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兴衰录-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可望已经逐步失去理智,当他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朱由榔坐不住了。朱由榔简直是如坐针毡,随时随地感觉到到头顶上悬挂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就没了。为了求得自身和朝廷的安全,朱由榔和他的亲信把惟一的希望寄托于李定国。他们对李定国的战功、兵力、人品和同孙可望之间的矛盾早已有所了解。
  所以朱由榔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自然是要拼死挣扎的,必须要拼命地把李定国拉倒自己这一边来,让孙可望不敢太嚣张,搞这种事情,南明向来不缺乏人才。
  他们经常在孙可望面前煽风点火,出谋划策,如何威震西南,打压李、刘两王;另一方面,在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面前,又数落孙可望狂妄自大,独断专行,全不念手足之情,假惺惺地提醒他们要当心两王府换上“孙”字大旗。
  在南明不断的努力下,果然孙可望和李定国的梁子越结越深,本来两个人也就是心里不满,有时候发发牢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竟然日趋白热化,谁都看不惯谁。
  这次孙可望在李定国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进入湖南。李定国心里就有疙瘩的——我打了胜仗,你过来干嘛?
  永历七年(1653)二月,打了两场胜仗的孙可望率军到沅州,他决定要在沅州召开军事会议。
  同学们,大家注意,这次会议是比较重要的,过程也是比较值得推敲的。
  关于这次的军事会议,后世的记载是孙可望阴谋搞“鸿门宴”,以开军事会议的名义诱捕李定国。李定国留个心眼,派他的心腹先行带领先锋部队向沅州靠拢,后来刘文秀的儿子洞悉了孙可望的阴谋(注意,刘文秀因为在四川打了败仗,被孙可望给罢免了,刘文秀的儿子有没有搞离间,实在很难讲),向李定国报告,李定国忍辱负重,怀着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悲愤心情,从湖南跑到了广西,避免了上演“同室操戈”的惨剧,为了维护大西军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牺牲。
  李定国还写了封信给孙可望:“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
  当然这个是从李定国的角度看的问题,由于最终李定国坚持抗清,明朝遗老记载这个事情的时候,自然是认为孙可望是搅屎棍,是坏人,李定国是大局为重,是好人。说到底,还是立场问题。
  我们如果从孙可望的角度,就会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第一,何以见得孙可望要摆的就是鸿门宴。第二,就算要摆鸿门宴,为什么要搞得人尽皆知。第三,李定国的部队并不少,孙可望是否有这个把握。第四,孙可望为什么跑到湖南来杀李定国,为什么不在自己的老巢。第五,面对有实权并且已经出了名的李定国,孙可望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至于李定国那封信,在孙可望看来,那就是毫不留情的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历史不容假设,翻开历史的迷雾,我只能说,这次可能是个阴谋(这个确实没办法排除),但是也可能是一次和好的机会,更可能是就是一次军事会议,为刚刚开创的大好形势作进一步的安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在这个重要的关口确定今后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后来确实因为没有方向,形势急转直下。
  可惜的是,由于孙可望一向心胸狭窄,而李定国也是一向对孙可望不太服气。导致在这次事件中,这两个人一个认为对方违抗军令,另外一个认为对方心怀叵测。 事实上,后来李定国当了一把手之后,他对于刘文秀的防备绝对不比孙可望对他的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
  不管是什么情况,1653年,这一年,对南明来说,是个悲剧,最终的结局是,因为孙可望召开这次会议,而李定国没有奉号令,气量狭小的孙可望甚至派出冯双礼派兵前往袭击,而李定国奋起反击,最后孙李失和,从此分道扬镳。
