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父,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抓住老虎,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松开嘴,放下他父亲跑掉了。
叶子讲的故事——扼 喉 取 手
拳击冠军索红途,亲手掐死了自己年届八十岁的老父索江山。消息传来,连对索红途最嫉恨的拳坛对手们都不相信,因为索红途是远年闻名的大孝子。
索江山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听说还是某著名高级首长的贴身警卫。本来论索江山的本事,他完全可以在军队发展下去,但后来那个著名首长失势,索江山受了牵连,转业回家,在某大企业当了个保卫科长。
索家是武术世家。但他们家同一般的武术世家不一样,并非守着一套什么祖传的刀法啊,拳术之类的东西辈辈传下去,不示外人,而是每辈人都有自己的绝活。据索江山说,他爷爷的绝活是铁头,那脑袋练的,一尺见方的栓马石桩,他一头撞上去,最少碎三段。爷爷那辈靠贩马维生,就凭着这一颗铁头,老人家北上草原,南下中原,东闯长白山,可谓一世英名。索江山父亲的绝活是铁拐,外人送绰号铁拐索。索江山父亲由于从小跟贩马的爹走南闯北,五岁时从马背上摔下来,成了瘸子。索江山的爹就练那条废腿。后来那条废腿让他爹练得出神入化。他的好腿能像木桩一样钉在地上纹丝不动,而废腿如流星锤,绕着身子上下左右翻飞,那真是踢上死,刮上伤。
到索江山这辈,正赶上日本人占领了东北,索家居无定处,索江山跟着瘸爹到处逃难,颠沛流离。为此他爹便没闲心教他学绝活。那年索江山十二岁,靠掌鞋为生的老爹在逃难中丢了修鞋家什。老爹不知在哪弄了一根八号的钢丝,想弄断它,磨个锥子用,可一时又没找到钳子。正着急,索江山拿过钢丝,咔嘣、咔嘣两口,齐刷刷咬断两根。
索江山的爹当时惊愣了,他拍着傻笑的索江山:“儿子,往后你就使这嘴了!”
可能索江山的咬力天生就与众不同,那粗壮得比常人大出近一寸的大下巴,就如同是一把虎钳子。后来他越练越厉害,不但钢筋、铁丝不在话下,连日本鬼子的工兵铁锹咬一口都能撕下半块来。那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开春节联欢晚会,索江山表演的节目就是用牙咬住牵引绳,把一台苏联嘎斯汽车往十五度的山坡上拉了五十米。也就是那次,那个著名的大首长把他选为了贴身警卫。一是因为索江山功夫好,二是因为他的名字好,索江山,能锁住江山,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去。
就这样,一夜之间索江山由一个工兵变成了斜背两只驳壳枪的大首长警卫。
索江山当兵时虚岁都三十了,本已超龄,后来是两个原因被录取了:一是没成家,二是有这个绝活。等到索江山转业到企业时,他已经快四十了。索江山原本下巴就又宽又大,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刻意训练,下巴便已畸形而且连带得整个脸都近乎毁容。上额显得很窄,下巴奇宽奇厚又奇长,脸比正常人长三分之一还多,在部队时,战友们戏称他马脸。就这副尊容,又四十多岁的年纪,找对象是不太容易。为此,索江山在四十七岁时才娶了个乡下女人为妻。那时乡下女人能进城,找个吃皇粮的是很大的奢望,更何况索江山是个头婚处男,所以比他小二十二岁的妻子,见面就同意了。可能人心中有了另一种渴望,下巴大小便无所谓了。用索江山媳妇的话说:“下巴大不大能咋?不耽误吃,不耽误喝,说话掉不下来砸不着脚就行!”
看来索江山媳妇也是个开郎的爽快人。这爽快人干啥都爽快,结婚刚十个月,她就给丈夫生了个黑胖小子。儿子下生后,索江山就着他小脸看,边看边摸着自己下巴,终于放心地说:咳……还行!不像我这大下巴。“
媳妇说:“谁小孩生下就那么大下巴,妖精啊?!要像爹,也得慢慢变呐!”
索江山忙说:“得,可千万别变!一个老马脸都够受了,再添个小驴脸,咱家成牲口圈了!”
媳妇道:“那我就是赶车的!”她搂过儿子,“我儿子多好,就是黑点,像我。”
索江山道:“黑点好!黑点好!像你就不能像我了!”
