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杀明-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看李如桢来信上说,这沈惟敬倒也真是条好汉,都要被宰了,居然在天牢里还是一样吃喝不误,越活越滋润,可真到了刑场上就露馅了,一路哭,一路晕,原本定的三千六百到凌迟,才割了两刀,这老妖孽就屎尿其喷,把刽子手膈应的,直接先砍了他的脑袋。
肖太亨和石星两人也没得好,他们算是被沈惟敬牵累的,双双名赴黄泉,家人也被充军发配沙门岛,算是倒了血霉。
辽东那边也算太平,努尔哈赤原本想着要先拿乌拉部开刀,结果李如松提前得到了消息,派人居中调停,努尔哈赤就算是有天大的怒火,也不敢招惹李如松,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外部太平,李如楠这边倒也能安心发展,他现在是憋足了一股劲,埋头十天图发展,抬头再看新世界。
单单是金州卫这么一个小地方,是装不下李如楠雄心的,不过好在眼下朝鲜的咸镜道也是他的地盘,咸镜道总兵官韩载锡借着李如楠的威风上了位,现在也该到他报恩的时候了。
要钱要粮,韩载锡指定没辙,现在朝鲜穷的就差举国卖肉了,找他要钱要粮,估计能逼得韩载锡把自己大腿砍下来给李如楠送来。
粮食,银钱没有,不过朝鲜确有李如楠现在急要的两样东西一一木材和劳力!
李如楠想要发展金州卫,自然要大搞建设,还要发展农业,现在整个金州卫的百姓都被李如楠给雇佣了,美其名曰:以工代赈!
可这么一来也不是个办法,要是所有人都忙着建设的话,地里的活谁去干,到时候收成不好,难道还要李如楠再来一次伟大航路的探险不成?!
可金州卫的建设有不能停下,那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引进劳动力了,前世美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还不是压榨外来劳力,建了一条纵贯美国南北的铁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
每一根枕木的底下都埋着一具华工的尸骨。
李如楠前世也曾跟着大骂美国佬都不是人养的,可他现在却要做和美国人一样的事。
不过李如楠可不会有什么负罪感,毕竟现在朝鲜穷的,百姓都恨不得把自己个给嚼了,要是能来金州卫帮着搞建设,多少也能混上一口吃的,顺便还能把金州卫的百姓解放出来,让他们去从事农业生产,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说干就干,李如楠当即就派人过奖去会宁城找韩载锡,李如楠可不怕韩载锡不答应,当初他既然能把韩载锡扶上这个位子,就能再把他给拽下来。
韩载锡见着李如楠的书信,顿时也犯了难,要劳动力好说,可李如楠要大量的木材,这可就难办了。
朝鲜多山地,树木自然有的是,可问题是砍伐下来的树木怎么运过去,而且他现在刚坐稳咸镜道总兵官的位子,正急着捞钱呢,咸镜道这穷乡僻壤,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木材了,李如楠现在白要,那可就是在割他的肉了。
韩载锡又不敢当面拒绝,只能把他的长子韩大石,次子韩大中找来,父子三个关起门来,一同商议。
“爹!既然如此为难,不如干脆不去理会就是了,当初李如楠是帮了咱们不少忙,可您也不是没给他效力,到如今也该扯平了,凭什么他要木材,咱们就要给他送过去!”
韩大中对李如楠的观感可不好,而且现在贩卖木材可是韩家的生财之道,李如楠张嘴就要那么多木材,他如何舍得。
“不行!要是拒绝的话,闹不好会惹得那剃头李动怒,到时候可就不好办了!”说话的是韩大石,当初他可是在李如楠的身边做过一段人质的,见识过李如楠很辣的行事风格,到现在有时候想起来,都还心惊胆颤的,仿佛李如楠命人用倭寇人头筑起来的京观经摆在他眼前一样。
韩大中闻言,讥笑道:“大哥!我看你真是被李如楠吓破了胆,他在大明,我们在朝鲜,难道他还敢过江来报复不成,你又何必怕他?”
韩大石知道自己这个弟弟一直都没憋好屁,总是想着法的在韩载锡的面前让他难看想,想要夺取继承人的位子。
“你小小年纪懂什么?那李如楠一贯蛮横,就连朝中的领议政大人,他说打就打,真要是将他给逼急了的话,到时候发来大兵,难道你去抵抗吗?”