  而永历王朝的实力就在互相倾轧中慢慢磨掉了,丧失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绝佳的机会。###第57章 再次发光发热的洪承畴
  正所谓此消彼长,对满清来说,尼堪率领大军身死沙场,而且损失了很多精锐八旗,吴三桂因为实力问题,暂时也不敢继续进军,顺治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艰难归艰难,顺治最终还是挺了过来,这是不容易的,顺治之所以能挺过来,除了名字起的好,还靠了我们的老熟人——洪承畴。
  前面已经介绍过,洪承畴再次启用为五省总督(湖南、两广、云贵)。相比上次多尔衮认命他为江南五省总督不同的时候,这次的洪承畴权力更大,上次洪承畴主要负责政务,这次洪承畴主要负责军务。
  顺治皇帝对洪承畴是寄予厚望的,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破格授予“假以便宜”之权:“应巡历者随便巡历,镇抚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拨。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报闻。清朝兵或留或撤,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应取用者择取任用。升转补调随宜奏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应用钱粮即与解给,户部不得稽迟。归顺官员酌量收录,投降兵民随宜安插。”
  从满清角度来说,洪承畴的确是不负期望。
  满清入关,论战功豪格以评定张献忠的战绩排名第五,前面四位中的三位已经各就各位了:多铎、吴三桂、勒克德浑。
  这另外一个就是洪承畴。尼堪挂了之后,满清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这个时候,作为总督军务兼理粮饷的洪承畴,这个屡次为大明朝力挽狂澜的洪承畴,这个汉奸的洪承畴,再一次立下大功——为满清。
  虽然南明政权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战略上,还没有完全改变形势。
  所以满清的问题,主要在于信心上,战略上还是占据主动的。
  洪承畴显然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所在的,所以在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时候,洪承畴没有。同时深谙明朝官场的洪承畴,也十分清楚南明的问题——党争,南明会自己把自己搞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坚持“以守为战”的方针,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果然这个机会不用等太久——刚打了胜仗没多久,南明就在1653年发生了孙李内讧。
  洪承畴对于南明动向了如指掌,孙可望和李定国分手,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那些将。但是打仗最重要因素之一的士气,已经不行了。
  名将就是名将,要知道,洪承畴的才能绝对不在李定国之下。善于把握时机,这是洪承畴的打仗基本功。
  所以乘着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的时候,洪承畴果断抓住战机,首先拿打仗水平稍差(相对李定国)一点的孙可望开刀,柿子嘛总是要从软的捏起。
  清军在宝庆大败孙可望,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人还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于孙可望长期在后方搞内政,公事之余顺便搞点业余爱好——享乐,又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整朱由榔,所以此时的孙可望已经不是那个打仗特别彪悍号称“一堵墙”的孙可望了,他这堵墙不太灵光。
  孙可望可谓兵败如山倒,清军又进一步攻占了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地,洪承畴很快稳定了湖南的形势。
  至于李定国,洪承畴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李定国的军事天才,满清早已领教。洪承畴从来不是一个喜欢找人决斗的“莽张飞”,他没有必要盯着李定国的主力部队,也没有一定要打败李定国的想法。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克劳塞维茨语。
