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难自觉,只有到月历撕去最后一张,才给人一种“又过了一回”的感伤。
古诗中说“流年暗中偷换”,真是描写得太传神了,时光的手,就是在偷偷地更换日
子,更偷换了我们的黑发为白发,健壮为衰老,敏捷为迟缓,偷换了我们的生命力死亡,想
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时刻警醒,分秒必争呢?
尽在不言中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大会上说“法”,拿着一朵花,面对众人,一句话也不讲,大家
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释迎就把法门传给了迦叶。
这虽然只是有关禅的一段故事,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有同样的情形,所谓
“尽在不言中”,于心灵的沟通上,常有更完全的感应,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这个纷杂嚣攘的
世界中,保持一颗敏锐的心。
增益己所不能
李后主与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最著名的词人,而她们的遭遇也是相近的。由后
主的宫廷生活与易安的恋爱时期,到后主的失国北上与易安的夫亡南渡,同样给予他们强烈
的打击,但也因此造成词风由清丽婉约而雄奇凄厉的变化,更增加他们作品的广度与力量,
奠定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大不如意的事,就近处看,虽是祸,就远处看,未
尝不是福,因为那些刺激、震荡,带来的常是“增益己所不能”的力量。
童年的眼睛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童话,在童话里说纺织娘会纺纱,牵牛花会吹喇叭,彩虹更搭起了七
色的桥……童话充满想象,它不但充实了我们几时的生活,更永远美化我们的心灵,所以即
使到成年,我们还总是会以儿时眼睛看这个世界。
在国内为大人们写的书相当多,但是为儿童创作的东西却显得贫乏,除了那些古老的吴
刚伐木,月里媳娥和西洋的安徒生、格林,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些现代中国的童话,
这样不但能充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也可以培育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下一代。
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们常形容人读书不精是“不求甚解”。这句话原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并非绝对不好,因为许多文学作品都
有着超乎表面的意思。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如果硬要从某个角
度去看,或是写得更明朗,也就少了弦外之音,不够耐人寻味了。
过度地了解,反倒容易减少美感,读诗做人,常是如此!
玉兰花
“花总是要谢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觉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给没有花的人,让我们庭
院的馨香散布在每个朋友的身旁呢?”从此全家人就都这样做,它使我们结交了更多的朋
友,树上的花朵似乎也开得比以前更繁盛了!
有些东西我们拥有得过多,反而不感觉它的美好,何不将它分给那些需要的人呢?
让我们小小庭院的芬芳,散播在每个人的身边;让我们狭窄的快乐,扩展到社会每个角
落;让我们家中的炉火,温暖每颗寒冷的心;让我们阶前的灯,照亮每个夜归人的路;让我
们从别人的笑验上,看到自己的笑吧!
盈与虚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计合死生;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只要你细细观察,便会
发现,他们看似无常,却是有常;看似残破,却是完满;看似动荡,实则凝止。它们千年万
年总脱不开盈与虚、死与生、否与泰、寒与暖、消与长、日与夜,合与分、得意与大意、繁
荣与凋零的更换。
所以熬尽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残冬,你便无需蛰
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镜子
朋友就像是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但镜子也有不同,有些镜子大,可以照全
身;有些镜子小,只可以看眉眼;更有些哈哈镜,足以扭曲我们的形貌。
大镜子可以给我们通盘的指正,小镜子可以使我们随时检点,至于哈哈镜,除了逗人一
笑,就毫无用处了。
句点、叹号、问号
生命就像是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惊叹号,更有些人
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
未酬身先死,所以是惊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了一辈子的人,只
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万花筒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万花筒,透过那些镜子,能够看到数不尽的美丽画面,不停地转,也
就不断地变化,其实打碎了,里面只不过是一些彩色的小片罢了!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随着生命的转动,许多事情都是那么多彩多姿、交织幻化,其实
看穿了,不过是一些简单的人、物而已!
怀疑
我们常用“怀疑”这个词。怀疑使科学家推翻以前的定律,怀疑使奥赛罗勒死了德斯底
蒙娜,怀疑可以使兄弟反目、夫妇仳离,也可以使科学进步、思想成熟。
古人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又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对于知识我
们应有怀疑的精神;对于朋友,则当采信任的态度。
气质与风格
文艺界人士常说“气质决定风格”,气质是讲人,风格是说作品,但是能相互影响,所
以我们由作品的风格可以见出创作者的气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气质与风格,不能去摹仿别人,也不必去从事摹仿,因为唯有独立的
气质才能成为特殊的风格,也唯有独立的风格才能造成伟大的作品。
疏放的空间
常听人批评现在许多杂志的设计,往往版面大,文字用的却少,有时寥寥几行字,其它
都是空白,使人觉得是种浪费。其实空白称为“视觉疏放的空间”,为的是消减我们视觉的
紧张性,以注意文字的内容,反比那些密密麻麻的排列更见效果。
同样的道理,高楼林立的都市,需要绿地;紧张忙碌的工作,需要休闲;连那国画山
水,都要在屏山障蛐外,留许多空灵不画处。
繁密紧张间,适度的疏放,真是太重要了。
真的真与假的真
当一个人撒谎时,不论他讲得多么动人,只要我们知道他是讲假话,就一定会以虚伪为
由而拒斥他。但是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明知其为虚构、杜撰、想象的,仍可能深深为
之吸引、衷心为之感叹。
现实的生活,是真实的,所以现实的人生,需要以写实来对待;艺术作品,是再创造
的,所以只要感性的真实,也就足够了!
