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了一个办法,拿几个枕着叠起来,半身趴在上面,果然,轻松多了。说实在的,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我从来不哭,我想让他们看到我的脆弱。但心毕竟,人心是肉长的,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也通常用哭来释放。每天的下午是我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因为这时我累了一天的精力开始萎落了……电话响了,很准时,我拿起电话,〃今天写了多少字?什么?才3000字?不行,太少了,再写2000!〃我一听这话,虽心里委屈,但精神却上来了,创作欲望也高涨了……书出来的那天,我这位挚友真诚地说:〃其实,我狠着心说那些话时,我也快哭了。但是,我必须训你,那种时刻,你不需要眼泪……你说,我当时的行为像不像法西斯?〃这个时刻,我哭了,为情谊而哭。
在书稿的第二部《雨网》创作期间,我只要手中的笔一停下来,面临着的问题便是,那就是书稿写完了该寄往哪一家出版社。因为,我不仅仅面临着毫无名气,人家出版社不会理睬我的问题,还面临着生命能支撑多久的问题……我的心脏这时已被大夫亮了〃黄牌〃,用我的话说它正在〃风雨摇曳〃之中,一不小心,上帝也许会招我而去……此时此刻的我〃孤注一掷〃了,将三部小说的梗概写出来复印了几份,分别寄往了几家在中国最有名望的出版社。很多人可能会说,只要有出版社为你出版就已经很不错了,你却专来挑中国最有名望的出版社,可是我认为自己拿生命换来的东西应该要无比珍惜。
花城出版社并不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给我答复的,但却是最认真最诚恳的。当时,他人没有允诺我什么,只想看了书稿再定。
也许书稿〃来〃得太不容易了,我将稿子打好包准备邮寄时又拿回来了,为什么?怕寄丢了。我四处打听谁去广州出差……终于,一个好友恰去广州办事,我便委托了他。但是,当人家来我家拿稿子时,我竟然极其自私地叮咛:〃丢了什么也别把我的稿子丢了?〃〃这是你的命,我怎么能丢了?〃幸亏人家能理解我。
稿子捎走了,如同将我的心被捎走了一样坐立不安。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一个月后一天晚上的九点钟,我正在书桌旁写我的〃三部曲〃的第三部《雪网》,正在为了书中的主人公珍珍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归宿而举棋不定……这时,电话铃声响了,电话是花城出版社副社长谢日新先生打来的。他说:〃你的稿子我看完了,感觉不错……你的语言流畅,艺术感觉特别好,希望将另两部稿子寄来……〃我在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一起来和我分享这快乐,那该有多好。我一个人关门来到外面,星星、白杨树、小路,构成了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我想起了趴在床上写书的日子;我想起了爸爸期待我守在他身边的目光;我想起了为爸爸治病欠下的债务;我更多的是想起了那些理解我的兄弟姐妹们,他们也是工薪层,也缺少钱,但他们还是鼎力相助了我,并轮流去照看我父亲;我甚至想起了一个小姐妹,为了照看我父亲冒雨去却淋病了,发了十几天的高烧:我忆起了文友张宏森,虽然他正在《车间主任》的创作繁忙阶段,仍然通宵不睡地看完了我的稿子。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文品什么是人品……那一天,我从外面归来时已是晚上11点了,夜深了的马路上,我的脚步很清晰,我甚至听到了自己那不规则的心跳声……家人已经睡下了,他们不知道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我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我的小书房中,抱起我平时最钟爱的一个大布熊〃橙橙〃,让它『毛』绒绒的脸贴着我的脸平静了一会儿……这天晚上,我写到夜里两点,并且没有感到丝毫的劳累。因为,我终于看到文学以一张慈祥的面孔向我走来;我终于看到了我劳动的果实正在枝头上成长……
3部书稿都捎到出版社,被肯定之后上报广东新闻出版局的那段日子也挺难熬的,因为那是决定我前途命运的日子。整整40天,这40天对我来说比4年还长……用什么办法来平息心中的不安呢?写作!我这时又夜以继日地趴在了我的那盏小孤灯下。在这40天里,我拿出了一个6万字的中篇小说《普通故事》和一个5万字的中篇小说《心灵有约》。
