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喝酒的人一齐说:“对呀F壶就是这样的。”
小伙计却说:“不见得吧]我看,徐文长吟的,倒更像这几个廪生哩!”
几个廪生知面前的就是徐文长,在笑声中狼狈地溜出去了。
徐渭骂剥皮老爷
有人央求徐文长讲故事。徐文长说:“可以,不过我讲时,你们千万不要问,一问,故事的尾巴就会断掉的!”大家同意。徐文长就讲了起来:“从前,有座高高的山,山上有棵矮矮的树,树上有只胖胖的鸟,鸟身上光光的,没有一根羽毛——”讲到这里,他叹了口气不讲了。
有人焦急地问:“徐先生,那么后来这只乌怎么样呢?”
徐文长说:“你问得好。诸位想一想,这鸟既然身上没有一根羽毛,当然也没有了尾巴,这故事又哪儿来的尾巴呢?”
大家笑了起来,又央求再讲一个。
徐文长说:“好,不过我讲的时候,请你们还是不要打断我的话头为好。”
大家答应。于是徐文长又讲了起来:“唐朝时,有师徒三人从长安出发,到西域拳。师父名叫唐僧,大徒弟叫孙悟空,还有一个是好吃懒做的狗八戒。这个狗八戒呢一一”
有人忍不住说:“徐先生,那不是狗八戒,是猪八戒呀!”
徐文长说:“是狗八戒!”
那人说:“是猪八戒,的确是猪八戒呀!”
徐文长笑道:“我说的是狗八戒,你既然说是猪八戒,记得又这样清楚,就请你续下去吧!”
那人只得说:“我讲不来。”大家又被逗乐了。
这时徐文长见有个专放高利贷、外号叫“剥皮乌龟”的人走来。就换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地方闹灾,老百姓就去求观音菩萨想办法。观音找了哈喇菩萨、韦驮菩萨、财神和伽蓝菩萨等去捐钱,他们都说没有。最后就去找佛祖。大佛菩萨也为难他说:“我佛门子弟确实是不少,天天在我面前三跪九拜,焚香点烛,但这些香火却是过眼云烟,无非生生灭灭罢了!至于我周围的一切,在俗眼看来,当然是富丽堂皇,金碧耀眼。但以我而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此归根结蒂,我是一无所有。你还是到庙堂真武大帝那里去吧!他手下的龟将军手段高明,盘剥了很多钱,也常去孝敬真武大帝一一”
徐文长讲到这里,故意停下。剥皮老爷问:“那后来观音菩萨怎么办呢?”
徐文长说:“后来,观音气愤他说:‘算了算了,我不借了,乌龟是靠重利盘剥起家的。他的钱是拆家钱,是害命钱。他是个杀人不见血的剥皮乌龟,我决不向这剥皮乌龟去借钱的!’”
大家见徐文长骂得痛快,个个笑得喘不过气来。那剥皮老爷才知道徐文长借佛骂他,气呼呼地溜走了。
徐渭妙语得老酒
一天,徐文长在家正想喝酒瓶里剩下的三两酒,秀才、和尚、郎中先生三位朋友撞了进来。大家都闹着要喝酒。
徐文长说:“一共只有三两,不如一个人喝,来得痛快。这样吧,每人做首诗,谁做得好,就归谁喝。不过,这诗的第一句要有‘天’字,第二句要有个‘地’字,然后‘左右、前后、三、四’这样挨下去嵌在每句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有个‘心’字,而且还要点出自己的身份。”大家异口同声:“好!”
秀才吟道:“天子门生,状元及第(地),左探花右榜眼,前呼后拥,三篇文章,四海闻名,好不欢心。”念完就要喝酒。
老和尚按灼盅说:“上有天堂,下有地狱,左金刚右菩萨,前韦驮后观音,三支清香,四跪八拜,一片诚心。”念完就要喝酒。
郎中先生夺下酒盅说:“天门冬,地骨皮,左防风右荆芥,前胡厚(后)朴,三片生姜,四颗红枣,一支灯蕊(心)。”念完就要喝洒。
徐文长摇摇手,示意他别喝,接着说:“天上无片瓦,地上无寸土,左无门右无户,前没围墙,后没遮拦。三两黄酒,四人想喝,何忍于心!”