索江山给儿子取名索红途,不言而喻,他要儿子长大后,沿着红色革命道路走下去。有了媳妇,转眼又有了儿子,索江山一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是索江山这辈子最快活的一段时光。可惜,这时光太短暂了,比抗美援朝还短暂。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索江山的媳妇给饿死了。主要因为他媳妇是农村户口,没有城里的商品粮,全家三口人,吃两个人的口粮。索江山又饭量极大,媳妇把粮食都仅着爷俩吃,自己一连喝了五天酱油汤,终于眼冒金星倒了下去。那年索红途才三周岁。
索江山立誓,再也不娶。就是想再娶,凭他那下巴,还带个没妈的孩子,也不好娶。总之,索江山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
索红途不愧为索家的后代,十一二岁时就已长成个大小伙子样了,黑塔一样,又粗又壮。可能他天生就是个练家子的料,对书本生来过敏,一接触就打鼾。索红途上小学时,老师总找家长告状。起初,索江山向老师表示一定教育儿子好好学习。可索红途是快老猪皮,干脆不进盐淡。索江山便打儿子,可打着打着,儿子笑了,他也笑了。算球吧!索江山索性不管了。老师再来告状,索江山就说:“你也别废心思了,这小子没救了!学不学一个味,咱老索家祖辈都不是读书的料,靠绝活就能活着。我爷爷靠头,我父亲靠腿,我靠嘴。等我琢磨琢磨,看这小子使点啥。”
老师都给说笑了,不再来。可让儿子使点啥绝活,却让索江山犯难了。
儿子说,学啥绝活也不使嘴,看见爹那大下巴就闹心。有一天儿子回家,就冲老爹嚷:“我练掌!公园有人教铁砂掌,一个月三十元钱!说是祖传的功夫。”
索江山一拍大腿:“中,三十就三十!”
那时三十元钱是索江山将近一半的月工资,可为了辈辈出绝活的索家先祖,索江山舍了。别看索红途上学不行,练点啥一点就通,没有半年,他的铁砂掌练得劈砖砍石挥手就来。这下索江山又有事干了,要经常接待被儿子打的鼻青脸肿的孩子的家长,几乎三天两天就有人找上门来。有两次,他用手掌都把人家孩子下巴打脱钩了。索江山这下害怕了,这样下去,儿子哪天非失手打死人进班房不可。但不让儿子学点绝活,长大咋生存呐!经前思后想,他决定把儿子送进市体校进修班。那里正规有人管理,住在学校,吃在学校,没机会到社会上跟人打架。后来索红途便被送进了市体校进修班。由于体校没有武术专业。索红途便改学拳击。这下可好了,索江山不再操心儿子打架,可钱不够用了,这会他已退休,光靠退休金给儿子交高额的进修费和伙食费,显然已不够。于是索江山开始拣矿泉水瓶,供儿子消费。再后来,他被一家公园发现有咬铁线的绝活,便请他参与公园的自主创收活动。索江山每天在园内表演两场,挣的钱公园和他分成。
就这样,他艰难地抚养着儿子。索红途随着渐渐长大,也越发理解了父亲的艰辛。他常对老爹说,等我以后比赛有了名次,能赚大钱了,一定让爹安度晚年。
由于索红途有铁砂掌的功底,改学拳击后进步很快,在后来的一些赛事中,他连连取得名次。在索红途二十六岁时,他终于在亚洲级的拳击比赛中拿到了冠军奖杯。这时,老父索江山已年过七旬。
索红途为了趁年轻尽快拓宽自己的事业,他没急于结婚,每天几乎都忙在训练场,带徒比赛不亦乐乎。可老爹急于抱孙子,总是催儿子赶快成家。他呢,总是往后推迟。为了让老爹晚年过的舒适安逸,他为爹雇了个能干的保姆侍候着。而且每次到全国及世界各地比赛归来,他都想法买回点老爹喜欢吃或玩的东西。为此,在省拳击队,索教练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
索红途在三十二岁时才结了婚,媳妇是乒乓球队教练,也曾拿过冠军。这时老爹索江山已七十七岁了。老人家望着儿子新房的红喜字,老泪夺眶而出,索家终于有指望了。他说,就是自己死了,也能跟地下的老伴有个交待了。
索红途结婚第二年,便得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儿子。索红途把儿子抱给老爹看,老爹就傻呵呵地笑,小儿子就用一双白嫩的小手抚摸爷爷那满是白胡茬的大下巴。摸着摸着,突然老爹眼一翻,倒了。