出版社得到出版局正式批复的日子是7月,一个灼热流火的日子里,我收到了传真。我新闻界的好友为我喜悦得沉不住气了,争相在《淄博日报》、《淄博声屏报》、淄博电视台、淄博人民广播电台等报道了这个喜讯,但是,我没敢告诉我的爸爸妈妈。一则爸爸这时正处在弥留之际,意识已经不清醒了;二则妈妈正处在痛苦之中,我怎能去打扰她?可是,一个看着我长大的李伯伯沉不住气了,拿着报纸来到了爸爸的病床前,一字一句地将好消息念给了他听。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我爸爸听了后竟然笑出了声,并很清楚地吐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女儿为我们家争光了……〃我回转过身偷偷地抹泪,并为自己不能时时刻刻守在他身边而内疚。3三后,我亲爱的爸爸去世了,他还没来得及看他所生女儿的书,这对于我是终生遗憾。
清明节到了我手捧着一束花和3本书来到爸爸墓前,〃爸,一束花表示我对你的孝心,3本书表示我没有辜负你的教养,爸,九泉之下希望你能安宁。〃
财 富 点 拔
想办成一件事一帆风顺无异于天方夜潭,不太可能。若遇到困难别打退堂鼓,或转移目标,或不能全力以赴,最终都会失败,达不到目的。所以,只要认定目标,一定要坚持到底,百折不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普通人的成功 第5章 爱拼才会赢(1)
引言:当我们说起前辈们的熟悉的名字时,那些名字总是和他们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就像星星一样永远闪烁不停。
如果你热爱生命,那么,请从具体的小事做起,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把它做好,做到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高度。
只有事业,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路就在脚下
……善于〃挑争〃和接受挑战的李瑞萍
我自1994年从门头沟煤矿下岗以来,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用此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认真地对待面临的窘境和困境,坚信天无绝人之路,我在努力重望全新的自我,争取早日就业。
刚刚下岗那年,孩子仅两周岁,一切的家务事都要我亲自动手,但我并没有被孩子拖住手脚,而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只身一人到京城找工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家俱城卖家俱,月收入只有500元。我想外地女孩能吃苦,为什么我不能吃苦,咬着牙就干了下来。干了几个月,又兼职业务推销,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掌握了一些销售商品的技巧和营销知识,业务也不断提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工资收入也有所增加。我没有沾沾自喜于现状,为老板做事,总觉得拘束,又缺乏自由。我憧憬着未来有一天自己做自己的老板,随心所欲,我朝着梦想的方向孜孜以求。
有了这个梦想以后,自己感到知识的贫乏,尤其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工人出身的我只会干活,做一个熟练工种,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也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现在已进入商品经济社会,没有文化知识就做不好任何工作。有了这种感受,我就立志加强文化知识的修养。
首先我报名参加了财会速成班的学习,掌握了财会管理知识,同时工作也有了进展,我由开始为老板卖家俱提升为管理几个家俱城网点的业务管理工作,工资收入也日渐丰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并没有忘记曾经工作了十几年的〃黑土地〃,没有忘记那些仍在下岗的姐妹们,我管理的几个商业网点需要用人,就积极与〃矿劳务市场〃联系,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鼓励那些下岗姐妹们振奋精神,鼓足勇气,摆脱贫困,闯入市场,体现自我价值,我先后帮助十几个姐妹闯入市场,安排了工作,摆脱了贫困。
形势所『逼』,社会竞争的要求,我又于忙碌中抽出时间参加汽车驾驶培训,为以后工作和生活准备。
