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堂之上,有同僚问杨卓:“你凭什么猜不是20个人一块儿杀的呢?”
杨卓笑道:“人多心杂,20个人在一块儿,不可能同时欺侮一个妇女,哪会一块儿杀一个人呢?”
叶旺设冰墙与陷阱
公元1375 年(明太祖洪武八年),辽东纳哈出率领一万精兵,耀武扬威,直扑明朝金州城(今辽宁金县)。金州守军派出快马使者,垦夜直抵京城急报军情。明太祖失元璋急命叶旺、马云一起出任都指挥使,率兵奔赴金州解围。
当叶旺率军浩浩荡荡赶到时,金州守将却已把纳哈出军队击退了。时值隆冬,北风疯狂地呼啸着。明朝派出的游动哨兵急冲冲走进门,气喘吁吁汇报军情:“哈纳出贼军将要沿着盖城(今辽宁盖县)南十里柞河逃跑。”
叶旺一听,“呼”地站起身子:“不能让这支部队逃走,这次不除掉,定会养虎成患!”在场所有将士的眼光都注视着他,等待着他的锦囊妙计吐出口。
叶旺果断地一挥手:“今天晚上就动手。沿河岸从连云岛到窟驼寨十多里长地带,挖出冰块堆垒成墙,再在上面泼水。”
夜深了,柞河沿岸忙碌一片。叶旺军中将士,凿冰、堆垒,忙个不亦乐乎。天亮了,只见一道坚固的冰墙凝成,光滑晶莹。叶旺又派人在附近河滩沙中布设钉板,挖好深深的陷阱,设下伏兵。万事俱备,只等敌兵上门送死!
两天后,纳哈出果然带领败军打这儿经过。“咣!”锣声骤响。叶旺伏兵四起,两座山之间战旗遮天,箭如雨下。
纳哈出见情况不妙,忙领兵仓皇出逃,直奔连云岛。高大的冰墙挡住逃路,墙面光溜溜,别说骑着马不能过,士兵徒手爬也爬不过去。纳哈出吓得惊慌失措,忙领兵从旁边绕道而行,一下子,士兵们都落进陷饼里,一片惨叫,活如鬼哭狼嗥。
正在这时候,马云率兵从城里杀出,跟叶旺一起夹击敌人。瞧着自己手下被明朝将士斩杀、俘虏,纳哈出长叹一声:“老子英雄一世,想不到败在这冰墙、陷阱手里!”言毕,高举马鞭猛抽坐骑,只身落荒而去。
王真布袋子诱敌
公元1402 年(明惠帝建文四年),正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第四个年头。燕军势如破竹,劲旅一直打到淝河(现在安徽西北部),大战朝廷将领平安。
朱棣知平安是员悍将,骁勇异常,决定智取。他召来部将王真、白义、刘江,这三位都是智勇双全的领兵俊才。朱棣面授计谋后,三员部将各带100名骑兵,当天把平安4 万大军诱入了伏击圈里。
临出发前,王真跟士兵们布置了刚才与朱棣商定的“布袋引敌计”。士兵们忙碌着,找来了漂亮的布袋子,挑来了干草。干草扎成小捆,一一装进布袋。远远看去,这些布袋极像捆好的绸缎之类的丝织品。士兵们把这些布袋带到战场,准备用这“道具”精心导演一场“戏”。。
且说平安发现王真他们,就挥剑命令众将士疯狂追击。王真率领士兵假装败退。当退到伏击圈时,王真打个唿哨,士兵们纷纷将子一扬,“噗噗噗”,许多漂亮的布袋应声落在地上,然后转身逃走。
平安的将士见状,个个以为扔下的是华贵的帛,急着围上去,你争我夺,乱成一团。王真伏兵见良机已到,立即奋起杀进平安军中。一时,刀光闪闪。
杀声阵阵,不知有多少平安的部下顿时身首相离。平安见中计,无法力挽狂澜,只得领残兵败将拍马而走。
解缙题诗劝成祖
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以后起兵发难,夺了帝位,即明成祖(公元1403—1425 年在位)。
明成祖想到确立太子的事必须眷办好。他有三个儿子,按理应该是长子高炽继承皇位。可是老二高熙居功自负,很想夺取太子的地位,明成祖也认为高熙像自己,有心偏袒他。
兵部尚书金忠却不赞成废嫡立庶,经常在成祖面前劝说应该确定嫡长子的地位。金忠在担任兵部尚书前是随军占卜的,成祖非常相信他。到底确立谁为太子呢?明成祖犹豫不决起来。