经医生奋力抢救,索江山终于又活了过来。医生说他是兴奋过度,患了脑栓塞。命是保住了,可从此索江山成了老年痴呆,能吃能喝,就是啥都不懂,也不认人。医生说是栓塞和小脑萎缩造成的。
老爹得了这病,索红途十分悲痛,他让保姆一定要好好侍候爹,晚年不能再遭罪。他怕保姆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让媳妇也请了长假。
转眼半年过去了。由于侍候的好,爹的病不但没再发展,而且人还胖了。正如医生说的,患老年痴呆这病,如果子女孝顺,也是老人的福,因为啥也不去想,傻吃呆睡,长寿也不是啥问题。索红途也这样说,再傻再呆也得有个爹,无论如何要让他长寿。可他万没想到,只几天后,却是自己亲手断送了老爹的生命。
那天,索红途快一岁的小儿子正在吮吃一快小食品,保姆把孩子抱给爷爷去亲。这是索红途给保姆规定的,说别看爹瞧着痴呆,心里还是明白的,每天必须把孙子抱给他亲一亲,对他健康有好处。
可那天就发生了意外,爷爷上去一把从孙子小手里抢过小食品,一下塞进自己嘴里,小孙子也不让份,一下就把小手伸进了爷爷嘴里往回抢。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爷爷一口叨住了孙子的小手不松开,顿时保姆吓得哇哇大哭,索红途媳妇扑上去掰老公公的嘴。可索江山的嘴岂是一般人能掰开的?显然,他虽痴呆,还是下意地感到这是孙子的手,不能使劲咬,只是叨着,否则孩子的小手早断了。可为了到嘴的食物不被抢回,痴呆老头还是不想张开嘴。
正在慌乱之际,索红途赶到了。他吓傻了,他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老爹那嘴,连自己的铁砂掌都无法掰开,要想救儿子的手,只能去扼老爹的咽喉。可用自己的手去扼老爹的咽喉,老爹又岂能挺得住?一时间,他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保姆哭,媳妇叫,儿子嚎哑了嗓子。终于,索红途出手了……
儿子的小手保住了,老爹喉骨破碎,当场毙命。
后来在法庭上辩护律师替索红途辩解说,他是一时着急,忽视了能扼死老爹的严重后果,该是误杀。索红途声泪俱下地说:“不是误杀,我知道后果。”他说,“当时我马上想到的是个大家常讲的故事:老娘和媳妇同时掉进河里,你救谁?一个是老爹的命,一个是儿子的手……最终,为了儿子的手,我选择了不孝,我有罪,是故意杀人,你们判我死刑吧!”
法官长叹:“看来,天大的利益都在比较下产生,论孝不孝,得看时候到没到。”老法官遇到了新问题,一时他不知该怎样判了。
二十四不孝 二十一
更新时间:2010…3…5 8:24:43 本章字数:5797
康乾讲的故事——哭 竹 生 笋
三国时江夏有个人叫孟宗。孟宗少年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说,母亲的病要用鲜笋做汤喝才能治愈。可当时正值严冬,根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哭泣。他的孝心感动了大地,不一会,忽听大地裂开,随即无数嫩笋破土而出。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后果然病愈。后来孟宗做了大官,官至司空。
叶子讲的故事——哭 灵 爆 目
世间有句俚语: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是给那些不孝顺老人的子女们的写照。然而活着孝,死了叫就理所当然了。正捧着习老夫人骨灰盒痛哭流涕的这位女性,可谓情之切,意之真,声动天地,泪泣鬼神,围观者无不为之感叹动容,邻居亲朋友个个竖指相颂。有儿无女的老者叹曰:光凭这几声哭,生这女儿也值了。可谁也没想到,哭灵者非老人女儿,乃儿媳也。在当今社会,此等儿媳暴哭于婆婆灵墓者实乃少见。死者是六十三岁的庞老太太,儿媳叫管秀清,是某大医院的护士长。
然而,就是这等一出感人至深的大孝之戏,突然被一场意外给揭开了事实真相——穿帮了。
