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这其中的适度便是最关键的一点,情况要因人而异,个人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许可是决定你中短期目标的依据。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好像建筑工人建房屋,经验不足时,就先建简单的平房,有了经验的累积后,便可以建摩天大楼了。如果连平房也建不好,就更不要说摩天大楼了。当然,如果有了建大楼的能力,却还老是建平房,这项工作便会变得乏味,缺乏挑战『性』。
四是中短期目标要有明确『性』、限时『性』。中短期目标可以是三五年,或者一二年,有的甚至可以短至几个月。这种短期目标,如果不够明确、具体、详细得当,那就等于是没有任何目标。只有具体、明确而且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的激励的价值。你强迫自己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就会集中精力,挖掘潜能,调动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否则,整日只是懒懒散散地去做一些工作,将1个月完成的事拖到2个月后完成,或是想的只是完成便算,时间并不是问题,那么你将永远不会成功。
五是目标要在实践中完善。制定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一定有许多难以把握的因素,如果你不勇敢地进行试验、实践,就很难知道目标是否正确。
一个目标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能把握的东西,进行仔细的分析,对还不能把握的东西,就必须先尝试,再不断完善。
六是不合理的目标要调整。在制定目标时,不管是远大目标,还是中短期目标,你把它们设立起来,是为了指导规划自己走向成功。所以,如果你设立的目标已经不太符合实际的情况,就必须作出调整和修改,千万不能将自己定出的目标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以僵化保守的心态来对待。
因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检查校对,对你制定的各种目标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修改。
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当时制定的目标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如果环境情况变了,难道你还能死板地固守在同一个目标上吗?如果你始终僵化保守,你就很难发挥潜能,利用环境走向成功。
美国潜能大师伯恩崔西说过,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在这里我们暂且将“达成预期目标”作为成功的定义。有的人可能会有很多个目标,你的目标是否具备以上的6个条件,如果符合,就说明这个目标是最有效的。
明确了方向,了解了自己的行为目的,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某一个阶段静下来评估一下新的进展,或是检讨自己的效率,因为能看到结果,所以保持信心与激情全身心地投入!这样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成功的步伐呢?
成功人士总是事前谋划,而不是事后补救的,不事前谋划的人是不会有进展的。我们以《圣经》中的诺亚为例,他并不是等到下雨了才开始造他的方舟。目标能帮助我们事前谋划,迫使我们把要完成的任务分解成可行的步骤。要想制作一幅通向成功的交通图,你就要先有目标。正如18世纪发明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的:“我总认为一个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个好计划,是会有大作为的。”
骏马无蹄难走路,人无目标难进步。人生如果没有了目标,就好比在浩渺无涯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目标就像是人的生活指南,有了目标才更有效率,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才更有意义。目标就是成功的行力。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个远期的目标,一个近期的目标,一个明天的目标,一个今天的目标。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2。目标就是机会
一天,三个猎人中的一人向其他两人建议,我们三个人中选一个头吧,方法是从现开始大家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去打猎,三个小时后再回到原地,谁的收获多谁就当头。大家一致同意。
第一个人沿着一条开阔的路走了很长时间,忽然发现前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他在那里站了很久,一筹莫展。过了一阵,他抬头一看,有一群鸟飞来,他举起猎枪,一只大鸟应声掉到了河里,因为水流很急,河水把鸟冲走了,猎人只好空手而回。
第二个人往山上走,走了一阵没路了,于是拿出刀花了很长时间砍出一条路,当走到路的开阔处,发现离该返回的时间不多了,也无功而返。
第三个人,从一条小路绕到了半山坡,然后径直走到了山顶,他举枪对着头上飞来的一群鸟,扣动了扳机,但没有一只鸟被打中,因为枪里还没有装子弹。
这时,一个老翁向他们走来,三个猎人便请教老翁他们仨为什么都无功而返。老翁说:“第一个人虽然打下来的鸟被河水冲走了,但在河的转弯处有一棵苹果树,这个时节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如果眼光放远一些,会有收获的;第二个人是因为目标不准确,你的目标不是开辟道路;而第三个人呢,当机会来临时,你还没准备好。”
目标就是机会!处在变革与创新的年代,机会遍地都是,能否抓住机会,决定了你的命运和前程!许多人虽然平凡,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目标就有实现的希望,有希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激情,充满青春激情就会不断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就会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什么,而是战胜了自我。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学》中说:只要你心黑手狠脸皮厚,就无往而不胜。其实人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冷嘲热讽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前进,这就是成功之道。
古今中外,真正的成功人士大多离不开个人努力。因此,奋斗向前的故事引人效仿,鼓励自强的名言浩如烟海。不过,成功人士总是少数,怀才不遇是多数人的感叹。为什么?道理并不深奥,主要是因为成功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任何成功都离不开目标,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环境由许多因素构成,成功的机会就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并且对成功影响很大。说“成功的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强调的不仅是个人努力的重要,同时也强调了机会的重要。人人向往成功,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奋斗争取成功,但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要懂得坚持自己的目标,那样才有机会成功。