金忠就和大臣解缙(公元1369—1415 年)等人商量如何调解,凑巧成祖就立太子的事向解缙征询意见,解缙趁机说道:“皇长子忠孝仁义,在天下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立他为太子上合天意,下合民心,是顺理成章的事,陛下不可再三心二意的了。”
成祖只是认真地听着,并不表示态度。
解缙突然想起一件事:皇长子10 年前得子,他的妻子张氏分娩前,成祖在梦中见到太祖赠给他一个大印,上面刻有“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因此成祖十分喜爱这个长孙。现在长孙已经十岁了,长得活泼可爱,聪明绝顶,很讨成祖的欢心。如果现在趁机提起这个长孙,成祖一定在确立太子的问题上倾向于皇长子。于是又向成祖进言道:如果把皇长子撇下一边不提,陛下也应该为长孙的前途着想啊!这个孩子,谁看见了谁都喜欢的。”
明成祖听解缙说到长孙的事,果然十分喜悦,有了几分松动。过了几天,成祖拿出一幅虎彪图,要大臣们题诗作词,借此听听在立太子一事上的意见。
解缙凝视着面前的这幅画,只见一只雄虎身边依偎着几只幼虎,神态亲昵可爱。他立即想到何不趁机作诗讽谏一番呢?于是挥笔写道:
虎为百兽尊,
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
一步一回顾。
成祖看完诗,暗暗佩服解缙的含蓄和忠诚。其他大臣也都主张立嫡长子。成祖这才定下决心,当即宣布立嫡长子高炽为皇太子。
解缙巧辩打玉桶
金銮殿里,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制的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代代相传,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历来有专人管理,谁也动不得。
传说有一天,有几个大臣指着其中一只玉桶,对翰林学士解缙说:“人家都说你胆大,看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
解缙笑着说:“打掉一只玉桶,有啥关系?”说罢,“哐啷”一声,把一只玉桶打碎了。那几个大臣赶快去报告皇帝。
皇帝传来解缙问:“解缙,他们说你打掉了一只玉桶,是真的吗?”
解缙说:“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掉了一只玉桶。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
皇帝说:“对呀!只有一统江山,哪有二统江山?打得好!打得好!”
那几个大臣灰溜溜地退了出来。解绍跟着也出来。他走到门口,那几个大臣又围拢来,一个个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胆量,有办法,是个奇才。接着又激将他说:“解大人,你只敢打一只玉桶,还敢不敢打第二只玉桶?要是你敢打这只玉桶,就算真有本事。”
解缙说:“这算得什么?”说罢,“哐啷”一声,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那几个大臣又飞也似地跑去报告皇帝。
皇帝大怒,又派人把解缙叫来问:“解缙,你刚才说只有一统江山,没有二统江山,把那一只玉桶打掉了。现在,你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这是为什么?”
