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韵-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色一黯,“回将军,属下还好!”    李烈微微一笑,“怎么?你刺我一剑,差点就要了我的命,我都没恼你,干嘛这种表情?有什么事可以直说,你放心,我决不会永远让你在青楼的,到了一定时候,你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只要立下大功,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来这位梅映雪正是当初在徐州密室中刺杀李烈的那名女刺客萧萧,这名化名萧萧曾混迹临安青楼的女子终于再次回到了临安。她作为金国安插在临安的一枚棋子,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手中也掌握着一张不算庞大却也不能令人小视的情报网,这也是李烈留下她,并且再次让她回到临安的用意。对于李烈,萧萧的心情极为复杂。一方面是曾经的救命恩人,另一方面是将自己从小养大栽培的义父,在城破的那一刻,她还是选择了刺杀李烈,不过这并不代表她的心情不矛盾,不愧疚。后来李烈不仅没有杀她,还命人好生侍候,这更增加了她的愧疚之心。于是,经过浮沉子道长的规劝,再加上软磨硬施,以其义父纥石列执中为质等种种方法,终于使其加入李烈的情报组织,成为一名高级暗探,两个月前结束训练,来到临安,还原本名,隐身青楼,卖艺不卖身,凭借其绝世容貌迅速在临安成名,使达官显贵趋之若鹜,宁可千金博其一笑。利用其能够接触到许多中高层官员的便利,秘密收集情报。    梅映雪微微一福,“谢谢将军,映雪没有什么要求,只是不知我义父怎么样了!”    “你放心,本来我是想杀了他的,不过既然你决定弃暗投明,为我们办事,我也会体谅你的,我不会杀他,但也不能放他,以后他就在宿州好吃好喝的养老吧!”    “谢谢将军!”梅映雪盈盈下拜,李烈一把将她扶住,“咱们说正事,立即联系专诸盟吕惊雁小姐,告诉她,‘屠狼行动’开始实施。”    “是,我马上通知吕副总管!”梅映雪躬身答道。    回到府中,正见父亲李浩臣端坐堂中品茗,见李烈进来,笑着说道:“烈儿,刚才吏部着人来递话,宣你明日早朝面圣!”    上朝对李烈来说是个难受的事,刚刚四更天,崔婉便将犹自酣睡的李烈从梦中唤醒,“夫君,近日早朝你要上殿面圣,不可误了时辰,快快起来更衣吧!”    李烈喃喃嘟囔几句,不情不愿的爬起身来,在崔婉粉臀上狠狠拍了几巴掌,崔婉娇嗔一声,在李烈脸上亲吻一下,“乖!别耍脾气,快穿衣吧,不然误了早朝可不得了呢!”李烈心中一热,抖擞精神,在崔婉细心的服侍下将朝服穿戴整齐,期间不乏上下其手,将她逗得面红心跳,这才作罢。李烈略略吃了些茶点,这才同李浩臣乘了轿子,穿街过巷直向皇宫行去。###七 廷议(上)
    上朝对李烈来说是个难受的事,刚刚四更天,崔婉便将犹自酣睡的李烈从梦中唤醒,“夫君,近日早朝你要上殿面圣,不可误了时辰,快快起来更衣吧!”    李烈喃喃嘟囔几句,不情不愿的爬起身来,在崔婉粉臀上狠狠拍了几巴掌,崔婉娇嗔一声,在李烈脸上亲吻一下,“乖!别耍脾气,快穿衣吧,不然误了早朝可不得了呢!”李烈心中一热,抖擞精神,在崔婉细心的服侍下将朝服穿戴整齐,期间不乏上下其手,将她逗得面红心跳,这才作罢。李烈略略吃了些茶点,这才同李浩臣乘了轿子,穿街过巷直向皇宫行去。    夏季天亮得早,等父子二人来到殿前,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一众朝臣早已等在那里,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寒暄闲聊,李烈认得的人寥寥无几,便立于众人之后,静静等待,心中思索怎样将那观察使的虚职推掉。忽听三声响亮清脆的鞭响,上朝的时刻到了。李浩臣一拉李烈,随着众朝臣走上大殿。    宁宗皇帝升驾金銮殿,登上明间宝座,缓缓就坐于宽大的龙椅之上。文武百官齐刷刷走到大殿正中,俯身拜倒,三拜九扣,山呼万岁。    李烈不太懂得这样那样的规矩,虽听父亲讲解过一番,却也不甚了了,只是站在百官之后,随着大伙行了三拜九扣之礼。    宁宗摆摆手,淡淡道:“众卿平身!”     百官拾起抱笏爬起身来,整理衣冠,按文武退至左右分班站立。    司殿太监待百官见驾完毕,各回本为,这才依例唱道:“文武百官,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一落,站于文官列中的一人出班道:“启禀皇上,臣史弥远有本奏!”    