大家齐声说道:“文长兄言之有理,兄弟实在不知先生这么贫困。这三两老酒留着徐先生自己喝吧!”说着,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丘蒙智伏虎王爷
故事发生在明朝初年。一天,闽南有个小村里来了一个巫师,被一个财主请到家里装神弄鬼,说他是张天师的坐骑——神虎,来这里替乡亲们消灾造福。愚昧的村民们很相信,都去求他画符念咒,法除穷鬼、病魔。一时把小村闹得乌烟瘴气。城里有个秀才叫丘蒙,知道这事后,也扮作巫师来到那里。一来就称赞“虎王爷”十分灵验,“虎王爷”高兴得像见老朋友似的,和丘蒙很是亲热。
一会儿,“虎王爷”问丘蒙平时什么神驾附身,丘蒙随口答道:“我乃张天师是也!”“虎王爷”大惊:什么?自己只能当对方的坐骑?在村民们面前只得装成“神虎”的样子,向丘蒙叩头请安。
丘蒙道:“这次我是来捉拿妖怪的,虎将军一一”
那巫师老老实实地答道:“在!”
丘蒙一把将他按倒在地,一抬脚上了“虎背”,挥着一把剑喝道:“妖怪哪里逃H!神虎听令,天师要奋起直追妖怪啦!”“神虎”只得听从“张天师”的话,他指向哪里,就驮着他往哪里爬。
他们来到一座山岗下,丘蒙喝令“神虎”往上爬,那巫师没法,只得硬硬头皮,背着丘蒙向山岗上爬。丘蒙故意又将脚夹得紧紧的,那巫师简直喘不过气,膝盖和手掌又被乱石子磨出血来,痛得他毗牙咧嘴,哪里有一丁点虎威?活像个大乌龟,慢腾腾一步一挪,爬到山岗上,累得他满头大汗,脸色惨白,一屁股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再也动弹不得了。
丘蒙却不放过他,用剑指着一块他说:“妖怪已经钻到地里去了,神虎,快挖!”那巫师不敢不从,“扑通”趴倒在地,用手去挖土,手指弄得鲜血淋漓,才在地里挖出了一个窟窿。可是真怪,里面竟有四只死老鼠。丘蒙一本正经他说:“这些妖怪原来是老鼠精,现在已经死了,神虎,你给我吃下去!”
“啊?”巫师见那腐烂发臭的死老鼠,心里直想吐,他求饶道:“主人,这就免了吧!”
丘蒙脸色铁青:“呸!你这畜牲竟敢违背本天师的命令!想当初,本天师命你吃千年毒蛇你都没二话说,今天区区小妖魔,你怕什么?还不快吞下!”
那巫师连连磕头道:“弟子并无神驾附身,我是假冒虎王爷来骗些钱财的!”
丘蒙这时丢下宝剑说:“诸位,我也不是什么‘张天师’,那四只老鼠,是我事先埋起来的呀!”丘蒙又说:“千百年来,往往有人装神弄鬼,坑害了多少人啊!”周围的善男信女都楞了。
丘豪放炮毁甘蔗
良峰山和浮山是南诏城郊西面的两座小山,良峰山是乱坟岗,浮山西北面是一片好园地,原是附近村民从无主荒坟地开垦出来的。财主三老爷伪造了一张山契,说这片地是属于他祖坟的场地。原来垦地的村民,只得把土地和所种甘蔗一并交给他。
这年中秋节快到了,甘蔗长得特别好,三老爷得意忘形,逢人夸耀今年甘蔗有一笔好收入,败不了。丘蒙知道后暗中骂道:“不义之财,应该败掉!”