解缙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坚,铁桶江山万万年。为了陛下皇业永固,还是打掉玉桶换成铁桶吧。这样,隆下的江山就会象铁桶一样,万代相传了。”
解缙的话说到皇帝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铸一只大铁桶放在金銮殿上。
那几个想陷害解缙的奸臣,只得于瞪眼。
蒯祥妙造金刚腿
永乐年间,明成祖把京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后,集中了各地著名的能工巧匠,在元朝京城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营造皇宫。江苏吴县人蒯祥被选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不久,皇宫造得差不多了,俯瞰皇宫,但见金虬伏栋,玉兽蹲户,檐牙高筑,金碧相辉,红砖碧瓦,龙飞凤舞,显示着皇家的豪富和权力。精湛的技艺,令明成祖龙颜大悦,连夸蒯祥是当今最巧的工匠。这引起了工部右侍郎的妒恨。在营造最后一座宫殿时,工部右侍郎趁雷雨交加之夜,偷偷钻进工地,把尚未完工的金门槛截断了一段。这一招十分毒辣,找不到同样的材料补上,金门槛装不起来,蒯祥就有坐牢、杀头的危险。
第二天情晨,风停雨止,气象一新。蒯祥见了断门槛吃惊非小,他知道有人想害自己,是谁呢?他怀疑是工部右侍郎,因为明成祖对蒯祥的信任超过工部右侍郎,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所以工部右侍郎要陷害他,眼前重要的是如何补救这个损失。他冥思苦想后,干脆把金门槛的另一头也截短一段,再在门槛两边各做一个槽子,这样形成了一个活络门槛。后来的建筑者把这个活络门槛叫“金刚腿”。
、工之日,皇帝带着文武百官亲自来验收。工部右侍郎阴笑着随后。谁知,皇帝看到“金刚腿”上刻着两朵牡丹,叶绿花红,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顶部还雕着一对狮子,小巧玲玩逗人喜欢。门槛可装可拆,马车轿子可直进直出,十分方便。整个门槛造得式样新颖别致,装璜美观艳丽,皇帝大为赞赏,蒯祥名声从此大噪。
阿丑演戏谏皇帝
明宪宗时(公元1465—1488 年),太监汪直和王越、陈钺结成死党,在朝中专权,制造了许多冤案,被他们迫害致死的臣民无法统计,朝野一片怨恨之声。
∩是,大臣们都束手无策,普通百姓更不用说了。原因很简单,明宪宗喜欢着他们呢!在宪宗的纵容下,汪直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特务机构——西厂,捕人、杀人易如反掌,大臣们的命运都掌握在汪直的手中。
宫中有个叫阿丑的小官,看到这种状况十分忧虑。照此发展下去,明朝的江山不是要断送在他们的手里吗?公开与他们对着干,阿丑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在宪宗面前上奏弹劾,他官位太小,没有这样的权力。可是眼看着汪直横行下去,又很不甘心。他日夜想着办法,要挫挫这伙人的气焰。终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阿丑组织了一个班子为宪宗演戏。阿丑很有演戏的才能,以前多次在宫中演过剧目,很受宪宗的赏识。
阿丑扮作一个喝醉了酒的人,东倒西歪地走上台来,嘴里骂个不停。这时,一个扮作小太监的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向他报告说,“太后来啦!”阿丑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继续大声骂人。不一会儿,另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走到阿丑身边,跪在地上说:“皇上驾到!”
阿丑仍然不予理睬。可是,当“小太监”对他说道“汪太监来了”时,阿丑吓得面如白纸,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连跌带爬地躲藏起来。
那个“小太监”问道:“你阿丑连太后和皇帝都不怕,怎么害怕这个汪太监呢?”
阿丑东张西望地看了一阵,发现附近没有人,才小声地回话说:“这汪太监挺厉害,他控制着一个西厂,抓人、杀人只要一句话,朝廷中哪个人敢碰他?如果落在他手里,我阿丑还有命吗?”
明宪宗听到这里,微微一笑。
第二天继续演戏。
阿丑穿戴了同汪直差不多的衣冠,手里操着两把大斧,耀武扬威地上了台。合作演戏的人指着大斧问道:“你拿着两把大斧做什么?”
阿丑摇摇头说:“这哪里是一般的斧头?这是两把钺。”
演戏的人又问道:“这钺可有名字吗?”
阿丑冷笑不止地说:“你这个人真是个书呆子,连王越、陈钺都不认识吗?”
台下看戏的明宪宗又是微微一笑。
宪宗对汪直、王越等人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警觉,正在盘算着怎样处理他们。就在这时,御史徐镛上奏弹劾汪直等三人,罗列了他们专横跋扈、枉杀无辜、目无皇上的罪行,要求宪宗严厉处置他们。宪宗同意将他们三人削职为民。朝野顿时一片欢腾。
周新上任先坐牢
明代,广东南海(现广州市)人周新,在御史任内,敢于揭发贪官污吏的各种劣迹,连皇亲国戚也敢冒犯。朝廷一班奸邪小人都很惧怕他,一些正直人士诙谐地说:“想不到这个产自炎热地方的人物,却是个冷面寒铁的周公!”
周新出任浙江按察使时,很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说罢吉利话,有位好友跟周新开玩笑:“此去重担在肩,怎样去摸清民情?如今的县太爷可喜欢瞒上欺下啊。”
周新听完,连连点头,“对,对。不过,我自有药方治这官场通病。”
巡视所属的第一个县到了,县官们做梦也没想到新任按察使会如此这般。。
周新换了一身旧衣服,故意撞上了县太爷的轿子。县太爷顿时横眉瞪眼:“你这穷书生,敢撞本官大轿。老子要去接浙江按察使大人来临。来人,将这不知趣的穷书生打入大牢!”
