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王……李炽,赵王让你做刀清理那些李氏将校,可染血的刀,最后会是什么下场呢?我现在也该为自己谋划一下了,绝对不能陪着你一起去死。”
旋即,李芳宗就让人开始联系一些李氏旁支,准备为接下来的情况做谋划。
李哲、李应等人,也先后离去。各回城中府邸,准备返回各自的驻地军营安排相应事宜。当然,自此离开王府,他们的心情定然是好不到哪里去的。他们都知晓,楚军此次的反复,定然需要给赵王一个交代,而他们这些支持李炽反复的人,日后想要再掌权势,只怕是永远都不可能。
虽然赵王有言,他们这些将校,可入皇家学院学习之后按能力继续为官。但是,他们这些支持李炽反复的主将,只怕已经不再赵王欢迎的名册之内了。想要继续为官,无论大小,只怕都是不可能了。虽然心有不甘,奈何无力翻天。
他们都是领军将军,此次前来王府商议大事,自然不能在得出结果之前折返各地驻地。此次想要趁火起事失败,降赵已经成为定局。然他们原以为可以各归驻地,亲自安排诸事,但却被紧随而来的王府内侍告知,要暂时驻留城中,还要继续商议降赵事宜,让他们派人折返军营即可。
李哲折返城中府邸半日之后,就有人找上门来。听闻有人上门拜见,此刻没有好心情的李哲哪里愿意理会,直接让府中管家驱赶。当然,前来拜会的人也没有显贵的身份,也是其不愿理会的重要原因。
“怎么?有什么问题?不是让你去赶人么?”见府中的管家一脸难色的进入屋内,李哲没闷声的问道。
管家沉声道:“老爷,来的人说了,他们有关乎老爷性命之事相告,请老爷务必相见。否则,老爷性命难保。”
本就心情不好的李哲冷冷一笑,瞪着管家道:“关乎本将军的性命?这样的疯子不让人乱棍驱赶,还向本将军禀报什么?”
管家苦笑道:“老爷,来人说,他们来自北面。”
“管他来自……什么?来自北面?”李哲猛然一怔,沉声道:“他们说他们是来自北面的?你没听错?”
管家道:“老爷,老奴可是在军中待过的,其会轻易听错。要是不再三确定,也不敢向老爷禀报啊。”管家很清楚李哲的一些事情,自然也明白来人所言之意。
“请他入书房一见!”李哲沉声道。
“北方来的?赵国的人,来见我做什么?关乎我的性命?难道赵询有什么密令与我?这不太可能啊。”李哲顿时沉思起来。
书房之中,李哲见到了来人。来人面相普通,大约二十五六,站在人群之中,绝对是普通角色。但仔细查看,也能发现,对方行进之间,带着些许军人之势。
“李将军的大门可真是不好进啊!”来人淡笑着说道。没有意思的客气,径直坐在了李哲的对面。
“楚军进来情况不妙,我身为楚军卫将军,因为楚军的现状,有所急躁和疏忽,也是常事。不过,不知阁下是?”李哲压下心中的猜测,沉声询问道。
来人笑着说道:“李将军称呼我为徐弓一即可,我来自赵国暗影司徐州分部。”
闻言,李哲大吃一惊。虽然对方的名字有些奇怪,但此刻,他早已经将对对方名字的怪异之感放在一边,而让他感到惊骇的是对方的来历。而此来历也让李泽觉得,对方的名字,似乎也只是一个代号而已,绝非其真正的名字,而这个代号,似乎也只是此刻面对自己的运用。
李哲猜的没错,徐弓一确实是一个代号,徐弓一自然不会将自己的名字报与李哲。凡是鹰眼司和暗影司之中的人员,都有相应的代号。
李哲自然知晓暗影司是何组织,这暗影司是赵国最强大的两个监察、密探、情报、刺杀组织之一,而且,还是直属与赵国赵王的组织。可谓是上查文武百官,下查普通百姓,外探敌军情报,内探不法组织。而诸侯之间,也对这赵军的暗影司和其另一个相同的组织鹰眼司忌讳甚深。探查情报、刺杀、散播流言、配合赵军大军行动等各种行为,也让其他诸侯大吃苦头。而其组织之严密,也让其他诸侯打探无门。
“你是赵国暗影司的人?”李哲惊声道。
徐弓一沉声道:“难道还会有人冒充?就算有人冒充我赵国的暗影司,似乎也不能获取任何的好处吧。当然,李将军有所怀疑,也是正常的。我这里有我赵军李怀远将军的印信,这下你该相信了吧。”说着,将一册印有李怀远将军印和李怀远证明其身份的印信交给了李哲。