经过三年多的〃商海〃锻炼,不但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财富,他人也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但是在这期间,自己也有苦和累。我有自己的小家,有丈夫、女儿。丈夫长期上小班,孩子小管不上,我又整天奔忙,经常到幼儿园接孩子是最后一个。但是各种苦和累都被我克服了。我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挺过来了,但是我又觉得,我比过去充实了许多。
三年的坚苦打拼,奋力搏杀,我省吃俭用,攒足了资金。终于,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1997年8月份,我在八角地带投资办起了自己的〃干洗店〃,我成功了,因为我在社会上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真正创造了自我,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如果说我是下岗女工的〃幸运星〃,到不如说我这颗〃幸运星〃是用辛勤和努力换来的。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只有靠我们自己。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去努力、去奋斗、去抗争,直到成功,到永远。在这里,我再一次鼓励那些曾经和我一样的下岗姐妹们,不要报怨,丢掉包袱,不要看不起自己,在成为生活的强者,就要与现实命运挑战,去抗争,到社会上闯一闯,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鼓足勇气,创造自我。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也正由于困难与挫折,当我们以实际行动去解决并超越它们时,我们的人生价值才体现。人生要轰轰烈烈,人生能得几回搏,〃等。靠。要〃的思想只会使自己为社会所淘汰。
财 富 点 拔
〃下岗〃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完了,无可救『药』,自强不息,知〃耻〃而后勇方是上上之乘,当务之急。
主人公的经历体会和谆谆话语,值得我们去慎重思考。当今社会竞争的原则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我们都应该力争上游,做生活的强者。青春奏鸣曲
血气方刚,身强体壮,这是年轻人的无形资本。机械厂工人卢明正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人,27岁,一切都正开始。但是,他不安逸和满足于厂里按部就班的工作秩序和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再加上一大常繁文辱节的规章制度,他忍无可忍。
对于这样的环境与工作状况,他早萌发了走人的念头,或许少剩几个人倒会有活儿干,何必等到大家都没饭吃才散伙呢。卢明想,凭自己的年龄与身体,哪儿挣不到300块钱,他很自信,也很乐观。写了一纸辞职报告,就与工友〃拜拜〃了。
很快他在一家个体书店谋到一份差事,帮老板进货和清理仓库,月薪450元。每天上午8点钟上班,但7点他就得出门赶车。从前这时还在床上,原来厂子是在住家对门,七点半起床也不会迟到。书店的活儿很重,平均每两天就要到火车站或批发市场提货。老板图省钱,每次都让他骑三轮车,并且自己装卸。书这东西挺沉,要是上街雇三轮,没20元没人肯拉。卢明算了一下,这活儿挺累人,又没得一个星期天,而且得早晚赶车,每月的工钱根本剩不下多少了。在一气之下他又辞了职。
他重拾旧日的记忆,怀念那段厂里的日子,但〃男儿志在四方〃,他立志要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给别人打工效劳,行动上有约束,工作没有自由。他决定自立门户。
当老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必须具备业务知识。他计划开一个书店,各当其中必然学会售书的经营之道。
他为了尽快入门,还跑到各大书店去看人家如何摆置书架,如何给图书具体分类等细节。又在许多书店搞了一下调查,看哪类图书畅销,哪类图书批发价低等等。
有了初步的准备,他在一所中学的附近租了一间房间,开始了他当老板的梦想,并命名为〃穷孩子书屋〃。当然,干什么都得有本钱,办书店更是如此。他为了办这个书店,把准备结婚用的几万块钱都投了进去。父母和朋友都劝他别傻干,先结了婚再盘算如何谋生,现在钱花完了,拿什么结婚。
