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后面的这个作品了,如果忏悔的话,他尽管有了作品,但是对于科学家的,人格和气节来说,总是打了一个问号。所以,他的学生,在这个戏的最后,他的学生们在研究一个数学上的问题,在数学上最近的距离是直线。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最近的距离到底是直线呢?还是曲线?我的老师,肯定是走了一条曲线,如果是直线的话,他断了这条线。人生和数学有点不一样,有的直线可以让这条线条中断,不得不走曲线,但是曲线能通到目标,直线不能通到目标。在人生道路上到底曲线更好,还是直线更好呢?布莱希特没有结论,他站在伽利略可以接受的一面,他同情伽利略的忏悔的这一方面,来讲话了。但是同时他又认为,伽利略有没有可能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小人,有没有可能,他也提出了这个问号。
我当然在一篇文章里,我是为伽利略当时辩护了,就是当所有的朋友,都出卖他的时候,他宁肯一头转向敌人,而不理那些朋友了。所有的朋友天天讲他好好好,突然有一点小麻烦,所有的朋友都出卖他的时候,他宁肯面对敌人,等于把自己的脸涂污了以后,求个安静,在安静的过程当中,他开始做学问,学问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是他的生命最后的一种惯性,我的方式去理解他,但是布莱希特是更伟大的,一种结构上思考了,到底是什么,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广大观众,布莱希特不是故弄玄虚,他自己也不知道,就这么一个自然科学家,站在世界上,在固守人格和延续生命的,过程当中,他应该做什么选择?他不是政治家,他不是一个在社会改革方面,是一个勇士,他不是,他只是一个科学家,他该怎么走?伟大的人格到底是什么?伟大到底是什么?布莱希特不知道,他以这么一个作品,交给人类,让人类共同去体验,尽管他不知道,伟大的人格是什么,但是这个作品的构架是伟大的。我刚才讲的海明威,让大家体验失败和胜利,到底两难,它这儿是人生的直线和曲线,也是两难,问题就在于他把这两个山峰,都竖在读者的眼前。就像海明威把失败和胜利,两个山峰同时竖立在你眼前,山峰和山峰之间感应的磁场,山峰和山峰之间,这个峡谷的当中的流云、雾霭,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天天的感受不同,这个作品的构架就比较地雄伟。
《红楼梦》的伟大就是,里边包含着很多两难结构,也就是未知结构。这是我们以前的作品很少包含的,伟大的作品,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它都有这个结构在。这个在我看来,王国维先生的《红楼梦》评论里边,最早指出了这一点,就是他的两难是无法填补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我们都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多么希望他们结合,但是杰出的曹雪芹,给我们这么一个麻烦,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无法想象,一个做了丈夫的贾宝玉将是什么样,和一个做了妻子的林黛玉将会怎么样,我们难以想象。他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多很多美好品质,恰恰是贾宝玉不具备做丈夫的任何品质,林黛玉不具备做妻子的任何品质,是一个无法结合的人格构架。但是,又让观众觉得希望他们好,但是心底又有另外一个结构在。他们万万不可结婚,一结婚就完了,他们真的结婚以后,你看他们日常生活该怎么?一个如此地小心眼,如此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另外一个如此地花花草草,如此地心猿意马。是他们在一种早期的,追求自由的结构当中,他们可以按照我们的话来说,他们是精神占有。但是在这个结构是一个情感结构,不是精神结构,是一个情感结构。而且情感完全是恋情的结构,他们能在一起吗?能过日子吗?一下子使这个作品就伟大了,因为什么,就是它又挖掘出了,人类的一种本真的矛盾。大意义上的精神占有,是难以来消受日常生活当中的琐碎 麻烦的,该怎么办,不知道,这个不知道不是现在不知道,也不是它这个清朝的时候不知道,永远的不知道,就是这是人类的永久的悖。