他叫人四处宣扬,说他中秋夜赏月时要在良峰山上放三门特制的大炮,并宣称炮身高一丈,围八尺。
中秋节一早,丘蒙果然在良峰山上摆了三门特型大炮,全城都轰动了。傍晚,观热闹的人已陆续来到。晚上,来了六个彪形大汉,登上良峰山上扛起三门大炮,往浮山那边跑去。看热闹的人像潮水般跟着奔跑。突然,六个彪形大汉又把三门大炮扛回良峰山上,人们又跟着跑过去。这一来一往,都经过三老爷的甘蔗园,甘蔗倒掉不什其数。开始放炮了,又长又粗的导火线点上火,“嗤嗤”地喷射出火焰,人们有的怕被炸着,纷纷向浮山那边奔跑,又一次践踏甘蔗园而过。导火线燃尽,发出“啪啪啪”三下低沉、无力的响声。
人们哄笑而散,都说丘蒙放大炮是骗人的把戏。但由于他这样一弄,三老爷的如意算盘就被众人踩垮了。
袁崇焕智胜尚书
袁崇焕是明末大将;抗击异族侵略的民族英雄,虽因后金使用离间计,被明朝皇帝凌迟处死,但人民始终崇仰他,后人在北京龙潭湖公园附近建了“袁督师庙”,康有为题写了对联和横额。这位进士出身的督师辅臣,是广东东莞人,年幼时就胆略过人。民间流传着他智胜尚书的故事。
在袁崇焕10 岁时,他居住在石龙镇。祖父开设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杉木店。一天,当地有个退休的徐尚书带领家人来到杉木店,要购买大批杉木,整修他的“尚书府”。徐尚书自恃势大气粗,借用石龙地方的方言“跳”和“条”同音,命家人将店里的杉木放成一堆堆,然后跳过一堆就算作一跳,结账时又把一跳当作一条,其实一跳杉木何止几十条之多,他想用这个方法来捞取便宜。跳完杉木,徐尚书说:“明天到府里来取银子。”就带领家人扬长而去。
面对徐尚书这种欺行霸市的恶劣行径,袁记杉木行上下都急得一筹莫展。这时,袁崇焕正放学回家,向愁容满面的祖父问明了原委,便心主一什,说道:“爷爷不必忧虑,孙儿自有办法。”
第二天,爷孙俩来到徐尚书家中取杉木钱。徐尚书使命家人拿秤来称银子,此时袁崇焕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根竹筒放在桌上说:“且不要拿秤,本店收银不用秤,而是用竹简来量的,一条杉木一筒银子,请往竹筒里边装银子吧!”
袁崇焕这个办法是利用了徐尚书昨天买杉木时,没有讲明价格和收款方式这一漏桐。徐尚书当时心想,我一跳就是几十根杉木,你价格再高,还是我占便宜,谁知袁崇焕这个小小的孩子会使出这种办法来,所以,他气急败坏他说:“哪有如此收银子的?”
袁崇焕立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理直气壮他说:“哪有你那样计算杉木的规矩?”
徐尚书自知理亏,无可奈何,只得如数付了杉木款。
测字先生吓皇帝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大明江山发发可危,崇祯皇帝惶惶不可终日。
传说有一天,崇祯脱下龙袍,带着一个太监走出皇宫,到街上去散心。走了一段路,见有一个测字摊前一幅白布招展,上写:“鬼谷为师,管辂为友。”崇祯知道,这鬼谷和管辂都是古代著名的神算,而他平日最喜欢招些江湖术士进宫相面、卜卦,今日见了这号称以神算为友的测字先生,又想测测大明的前途如何。那测字先生见他们上前,忙笑问他们预测什么事。
“我家主人欲测国家事,”太监说,“就测那‘管辂为友’的‘友’字。”
测字先生想了一会,皱眉道:“若要测国事,恐怕不大妙啊,你看这‘友’字这一撇,遮去上部,则成‘反’字,倘照字形去解释,恐怕是‘反’要出头。”
太监见崇祯脸色骤变,忙改口:“不是这个‘友,字,是有无的‘有’字。”
测字先生摇摇头,说:“若是这个‘有’字,则更为不妙啦。你看这个‘有’字上部是‘大’字缺一捺,下部是‘明’字少半边,分明是说:大明江山,已去一半。”
崇祯倒抽一口冷气,忙捉笔写了一个“西”字,说:“不是朋友的‘友’和有无的‘有’,是申西戌亥的‘酉’字。”
测字先生叹口气说:“此字太恶,在下不便多言。”
崇祯催促道:“测字之人,只求实言,先生不必隐讳。”
测字先生神秘他说:“此话说与客官,切莫外传,看来大明江山,危在旦夕,万岁爷这位至尊已无所救也。你看这‘酉’字,乃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缺足,据字形而解,分明暗示,至尊者——大明皇帝将无头无足矣。”
崇祯一听,魂飞魄散,他恐怕李闯王杀进京城后真的会将他身首异处,使他无头无足,第二天就在煤山上吊而死。不久,李闯王就攻进了北京城。你猜那测字先生是谁?他是李闯王派进城的一位谋士。兵书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谋士设下测字摊,专门在城中散布涣散军心的言论。
测字先生利用文字三吓皇帝,不愧是随机应变的聪明人。
毕矮买十担膏药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名叫毕矮(公元1609—1676 年)。
某晚,毕矮的邻居小山头痛得厉害,只得半夜去兰溪女埠街药店买头痛膏药。被唤醒的老板听说只买一张膏药,嫌生意小,不愿理睬,又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毕矮听说此事,就和小山邀了几个邻居,挑了十双箩筐去药店,叫着要买十担膏药。
老板赔着笑脸对毕矮说:“老兄,要这许多头痛膏做啥?再说敝店一时哪拿得出这许多来!”
