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正是郑成功苦思出路的时候,忽然有个台湾宝岛,“田园万顷,沃野千里,响税数十万”,可以一次性解决郑成功军队及家眷生活问题,他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好事。
何斌的建议、所献之图使得郑成功不需要经过权衡利弊得失,就下定了解放台湾的决心。
这时候的台湾,已经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5…17世纪,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16世纪末,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GDP发展迅速,海上商业、军事力量十分雄厚,很快就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鼓励做生意。欧洲就那么巴掌大点的地方,实在是不太够折腾。拜马可波罗所赐,当时的中国在欧洲的知名度非常高,古老的东方有这么个富裕的好地方,他们自然是要怀着极高的热情过来中国实现他们的发财梦的。
虽然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很有名气,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比之欧洲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中国人比较低调。
典型的代表是15世纪,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带领大明帝国的海军往航行于欧亚大陆以南(中国、印度、东非)地区,建立了很大的影响力。
荷兰人过来做生意的时候,实际上中国官方的海军已经没落了。
不过官方的没落了,民间的海军竟然阴差阳错的发展了起来,集大成者自然是郑芝龙。
前面介绍过,郑芝龙建立了一支十分恐怖的海上武装,横行台湾海峡、日本、东南亚。常年在海上收保护费。荷兰虽然很早搞了资本主义,但是无奈跑到这般的人数太少。一开始盘踞在澎湖岛搞贸易,最后硬是给郑芝龙赶到了台湾,最后不得不和福建当局达成协议允许他们在台湾从事国际贸易活动。
既然到台湾做生意,荷兰人总要有块地方歇歇脚。当地的中国人看荷兰人可怜,就给了他们一块地方。结果荷兰人得寸进尺,把这块地方越建越大,最后竟然建成了两座城——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修了两座城也就罢了,要知道,资本家的无耻是没有底线的,他们竟然进一步坚固的堡垒炮台。建立了武装力量的荷兰人自然不是什么活菩萨,他们本来就差不多是一群海盗,现在既然建立了统治的工具,他们就很不客气地当起了台湾的主人,做起了一本万利的生意——开政府,既搞税收,又搞贸易,赚的盆满钵满。最后还嫌赚的少,竟然直接干走私人口的买卖,无数台湾家庭妻离子散。
就这样,靠欺骗占领台湾的荷兰人,对借给他们土地的中国人不仅不领情,反而予以残酷掠夺、镇压,强迫岛民信奉基督教,对于不听话的中国人,荷兰人毫不留情的进行大屠杀。红毛鬼子在台湾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行,一步步地把台湾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台湾的人民苦不堪言,天天就盼望明朝军队。
郑成功在大陆沿海的海盗行径,台湾人民是不太了解的,相反,他们听说大陆要来一个延平郡王,准备收复台湾,大家都准备夹道欢迎,郑成功在这里将得到了空前的支持。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 自己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亲自率领2。5万名将士和300艘战舰,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
由于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因此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
但是实际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并不是很曲折。
虽然荷兰人很无耻,军事技术也比较先进,他们的一艘船的吨位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好几艘。
但是荷兰人也不是没有弱点的,他们最大的弱点是:人太少,船虽然吨位大,但是数量也很少——只有4艘。由于荷兰离中国实在太远,同时又不光是开发中国这一块市场,还有美洲啦,东南亚啦,等等。