庞老太太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宠士德是开卡车的司机。早先年单位的司机都是人上人,可谓“脚踩一块铁,到哪都是戚”。丈夫从部队转业后,直接分到了企业开汽车。那时,追他的姑娘不下其数。然而,庞士德在老家已有了未婚妻,而且入伍之前,两人早有肌肤之交。那个年代,当了兵就如同考了状元,意味着从此吃官粮,有固定工资,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因此,宠士德未婚妻早就望眼欲穿地盼着自己的男人转业后能接她进城,过城里人的生活。然而,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打碎了她的梦,庞士德变心了。
也难怪庞士德变心,置身灯红酒绿的大都市生活,有数不清的城市姑娘整天围着他转,老家那个土未婚妻在他心里早被挤得没了一点位子。
庞士德的单位是个女工多的企业——绣品厂。女工多,漂亮的姑娘就多,再加上男人少,开汽车的未婚男人更少。庞士德便像选妃一样,挑选着自己的新娘,而这些竞争者也都各不相让,你送手绢,她送鞋垫;你买两张电影票,我中午往你饭盒里偷着塞两熟鸡蛋……一时间,宠士德“选妃”都成了厂里的一大新闻。
当然,最后还是庞士德的老伴庞老太太胜了。宠老太太年轻时不但漂亮,却极温柔娴淑,特有女人味。他们结婚的那天,庞士德老家的未婚妻亲属们赶着三辆大马车来“崩席”,呼啦啦几十号人,把单位食堂弄个翻天覆地。庞士德老家的未婚妻身着红袄绿裤,大辫子有小孩手脖子粗,梳得油光呈亮,辫梢还用红布打了个大蝴蝶结。她一手抓个红手绢,一手提着大烟袋,在亲朋的护拥下,走进了庞士德的婚礼殿堂。
绣品厂的领导顿时傻眼了。在这之前,是听说过庞士德在老家有未婚妻,但庞士德说都退婚了,没想到人家又找上门来了。一时间厂领导不知所措。
可庞士德乡下的未婚妻可不是省油的灯,她吮了一口大烟袋,冲厂领导拱拱手说:“不难为你们当官的,今儿个我们一不砸,二不抢,就想借这地儿使使!”她又转向一身崭新中山装的庞士德,“咱俩从小要好,村里无人不知,你当兵四载,我苦等了你四年,就盼着你转业进城,把俺接来。结果呢,俺是狗咬尿泡,空欢喜一场。今儿个是你的大喜事,俺咋办?俺俩好了个六臭,谁还要俺?俺也不难为你,这城里娘们俺争不过人家,好在村里二屁哥肯要俺。俺今儿借你这酒席也把事办了。你还别觉得屈得谎,当年俺可是个黄花大闺女跟的你,换几桌子酒席你不亏!”
被突然的事故闹得不知所措的庞士德,听说未婚妻要嫁给二屁子,又顿生怜悯之心,他赶忙制止道:“你不能嫁给二屁子!嫁谁也不能嫁给二屁子!”
庞士德原未婚妻抢说:“二屁子好吃懒作是吧?二屁子不务正业是吧?二屁子偷鸡摸狗是吧?可我又能嫁给谁?谁要我?!二屁子他起码还剩一个优点,他是男人,不像你见利忘义!啐!”说罢,把一口连烟油带唾沫的东西哧到庞士德脚前,又接着说:“没功夫跟你闲磨牙,办了喜事俺们还要往回赶,六十里山路等着咱呢!二屁哥,来,站这,咱们开始!”
于是一对正牌的新郎新娘被这突闯来的“野鸳鸯”占了婚礼殿堂。几十号乡下人,连吃带喝,吆五喝六地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把酒席宴弄得狼籍不堪后,终于闹哄哄散去。庞士德乡下的未婚妻,这会应该叫二屁子媳妇,亲自驾着马车,大红婴鞭子甩得啪啪山响,一溜而去。
来参加庞士德婚礼的亲朋好友,只好吃折落,喝残酒,把喜事办了。事后,为这事庞士德在共青团内还受了处份。
还好,婚礼办得好与坏,过一段时间便再没人议论了。从此,庞士德和媳妇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一年后,宠士德得了个儿子,两口子异常兴奋,商量着过两年再要个闺女。都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庞士德媳妇喜欢姑娘。可庞士德媳妇的肚子偏偏不做美,再要孩子,总是坐不住胎,连续流产三个,为了媳妇的身体,他们不敢再要,媳妇做了节育手术。
那个年代只生一胎的很少,庞士德家的生活条件就比孩子多的家要强得多。为此,庞士德的独生子庞刚从小就娇生惯养,长到二十岁,也没有一点男人的刚气。
庞刚二十一岁时赶上最后一拨“知青下乡”,两年后就又抽调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