雅俗
我们常用一个形容词——“俗”.俗是通俗,也就是常见的,但是同一样事情在此处很
俗,在彼处却可能非常雅。譬如“肥”“瘦”这两个字很俗,但是“绿肥红瘦”、“露浓花
瘦”,李清照却能用得非常雅。“破”字我们以为很俗,但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暂引
樱桃破”,张先与李后主却能用得奇雅,所以雅俗没有绝对的分别,完全看它用在什么地
方。
世故
当我们少年时,总有许多憧憬、幻想,但是到了成年又容易变得世故、现实。“动见胆
观,何时易乎?”一方面是因为别人的约束,一方面也因为我们自己拘束了自己。世故使人
成熟,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也世故了起来,就容易失去生命的冲力了!
悲剧
没有人喜欢悲剧,但是如果悲剧发生了,就必须勇于面对它。
有时候悲剧更能给予我们震荡,让我们惊醒,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承担另一次打击;
有更高的智慧,去看清人世的沧桑;且有更敬谨的心,去回忆曾有过的美好。
所以说:人若不能欣赏悲剧的美,便无法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固执
我们常形容人很固执,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份固执,只是不一定明显罢了!有的人几事必
固执己见;有的人表面固执;有的人表面不固执,内里却很坚持。
固执不一定就不好,如果人连一点固执都没有,也就太缺乏自己了。所以固执当有,但
要适度的固执,要择善固执!
不泥古
我们常发现许多学者的好作品,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完成的,年纪愈长,反而愈不敢动笔
了。因为他人用词必古人,否则就自觉言语无味;用典必古事,否则就显得学问不渊博。但
是如何都这样,我们这一代又能拿什么东西给以后的人看呢?
所以我们必须以年轻的冲力加上年长的慎重,站在古人的肩上高瞻远瞩,而不顶着古人
的头颅以为标榜,才能成就伟大的学问。
眷恋眼前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对我说,他不是不想改变画风,而是不敢、因为那是他成名的风格,
唯恐一变,别人就不欣赏他了。
许多人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过分眷恋眼前的一切,希望由别人的好恶,来决
定自己的方向。岂知对于艺术家来讲,唯有他自己能够决定他的风格,唯有历史能给予他真
正的评价。
小阳春
秋天到了!有的树已经开始落叶,为着将至的冬天而叹息;有的树却当它是一个小阳
春,开放出春天的花朵。
同样是秋,有的人觉得凄风冷雨,萧瑟肃杀;有的人则以为是秋高气爽,最是宜人天
气。随着心境的差异,同样的季节可以予人全然不同的感受。所以遭遇厄运;有的人会哀天
怨地,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泰然处之,开创新机。
沉默
同样是沉默,智者与愚者的沉默,勇者与弱者的沉默却不相同。
勇者与智者的沉默可能是睿智的思索,力量的积蓄;愚者与懦弱者的沉默则是无知与退
避。
但是所有伟大的沉默都应该伴以一个伟大的行动,如果永远沉默下去,就没有智愚的分
别了。
精神的松懈
做过学生的人都有经验,就是在考试一个星期之前所念的书,一直到考试都不容易忘,
但是考完才两三天,就可能丢掉了一大半。
精神的松懈,常是我们失败的最大原因,一刻松懈,可能使我们失去多日辛劳的成果,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时刻警惕自己呢!
美的印象
每个人都在生命中追求永恒,但是我们周遭又有多少是永恒不变的呢?爱尔兰大诗人叶
慈有一句诗:“万物皆变,凡美丽的终必漂走。”得意伴随着失意,安定伴随颠沛,花开接
着是花落。时间不断流动,我们的形貌也将衰老,唯一不变的恐怕只有花开时,留在我们心
中,那永恒不灭的美了。
消化知识
如果我们拿十几年前的电影,跟现在的电影比,会觉得后者地节奏上要快得多。同样一
件事,过去要花很长的时间解释,而现在只要稍稍一点,人们就了解了。
知识大量地增加,时间却依旧,使得我们每一刻要接受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前人的东
西。所以我们除了要把握时间、分秒必争之外,更要不断训练自己接受与消化知识的能力。
内在美
我们常形容人有“内在美”,艺术欣赏也有所谓内在美。有些艺术品初看不美,但是愈
欣赏愈觉得动人;有些艺术品初见很美,却愈看愈乏味,前者比后者就多一分内在美。
美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不是以言语能形容的东西,所以愈深沉、愈耐人寻味,愈
美。
两个球
两件事可以同时去做,但千万不要想同时取得。同时开始,必须把其中一项稳住之后,
再接另一件,免得手忙脚乱,全都失败了。
工作
唯有工作才能使生命具有更高的意义。”
观画与观人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看只注意姿态是否婀娜,举止是否英挺;近看又注意皮肤
是否柔细,五官是否端正;相对面谈,则注意言词是否高雅,才学是否充实。
当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远看只问构图是否完美,气势是否浑厚;近看又问设色是否典
雅,用笔是否苍劲;细细欣赏,则问意味是否深长,境界是否高远。
观画观同观人,准说不是呢?