毕矮说:“昨晚我邻居小山头痛,连夜赶来买张头痛膏,你嫌生意小不卖,现在我们买十担,这桩生意总算大啦,你又说拿不出这许多货来。哼,你开什么店,做什么生意!今天非要你还出个道理来不可!”
老板自知理屈,只好赔礼道歉,还在门上开了个小窗口,方便夜间来人买药。 毕矮典当金凤凰 毕老三有难,只得将祖传的名画典当。朝奉硬是压低价钱,利息又特别高,3两银子三个月到期要偿还10 两。赎期到时,老三借贷无门。毕矮知道后,就为他出了个主意。第二天,毕老三捧了个小木匣上当店去,说这是宝贝。朝奉说:“不要大惊小怪,丢了我赔!”说着打开盒子。突然“嘟”的一声,朝奉还没看清是什么,宝贝早已飞了!“啊哟哟,这是只金凤凰呐!”
老三哭叫起来。
毕矮从一旁走出说:“我听爷爷说过,老三家是有只金凤凰!朝奉先生,宝贝是你放走,应当你赔!”
朝奉知道毕矮的厉害,只得自认晦气。开始老三定要赔金凤凰,经毕矮再三劝说才让步。朝奉愿退回古画,并赔出10 两银子,他哪里知道,飞走的是只小麻雀。
毕矮智斗孙财主
毕矮到刻薄的孙财主家当长工。孙财主要他守两条规矩:“一、没人做的事,你做,二、没人吃的东西,你吃。”毕矮答应。
第二天,孙财主出门会友,毕矮把帐房里的地契、收租帐簿一古脑儿塞进灶膛里烧掉。孙财主气得要把他送官府,毕矮说:“你不是说过,没人干的活我干吗?我看帐房里这一堆破旧本子,想来是没人清理,所以去打扫了。”孙财主有苦难言。
八月中秋节来了。按孙家规矩,先把月饼、酒菜供过月亮,然后全家吃团圆酒。拜完月,正要吃时,传来锣鼓声。孙财主决定看完头场彩戏,再吃团圆酒,于是率一家人去了。回来一看,酒菜全叫毕矮同长工们吃了,大怒。
毕矮笑道:“我是守你的第二条规矩呀!”
有一天,孙财主准备设宴请客。长工毕矮跟他上街买菜,买了整整一筐鱼肉。回来路上,毕矮见不远处有只黄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着。那黄狗窜过来猛一口叼走了肉。孙财主命毕矮去追。
毕矮追了一会空手回来说:“唉,真是瘟狗有福!”
孙财主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
毕矮说:“暗,我们当长工的,一年到头干死干活,从没吃过一顿肉,这不正如你东家所说,‘命里注定’,没福气呀?”
财主点头道:“对!吃肉有吃肉的福气。我为啥酒肉不断?这是‘命中注定’的!”
毕矮笑道:“东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样,嗨嗨,也有吃肉的福气哩。”
财主愣了。
毕矮鸡笼归原主
水昌有爿客栈,专门低价收购小偷的赃物,从中牟利。
有次,毕矮宿在此店,听见店老板对一个背了一笼鸡的人说:“又不是你养的,溪西转了一圈得到这些钱也够了!”
那人只得把一笼鸡放在堂前八仙桌底下,收了钱走了。
毕矮断定这笼鸡是那人从溪西愉来的,就想法把鸡归还原主。
吃过晚饭,毕矮付了宿夜钱,老板问他叫什么,毕矮说:“我叫姬龙贝。”
第二天天刚亮,毕矮见老板正在厨房里烧茶,就背起堂前八仙桌边的那笼鸡走了。老板十几岁的儿子大喊起来:“爹,客人走了,鸡笼背走了;鸡宠背走了。”
老板在厨房里听见喊声,想:反正姬龙口已付过宿夜钱了,就没理会。
毕矮把鸡背到溪西,找到了鸡的主人。
毕矮巧惩刻毒鬼
浙江兰溪县溪西有个财主,待家里的长工非常刻薄。他从不给他们吃上一顿热饭,也不让他们有一点儿空闲,有时还故意找岔子,克扣工钱。因此,附近村里的一些穷兄弟,谁也不愿到他家里去做长工。暗地里都叫他“刻毒鬼”。毕矮打定主意要为穷兄弟出气。
有一年,刻毒鬼又在四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