大家知道悖论,当《红楼梦》里具有这个结构的时候,就是说它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了,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悲剧的不可避免,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面对的两难,永远做不出一个最佳方案。于是这个悲剧是无法避免的了,做小它的结构就是这个,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排演的各种各样的《红楼梦》,我们往往是把这个结构做小了。三角恋爱,他们两个快要好了,冒出来个薛宝钗,薛宝钗背后呢,又有贾母,那么三角恋爱造成了,贾母太坏了,还有一个坏人就是王熙凤太坏了。所以呢,恨不得就是什么时候,贾母早一点死亡或者什么,那问题就好了。我们的好多戏剧,改编《红楼梦》往往就是这样,就把事情搞小了,那不能怪戏曲作家,因为它是一个世俗结构,没办法,它无法得到曹雪芹的宏伟之气。在这个意义上,写续篇的高鄂他们也了不得,了不得在那里,意境上远远比不上曹雪芹,这是对的,但是他保持了悲剧结构,保持了两难选择,这是他的伟大之处。
《红楼梦》的悲剧是任何人死掉,死掉贾母,死掉王熙凤,都无法避免的悲剧,这才是大悲剧,大两难。大家知道吗,大两难,大未知这就成为一个大作品,如果有个方案可以解决的话,这个悲剧就小了,没有方案,大悲剧是没有解决方案的,让人们一代一代的去希望它解决,一代一代的长叹一声无法解决,这就叫大悲,叫千古大悲剧。
所以这个结尾我觉得高鄂,不管怎么样写得很漂亮,就是他的父亲贾政,要把贾母的棺材要送走,送走的时候,贾母的棺材要送到家乡去,那本身是里边的一种权力机构的了结。他送到现在的常州这一带,大雪天,自己一个人在船上,让跟随他的随从,上岸去告诉常州的朋友们,说我路过这儿,由于雪太大你们也不要访问我了,我也不上岸了,去投帖,(一个一个去投帖)。所以船上只有他一个人,漫天大雪,这个时候隐隐约约看到岸上,有一个穿红的袈裟的,年轻的和尚在向自己叩头,他抬头一看这个地方,怎么会有一个年轻的僧人,在向我作揖呢,一看好像是宝玉,但是宝玉已经找不到好多时候了,他怎么会在这儿?他踉踉跄跄走出去,因为雪太大,跳板没法走,出现两个神秘人物,把这个似肖非肖的宝玉就架走了,他问了一声是宝玉吗?没有回答,大家设想一下,大雪弥漫,白色,天地间没有其他人了,只有那个猩红的袈裟跪拜,飘飘荡荡走了,宝玉没有回答。但是一僧一道,有一些神秘的歌声把他带走,这个结尾非常非常好,非常了不得,他就在一个完全无法解决的人间矛盾当中,做了一个非人间的解决。所以黑格尔在美学里边曾经讲过,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当中,有一个《安提戈涅》。这个《安提戈涅》的作品就是里边没有责任者,是人世间的天然悲剧,这个《安提戈涅》我想我不具体的去讲它的剧情了,《红楼梦》有一点《安提戈涅》的意思,就是这个悲剧的造成,没有一个人可以承担全部责任,他们只是局部的责任。但这个局部的责任实在不足以来,撑起这个悲剧的全部重量,那这个悲剧就不可避免了,不可避免的悲剧,才是伟大的悲剧,才是值得我们直接面对的一个悲剧。《红楼梦》就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它真正走向伟大,所以我们可以在一般的艺术技巧上,来分析《红楼梦》的语言技巧,性格刻画,这个其他作品其实都还有。但是这么一种宏伟的内在结构,是其他作品不太有的了。
《红楼梦》的内在结构,就是它是无法消除的矛盾,牵扯到人类的情感和婚姻的某一种不可调和性。可调和的,它有它不可调和的一边,这一边和另一边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的好多悖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大体上,大概我想已经说明了,我所说的两难结构,或者说未知结构是什么。
从三个例子我讲清楚两难结构,大体是什么之后,我讲讲它的艺术魅力在何处。它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就是多数作品它只能表现,人和生活的被切割的单面,单方面。伟大的作品,它要表现出人和生活的复杂的多面,伟大的作品要表现人的复杂的多面,和生活的复杂的多面。我讲的未知结构或者两难结构,它就表现了人和人生的复杂的多面,复杂的多面,才使人感到生活本身的丰富,和我们容易卷入的这么一个可能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一般是容易把生活简单化。我最近因为一个非常特殊地机会,看了很多中学生的作文,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希望我看一看中学生的作文,有没有可能,对他们做一点讲评。