周新心中一喜:“好了,进了大牢,可了解这个县的民间情况了。”当夜周新被投进监狱。
囚徒们问他犯了什么罪。周新笑了:“喝了口酒,撞上了县太爷去接大官的轿子。他令人打了我几板子,就把我送到这笼子里来了。”
一位年老的囚徒忙惊呼:“穷书生,你还算命好。你敢撞上他的轿子,要是平日不打你100 下杀威棒才怪,幸亏他要急着去接大官呢!”
周新故作惊讶:“这县太爷,平时也这么草草办案的?”
“何止这样呢!”囚徒们顿时嚷嚷开了,跟眼前这书生模样的”新犯人”讲了差不多一个晚上。。
第二天,县太爷坐在大堂上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昨天没接到按察使大人,可上面明明通告那大人已来境内,他去哪里了呢?
周新却从狱中走出,板着脸踱上大堂。
县太爷又怕又羞,只得交出了官屿快离职而去。
浙江境内各郡县官闻风皆惊,惮于周新此举,都兢兢业业,忠于职守。
周新巧用假犯人
明成祖朱棣(公元1403—1425 年在位)派他到浙江做按察使。主管该省的司法工作。上任不久,周新就碰到一椿难办的案子。
杭州府监狱一个关了好几年的老囚犯,一天忽然向主管官员告起状来。说是有个叫范典的乡民曾同他一起做过强盗,杀人越货,强奸民女,罪恶十分深重。监狱官把状纸转呈给按察使周新。周新即令将那老囚犯的案卷调来细阅。经过一番思考,传唤范典到衙门审问。
范典被押上官厅,“扑通”跪在台阶下,大声叫道:“青天大老爷啊,我同强盗素昧平生,怎么会有合伙杀人抢劫之事呢?”
周新仔细观察范典的言语神情,断定范典是清白无辜的,便好言抚慰道:“你别着急,一切由本官作主。”
周新叫范典同一个差役相互调换衣服和头巾,站在庭下,默不作声,接着,他命人将那个老囚犯押送至官厅,令其跪下,听候审讯。
周新突然对那个穿上范典衣服的差役喝道:“范典,你的同案犯已到,还不跪下!”假范典忙“扑通”跪在老囚犯之旁。周新指着囚犯喝道:“你告他是同伙,他却不认帐。你看是不是他?!”
老囚犯望了望假范典,一口咬定说:“周大人!千真万确是他!他跟我一起抢劫,烧成灰我也认得!”
假范典低着头,拒绝回答。
周新又故意问道:“莫非不是他?”
老囚犯又看了看假范典,斩钉截铁他说:“是他!他叫范典,住在某村,某年与我同在一家南货店做店员,某年某月某日一起抢劫某家,各人分赃多少。。”
周新冷笑道:“呔!你与范典何曾认识?这个范典是假的,是我的差役装扮的。哼,肯定有人指使你诬告范典,快快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
老囚犯吓得浑身冒汗,一古脑儿将实情相告:原来是乡里一个收税的小吏与范典有仇,用重金买通他陷害范典的。
周新一叶觅真情
浙江按察使周新在院子的梧桐树下踱来踱去,正为一桩少女失踪案而伤神。忽然有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正中周新的头上。他惊诧道:“这棵树为什么落叶这么早啊1”
“这棵树是今春刚移来的,”一个书吏说,“根没有扎稳,所以落叶早。”
“那倒不一定的。”一个捕役插嘴道,“城西风云山菩提寺内那棵梧桐树,叶子已落一半了。”
“晤。。”周新猛然一惊。那失踪少女正是在去菩提寺烧香的那天晚上,被两个蒙面人抢走的。此案会不会与寺中的和尚有关?周新决定前往察看。
老和尚法元听说周新光临,率众僧迎出山门。寒暄之后,法元陪着他在寺院里游赏起来。不久,便见到捕役说的那棵梧桐树,形状很好,可叶子果真落了一大半。
周新说:“这棵树长得不错,就是叶子落得过早。可能是地下水分不足。把它移栽到别处就好了。”
“哦,周大人对此很内行啊!”法元讷讷地说。
“谈不上内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