所以分配到台湾的力量还是比较有限的:荷兰在台湾的驻军、官员、商人和家属经常保持2000-3000人,其中军队有1000余人。
郑成功戎马一生,多数时期是在打海战,和清朝更是大小几十仗,虽然郑成功不太擅长打陆战,但是要论当时的海战,郑成功是中国毫无疑问的第一人。否则他就不能常年在台湾海峡收保护费了。
2。5万能征善战的海军加上300艘战船VS1000人加上4艘大吨位的船。
荷兰人显然是学过数学的,力量对比这么明显,所以荷兰人十分慌张。
虽然慌张,但是要知道,他们这些人,不远万里冒着喂鱼的风险跑过来做生意,绝对是具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的——怕死就不会跑这边来了。所以面对郑成功的大军,他们把主力部队都集中到两座城里,拼死挣扎。
为了阻止郑成功登陆,荷兰人想了一个办法: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
郑成功不愧是海战高手,他乘着涨潮的时候,率领船队直奔岸边。荷兰人一看傻眼了,只能派出仅有的4艘军舰出战,虽然他们的军舰堪称高富帅,但也架不住“屌丝”太多。75:1,郑成功很轻松的干掉了一艘荷兰军舰,其他三艘一看情况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郑成功登陆之后,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北伐,郑成功也是采用的围而不打逼他们投降的方法,看来这个应该算是郑成功的习惯了。
不过比起上次在南京,这次郑成功的策略总算成功了——荷兰人可没有部队来支援。于是8个月之后的1662年二月,荷兰总督揆一不得不向郑成功投降。
台湾结束了38年外国人统治的生涯,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不管怎样,郑成功的收复之举,主观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客观上却赶跑了台湾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反清复明的将士提供了一个继续活动的舞台。
1662年5月8日,就在台湾收复三个月之后,38岁的郑成功远眺大陆,自感这辈子半生戎马,然后抗清前途依然渺茫,积郁成疾,因病去世。
郑成功这一辈子,自私过,糊涂过,干过不少龌蹉的勾当比如背后捅刀、放火抢劫,刚愎自用,不大听得见不同意见,杀过施琅全家,要说他人品好,恐怕大部分人都得摇头。但同时,他一直在坚持,坚持反抗满清的民族压迫,至死不渝。从和他老子郑芝龙分道扬镳之日起,他一直坚定地走在抗清的最前沿。
郑成功的一生,几乎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抗清上。尽管清朝不断地招降,用尽各种手段,但是最终他都拒绝了,你可以说他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但是郑成功一生都是一位斗士。
他大节不亏,小节不拘,头脑清醒。
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这是他这一生最辉煌的成就,也是对他一生绝不向清军妥协的最好褒奖。他这辈子,关键时候能挺住,该出手时不含糊。一件事情能毁掉一个人,一件事情也能成就一个人。
因为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他也成为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如果没有郑成功盘踞台湾,清朝也就不会视之为眼中钉,不会刻意去收复台湾,台湾很可能就被视为化外之地,有可能脱离祖国的怀抱。由此可见,郑成功驱散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功绩确实足以名垂千古。###第71章 董鄂妃出,三千粉黛无颜色
前面说郑成功打到南京的时候,顺治突然秀逗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这是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从顺治皇帝的一贯表现来看,他是不应该如此冲动的,除非有特殊情况。他确实遇到了特殊情况,就是他的个人感情。
能够对他造成这么大影响的,就是他最宠爱的老婆(没有之一)、为无数文人骚客提供了饭后谈资、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电视剧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董鄂妃。郑成功打到南京的时候,正是顺治如痴如狂地爱着这位董鄂妃的时候,而董鄂妃,那个时候处于病危的状态。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有时还真是那么回事。
