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后,赵奢特地为许历向赵王请了功。他还向官兵们解释了为何停军不进,又为何放走奸细的道理。
原来,在离都城30 里处驻军,与放跑秦军间谍,目的都是为了迷惑秦军,给秦军制造赵军不会去解阏与之围的假象。
赵母上书揭儿短
赵母得到赵王要任用她的儿子赵括为大将的消息,日夜尘卧不安。她知道儿子不是大将的料子,这样的重任他担不起呀!特别让赵母不放心的是,眼下赵国的军队正在长平与秦军对峙,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换了原先的大将廉颇。没有实战经验的儿子走马上任,打了败仗,丢城失地,这不仅害了国家,也害了儿子。她决定写封信给赵王,陈述利害得失。
赵母在信上写道:“我的儿子赵括没有能力担任大将。大王不要以为他是大将赵奢的儿子,他一定也有大将的才能。其实,他们父子之间差距大着呢。他父亲在世时做大将,每次得到大王的赏赐,从不留给自己和家里的人,全部分赏给作战勇敢的将士们。受命之日,整个身心都在带兵打仗上,从不过问家里的事。可是,我的儿子全然不像他的父亲,大王奖赏给他的金银财物,都藏在家里,还时时准备着购置房屋田产。他的志向这样短浅,心胸这样狭窄,怎么能当好大将呢?我是从赵国的安危出发,请求大王不要委任我的儿子为大将。”赵王接到赵母的信,摇摇头说:“天下哪有做母亲的不为自己儿子升官而高兴的呢?赵括的母亲不赞成儿子做大将,真是个怪人,我不能听她的话。” 赵母知道赵王不听自己的劝告,一定要任用赵括为将,生气地又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道:“我了解自己的儿子,可是你大王不听我的话,日后赵括打了败仗,这不是我的责任了,请不要连累我!”赵王只得同意了。
果然不出赵母所料,赵括担任大将后,把廉颇原来制订的军纪都废除了,加上指挥失误,结果兵败身死。赵王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因而没有株连她。
魏加以惊鸟喻将
赵、楚、燕、齐、魏、韩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一次,赵国派魏加到楚国去会见春申君黄歇,商谈有关军事联盟的问题。
魏加问:“您有领兵的将军吗?”
春申君答道:“我准备叫临武君担任主将。”
魏加想:“临武君是跟秦国交战时吃过大败仗的,对秦国心存畏惧,怎能当主将呢?”他想直言相告,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想了想,笑着岔到别处去:“我年轻时爱射箭,我来讲个关于射箭的故事——”
春申君兴致勃勃地说:“好啊,你讲吧。”
于是,魏加讲了起来:
从前魏国有个著名射手叫更赢,他的箭术,真是百发百中。
一天,他和魏王在京台下散步闲眺。忽见一只大雁从东方飞过来。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只要空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使那只大雁跌落下来。”
魏王说:“开玩笑!射箭技术再怎么高超,不搭箭空拉弓弦还不是白搭?”
更羸说:“怎敢跟大王戏言?大王您看——”
正说着,那只雁飞到头顶上。更羸马上拉开弓,却并不搭箭,只听得一声弦响,那只大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一阵惊叹。
更羸捡起大雁说:“其实,这雁曾受过伤。”
“先生怎么知道呢?”
“这只雁飞得很慢。它的叫声很凄惨。飞得很慢,说明它受过伤;叫得凄惨,说明它和雁群失散很久。创伤还没有痊愈,惊心还没有平息,所以,这只惊弓之鸟一听弓弦响,就吓得往高空飞。结果伤口破裂,支持不住,当然就掉下来了。”
魏王讲完故事,又说:“临武君也是惊弓之鸟,他是被秦国的弓所伤的。请他作抗秦主将的问题,请您重新考虑。”
春申君听了魏加的巧妙劝告,觉得很有道理,点头说:“先生说得很对,我一定好好考虑考虑。”
侯嬴窃符救赵计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7 年。
魏国的信陵君因力劝魏王出兵救赵不成,怀抱一腔义愤,亲率自己的三千门客,单独赶赴邯郸、要与秦军拼命。信陵君的门客侯嬴(?—前257 年)劝谏道:“公子,凭您带的这么几个人,去跟强秦硬拼,岂不是白白送死吗?”