韩大中被说得一阵语塞,涨红着脸看向了韩载锡,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要韩载锡拿主意的。
韩载锡虽然不觉得李如楠会因为这件事就派兵过来讨伐,说到底朝鲜也是大明朝的属国,李如楠要动武的话,首先大明朝廷就不会答应,可现在日本贼心不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此举兵入寇,指望朝鲜自己抵抗,根本没戏,到时候还不是要求助大明。
到了那个时候,李如楠再过江来收拾他的话,可不好受。
想明白了这一点,韩载锡的心里也有了决断,既然当初就决定做一条狗,那就将这条狗做到底吧!
“大石!这件事就交给你来操办吧!眼下咸镜道吃不上饭的百姓众多,既然李大人恩典,愿意赏他们一口饭吃,就让他们过去逃活命好了,至于那些木材,我看可以让那些愿意过去的百姓带着,然后抛入鸭绿江中,顺流而下,运到金州卫。”
韩大中见韩载锡居然答应了,登时就急了:“爹!你真的要答应那个汉人的无理要求!”
韩载锡闻言叱道:“住口!今后对李大人不敬的话,你最好不要再说,否则的话休怪为父不念及父子之情!”
韩大中闻言傻了眼,韩大石却看得明白,他知道韩载锡这是要彻底的倒向李如楠了,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这也是条不错的路。
一旦倭寇再度侵朝的话,有李如楠这条门路,至少也能保住韩氏一脉,韩载锡既然都决定了,韩大石自然也只能跟着走了。
“爹!倒不如我明日便出发先去金州卫见李大人,木料顺江而下,进了海也好让李大人派船接应!”
韩载锡点点头,道:“这样也好,你先去张布榜文,告诉百姓们愿意往金州卫的,便与你同去,木料的事,我会组织下一批人手去办,不能耽搁了李大人的要事!”
既然都打算跟着李如楠一条道走到底了,韩载锡自然事事都要为他的主子着想,一旦李如楠将来真的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到时候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好处。
当天,韩大石就在整个咸镜道境内张布了榜文,这个时候朝鲜官方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一般的朝鲜百姓哪里认得,不过没关系,韩家父子做事还是很贴心的,每一处榜文都派了一个书吏看守,负责宣读。
眼下朝鲜被倭寇像是蝗虫过境一般荼毒了一边,举国上下,到处都是饿嗝,那些百姓一听去金州卫干活儿就能有饭吃,哪里还坐得住,虽说朝鲜人的乡土感情很浓厚,可什么也架不住填饱肚子重要啊。
于是乎,几乎整个咸镜道的百姓纷纷都来报名,韩大石当然不能一一应允,捡着青壮招募了三千人做第一批。
转天,韩大石就带着人渡江进入了辽东境内,一开始驻守边境的明军还以为是难民,询问过后才知道是要去金州卫投奔李如楠的。
不得不说李如楠在辽东这地面上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沿途的明军也不敢难为,反正这些朝鲜人也不进城,就由他们去了。
走了足足十几天,三千青壮饿死了三五百人,总算是到了金州卫,韩大石一双眼睛饿的都绿了。
到了金州城下,通禀了一番,李如楠一听,想了半天才记起来,敢情这些日子太忙,他都把这件事给忘到了一边,却没想到韩载锡这么厚道,居然还派了自己的儿子带人过来了,连忙让人带韩大石进来。
韩大石见着李如楠,赶紧大礼参拜:“李大人!小人幸不辱命,将您要的青壮都带来了,家父说了,第二批人很快就准备好,到时候将您要的木料扎成木排,顺着鸭绿江放下,还请您派船只接应!”
李如楠听着还真是挺不好意思,人家尽心尽力的办事,他却将这件事忘了一干净,难得愧疚了一番,道:“你这一路也辛苦了,沿途还算顺利?”
韩大石苦着一张脸道:“李大人!眼下朝鲜被倭寇荼毒过深,也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小人这一路走来,沿途天朝将士到也不曾为难,只是粮食带的不足,青壮被饿死了三五百人,倒是小人的过失!”