其实,27岁的他何尝不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只是他想,就一个人他都撑不起来,再加上一个人恐怕更惨。要是拿了这些钱结婚,结婚之后怎么办,总不至于喝西北风吧。他辛辛苦苦做好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才算办起了这个书店。开始时,他的成本有限,进的货挺少。但他所在的地段好,紧挨着学校,销售状况令人欣喜,资金运转较快。在两个月后,他的生意做得象模样了。他在顾客少的时间读了很多书,在精神上充实了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卢明的苦心经营和努力策划下,他自己的书店很快就赢来热爱知识的顾客。〃穷孩子书屋〃声名鹊起。
他尽力扩大图书类别,满足众多的读者的需要。有人需要他没有的书,他便登记下来,帮顾客去找。如果购书超过200元,他便利用早晚的时间送货上门。
现在,卢明的〃穷孩子书屋〃已为很多人称道,都认为买他那儿的书是最佳的选择。
卢明本人也说:自己这个小书店不可能使他暴富,但对于过小日子已很称心了。他现在心里也颇充实,与书打交道就是不一样,他感觉自己已与书结下了缘份。在夜深人静时,泡一杯清茶,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财 富 点 拔
〃相信我自己,因为我年轻〃有一首歌如此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只要你勇于挑战,争取有所作为,面对困难不言退缩。卢明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自强不息的女劳模
1996年6月7日晨,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特困企业安徽丝绸厂下岗女工吴龙霞,早早地来到〃商之都〃。她要和厂里的80名姐妹一起,跨进安徽最大的零售商场做商嫂了。这天,省、市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也来送她们上岗。
吴龙霞再次成为众多媒体的焦点,人们广泛关注她的境遇情形。众说纷纭,美食一是。
三口之家月仅280
1980年,22岁的吴龙霞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进厂,在丝绸车间当挡车工。她曾为自己能进入这个1958年建厂、在全国纺织行业举足轻重、在省纺织系统称雄的企业而自豪。
她凭着心灵手巧,把师傅传给的一手绝活儿做得锦上添花。出徒后,她独当一面,人均产值在车间名列前茅,1994年成为全厂唯一的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
劳模,与升职,增资,住房存在着纽带关系。但吴龙霞依旧风里来雨里去,尽职尽责,没半点恃强白天的架势,工作热情高涨……由于丝绸行业不景气,厂子一下子变成特困企业,1995年7月,厂里作出除喷织车间外,其余车间全部停产的决定,她作为〃先头部队〃下岗了。
这是她很难理解更难接受的事实。此前,厂里〃吹〃过不能按时发工资的风,谁想到这么大的厂说停产就停了?是啊,15年了,整天围着机器旋转的那双脚,不是你让它停就能停下来的。她食不香睡不眠,就像变了个人,她从心底还企盼着机器能转起来。
然而,她盼来的更糟糕,在同一车间做维修工的丈夫也下岗了!上小学的女儿看着闲在家的父母,心里不是滋味:〃爸爸妈妈,今后就别给我买新衣服了,把钱给我存好,供我上大学用……〃
女儿是天真烂漫,年幼无知。她哪里晓得父母现在的困难,一个月刚280元的生活费,怎能养家糊口啊!
龙霞在家呆了几日,突然明白了些许。丈夫更有见识……别争,咱们不是有手吗?俩人一合计,拾掇些工具,买了打气筒,在马路边摆摊修自行车,从此开始了艰难的自救:充气、补胎、换链条……直忙到街上流光溢彩才回家,女的匆忙为女儿做饭,男的则打开纸盒,悉心数着皱巴巴的『毛』票和硬币。
〃今天'收成'不错,纯利5元多。〃丈夫说。那夜,吴龙霞说是她下岗后睡得最香的一夜。她还告诉我们,只要看到路上奔流不息的自行车,就想到纺机上的梭,她很想有个梭子能停在眼前……
刚有一条生路,一天,几个工商局人员来到他们前警告说要取缔无证经营。夫妻俩无可奈何,默默地收拾工具,心里盘算明天又走向何方,以什么来养家过活。
主动放弃上岗
她有〃病〃,就是那勤快的老『毛』病!家里家外收拾得再干净不过,还干哈呢?
邻居晓得她的脾气,便推荐她去一家私营企业,那里办公室正缺一个搞行政的。她满怀信心地去试试,可与老板一照面,老板就不提办公室的事了。好心邻居事后才得知,人家是要招小姐,怎会看上这37岁的吴龙霞?看到龙霞的诚心劲儿,邻居只好推说老板出差。龙霞想清楚后,为不负邻居好意,又主动上门帮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