李哲接过一看,上面则是李怀远点明徐弓一的身份,而其已经是云车校尉之职。对方只是暗影司在一地的行动成员的一人,就已经是云车校尉,其不由的感叹这暗影司在赵国之中的地位之高。此刻,他对对方的身份已经相信了七八成,将其交还之后,沉声道:“暗影司似乎是赵王的直属吧,为何会有你们领军将军的印信,而非……”
徐弓一笑道:“那些东西,除了我赵国官员和内部人员可观之外,是不会流往外界的。我主的印信与我的身份令牌,自然不会出现在任何不安全的地方。不过,以现在楚军的情况看,只怕是不会有人冒充我大赵暗影司的身份的。就算是冒充,来李将军这里,并不是最能获利的地方。”
“至于这李将军的印信,自然是我此次的来这里的目的,与李怀远将军攻伐楚军的目的是一致的。而李怀远将军也是吾王麾下,自然会协助我们行动。”
李哲暗自点头,虽然他非帅才,但是,他也不是笨蛋。对方说的这般明白,再加上对方手中李怀远的印信,他已经相信了对方的身份。
“那不知徐校尉此次来的目的是什么?封谁的军令?为何说关乎李某的性命?”
李哲一番询问,让徐弓一也暗自点头,虽然楚军的几个将军都不是帅才,但李哲确实是楚军李氏将领之中,较为聪明之人。在武将之中,论起奸猾聪明,其也是数一数二之人,将至定为此次行动的对象,也是极为合理的。
徐弓一笑道:“我暗影司的人,自然只遵从吾王号令,其他人,无论官职高低,我们也之时配合而已。之所以说关乎李将军性命,自然不会是妄语。李昊从东雍州折返,想必李将军已经知晓吧。”
一听与李昊有关,李哲就不敢大意,沉声道:“这是自然,王世子折返,又关乎楚军大事,楚军上层官员,自然是知晓的。”
“那李昊带着吾王密令,李将军也是知晓的喽?”徐弓一笑着询问道。
李哲心中咯噔一跳,徐徐道:“这个……这个只是知晓其带有赵王密令,但其内容,除了李昊和楚王,只怕不会有其他人知晓。”
徐弓一看着李哲,沉声道:“吾王的密令则是让李昊查清楚军此次反复的原因,是何人鼓动致使。楚军需要给赵王,给赵军一个交代,是以,无论何人主谋此事,都要以死谢罪,否则,楚军上下,武将者凡校尉以上军官,文官凡中枢机构官员者,一个不留。”
“对了,对于楚军之中的文武官员,我赵国早已经查的是一清二楚。所以,任何隐瞒的举动和行为,我们都绝不会姑息。而李昊在赵军之中待了一月左右,自然也清楚赵国的一些情况。所以,他不会让楚王李炽暗中将楚军核心和李氏嫡系人员藏匿,而是要人为此事负责。”
“什么……难道说……”李哲顿时从徐弓一的话语之中听出了其中隐含的深意。
徐弓一道:“李将军猜测的没错,李炽和李昊父子,已经将所有的罪责推到李将军、李应、李瞻、李泽等诸位将军和官员身上。这些名册,已经在上报李怀远将军的路途之上了。吾王要求,楚军所有致使楚军反复的官员,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以死谢罪,以给赵王交代,给赵军交代。李将军,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显然,徐弓一的话让李哲陷入惊慌之中,呆愣半晌,才急声道:“可是,李昊是奉了赵王的军令而来,李炽父子让我等以死谢罪,并没有……”
“并没有违背赵王的意思是吗?”徐弓一冷声道,“对吾王而言,楚军能做主的是李炽,此人心中邪念不死,对吾王掌控楚军、徐州不利,而你李氏太过强大,也非吾王所需要。所以,李炽必须死,吾王之所以让李昊回来,也是让李炽明白,李昊可以取代他在赵国的地位,但他,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李炽死,则李氏弱,则楚军消亡。”
“楚军与其他诸侯不同,在楚军之中,你李氏几乎掌控了楚军上下和徐州里外所有的权势。你李氏对楚军的影响太深,此次楚军反复,就是明显的表现。可惜,李炽还是不愿接受吾王之意,想要以诸王将军的性命来挽回自己。李将军,难道,这还不算是关乎你性命的大事?”