  所以洪承畴需要做的只是收复失地,死磕是不合算的,而且现在敌弱我强,是犯不着冒险的。慢慢磨总能把李定国给磨死,他再猛,没有根据地,没钱没兵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洪承畴决定不和李定国正面干。
  不正面干——可以背后干。
  洪承畴不愧是个老狐狸。
  所以清军乘着李定国主力还在路上的时候,快速进攻梧州、桂林等地。考虑到南明只有一个李定国,没有第二个,所以这些地方,很快又落入到了洪承畴的手中。
  这样,李定国好不容易取得的湖南和广西,在洪承畴的统筹下,很快就又没了。
  不过,老狐狸洪承畴也没有继续进军,西南地区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虽然李定国和孙可望搞了内讧,南明的有生力量还是不小的,贸然进军,搞不好像尼堪一样,中个伏击也不是没有可能。
  洪承畴之所以这么小心谨慎,主要是由于以前在崇祯朝功劳太大,满清贵族对于他的信任向来是比较有限的。顺治为了用他,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所以其他人可以冒险,他洪承畴是绝对不能冒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坚持“以守为战”的方针。
  洪承畴有资本搞“以守为战”的方针,李定国是没有那个资本的。西南那个地方,本来就比较穷,除了云贵在孙可望的治理之下,比较富有。现在得罪了孙可望,又丧失了很多土地,显然李定国的日子是比较难过的。
  当然,永历皇帝是“支持”李定国的——仅仅是精神上的,在实际行动上,不给李定国添乱就要烧高香了。
  各方面都没指望,穷人的孩子也得当家。李定国也只能两眼一摸黑,自己探索。
  广西这个地方,自古就开发的晚,生活条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当然因为生活比较艰苦,这个地方的民风也比较彪悍,自古以来就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说法。所以李定国的兵源素质不错。
  对于李定国来说,除了需要兵,更重要的是要粮饷。民风彪悍的广西实在是没有实力给李定国又出兵又出钱。
  所以李定国把目光投向了广东,要知道,广东的国际贸易做的如火如荼,税赋起码是广西的十倍。而且如果得手,还能和郑成功的福建根据地连成一片,对北伐大大的有利。###第58章 潮州之屠
  所以1653年三月,李定国发动了广东之战。
  李定国的军队果然很厉害,一路上锐不可挡,很快抵达肇庆,又分兵占领了四会、广宁等地。
  李定国一来,竟然引发了连锁反应,两广地区的地方游击队纷纷冒了出来。不过力量最大的是反复“跳槽”的潮州总兵郝尚久,毕竟这是一支正规军。
  郝尚久,李成栋的部将,由于李成栋经历比较传奇,所以他的经历也很传奇。1644年,他跟着李成栋投降清朝,1648年又跟着李成栋反水,哪知道到1650年,李成栋战死了。
  潮州,地处广东,号称“粤南大粮仓。”由于郝尚友的老大挂了,郑成功胆子就大了起来。郑成功也确实是缺粮食啊。
  郑成功打算攻下潮州,永久性解决军粮供应的问题。可是此时的郝尚友,那也是归南明永历政权管理。郑成功图谋夺取潮州的行为,就属于挑起明军内讧的“不义”之举。
  郝尚久直接就懵了,郑成功疯了不成,不打清军打明军?马上派兵全力防御,飞鸽传书请示自己上级,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朱由榔看见书信后也傻了:“郑成功还不如他老爹郑芝龙呢,郑成功直接挑起明朝内战,你们这族都喜欢离经叛道。”马上顺风快件致郑成功,强力谴责这种无义之战,要求郑成功马上退兵。
  可惜郑成功不是岳飞,你就是给他12块金牌也不好使,何况他现在也没领导。郑成功只知道,粮食基地即将到手,郑氏集团从此衣食无忧,为了这个“宏伟”的目标,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继续增兵进攻潮州。
  清军发现南明居然发生了内战,高兴的不行,大举南下,开始从北面攻击广东。也坑苦了郝尚久,他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郝尚久眼看自己不是被郑成功打死,就是被清军打死。一怒之下,决定叛明降清,他致书信给孔有德:“我愿意投降,啥条件也不要,只要你能灭了郑成功。”
  清将孔有德马上抓住机遇,率军攻击郑成功,与郝尚久里应外合,郑军全线溃败回福建。
  当然对于郝尚久这样的一会投靠你一会投靠他的墙头草,清军显然是没啥好脸色的。而且郝尚久还是有一点基本的羞耻心的。
  所以当李定国一打广东,脑子一热的郝尚久立刻再次“跳槽”,以为可以和李定国对尚可喜形成两边夹击。
  我想如果郝尚久好好测量一下李定国和他的距离,再做这个决定,可能他会更加理智一点。
  所以,在和李定国形成两面夹击之前,郝尚久已经被四面夹击了。