宁宗微微点头。    史弥远大声说道:“皇上,金国使团已经与臣等协商完毕,十万贯钱也已交付,不知何时着金将扑散揆随金国使团回返?”    宁宗淡淡说道:“此事无关紧要,可有爱卿自行决定,这几天就让他们回去吧!”    “臣遵旨!”    李烈听闻此人便是史弥远,不由留意仔细打量他几眼,只见这位日后权势熏天,相宁宗十七年,立理宗后又独相九年的一代权相生得面如冠玉,三绺长髯,身材挺拔,端的一表人才。此人于淳熙六年入官,十四年举进士。光宗时官至太常寺主簿,以奉养父史浩请祠,史浩死后守丧。从庆元二年除丧服,出任八品小官大理司直,到开禧元年初的近十年时间里,才升至六品的司封郎中。同年五月,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后,史弥远随即受到重用,到开禧二年六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已升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的三品大员。史弥远权位的迅速升迁,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现在虽然不敢公然与韩侘胄为敌,却已经开始暗暗培植自己的势力,又与内宫仇视韩侘胄的杨皇后联手,希望打压韩侘胄,所以才有了将李烈明升暗降,削夺其兵权,借以打击韩侘胄势力的一次试探。    史弥远退回本位,又有一位官员出班道:“启禀皇上,泗州知州李烈升任两淮路观察使后,知州一职已经空缺,泗州地处北伐抗金前线,臣以为如此要职不可久置无人,应尽快安排相应人选,以补空缺!”    说话之人李烈倒也认得,正是顶顶大名的权相,平章国事韩侘胄,听他提到泗州之事,李烈不由凝神静听,心中暗暗冷笑,听他言语,当真是彻底放弃自己了,殊不知这正中自己下怀,完全撇清和他的关系,正是自己所愿。    李烈面色平静,史弥远却微微失神,李烈乃是韩侘胄一力保举,短短一年之间由小小禁军偏将升任泗州知州,这一切固然因为李烈战功卓著,更是韩侘胄从中使力的结果。李烈是他的人,这是众所周知之事,他不急于替李烈辞去观察使的虚职,却一本正经的讨论起泗州知州的空缺来,确实出人意料。史弥远觉得自己使了半天劲,却一拳打在空处,心中空剌剌的难受,难道李烈根本就不是韩侘胄的亲信?    宁宗也是一愣,缓缓问道:“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韩侘胄道:“刺史郭倬久在泗州前线,曾立下赫赫战功,此人治军严谨,精通兵法,臣以为郭倬可当此职。”    史弥远心中一动,那个郭倬他倒是有所耳闻,乃是殿前副都指挥使、镇江诸军都统制兼任山东、京东路招抚使郭倪的亲生兄弟,此人曾任池州副都统制、主管军马行司公事,后凭其兄的关系坐上宿州刺史的宝座,听闻此人才干平庸,难堪大用,不知韩侘胄推举他到底是何用意,不过此时韩侘胄全倾朝野,自己却不好出面反驳,想来以平庸的郭倬换掉干练的李烈,一定会使韩侘胄失去李烈的忠心,未尝不是好事,对自己的一派来说却也并不是坏事,想到此处,默默的低下头。    李烈心中却是大喜,这个郭倬早就被自己控制在手中,绝不敢炸刺儿,比朝廷派任何人去泗州都要有利,不由将高悬的一颗心放到实处,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微笑,也静立不语。    宁宗见群臣无人说话,便转向六部九卿和枢密院事道:“几位卿家以为如何?”    这些朝臣哪敢得罪韩侘胄,躬身齐声道:“韩相所荐得宜,臣等无异议!”    宁宗知道这些人拿不出人选,便颌首道:“准奏,着有司颁诏!”    韩侘胄退下,左丞相京锐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我朝自开海解禁以来,海贸繁荣,尤以临安、苏州、福州、广州和泉州最为繁盛,外番万国毕至,贸易通商为我朝带来大量赋税收入,然泉州知府惠忻年已六十有五,且年迈多病,难堪大任,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现在泉州政务积压,于各国贸易通商颇为不利。臣以为应尽快派遣能臣干吏接任泉州知府,管理一方政务!”    殿中侍御史杨大法亦跨出一步道:“皇上,京左丞所言甚是,泉州乃是我大宋商赋重地,该当派出一位干吏出任知府一职,臣推荐邓友龙。”    这位邓友龙大人李烈是知道的,就因为此人一席话才让韩侘胄决定北伐,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欲谋伐金,先遣张嗣古为贺金主生辰正使,入金观察虚实,返报不得要领,次年(开禧元年)再遣李壁。