我国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少年丧父,家里很穷,但他立志要学有所成。首先,他通过优异成绩获得乡里保送,进入了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利用太学里的藏书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其次,当太学里的书不能满足他而自己又无钱购买时,便把市上的书铺当书房,整天在里面读书,通过帮人家干零活儿来换取免费读书的资格。就这样,他几乎读遍了洛阳城的所有书铺。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并写出了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论衡》。他正是因为坚持了自己的目标,才有机会成为学者。试想,如果他因家里贫穷,而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么他就没有机会读那么多的书。所以说,目标就是机会。
虽然,运气有时候会给人带来机会,但机会只给有目标、有准备的人的,否则,即便机会来了,没有目标的人也很难抓住。
许多人都抱怨说自己没有机会,其实这是一种在消极心态下产生的说法,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借口,同时也说明了他胸无大志,没有什么目标和梦想。人的目标就是机会,很多人下岗失业后,因为必须为了生存去挣钱,结果挣钱成了他们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他们想方设法地寻求致富方法,踏遍千山万水去寻找金钱。因为他们去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了,结果很多人都成功了,活得比原来潇洒多了,是目标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这也告诉我们,人的成功离不开目标的指引!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9岁时就在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他的伙伴们都嫌脏,没有一个愿意做,而艾伦却干得极好。由于他捡牛粪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他向往很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低贱,只要做好了,就是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他的人生信条:做好了,就是机会。后来,他成为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再后来,他又成为年薪15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最后,他成为美国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总编。
生活中,对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持不满态度的大有人在,人们往往“此山望着那山高”,却从没有想到“那山同样望着此山高”。艾伦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坚信:做好了就是机会。是啊,如此能做到如此,离成功就不远了!
有的时候,你连自己的工作都没做好,又怎么会受到上司的赏识呢?又怎么会有机会呢?所以我们不但要有目标,还要做好我们手头上的工作。
有人说,环境影响着个人对成功的准备。但个体在准备成功的过程之中,基本上还是能够把握主动的。只要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个人的经验、能力或者是德『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困难的是成功的方向很难确定,有时,即使确定了也未必正确。所以,准备成功的关键在于目标的确立以及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就我们个人而言,正确可行的目标和顽强的意志力是确保准备过程有效的关键因素。生活的意义在于对目标的向往和奔向目标的跋涉过程。即使奋斗的结果变成徒劳,可是追求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如果追求的是正确目标,也就是那种既符合主观条件,也符合客观条件的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事无大小,必有成功的机会。在确定目标后,我们能够发现那些能够使自己走向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地抓住,顺势而行,就会走上争取成功的道路;我们也可以为了成功去主动创造某些目标方面的条件,或者去能动地改造目标所处的环境,使之更加有利于我们成功。
有些人总是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其实,生活中充满了机会,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为什么看不到呢?这是因为直接和间接经验的作用,在我们头脑里形成了关于机会的定义。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这些定义,对目标中的环境进行判断。由于经验是有限的,使机会的定义也十分有限。环境如此的千变万化,本质外的现象五彩缤纷,有限的认识无法涵盖周边的事物,把握不了不停的变化,也很难透视那层层表象并看清隐藏在背后的机会。更何况,机会很少以同样的面貌出现两次,这也是我们很少看到机会的原因。于是,数不清的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根本没想到它们是机会,本来可以由此走向成功,却在混沌中不断地错失良机。当无法把握成功的机会时,不妨把目标当成机会。有了目标,做好手头的事情,也许会不自觉地抓住机会。因为机会不是远方的呼唤,机会始终与我们同行。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各种机会也是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的。
在机会面前,我们不应该是宿命论者。不管机会怎样变脸,也不管机会怎样隐蔽,只要我们有目标,就应高擎思想之烛,让理『性』之光照亮前程,去捕捉机会的蛛丝马迹。尤其要顺应情势的『潮』流,主动地改变环境的状况,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去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现状,不去创造可以创造的成功机会,这样不仅辜负了人类所特有的灵『性』,也无端地浪费了主观能动。因此会有亲人朋友指责我们,甚至骂我们是蠢猪、懒汉或无能鼠辈,也许有些偏激,但却不无道理,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更没有理由为之义愤。如果你去经营一个企业,面对环境却无所作为,不仅是对事业不负责任,也对不起任何一个员工,难道不应该怀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去痛改前非吗?