信陵君道:“可是,我家王兄慑于秦王淫威,不敢出兵救援赵国。我又岂能眼看着秦军围困邯郸,对赵国见死不救呢?何况,那里还有我的亲姐姐。”
“那也不能如此鲁莽行事。我听说魏国将军晋鄙所持的兵符的右半在魏王宫中,只要拿到那东西,您就可把晋鄙的兵权夺过来了。”(古时调兵用的凭证,分为两半,右半留在朝廷,左半发给统兵的将领,只有两半兵符合拼一处,才能调动军队。)
“可我王兄的宫内戒备森严,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啊!”
“公子莫急,我倒有个主意。我听说以前您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
“有此事,如姬对我一直很感恩的。”
“这就好。公子,如姬不正是最受魏王宠爱的人吗?您何不请如姬帮您把那一半兵符弄到手呢?”
“对!给先生这么一说,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侯嬴的话提醒了信陵君,他立即赶到王宫向如姬求助。如姬轻而易举地帮信陵君把兵符偷到了手。
信陵君随即就要赶往军中去夺晋鄙的兵权。
“公子,且慢。”侯嬴一把拉住信陵君。
“先生,救城如救火,我可得赶紧前去哪!”
“公子莫急,晋鄙见了这兵符能顺顺当当地交出兵权且不论,如果他拒不认账怎么办?”
“这倒也有可能,先生您看呢?”
“我有一个好友叫朱亥,是个大力士,我让他跟公子一道去。晋鄙若不交出兵权,就让朱亥杀死他。”
“好!”
信陵君带着朱亥等人,来到魏军的驻地邺,拿出窃得的兵符,假传魏王命令,让晋鄙交出兵权。
晋鄙接过兵符与自己携带的另一半一对证完全符合。可他仍有疑窦,对信陵君说:“大王让我统率10万大军于此驻扎,干系重大,你单身来替换我,这哪行呢?”
信陵君朝身旁的朱亥稍一示意,朱亥即抡起了40斤重的大铁椎,冲上前去,一下便把晋鄙的脑袋砸了个稀巴烂。
信陵君夺得军权,便统率大军赶往赵国救援,大破秦军,从而解了赵都邯郸之围。
毛遂自荐说楚王
公元前257 年,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受命去楚国讨救兵。他挑选了19个文武双全的门下食客,正准备出发,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要求同去楚国。
平原君问:“您在我门下有多久了?”
毛遂答:“已有三年了。”平原君冷冷地说:“一个贤能的人活在世界上,好比一把锥子藏在口袋里,锥子的尖儿立刻就能看见,可是您在我这里都三年了,我从没听说您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您既然没什么才能,带您去有什么用?”毛遂说:“要是我毛遂早就被放在袋子里,就可脱颖而出,哪里只仅仅是锥子的尖儿穿露出来呢?”平原君见他善于言辞,态度又诚恳,就带他同行。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在朝堂上商量着联合抗奏的事,毛遂和其余19 个人在台阶下等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两人谈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这时,毛遂忍不锥自走到平原君身边,说:“该不该联合杭秦,几句话就行了,怎么老半天了还没说完呢?”楚王冒火了:“我跟你主人商量天下大事,怎么要你来多嘴?还不快给我下去!”毛遂拿着宝剑,快步靠近楚王说:“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说话的份儿,这怎么叫多嘴?”
楚王见他按着宝剑,心里很害怕,嘴上软了下来:“那么,我倒要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毛遂说:“楚国有5000里土地,100 万兵甲,称得上威势赫赫。但是,秦国的白起,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子,只带了几万兵马,就占了你的好几座城,把你们国都拿去改成了秦国的南郡,你们的祖先也遭到了他们的蹂躏。这样的耻辱,这样的仇恨,每个楚国人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难道大王就不想雪耻报仇吗?今天跟您商议抗秦的事,还不是为了楚国,怎么单单是为了赵国呢?”