“另外再告诉你一个消息,李芳宗等旁支子弟,已经从中看出了问题,自此上午你们离开楚王府之后,李芳宗已经让自己的两个弟弟离开城中,前往淮阴边界之地,等待时机。而楚王,现在也在暗中布置楚王府和城中的防务。这些,李将军现在都可以派人去查察,想来,李将军在城中,应该还有一些亲信的。对了,知道为何李炽没有让诸位将军离城吗?因为,他们需要诸位将军死。”
一听徐弓一的话,李哲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一边让人立刻查察徐弓一所言情况的真实性,一边颤声道:“那徐校尉此次来……”
“李昊提供的名册,我赵国使者已经过目,现在已经正在王淮阴的李怀远将军那里送。只有李怀远将军看到诸位的首级,才会暂息兵戈。而我暗影司则奉吾王密令,给诸位将军一条活路。”
徐弓一冷声道:“说句李将军不爱听的话,李将军与楚王李炽比起来,自然是远远不如,不管是能力还是对楚军的影响,亦或者对李氏的重要性,李炽远非你可以与之相比。所以,吾王更在意的是李炽的身死存亡,而非李将军以及其他几位将军。”
徐弓一的话让李哲一阵不自然,但是,这些话说的确实事实。也正是这些的实话,让李哲相信徐弓一所言是真。
李哲少做沉思,眼中凶光一闪,沉声问道:“不知赵王需要李某如何做?”
徐弓一语气一冷,道:“李将军联合诸位将军,先下手为强,除掉李炽以及被其保下的李逸、李严等人。”
李哲眉头一皱,道:“这……”一听说要对李炽下手,其心在就开始打鼓。
徐弓一冷笑道:“如果李将军不愿意,那就算了,到时候,李将军只需要将自己的首级,甚至自己的家眷送上,李炽就能得保无忧。”
李哲脸色顿时一变,半晌无言以对。徐弓一也没有再多说什么,静静的等待李哲的回复,其知晓李哲的性子,就是要他放弃手中的权势其都不愿,岂会舍弃自己,去成全别人呢?
不久,李哲的管家急匆匆的奔了进来,附耳对李哲说了一番话,顿时让李哲脸色更加的难看,更加的阴沉。
“怎么样?徐某没有胡说吧?李将军,除掉李炽,你能保命,而这也是我暗影司的任务,我们可以与你合作。另外,日后李将军也能得到吾王的重用。虽然不会继续统辖你的旧部,你也不能再和以前一样做官,但是,权势,毕竟是有的。但你要是不动手,那么,你就等于将自己的性命,全家的性命,交给李炽,任由他处置了。”在李哲的管家离去之后,徐弓一缓缓的说道。
徐弓一的语气虽然缓慢,但带过徐弓一的压力确实愈发的沉重了。性命之忧,再加上徐弓一许诺的好处,李哲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我与你们配合,既然他李炽不仁,那就休怪我们不义。楚军在李炽的掌控之中,可以说是稳如泰山,岂会是我们轻易能劝动的?要不是他李炽有趁火打劫之意,我们岂会应从?现在出了事情,就像将我们退出去,想也别想。”李哲阴沉的对徐弓一说道。
“很好,即如此,那李将军就立刻召集这几位将军吧,切记,只有李将军能信任的人,才能召集过来。另外,要隐秘。至于徐某,就在此为诸位提供情报。”
赵军与楚军再次准备大战的消息传至了荆北之地,这让在荆北之地难以为继的洛阳王和汉中王不由松了一口气。双方各自十万上下的士卒聚集于此,对双方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赵军还好些,后勤物资还能供应的上,而随着赵国官员在东雍州之地的新政,赵国也很快得到了地方的民心,将地方逐渐的掌控下来。也就是说,赵军能抽调出更多的人手向南行动。而新政过程之中,一些因罪而抄家灭族的大族豪绅家中,也获得了不少钱财,为赵国减轻了不少压力。
但荆北之地的汉中王和洛阳王可就不怎么好受了,十余万大军每日的粮草物资,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而齐王和蜀王又不是真心相助,让他们是进退不得。
现在听闻赵楚之间风云再起,汉中王和洛阳王在高兴之余,还带着些许失望。尤其是汉中王,极度的失望。在他看来,要是齐王和蜀王能全力相助,战败东雍州赵军,收复东雍州之地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没有齐军和蜀军权利支持,荆北之地的联军,根本不可能战败对面的赵军。但对面的赵军不退,荆北的联军也不敢轻易撤离,这也使得汉中王和洛阳王每日都为粮草物资担心,也为接连不断的诸军之间的纷争而头大如斗。