我看了以后,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绝大多数的作品,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快速地推导出一个人生的结论,这是可能我们思路当中的问题。我们觉得很好笑,一看他只有15岁,人生啊,最后一个结论就有了,我们在座年纪比较大的人,觉得很可笑,哎呀,人生结论没那么简单,孩子就得出来了,写作文好像一定是需要有这个结构。我现在还想不出一个办法,怎么来告诉我们的中学生,或者告诉我们的大学生,你们一般写写可以,但是最好对生活本身,抱有些敬畏的态度,结论不是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的结论。马上可以提出反结论来,就是你的结论背后一定有反结论,马上把你的结论冲掉了,这是一,这是生活,是希望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来指导我们学生的时候,要明白这一点,就是有结论的那个文章不是好文章。就是文章非常清楚,但到最后是没有结论的,但是它能够把我们卷入,这就是好作品。这个就是生活的多面性,和人生的多面性,和人的性格的多面性,只有经过我们一定时间的投入后我们才能进入,这个一定时间和人生的阅历有关,在伟大的作品当中,你突然发现人生的整体构架当中,有一些问题,确实是无法简单找到结论的,你在未知当中,触摸到了伟大,这了不得,这是第一,它的魅力所在。
第二个魅力所在,只有这样的作品,带有思考的品行,黑格尔讲过在审美过程当中,思考也是快感。对读者来说,你能引到读者思考其实是种快感,思考不是一种负累,思考不是负担,一个作品能够让观众,能够让读者进行思考的话,黑格尔说是一种快感,是一种快感范畴的。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是你提出问题,你展开问题,你又解决了问题,这个读者没什么思考,读者只有期待,而不是思考,大家知道吗,只有期待,而不是思考,期待着你赶快把结论拿出来,他真拿出来了,这就是期待。期待也是文学审美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方面是层次比较低的方面,不是层次很高的方面,我们在研究阅读心理学和观众心理学的时候,我们在讲人类的审美层次的时候,引起观众的期待它是叫做浅层的审美机制的调动。深层的审美机制有好多,其中一个就是思考,思考不是在看的过程当中思考,看完以后还在思考,这两个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到底怎么回事,它很真诚地暴露出来了。但是在我的心目当中,我还会延续下去,这就是投入思考。
艺术魅力不是说形容词有多少,艺术魅力不是说里边出现了,多么美妙的画面,这个魅力实际上,最后要落入接受者的心里,接受者也投入思考,接受者也纳入两难,你魅力就无穷了。作者真诚地把自己的艰难的思考,递交给读者和观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接受了这种艰难,他们一起投入了思考,于是就获得了黑格尔所说的思考快感。黑格尔所说思考的快感,不是指哲学家的思考快感,他指的是审美过程当中,也有思考的快感。
余先生是治戏剧史的大学者,戏剧是讲究结构的。那么余先生今天的演讲也是非常讲究结构,虽然他讲的是艺术的两个未知结构带给作品的伟大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任何一部的伟大作品,之所以伟大,大作家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的作品写出了人类所共同的,终极的悲剧宿命。余先生的话,就是把它概括为作品当中,背后所应该具有的两难结构和未知结构。今天的演讲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再见。
余秋雨解剖文学(下)
内容简介:
艺术需要永恒,永恒需要用深刻的思想来经营。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雅俗共赏的一部部名著,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却蕴涵着无限的深意。 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教授,将引领我们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一起读《西厢记》,一起评《李尔王》,带我们跨越时空的阻隔,共同体会文学大师思想的深邃。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著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