这几句话就像锥子似地扎在楚王的要害之处,楚王无法辩驳。只得温和他说:“对,对,我同意与贵国联合抗秦。”
毛遂于是吩咐楚王身边的侍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捧着盛血的铜盘子、跪到楚王面前说:“您应先献血来表示联合抗秦的诚意,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
毛遂三言两语,就使楚王和平原君歃血为盟。堂下的十九个人,都佩服毛遂的胆量和辩才,纷纷说:“这把锥子,今天算是脱颖而出啦!”
平原君回到赵国,拜毛遂为上客。
季梁劝魏王息战
季梁日夜兼程,向魏国的都城赶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他都不敢停一停步。他必须赶在魏王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之前回到魏国,劝阻魏王不要做这种蠢事。
当他回到魏国都城,一打听情况,许多大臣都反对攻赵这件事,只是无法劝醒魏王,都在摇头叹气。他们提醒季梁说:“这么多大臣都没有办法改变魏王的主意,你何必去自讨苦吃呢?”
季梁早把个人得失甚至生命都置之脑后,直向王宫奔去。魏王看见季梁大汗淋漓地走进宫中,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就要他静下心来慢慢地说。 “我这次外出遇见一个很奇怪的人。”季梁告诉魏王说。
“这个人怪在什么地方呢?”魏王这几天被大臣们反对发兵攻打赵国的事搅得昏头转向,听见说遇到怪人,感到很新鲜,催着季梁说下去。 “事情是这样的,”季梁接着说,“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坐在马车上的人,正往北方赶路,我问他到哪里去呀?他回答说要到楚国去。我告诉他楚国在南方,怎么往北走呢?他不以为然地说:”你不用担心,我的马跑得快极了。‘我又劝告他说:“马跑得快又有什么用呢?你是方向搞反了!’他依然十分自信,说:”你瞎嚷嚷什么呀?我有很充足的路费,我的车夫有很娴熟的驾驭技术,何愁走不到楚国呢?‘我知道再劝也没用,叹了口气说:“可惜你把好车好马用歪了,你这样走下去,离楚国不是越来越远了吗?’那个人不再答话,驾着车还是向北方飞驰而去。”“真是一个怪人!”魏王感慨地说。
“这个人能不能走到楚国,这不用我们担心。”季梁不失时机地转换了话题,“可是如今大王要发兵攻打赵国,却直接关系到我们魏国的成败得失。大王依仗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就无缘无故地去攻打赵国,借以扩张魏国的领土,成就霸主之业。可是,这样不明智的行动必然遭到赵国和天下人民的强烈反对,那么,大王要做天下霸主又怎能够得到呢?这种举动越多,离大王的目的地就越远,这同驾车向北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魏王听了季梁的话,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发雷霆,而是夸奖季梁说得很有道理,当即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甘茂巧谏秦武王
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问哪一个丞相愿意带兵出征。右丞相不同意。左丞相说:“要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才有力量。魏王那里,我可以去做工作。”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议。
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说服魏王一起发兵攻韩。可是,他担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动作,到时攻韩不成还会丢了性命。于是派人向秦武王汇报说:“魏王方面的工作已经做通了,我们是不是改变主意不要出兵为好。”
秦武王得不到要领,亲自赶到息让这个地方,找到甘茂,问他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甘茂说:“要战胜韩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要消耗很多财力,也不是几个月就能结束战争的。如果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是要前功尽弃吗?”