虽然汉中王和洛阳王不想与赵军继续这样对峙下去,但他们还不能不这样继续下去。谁知道在他们放松之际,赵军会不会趁势南下?汉中王司徒飞整日都在不停的咒骂齐王慕容成和蜀王司徒彻,只顾眼前小利,不顾大局。最后,以粮食不足,如果齐王和蜀王不支援粮草物资的话,荆北就放弃抵御为威胁,迫使两大诸侯为荆北联军提供了一批粮草之后,才让汉中王稍微满意。
第781章 楚军变故
汉中王司徒飞则埋怨蜀王和齐王只顾自己,不管大局,没有真心相助之念,想要依靠自己和洛阳王以荆州的兵力抗住赵军的压力。
其实,蜀王和齐王何尝不明白联军一起,对抗赵军的意义?但是,他们二人都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与赵军开战,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就是调兵遣将,也需要一段时间,而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和兵甲器具,同样需要充足的准备。
然而,整个南方诸侯都估错了赵军的攻击目标,在赵军偷袭东雍州之际,齐王和蜀王还在江州之地彼此大战呢。现在猛然间让他们将兵力调至北方,与赵军大战,他们确实没有任何准备。所以,他们需要荆北拖住赵军,自己好做准备事宜。
事实上,齐王和蜀王也是这般做的。在赵军突袭东雍州之后,齐王和蜀王就停止了在江州的大战,兵开始迅速做着准备。当然,不愿意为了洛阳王的东雍州之地与赵军开战,也占了很重要的原因。
赵军与楚军再起干戈,消息已经传至荆州以及南方诸侯,不仅荆北的洛阳王和汉中王松了一口气,就是蜀王和齐王也不由的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们不愿出尽权利相助荆北之地的洛阳王和汉中王,但是,他们也绝对不愿赵军真的与荆北之地的联军展开大战,更不愿意让赵军攻入荆北。
他们二人都清楚,要是赵军真的与荆北的联军开战,荆北的联军根本无法抵挡赵军的入侵。而赵军一旦击败荆北联军,势必要攻入荆北之地,那么,他齐军和蜀军,必然要出兵相助,决计不能看着赵国南下。如此以来,事情就发展到了而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地步。所以,楚军与赵国起了纷争,也是他们都想看到的事情。
当然,楚军与赵军起了纷争,洛阳王和汉中王却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之处。哪怕是赵军已经开始缩减驻扎在与荆北南阳府对面的驻军,但他们还是不敢放松。毕竟,当初楚军与赵军其纷争之时,都以为赵军攻打的是楚军,结果,偏偏却突袭了东雍州之地。致使洛阳王老巢丢失,家眷被俘,燕帝归降。
谁也不敢保证,此次赵军会不会再借着与楚军之间的问题而突袭他们。所以,饶是赵军已经开始缩减军队,但洛阳王和汉中王依旧不敢将荆北的军队大幅度的缩减。当然,洛阳王和汉中王也逼迫齐王和蜀王为其名下的大军提供了粮草。毕竟,蜀王和齐王也不愿意荆北的军队战败。
相比之下,更担心赵军有诡计的当属汉中王了,东雍州被赵军攻克,他的西雍州之地就处在未尝危险的地步。上一次,赵军借助楚军,突袭了东雍州,谁知道这一次赵军会不会借助楚军的名义,再突袭西雍州?
所以,虽然知晓赵军与楚军再起纷争,但汉中王却依旧紧张万分,除了加大对赵军的监视之外,更忙于对长安三辅之地的驻防事宜。
然赵询却没有对西雍州以及荆北过多的关注,除了监察南面联军的动向之外,另外的则就是关注东雍州的统辖。在赵军与荆北联军对峙的过程中,赵军依旧没有停下对东雍州的管理和整顿。因为河南府大量的军队驻扎,大批的商队协助赵军运输各种物资,也使得东雍州之地进驻了大批的商人,很快就带动力东雍州之地的商业。
此外,赵军收缴东雍州之地的财物,统一将之铸造城赵国钱币,为东雍州之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