论,把江北四镇的大部分军队都调过去对付左良玉,扬州一带的防线基本上就是个空壳。
左良玉到了九江的时候,约了他的老同事江西总督袁继咸过来谈一谈,约他一起清君侧,袁继咸这个人应该说还是比较厚道的,在这个时期搞内讧,这是要不得的。于是袁继咸苦口婆心地劝左良玉,这种情况就是左良玉不干,他的那帮下属也不答应:总不能白跑一趟。双方就僵持了。
袁总督觉悟高,他的下属不干了,左良玉名声太坏了,打肯定也打不过,赶紧把这尊“瘟神”送走。没办法,袁总督只能让个道,袁继咸也很了解左良玉的兵就是一群流氓,事先还和左良玉打了个预防针,坚决要求左良玉不得骚扰百姓。
左良玉这个时候已经属于病入膏肓,估计下属也不太听他的话,想管也不大管的了,结果部下纵火烧了九江城,大抢了一通,气的袁总督差点要自杀。左良玉一看,才答应了老同事不要骚扰老百姓的,结果一进城,九江就被烧了。感觉很对不起老同事,一气之下,这哥们吐血而亡。
如果你以为左良玉死了,这事情便结束了,那就太天真了。
左良玉的部下拥立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左梦庚当场表态:继承遗志,杀向南京(估计还有一句没好意思说的太明白:抢劫发财)。
左梦庚攻破安庆之后,被黄得功打败,后来又退到九江。阿济格追大顺军追到九江,左梦庚就投降了阿济格。
我可以骂人吗??操蛋的爹死了,儿子继续操蛋。。。。真tmd操蛋的一家人。
由于马士英的“力排众议”,江淮防线——高家军,黄得功,刘良佐三支部队,就只剩下高家军在徐州。高家军还是个失去主帅“高杰”的部队,基本就是一盘散沙。基本上不需要怎么打,自己就自动解散了。
多铎这个仗打得相当的舒服,一路欢歌笑语,日行百里。估计多铎睡觉笑都能笑醒。四月十三还在泗州,四月十七就兵临扬州城下,甚至因为骑兵和步兵跑到实在太快,结果到了扬州的时候,红衣大炮被远远落在后头。
驻守扬州的史可法在多铎进军的时候很着急,扬州城总共就1万兵马,多铎有十万的铁骑,一对一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不用说是1对10,这个仗不用打也知道结果。扬州城里只有屡次向各地发出求救信号,却没人回应(檄各镇仆援,无一至者)。
客观上来讲,南明对满清的确是毫无胜算的,也难怪史可法灰心。清军的骑兵基本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部队。
清军本来就是以打仗为乐趣,属于个个都很能征惯战。骑马射箭对他们来说就是谋生的工具(不论是打猎还是抢劫)。
尚可喜投降清军以后,把明朝火器技术带到满清。吴三桂投降,明朝当时最强大骑兵和最强大的火器全部归于满清。
所以袁崇焕当时赖以抗击清军的大炮反而成了清军攻城的有力武器,清军如虎添翼。
而反观南明,军队以步兵为主,由于江南一向比较安逸,自然也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是没有的。至于从北方逃回来的军队,像火炮这样的东西,也是不方便带着逃跑的。
军事实力上来讲,基本上就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对船坚炮利的英军的差距。
所以史可法不得不承认: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
南明成立以来,就没有消停过,党争、三大案、左良玉清君侧。对此,史可法大概属于哀莫大于心死。
现在,一切都可以结束了。面对多铎的铁骑,守肯定是守不住的。
该做的我已经都尽力做了,国家已经没有救了,既然已经没有救了,就让我和这座城池共存亡吧!
平心而论,史可法在明末腐败、堕落的官场上是不可多得的廉吏,但确实不是一个能臣,也不太能经得起挫折,难得搞了一次北伐,搞出了个“高许之变”,信心就一下子全没了。这个人要放到现在,应该说是个比较温和的领导。这个领导人品没得说,但是到了战场上,基本上属于被人坑的类型。也不太能镇得住手下。
多铎兵临城下,殉国是需要勇气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勇气。所以史可法有两个部下想要投降,这个事情还被史可法知道了。临战退缩的,一般来说为了提升士气,是要被斩首的。
结果史可法很人性地把他们放了。
但是气节,和能力无关!
作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