未知结构的第三方面的魅力它具有永恒性,什么叫永恒性呢?就是由于它是两难;由于它是未知;它永远得不出结论,这点很重要!任何永恒的作品,它的魅力在于它永远得不出结论,这点我可能和大家所想的有点不一样。就是大家以为作品的永恒,是有一个真理暴露出来的。我认为不是,这个和社会科学当中的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一个永恒的作品原因就在于它永远得不出一个结论,它就永恒了。就是“每代人进入思考,每代人都得不到结论”。这个话是俄国的一个大文学评论家叫别林斯基说的,他说什么叫作品的永恒,他是这样说的,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他这些问题又那么有魅力,它使下一代的人一定会投入选择,但是这一代人,一定完不成这个选择,他又把这个两难交给下一代,下一代一代代交下去,这就叫作品的永恒”。这是别林斯基的说法,我很赞成别林斯基的说法。
那么中国呢?传统的文艺当中也有一些伟大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个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一个传统就是大团圆。喜欢大团圆结构,往往把一个容易做好的作品做小了,譬如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作品《窦娥冤》,就是一个那么与世无争的,完全没反抗的一个窦娥就这么死了,完全重重的冤枉,冤枉叠在一起死了。死的时候如此的善良,善良到什么程度:就是我只有一个要求,你们砍我头以前游街的时候,不要从我家门前走过。怕我的婆婆难过,这个让所有的观众心里都非常一动。她是童养媳,她还怕婆婆难过,游街的时候不要走过。这个里边当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一个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不合理,对窦娥已经不公平了,但是窦娥的情感结构又和这个家庭结构造成了我们心目当中的让人心中一动的东西。这里边到最后是漫天大雪了,天地都觉得不公,因为她实在不是个反抗者,她连什么理念也没有的。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媳妇,就这样冤死了。窦娥的亲身父亲其实在考试,最后做了大官了。窦娥的亲身父亲叫窦天章,最后申冤,把害她的人全部绳之以法了。我们中国观众一般总喜欢这样,那才能够离开我们的剧场,否则真难过。“哎呀这怎么办?很冤的。”我们用这个结构—《窦娥冤》还可以。
我们再说另外一个作品。譬如《西厢记》,如果我按照现代观念讲起来,就有一个我所说的两难结构和未知结构在问题上。品位的高下,张生和崔莹莹一见钟情,他们当时因为男女很少有交往,一见钟情的地方往往在庙里拜菩萨的时候一见钟情。这是当时的庙宇,是男女一见钟情的很少的场所之一的场所。就是庙里边见,然后他们就有了往来,往来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人物。在我们看起来是第一主角,就是红娘,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了。但是门不当户不对,崔莹莹的妈妈坚决反对。那么老太太说“有个条件,你如果成为正式婚姻的话,要去考一考科举,考完状元来,门当户对了再结婚吧。”
那么这个张生就去考了,而且我们的观众已经早就明白他一定考上。考上以后他一定到最后一场,肯定是状元和门当户对的崔莹莹结婚了。大家在高兴当中,在鼓乐声中离开剧场。在这里边埋藏着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相信这个作者王实甫先生已经感觉到了。就是其实这是把一个天生的两难选择简单化了,他不得不简单化。因为要考虑当时的观众,但是,他把两难的东西已经埋藏在里边了。什么两难呢?大家都知道,像张生这样的人功课不会太好,因为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他在庙宇里边一见钟情,而且根本什么话也没讲,只是看她的眼神,眼波一转就魂飞魄散的,这么一个男孩子可以爬墙,可以做什么,然后至少这两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