就在李壁等出使的这一年春,邓友龙充贺金正旦使归告韩侂胄,谓在金时“有赂驿吏夜半求见者,具言虏为鞑(蒙古)之所困,饥馑连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侂胄“北伐之”    也就是说金国面临蒙古人的威胁,已经疲于应付,如果宋朝起兵攻击的话,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胜利,所以韩侘胄才下定决心进行北伐。此人绝对是韩侘胄一派的中坚分子,能够到富得流油的泉州任职,想来已经在韩氏一派中达成共识。    正想着,一人站出来说道:“臣以为泉州知府一职非参知政事钱象祖莫属,钱象祖能力出众,为人老练,处世稳健,应是不二人选!”说话之人正是史弥远。    宁宗皇帝心中一阵踌躇,邓友龙乃是韩氏一系之人,极受韩侘胄器重,而钱象祖则是主和派的中坚分子,被韩侘胄排挤,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开禧二年三月罢参知政事,为资政殿学士。俄夺官贬知信州,已而起复知绍兴府,以知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前些日子刚刚入朝,如今却被史弥远推举为泉州知府人选,看来主战派与主和派都看上了泉州这块富得流油的宝地。韩侘胄有拥立大功,主战派更明显占据上风,从泗州知州一职的任免上就能可见一斑,宁总心中明白,自己虽然信任韩侘胄,不过这朝局也不能完全一家独大,然而让钱象祖出任泉州知府却明显会得罪韩侘胄。宁宗心中犯愁,迟疑半晌才缓缓说道:“几位爱卿所见之人都是一时之选,朕一时间难以抉择,众卿家可还有举荐人选否?”    文武百官仔细分析今日情况,都知道这时主战与主和两派朝臣的交锋,有体察圣心,揣摩圣意的大臣已经明了宁宗之意。既然宁宗要求推举第三人选,便是不想在主和与主战两派中择人而任,想来是要将此职让给中立的朝臣。然而宁宗还是错误估计了韩侘胄在朝中的实力,如今他权势熏天,又有那个不要命的敢虎口夺食,去触这老大的霉头?一时间群臣面面相觑,无人答言。    史弥远心思敏捷,连忙上前说道:“皇上,泉州知府人选一时难决,可改日再议,现有原泗州知州,两淮路观察使李烈回京述职,今日觐见皇上。”    宁宗闻言松了口气,暗赞史卿会做人,连忙道:“哦?李烈来了?朕早闻李烈大名,今日正可见一见这位凭少量军马便先后战败金国近十万大军,为我大宋收复大片失地的将军。”说着眼光在众臣中一扫,“工部侍郎李爱卿,听闻李烈乃是爱卿之子,可是真的?”    李浩臣连忙出班回道:“启禀圣上,李烈正是微臣犬子!”    “好啊,你父子二人同朝为官,为朝廷出力,功勋卓著,忠心可嘉。李烈在哪里,让朕瞧瞧!”    李烈闻听宁宗点到自己,连忙出班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微臣李烈叩见皇上!”    宁宗见一人自百官末位走出,低头跪拜,金銮殿本就宽大,李烈又站在最后,离得远了,看不清相貌,不由说道;“李爱卿近前答话!”    李烈谢恩,爬起来紧走几步,来到御阶前再次拜倒。宁宗微微摆手,“爱卿平身!”    李烈对这叩拜之礼早就烦到了极点,却是不得不拜,闻言口称谢主隆恩,依言站了起来。    宁宗见眼前这员小将年方弱冠,生得唇红齿白,眉目清秀,儒雅中偏有一股英挺之气,看着着实惹人喜爱,和殿前一大堆长须飘飘,五六十岁的朝臣站在一起,却显得颇为稚嫩,不由疑惑的问道:“怎地如此年轻,你当真就是那个屡败金兵,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勇将李烈?”    李烈忙躬身答道:“微臣正是李烈。”    宁宗点了点头,虽然确定眼前这少年便是李烈,心中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将他与自己之前猜测的勇猛干练的形象连系在一起,不禁问道:“李爱卿,那金将扑散揆便是你抓住的吗?快给朕讲讲,你是如何凭万余人马战胜四万金兵的!”    李烈心中一笑,恭声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容微臣细细道来。”当下便将自己在那个充满诡异气氛的小镇识破完颜乞仁的毒计,然后将计就计全歼两千金兵,之后轻取泗州,巧夺灵璧,死守城池,派兵火烧七千金兵,气得扑散揆吐血,引得他全力攻城,战况惨烈无比,关键时刻使用火器,一举击溃扑散揆四万大军。然后偷袭宿州,巧施关门打狗之计,将扑散揆来了个瓮中捉鳖……。    