  李定国要从肇庆打到潮州,是比较难得的,甚至是不太现实的,要知道,在洪承畴的“以守为战”战略指导下,各地的防守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肇庆的防守也不例外,而肇庆总兵许尔显也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守将。
  李定国亲自指挥部队架梯攻城,但是效果不太好,挖地道,直接通到城里面,又被许尔显给发觉了,许尔显牢牢守住地道出口。李定国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但是效果不太好。许尔显在抵抗李定国的同时,向坐镇广州的清平南王尚可喜求援。
  鉴于李定国的威名,同一个战壕里的弟兄孔有德又是被李定国给干掉的,所以尚可喜也非常害怕,胆战心惊,向清廷请派援兵。
  另一个方面,尚可喜亲自率领主力到肇庆支援。(考虑到郝尚久的实力比较小,还是李定国更可怕)
  当年朱由榔从肇庆逃跑很容易,现在要夺回来很难。尚可喜一到肇庆,发现肇庆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心里放下了一大半。
  他带领的广东清军主力一到,双方兵力对比悬殊的局面也已经改变,李定国军想攻下这个城的可能性不大。尚可喜也是很有两把刷子的,四月八日,他出其不意地命令军队杀出城去。迅速击溃了李定国的前锋部队。
  李定国只能率部撤退,在距离肇庆五公里的地方扎营。尚可喜再接再厉,一举冲破李定国的临时狙击阵地。
  攻城的,反而被守城的打成这样子,如果李定国不是傻子的话,他只能——撤退。
  李定国撤退,自己倒不要紧,最惨的是就是那个想两面夹击的郝尚久。
  本来兵力就不够,又被广东福建的清军夹击。更悲剧的是,尚可喜向清军增援,增援部队还没到肇庆,肇庆之战早就结束了。援军出来一次总不能空手回去吧,于是本来负责对付李定国的“牛刀”只能用来杀郝尚久这只鸡了。
  所以郝尚久一下子很荣幸的吸引了福建清军、广州清军和来自南京的增援部队,也算是很有面子了。
  不过这个面子郝尚久肯定是很不想要的,万般无奈之下,郝尚久只能向老冤家“郑成功”求救,郑成功倒是很积极——积极地过来征粮。
  于是在郝尚久生死存亡的关头,郑成功亲统大军进入潮州府境,筹集了粮食之后就笑眯眯地满载而归。
  郝尚久算是彻底歇菜了。
  应该说,反复跳槽的郝尚久这次还是表现得很有骨气的(估计他也明白清军也不会再接受他的投降)。不过,郝尚久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从八月十三日清军包围潮州,到九月十四日,清军攻入潮州,还是苦苦支撑了一个月,这点还是值得赞扬一下的。潮州失守,郝尚久自杀。
  必须要提一下的是,清军可能觉得郝尚久实在是一只小蚂蚁,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英勇善战。因此,清军再次祭出屠刀,向老百姓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屠杀。
  于是,满清“靖南将军”哈哈木率领来自南京的增援部队对潮州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屠城。斩杀无算,大约有十万人被杀,史称潮州之屠。
  满清再次给自己的历史增加了“光彩”的一幕,而这个“路人甲”的靖南将军哈哈木也因此一屠成名。###第59章 大家都有难处
  第一次进军广东失败之后,李定国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第二次再次进军广州。
  考虑到一个人实在是能力有限,李定国决定找个盟友,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什么,第一次有盟友?郝尚友那个级别。。。。只能算民兵。
  思来想去,可能帮得上忙的,也就只有郑成功了。于是李定国很热情地联系了郑成功。
  面对李定国的热情,郑成功不好拒绝,但是他也是有苦难言。
  由于根据地太小,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郑成功甚至自家人算计自家人,连自己在厦门的族叔都干掉了。而对于是友非敌的郝尚久,郑成功更是临死都要踹一脚。
  虽然郑成功人品实在不敢恭维,但是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他也不会出搞这么没品的事。
  占领了厦门收编了郑彩的部队之后,虽然兵力又增加了,但是粮食危机反而越来越麻烦。
  要知道,郑成功是十分迷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他是不会随便裁军的。
  所以郑成功开着他的战列舰只能到处“征粮”——还有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