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卷 第224章 坦白

  陶君兰没想到在太后要回宫的时候,李邺竟是带着陶静平出来特地给太后请安;。知道了陶静平的生分后,太后倒是有几分怜惜的意思,却没说出来,只勉励了几句,道:“虽然你父亲有罪,不过你却是个好的,好好努力,将来为朝廷效力才是。”
  陶静平忙敛衽垂目,恭敬应道:“是。”
  因时间匆忙,太后并未说得太多,不过效果却是有了——陶静平在很多人眼里,便是多了几分光辉来。毕竟,太后都这样夸奖了,少不得将来到了皇帝跟前的时候也要占几分便宜:就看着太后的面子,皇帝也会如此。
  而这样的效果就是:只要陶静平自身不是太差,不是烂泥扶不上墙,那么肯定就能出人头地。
  事实上,有了李邺这么个姐夫,陶静平想要出人头地,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一般。就算没有这样轻松,可也绝不会太艰难。
  陶君兰觉得自己已经看见了陶家复兴的希望。她悄悄的看向李邺,此时李邺也正好看过来,四目相对,最终均是灿然一笑。
  陶君兰心想:这辈子能遇到李邺,实在是她最大的福气了。
  李邺心想:一辈子还很长,一直这样下去,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太后这么一走,自然其他宾客也就都散了——前院男客们虽然都还要留下用晚饭,可是女客们却都惦记家中,纷纷告辞离去。
  待到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陶君兰顿时双膝一软,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伸手捏自己的肩膀:“可是累死人了。”这样的宴会看似热闹,可是却是最累人不过的。尤其是太后来得这么突然,更是让人措手不及。
  红螺见陶君兰这般,忙道:“也不必盯着人收拾东西了,我扶侧妃您回沉香院罢?打水泡个热水脚,再让丫头用美人锤敲一敲。”别说陶君兰,作为大丫头的她都是累得不轻。而且,陶君兰才刚出了月子,身子还虚着呢。
  陶君兰摆摆手:“你也下去歇歇罢。今儿跑了一天了。想必也不轻松。”顿了顿又招呼古玉芝和静灵;“你们也去歇着吧,让底下的人收拾就成。”
  古玉芝抿唇一笑:“我们倒是没那么累,还撑得住,侧妃您先去歇着吧。”毕竟招呼客人的,主要还是陶君兰,她和静灵也就是打下手,能累到哪里去?
  静灵看了古玉芝一眼,也是一笑:“你不累,我可累了。那我也去歇着了,剩下的事情你就一人做了罢。”那语气,分明就是有些故意呛声的意思。直噎得古玉芝呼吸都是一顿。
  而静灵显然也不是说着玩的,当下便是果真撂挑子直接走了。气得古玉芝直看陶君兰,就差开口告状了。
  陶君兰故意低头假装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瞧见,笑盈盈的嘱咐了几句后,便是若无其事的走了。
  碧蕉有些不解,悄声提醒:“古姨娘那般委屈,侧妃怎么的不安慰她两句?”
  陶君兰笑着摇头,“安慰她什么?她既说自己不累,那就让她一人做剩下的事情就是了。我为何要劝说?”
  碧蕉的神色顿时更加疑惑了;“可——”
  “没什么可是的;
  。”不等陶君兰开口,红螺便是抢先打断了碧蕉的话,叹了一口气道;“这样时时刻刻想着要四面讨好的人,你管她那么做什么?让她受受气也好,最好能让她明白过来,为什么静姨娘那样不喜她!”
  碧蕉似懂非懂。
  陶君兰却是看了红螺一眼——红螺似乎不管什么时候,总能明白她的心思。的确,她之所以这样冷淡的对待古玉芝是因为古玉芝的四面讨好。古玉芝这样的性格,着实很难让她觉得喜欢。
  当初古玉芝为什么突然对她投诚?她想,应该是和刘氏的儿子看着已经不大好的缘故。若那个时候古玉芝就和她站在一条线上,她或许也不会这般。可关键是后来她出事的时候——门房上换人这事儿,古玉芝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甚至于,古玉芝应该会比静灵更先知道。
  一则古玉芝本就管着这方面的事情,二则也是因为古玉芝比静灵管家更久的缘故。
  得了消息,静灵都来看了。可古玉芝却是毫无动静。事后更是没有任何表示,甚至隐隐那几日有些回避沉香院的意思。这让她还怎么对古氏喜欢得起来?