李如楠一听,也是暗暗惋惜,他倒不是心疼朝鲜百姓饿死,关键是那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赶紧吩咐来顺道:“你骑着快马去旅顺口,找甘宁,让他驾着大船去鸭绿江心,等着接应朝鲜百姓过来,不得再饿死一人!”
来顺是李如楠的心腹,还能不知道李如楠心里是怎么想的,暗道了一声“缺德”,便急匆匆的去了。
李如楠打发了韩大石去歇息,又急命人将孙承宗喊来,现在劳动力都到了,接下来可是金州卫发展建设的关键时刻,可容不得马虎大意了。





第四十二章 流民问题
时候不长,孙承宗便到了,他现在整日里也是忙的脚打后脑勺,不过既然做了李家的女婿,这辽东说到底也是自家的基业,他倒是没有怨言,更何况他是个有志气的,能够一展胸中所学,总比在翰林院抄抄写写的荒废光阴要强得多。
“承宗见过小叔!”没人的时候,还是在李如楠的府上,孙承宗也稍稍随意了些,“不知小叔唤承宗过来又有何事吩咐!”
孙承宗这些日子倒也已经习惯了,李如楠时不时的就会蹦出些奇思妙想,要么就给他张图纸,让他安排人手按图建造。
可事情太多,孙承宗又没有帮手,也是分身乏术,而且进了八月,眼看着地里的农活就要忙起来了,青壮劳力不够用的,孙承宗也是挠头。
李如楠见着孙承宗,心里也是歉然,他这个甩手大掌柜是做的痛快了,只是苦了孙承宗:“稚绳!眼下正值农忙,百姓们不能将田地荒芜了,可金州卫的建设也不能停下,我便派人去朝鲜,让那韩载锡送来数千青壮,供你调遣!”
孙承宗正在为手上没人发愁,虽说当初李如楠离开之时的那些建筑都已经完工,可道路的修缮,公共农场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一听有数千青壮,也是大喜。
虽说那些个朝鲜人来了也要耗费不少粮食,可是之前李如楠前往江淮,带回来的粮食出去金州卫百姓的口粮,还有许多剩余,倒是也不算为难。
这边正说着,孙兴和傅成两人闯了进来,看两人的脸色就知道,定然是有事情发生。
之前傅成撇下李如楠,独自押运着粮食回来,孙兴就和傅成生了嫌隙,虽然李如楠最终平安归来,可孙兴这个大嘴巴逮住这件事,和傅成时有口角,李如楠也是不胜其烦。
见两人进来,李如楠当即就冷了脸,道:“你们两个又是谁打了谁,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打个痛快再来!”
孙兴忙道:“大人!这次可不怨标下,都是这傅成的错!”
傅成一听也不干了,怒道:“如何是我的错,分明都是你这孙大胆片帮偏信,你自己打了百姓,便是闹到大人的面前,我也不怕你!”
李如楠一听打了人,顿时寒着脸道:“孙兴!到底出了何事,你又因何打了人!”
孙兴气哼哼的说道:“大人!标下是打了人,可却怨不得标下,都是那些金州人,刚得了大人的恩惠,吃了几天饱饭,竟然开始欺负人,那些新来投靠的百姓无依无着,却还要受那些当地百姓的欺侮,标下看不过眼,这才打了,可是这傅成竟然还帮着他自家的乡里,与标下为难,还请大人给评评理!”
李如楠听着也是一阵头疼,看向了孙承宗,孙承宗也是无奈,道:“大人!便是今日不闹起来,属下也要对大人说起此事,金州卫的百姓和那些大人带来,或是后来投靠过来的流民时有不和,为者土地,口粮之时,一言不合,便纠集乡民大打出手,属下带人调解了数次,却也难以制止!”
李如楠听了,心中也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不管是金州卫土生土长的,还是新来的,眼下可都是李如楠的治下,若是始终都难以将心合到一起的话,将来也是个祸端。
李如楠倒也知道,中国人的乡土情节很重,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喜欢拉帮结伙,一个地方的人很容易形成一个小团体,不单单是眼下,就算是李如楠前世也是如此,他就听说过什么潮州帮,山东帮,山西帮之类的。
当地人欺负外乡人,排挤外乡人,这都是很正常的,就像现在金州卫的百姓,他们自己刚刚才得了一条活命,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地盘上闯进来这么多外乡人,居然到他们的家门口来抢食,肯定会心有不满,发生些械斗之类的事,也在所难免。
要是放在以前,李如楠或许还会不当回事儿,可是现在不行,手下不团结,这还干个什么劲儿,在乡为民这还好说,要是将来到了战场上,还是如此的话,那可是要坏事儿的。
“傅成!难不成你也觉得金州卫当地的百姓排挤新来的流民做得对?”