李烈有意卖弄,便将后世悬疑小说中的那套手法都抖落出来,无人小镇如何诡异绝伦,禁军将士将要食用有毒战饭时如何的千钧一发,守城之战又怎样惨烈无比,险死还生。便如一篇惊险小说一般,从李烈最终娓娓道来,端的情节曲折,悬念不断,高潮迭起,用计环环相扣,将士何等的英勇,那真是口绽莲花,引人入胜。一席话直讲了一个多时辰,听得宁宗坐在龙椅上屏气凝神,时而紧张不已,时儿捻须微笑,深深沉浸其中。众朝臣也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其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还未达到鼎盛时期,从起源到六朝志怪志人、唐传奇、宋话本都是中短篇小说的雏形,故事简短,情节简单,四大名著最早也是诞生于明代。(明清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突出代表。明清小说的繁荣;是以优秀长篇章回小说的高度成就为代表。长篇历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施耐庵),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施耐庵),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金瓶梅》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来反映世态人情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开始由历史题材向描写现实人生转变。还有《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水浒后传》;《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封神演义》;等等。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白话短篇小说: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蒙编著的〃二拍〃,清中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标志我国文言小说最高成就。)南宋时人们哪里听过这种紧张生动而又有趣的故事,李烈完全充当了说书先生一职,添油加醋的将自己的事迹演绎一番,将情节弄得曲折离奇又悬念迭起,他本来口才便不错,待他讲完,金銮殿上竟然寂静一片,大家都听得入神了。###八 廷议(下)
    宁宗怔怔半晌,忽然双掌交击,发出一声响亮脆响,“好!好啊!李爱卿为国杀敌,冲锋陷阵,智勇双全,又骁勇善战,不愧是我大宋的国之栋梁啊!”    李烈连忙躬身道:“皇上谬赞了,微尘不过是仰仗皇上天威,又有韩相等诸位贤臣不遗余力的支持,更有三军用命,这才取得了些许小胜,实在不值一提!”    这官腔一打,宁宗眼中的李烈更显得不卑不亢,谦恭有礼,全无骄狂之色,不由更萌生了几分好感,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不由开怀大笑,“爱卿谦虚的过了,爱卿如此将才,怎能不为国杀敌?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正是当年,却去做什么观察使,实在是委屈了你啊!依朕看,那个两淮路观察使你就不要做了,还是给朕领兵打仗,守土开疆吧!”    “此事万万不可!”一个声音突然想起,打断了宁宗的话。宁宗皇帝一阵不悦,脸色阴沉了下来,闪目观瞧,正是韩侘胄出班阻止道:“皇上乃九五至尊,金口玉言,政令岂可朝令夕改?况且李烈刚刚官封两淮路观察使,还未赴任就另任他职,似乎有些不妥,朝廷官员任免岂不如同儿戏?请陛下三思!”    宁宗一阵郁闷,被平章国事大人的一顿抢白,说得面上一阵红一阵白,有些挂不住。不过韩侘胄位高权重,宁宗对他又一直信任有加,这个皇帝又是个耳根软的昏庸之辈,听了韩侘胄之言,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宋朝的皇帝并不能独断专行,全不似电视上演的那样,坐在龙椅上指点某某说你就当某某官吧,然后下边就会高呼遵旨,万岁万万岁。实际上皇帝要受到大臣相当的制约,按照制度,政令的形成,重要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