生命的标点
如果生命像是一篇文章,我们就必须加上标点,否则容易段落不够分明。而这些标点则
是生活中最值得记取的事,譬如在某一年的暑假,你学会了游泳,虽然呛了不少水,但是每
当提起那一年的暑假,你就会很容易地想起就是那个学游泳的暑假。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每隔一段时间,能有一些特别的生活体验,回忆也就变得段落分
明了!
准点
记得我在学生时代,有一阵子很久没动笔,再拾起笔的时候,却觉得自己的作品进步
了,我以这件事请教老师,老师说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在这段不动笔的时间中,你有了
新的领悟;一是因为长久的荒废,使自己的眼光降低了。”
我认为每当我们感觉自己有进步的时候,都应该以这两点去反省,因为有些进步不是真
正的进步,反而是自己的准点降低了。
驾驭文字
我们常评论人写文章,有没有驾驭文字的能力。
在文字的处理上,用“驾驭”两个字,真是太妙了!因为马需要骑士的驾驭,文字也要
作者的安排。马想驾得好,要多骑,文字想用得妙,要多写。马要肥壮,需多加草料。文章
要充实,应多添词汇。两者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
关切
我们常形容自己很寂寞,寂寞有时候是因为没有人关心自己,有时候是因为没有让自己
去关切的人。譬如老人家当子女离开身旁以后,会觉得寂寞,一方面是因为女子的离开,一
方面更因为缺乏让自己关切和照顾的人。
所以要想打破寂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关心别人。
点、线、面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讲究“面”,而不讲究“点”和“线”的民族。其实在某些方面,
它倒不失为一种优点,譬如艺术,中国没有精确的“透视学”,但是绘画不失远近高低之
感,禅学、老庄虽然玄奥,但是更能直指人心,含不心之意见于言外。所以说:“能读无字
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能参最上禅机。”
未完成作品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所谓未完成的,甚至有些艺术家留下的一大半作品,
都没有完成。其实对于完成与否,我们很难下个定义,因为艺术品不同于数学,有个固定的
答案,只要不能增减一字,不能增减一笔,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也就是完成。如果硬要规
定到某个程度,倒可能画蛇添足了。
艺术创作,作者认为完成,就是完成。创作者在动手之前不能预期完成的时间,也不能
毫厘不差地预期完成作品的内容。因为创作过程,就是目的。在此过程中随时可能产生新的
灵感,如果非要完全依照事先的计划,也就难有神来之笔了。
同时。艺术创作是创作者精神的发挥,意到笔未到,要比笔到而意不足,更耐人寻味。
有时创作者原先设想要数月才能完成的作品,可能在一夕之间,就发现不能多加一笔,似乎
是雏形的画面已经将绘画的精神完全表达,此时该作品应视为完成。
山水兼胜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是因为水的澄澈、流动与深沉难以测
量;“仁者乐山”是因为山的丰盛、敦厚与环抱的胸襟。但是水若不倒映着山影,总觉失
色;山若不受水的润泽,也容易枯干。山水兼胜,岂不更美!
品茗与求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东西应该浅尝,有些事物则当深取。浅尝的如果没有节制,就容
易失去趣味。深取的如果不够,就容易捉襟见肘。
浅尝譬如品茗,要的是那分馨雅;深取譬如摄食,要的是充足的营养;浅尝又譬如消
遣,要的是精神的疏放;深取的又譬如治学,要的是敦厚的知识。两者必须兼备,才能成快
乐的人生。
心灵的四季
中国人对于四季似乎特别敏感,绘画要讲究四时,说是“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
妆,冬山如睡”。连唐诗也有分成四季的说法。
在台湾四季不够鲜明,但是四季除了是时间的变迁,也是心灵的一种感受,随着我们心
情的起伏,即使在一天当中,不也可能有四季的变换吗?
适时而动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我想各位都读过了,其中有一段描写桃花源的文。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前面都是静态,到最
后才表现动态,还加上了声音,使得文章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写作是这样,为人不也如此吗?静然后动,适时而动,更有效果!
在中国文学作品当中,像这样的例子相当多,而最早也最精彩的应该算是《诗经·卫
风》中的《硕人》篇了,其中第二章描写庄姜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