  而且,最近古玉芝去刘氏院子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不少,每次停留的时间也不少。
  和刘氏亲近的人,便是与她对立的人。陶君兰微微眯了眯眼睛。眼底一片冰冷:事到如今,她和刘氏已是断然再没有什么和平共处的可能了。纵暂时相安无事,可这也不过是暂时和表象罢了。
  她和刘氏,如今已然到了生死博弈的地步。她绝不会放任一个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人逍遥快活!
  不过,今儿算是她小胜一回。这会子刘氏,估摸着还没缓过劲儿来罢?陶君兰冷冷一笑,又有些许快意。
  的确,刘氏此时的确还没能缓过劲儿来。不过却不是为白天的事情,而是为李邺带着陶静平露脸的事情。
  在刘氏看来,李邺这般分明就是要帮着陶家重振家门的意思。陶君兰现在已经有了沛阳侯府的撑腰,若是陶君兰的弟弟再有了权势,那还得了?如今陶君兰都已经要爬在了她的头上,以后呢?那不是要将她踩到尘埃里了?
  刘氏心里一股怒气勃然而发——她绝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绝不会让任何人骑在自己头上!绝不会容许!
  “紫玉,你让彩月多往客房跑几趟,送点茶叶点心什么的。就说是我的意思,毕竟那是王府的客人,我这个主母自然不能不关心一二。”刘氏忽然微微笑了,眸子闪烁着算计的光。她起身从梳妆盒里取出一串钥匙,又捏了其中一个打开了一个放在箱笼里的小盒子。取出了里头的纸包,想了想后又打开纸包将里面的粉末倒出一点儿。剩下的仍是用纸包好了继续锁上。至于倒出来的那点粉末,则也是用纸包上,折成一个小小的方形。
  刘氏将这个小纸包亲手放在紫玉的手心上,轻声道:“这东西怎么用你是知道的。好好教一下彩月。”
  紫玉的声音有些发颤,神色也是犹豫不已:“这……万一被人发现了怎么办?毕竟上一次王爷……”
  刘氏恶狠狠的瞪了一眼紫玉,斥道:“怕什么?胆子那么小做什么?怎么可能被发现?上一次,不也一样相安无事?就算他自己发现了又如何?不一样不敢张扬?再说了,他没有证据,我倒是要反赖他一个污蔑;!”
  顿了顿,刘氏重重道:“我说过,那次的事情谁也不许再提起。紫玉,难道你忘了?”
  紫玉微微一颤,忙低下头去告罪:“王妃息怒,奴婢一时糊涂了。”
  刘氏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去吧,让彩月做得自然些。那小子倒是也俊俏,便宜了那丫头了。回头她就要麻雀变凤凰了,她不知道心里该多感激我呢!啧啧。”
  紫玉不敢多说,捏着手心里的纸包退了出去,去寻彩月不提。
  夜里李邺回来的时候,身上酒气很是浓厚。陶君兰便是责了两句:“王爷怎么的也不少喝点?喝醉了明天只怕都要难受一整天的。”
  李邺摆摆手,满面笑容;“这是我儿子的满月酒,我自是不能不尽兴。”想到康王阴沉的脸色,他怎么也要多喝两杯不是?
  陶君兰闻言,倒是有些惊奇的看了一眼李邺。不过随后又忍不住笑着摇头——没想到李邺也这样看重儿子。她以为他这样淡然从容的人,应是不太在意这些的。至少,就这个是女儿他也不会遗憾。可没想到,原来私心里他到底还是更稀罕儿子一些。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毕竟李邺年岁也不小了,这个时候好多人的儿子都能满地走了。
  “今儿我对王妃说了些很不好听的话。”陶君兰想了想,便是主动坦白了:“将王妃气得够呛。”
  这次轮到了李邺惊讶了:“原来你也会反击?”