傅成闻言,见李如楠的面色不郁,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忙道:“大人息怒!都是标下目光短浅这才做了错事!”
李如楠道:“哪个说你做错了,帮着自己的乡亲,便是让万岁爷来断,也不能定你个错!”
孙兴闻言,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急道:“大人!那些流民可也都是大人治下的,难道大人也要帮着当地人欺负外乡人不成!”
孙兴就是个混不吝的性子,往日里对李如楠畏之如虎,但是此刻却也顾不得那么许多,大声质问道。
李如楠也不理他,接着又对傅成道:“老子说你没错,那是因为你本身也是金州卫的人,可你别忘了,你现在是官,既然是官,首先要讲的就是一个公道,你帮着自己乡亲,欺负外乡人,老子也不能不罚你!”
傅成原本听李如楠向着他说话,心里还挺高兴,见李如楠话锋一转,就要罚,连忙单膝跪倒:“大人!标下知错,愿意领罚!”
李如楠冷哼一声道:“傅成!金州卫的百姓,便是你也曾被人欺压,衣食不得周全,那些流民背井离乡,出关为的不过就是一条生路,你既然能体恤乡里,为何便不能体恤那些流民,若是当真在家中衣食无忧,谁愿意撇家舍业来这边讨生活。”
傅成一想到自南京回返金州卫,这一路走来,看到过的各地百姓的困苦生活,心中更是愧疚。
大明朝的百姓,原本可以称得上是在中国封建统治之下,生活最为幸福的,有明一朝,粮价极低,便是崇祯末年,也不过二两银子一石,这和成人民币的算法,也仅仅是七块钱一斤。
而且大明朝的商税极低,最早的时候是是三十取一,后来大明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百姓负担,在万历朝初年时降到了六十取一,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四十两白银以下的全部免税。
农税在洪武朝初年仅为每亩三至四斗,后来减为每亩一斗米,税率低也跟大明朝的政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崇祯皇帝甚至到了四处求告的地步。
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这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大明朝当下的总人口约为六千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还不到一两白银。
而且明朝也是封建王朝以来,第一个有惠民福利的朝代,洪武初年,朱重八就曾设养济院收衣食无告者,月给粮。还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各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又下诏优恤遭难兵民。
而且大明朝是没有叫化子和流浪汉的,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遇水灾旱灾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十五亩耕种,给牛和农具,贫民没钱买地葬的,国家给地。
可以说生活在大明朝的百姓足够幸福了,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流民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朝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到下面实施的时候,可就变了味道,万历朝初年,朝中有张居正这个狠人坐镇,天下的官员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百姓的日子也还算过得下去,可张居正一死,顿时群魔乱舞。
万历皇帝自己就是个敛财高手,下面的人自然上行下效,搂起钱来一个个都不手软,再加上这些年来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关中连续多年闹灾荒,百姓破产,无法生活,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也就是眼下大明朝的国威还在,百姓们还能忍耐,家里活不下去就四处逃荒,没有酿成民变。
李如楠见傅成认错,脸色稍稍缓和了些:“你既然知错,今天的事便交给你来料理,孙兴,你与傅成同去,却看看他是否公平!”
孙承宗见两人走了,忧心忡忡道:“小叔!此事不可轻视,若是不能妥善料理的话,只怕将来会酿成大祸啊!”
李如楠点点头,道:“此事我也知晓,只是该如何料理,还需商议一番。”
孙承宗道:“小叔!乡民聚众斗殴,依我看来,还是有人在背后挑唆。”
李如楠闻言,道:“何出此言!”
孙承宗道:“金州卫的百姓,大多都是宗族群居,尤其以族长权威最重,此前马彪等人祸乱地方,那些宗族势力被打压,自然无力对抗,如今小叔主政,他们得了活路,那些宗族势力自然又要死灰复燃,那些流民也是如此,往往都是一枝一姓之人聚集在一处居住,久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