“有你主持带兵打仗的一切事务,还担心什么变故呢?”秦武王不以为然地说。
“有些事情的发展是现在难以预料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跟孔子的门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闯祸杀了人,有人去报告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啦!‘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你的儿子曾参杀人啦!’曾母仍旧不相信儿子会杀人。第二个人刚走,第三人又来报告说:“曾参杀人犯了大罪,官府来捕人啦!’这次曾母相信了这个谣言,吓得扔下梭子躲了起来。”“左丞相对寡人讲这个故事,这同出兵夺取韩国又有什么联系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道理很简单,”甘茂解释说,“如果我率领千军万马离开大王身边去攻打韩国,说我坏话的人一定大有人在,万一大王也像曾参母亲那样听信谗言,那么,我的后果可悲不去说他,夺取韩国的大业一定也会付之东流了。”
秦武王想了想说:“为了让你一心带兵作战,没有后顾之忧,我一定不听别人的闲言碎语,如若不信,可以给你写个凭征。”
接着,秦武王和甘茂订了一个盟约,就藏在息让。甘茂被拜为大将,领兵五万,先打宜阳城。没有想到五个月都没把城攻下来,右丞相趁机对秦武王说:“甘茂拖延这么长时间,莫非要搞兵变或投降敌人。’“秦武王经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甘茂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写着“息让” 两个字。秦武王拆开一看,知道自己轻信馋言动摇了攻韩的决心,觉得很对不起甘茂。于是增兵五万开赴前线,终于攻下了宜阳城。
触龙婉言劝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就遇上了一件很棘手的事:秦国向赵国大举进攻,赵国国力薄弱,难以抵挡,就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大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答应出兵。可是,赵太后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无论怎样都舍不得,秦国攻势又紧,这可怎么办呢?
左师触龙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赵太后。这时太后刚刚送走了一批来劝说她答应人质的大臣,因为双方发生了争执,她正坐着生闷气呢。赵太后暗中拿定主意,如果这个左师也是来劝她送出长安君的,她一定要当面啐他一脸唾沫,以示自己不答应送儿子去做人质的决心。
左师好像知道赵太后心思似的,一见面就问暖问寒的,绝口不提长安君的事。接着,左师又向赵太后提出要安排他的小儿子舒祺的工作。希望能编进黑衣卫士的队伍,在保卫王宫中有所贡献。赵太后见左师这样喜爱小儿子,一下子来了兴趣,絮絮叨叨地问道:“左师,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左师挺认真地说:“比你们做母亲的还疼得厉害。”
赵太后像见到知音一样,彼此有了共同的语言,很动感情地说:“你们男人不了解女人的心,女人疼小儿子才厉害呢!”
左师敲了一阵边鼓,觉得劝说赵太后己到了火候,于是不露痕迹地把话题引到了长安君,“依我看,你疼女儿燕后就超过了长安君。”
赵太后连连摇头说:“你搞错了,我疼燕后哪比得上疼长安君呢?”
左师抓住契机不放:“我记得你送燕后外嫁燕国的时候;你拉着她的手直淌眼泪。以后,你总是祈祷燕后在那里好好地生儿育女,日后继承王位。这不是在为燕后的长远利益打算吗?依我之见,这才是真正的疼爱孩子。”
赵太后不作声,侧着头听左师说下去:“从现在起,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封侯和继承侯位的,今天已经没有人了。这些人中有一些遇到祸难,本身就灭绝了;祸难来得慢的,就落在他们的子孙身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君王的子孙地位很高,可他们没有建立功勋;待遇丰厚,却没有做出业绩。这种突出的矛盾,就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说到这里,左师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借以观察赵太后的神态。见她频频点头似有所悟,于是又说了下去:“长安君现在的地位够高的了,封给他的土地也够多的了,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你太后赐给他的。只是,太后忽视了一条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给长安君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有一天太后逝世了,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这样看来,你替长安君的打算远远比不上燕后,所以我说你爱长安君不如爱燕后。”
赵太后已经完全接受了左师的观点,于是轻快地说:“你说得挺有道理的,长安君的事就全部托付给你了。”
李牧袋怯迷匈奴
公元前244 年某日清晨,赵国北疆雁门关外,尘土滚滚,旌旗飘扬,鼓角激荡。善征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