要讲董鄂妃,先要从顺治同志的感情说起。
皇帝大多数是不太讲感情的,毕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冷血也算一个重要条件吧。
不过顺治是一个感情比较丰富的人。顺治的感情生活实际上是比较不幸的。顺治的个性前面已经说过,叛逆、敏感、自尊心极强已经成了他的标签,特别是经过多尔衮的事件之后,顺治唯我独尊的感觉特别强烈,凡事最厌恶别人替自己做主,任何人都不可以触碰。甚至包括他的老妈孝庄。
恰恰古代婚姻这个事情,由不得自己做主,平民百姓的婚姻还讲个门当户对,皇帝的婚姻那更加是一种政治。
所以,顺治的大婚,是由多尔衮和孝庄做的主。他的皇后,来自科尔沁草原,和孝庄还有亲戚关系,是孝庄的亲侄女,这位姑娘的老爸吴克善是顺治的亲舅舅。实际上这位科尔沁的姑娘从小就艳名远播,聪明美丽,被视为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当然这位姑娘生长在大富大贵的科尔沁亲王之家,性格上是有一点好奢华、讲排场的公主习气的。
亲政后的顺治万事由他做主,偏偏婚事做不得主,而且这门婚事还是多尔衮定的。顺治是很不满意的。
所以顺治有意推拖,婚期被迫延后,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后来两个人虽然勉强举行大婚仪式,但顺治对这个硬塞给他的皇后实在是不可能有什么好感,再后来顺治又借口她是多尔衮的干女儿的缘故懒得搭理,据说结婚三年都没和他的皇后make love。
用现在的话说,这桩婚事主要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合,这个科尔沁的皇后实在和顺治实在是不在一个频道上,强扭的瓜不甜。
最后的结果是顺治坚决要废掉皇后。
废皇后这种事情,大家容易受到电视的影响,觉得好像就是皇帝一句话的小事,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年代,废皇后都是一件大事,这绝对不仅仅是婚姻问题,而是涉及到外戚等多个势力的政治问题。一般来说,如果皇后不是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绝对是不能被废的。事实就是,大清朝268年,废皇后,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由于废后这件事情实在太严重,为了这件事情,孝庄太后和顺治的关系闹得很僵。
最后实在没办法,自己儿子的这个个性,孝庄自己也是有责任的,事情还是必须要解决的。加上这个骄气的皇后的公主病确实有点严重,喜欢铺张浪费,和孝庄顺治崇尚节俭的风气的确不太和谐,又比较喜欢吃醋。最关键的是,因为婚姻问题,以致顺治的健康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最终孝庄也不得不同意顺治废后。
虽然顺治在废后这件事情上胜利了,但也只是个惨胜,因为皇后还是不由他做主:孝庄又把自己的侄孙女(即前皇后的亲侄女)介绍给顺治,订立为新皇后。孝庄的态度很明显,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是咱科尔沁的姑娘。
孝庄是不把爱新觉罗家的血统改成蒙古血统誓不罢休啊!
对于这位皇后,顺治谈不上喜欢,不过总算和多尔衮扯不上关系,所以也不讨厌。加上这个皇后的脾气比第一位皇后要好得多,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因为顺治的感情生活一直不太顺利,孝庄在皇后这个事情上又对他的干涉太多,所以他一度私生活比较放纵,随便临幸宫女。结果就是顺治一朝,时间不长,身份低微的后妃特别多,埋葬在孝陵就有十八个。据考证没有名分而又受过临幸的不知其数,最保守的数字是二十多个。
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他遇到了这位后世称之为董鄂妃的女人。关于董鄂妃和顺治的爱情,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
在说正题之前,先说点题外话。
清朝女子的姓名很好玩儿,像康熙生母“佟佳氏”,实际不是确切意义上的名字,而是所有佟姓女子婚后都可以共享的指称,可识别性极弱,命名起来则极简约。类推之,张姓女即“张佳氏”,李姓女则“李佳氏”,赵姓女就是“赵佳氏”了,实际就是“张好人”、“李善人”、“赵美人”。比这种命名方式更简便的,干脆直接以先祖的部落为姓氏,且吝啬掉那个表彰性的后缀“佳”字。董鄂妃就是这样一个清朝女子,她出身于满洲董鄂部落一个功臣家族,所以叫董鄂氏,后世称之为董鄂妃。
关于这位董鄂妃的史料多的出奇,光是董鄂妃的身世就有至少四种:
一、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
二、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
三、正史说
四、汤若望说
后世已经证明,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纯属意淫,这个传说可能出自汉族人民的自我安慰:所谓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征服大清皇帝的终究是我们汉族女人。
历史上董小宛的活动记载的很清楚,她比顺治大了十几岁。董小宛死的时候才27岁,也就是说,那个时候顺治才刚刚大婚的。更何况,清朝是相当看重出身的,普通的汉人女子绝无可能当上皇帝的妃子,别说妃子了,就算是宫女、地位低下的包衣都要是旗人家的孩子。虽然清朝的宫里面是有汉人女子当妃子的,比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则佟佳氏在后宫中地位比较低,二来佟佳氏更确切的讲是属于有汉族血统的旗人,佟氏家族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归顺了大清朝。他们自己恐怕都不认为自己属于汉族。康熙登基之后,更是把佟氏家族调为上三旗。
所以董小宛虽然名气很大,但就她这个“小姐”的身份,就是嫁给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很困难,更不用奢望能给顺治当老婆了。最后经过千辛万苦,经过柳如是的介绍,才嫁了个复社名士冒辟疆。
董小宛之说的漏洞太多,所以早早的被否定。
其他三种说法,虽然都有点似似而非,但是综合起来看,恰恰就隐藏着真相。
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据说,董鄂氏比较爱好学习,知识比较丰富,第一次婚姻是嫁给了一位满洲军人,由于满洲皇帝对于史料的兢兢业业地篡改,关于董鄂氏的初婚,具体嫁给谁,情境如何,已经成了一个谜。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董鄂氏的初婚是不太幸福的。要知道,满洲打仗的军人,文化层次是很有限的,所以爱好读书的董鄂氏和她这个前夫的共同语言应该是很少的。
本来他们可能就这么貌合神离地过一辈子,可能某本不知名的书上会记载,董鄂氏,某某某福晋,某某某年挂了。
不过可能历史这位编剧觉得这个年代太过血腥,战火纷飞,一定要弄点缠绵悱恻才过瘾。
因此,历史这位好编剧利用一个习俗,整出了一场旷世爱情。清朝初年有个习俗,后、妃和公卿以上官员的夫人,可以享“受命妇更番入侍”的待遇。意思就是说,“公”这一爵位以下的贵胄夫人,要轮流进入宫廷或王府,侍奉贵妇或后妃(这也是董鄂妃不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夫人的主要依据,因为亲王夫人本身就是受“命妇”侍奉的对象,而不应成为入侍者)。
可能某一天正好董鄂妃进入皇宫中走动,和皇后太后皇妃等人增进增进感情。
无巧不成书,顺治正好这一天无聊,也跑到了同一个地方。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美女,自从被迫娶了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后之后,顺治的私生活是比较放荡的,所以顺治是比较好色的。
看到这样的美女自然要上去搭讪(或者说是调戏),结果不搭讪还好,一搭讪,竟然发现两个人三观统一,兴趣爱好相同,都很喜欢读书。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来没有经历爱情的顺治久旱逢甘霖,竟然爱上了这位董鄂氏。于是就经常想方设法让董鄂氏进宫,这位董鄂氏也是感情长期压抑,遇到顺治也是干柴碰到烈火。表面上董鄂氏是和后宫的娘娘拉关系,实际上是董鄂氏和顺治谈恋爱。
纸是包不住火的,这种事情,传播速度向来是比较快的(参见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所以一下子传到了董鄂氏的老公那边,要知道,在任何年代,男人都不太受得了老婆搞这种事情,即使老婆的偷情对象是皇帝。
董鄂氏的老公又是个打仗的出生,肯定是比较粗鲁的,可能进行了家庭暴力。顺治知道自己的情人竟然被家暴,怒上心头,把这个满洲军人招过来打了一记耳光。
要说这位满洲军人,实在是心里素质不过关,竟然郁闷地死了,也有说法是迫于顺治的压力自杀。
不管是怎么死的,这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我们的董鄂氏成了寡妇,或者说是恢复了单身。###第72章 董鄂妃
至于皇帝,是天下最大的高富帅,单不单身都能继续娶老婆。顺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