机会人人有,只是在机会未出现时,你是不是真正为自己的目标去拼搏、努力,不惧强势、勇于创新。一切现状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去做,充分挖掘、发挥自己潜能,我们就一定可以改变固有的现状。所以,请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能,抓住机会改变现状,你就是创造历史的第一人。
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记住,目标就是机会,梦想成就未来!在如今的这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唯有树立梦想,并朝着目标努力,你的人生才会充满机会!
3。坚持不渝,执著追求
一个人能不能将任务执行到底,有时候关键在于坚持到底的决心。
在西点军校,培养一个军官的坚忍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训练。为了保证每一个学员都能做到这一点,西点制定了一系列残酷的训练手段,从最基本的着装、列队到稀奇古怪的命令:比如高级军官会突然要求学员列队,然后指令学员跑步行军几公里,突然又指令队伍在1小时内返回驻地,换上沉重的行装,又跑步到达刚才的目的地。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无条件地完成指令。那些在训练中都不及格的人,不可能从西点毕业。凡是中途而废的人、有始无终的人,他们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西点人。
普利先生在通过大量外围公关而将自己的儿子送去西点受训一年时说道:“为什么我要将儿子送去受训?我要让他明白,只有坚忍才可成才。”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对目标坚持不渝,执著追求,才有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当它们跳起并撞到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不会跳出广口瓶以外。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这种情况,不再改变。
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努力的未来目标。若你也有这种情况,那么你就应该马上改变这种情况。
经常有人说:“我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目标。”这话只能说明他不了解目标的真正意义。事实上,追求快乐而避开痛苦便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目标的,只不过要看这个目标是否能促使我们拿出行动,去追求高素质的人生。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只在于如何偿付每月恼人的账单,当一个人落到这样的境地,就根本谈不上人生目标了。我们要记住,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像撒在园中的种子,如果我们不留意,有一天野草就会蔓生,它无须我们关照得太多,自然会长得又快又多。如果你期望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就请你定下一个远大的目标,相信你在向它挑战的过程中,会发现无穷无尽的机会,使人生攀上另一个层次。今天的你是真正的你吗?你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了吗?相信你的未来会远胜于今天。也许你还为无目标而惘然,其实只要现在行动起来,给自己定出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为目标而追求,你就会成功。
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执著追逐目标而成功的典型。
从外表上看,你也许会觉得美国国家品质奖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雕像,可是它却象征着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要赢得此奖,公司必须使蓝带小组的人信服,他们能生产全国最高品质的产品。在1988年有66家公司竞夺美国国家品质奖,竞争残酷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参赛单位实际上都是大公司,像ibm、惠普、柯达的某一部门,但最后夺魁的竟是摩托罗拉整个公司,而非单一部门。摩托罗拉从1981年就开始竞争该奖章,为成功地夺得该奖章,公司特别派一侦察小组,分赴世界各地表现优异的制造机构进行考察,目的不仅是看他们怎么做,也要看他们如何精益求精。于是,所有摩托罗拉的员工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力求大幅度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一批按时计酬的工人,负责指出错误并有奖赏。工程师所设计的移动电话零件数目,由1378项减至523项。结果是:错误率降低90%。但摩托罗拉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