  陶君兰哭笑不得:他怎么就想到这个上去了?重点分明不是这个不是么?当下便是耐心的再重复一次:“我将她气得够呛,估计好久缓不过来。”
  “嗯。”李邺淡定的应了一声,继续换衣裳。显然是根本没放在心上。
  陶君兰见状,倒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当下抿唇一笑,心中甜蜜,却是不再提起这事儿。显然,他是站在她这边的,那就足够了。
  “太后似乎很不喜王妃。今儿竟是主动松口,让我管家了。”一面帮着李邺将脱下来的衣服搭在屏风上,她一面轻声的和他闲话。
  “嗯。”李邺的回答依旧简短,不过这次却是带了许多肯定,语气也沉了不少:“刘氏行事风格太后觉得太过小气了。毕竟刘家的底蕴在那儿,自然不可能养出多雍容华贵的女儿来。”
  陶君兰点了点头。刘家的家底有限,纵然全让刘氏管着,也不可能如同那些世家大族一样,从小就见惯了银子如同流水一样的从手里经过。就是为人处世,也和世家大族的肯定不一样。
  环境决定人的眼界,这点是大实话。就是她自己,若不是小时候受的教育就一直是贵女标准来衡量的,只怕今儿她也不可能完全胜任这个侧妃的位置。
  一个人不是仅仅有了头衔就够了,还得要有和那个头衔所能匹配的气度,那才会被人认可。;
  第一卷 第225章 拴儿进宫

  端王府的满月宴过后,没出三日京城大小权贵之家里都流传开了一件事情:从端王府回家的康王,一到家就忍不住发了脾气。甚至还动手打了一名妾侍,又临幸了一个丫头。更是放言:若府上姬妾再没有怀孕的,他便要一天收纳一个女子来替他开枝散叶。
  这条谣言实在是太过荒诞,可荒诞的同时却又引发了无数人的八卦心思,所以一时之间引起了无数的议论。就是陶君兰这样的内宅妇人也是听闻了。
  初闻这条谣言的时候,陶君兰惊讶得半晌才闷笑出声:“端王瞧着可不像是会说这样话的。别是谁造谣的罢?”心里却是暗暗警惕:康王这般不痛快,想来皇后也不会很舒坦。
  晚上陶君兰将这个谣言当成笑话说给李邺听,谁知李邺却是笑道:“这话的确是他自己亲口说的。”
  “啊?”陶君兰一下惊住,满面不可置信:“可,可他怎么敢……”就是皇帝也没敢说一夜换个女人临幸啊。虽说后宫佳丽三千,可真正能被皇帝宠幸的,想来最多不会超过一百人。这还是加上了那些没有名分的:事实上,不是每一个被皇帝沾染过的女子都会给名分的。而宫里有名分的,数来最多没有三十人。
  “喝醉的人,什么话说不出来?”李邺的笑容淡淡的,温温和和的,可偏偏语气却有一丝幸灾乐祸。
  陶君兰又惊了一回,狐疑的看住李邺:“你怎会知道的?”难道李邺本事这样大,连康王府也插了人?不过能知道得这么详细,只怕插进去的还不是一般的无名小卒子?
  李邺见她这般,便是猜到了她的心思,当下一笑:“想什么呢?康王府哪里是那么好插进去人的?我也不过是在御前听说的而已。父皇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是斥责了几句。我当时正好在边上,就听见了康王的辩解。”
  陶君兰想了一下当时的情形,便是止不住的笑出声来:“那康王只怕更恨你了。”本就是因为嫉妒李邺才会如此失言,偏挨训的时候李邺又在旁边看着……康王没当场憋出一口血来,倒算是坚韧了。
  李邺笑呵呵的:“不止我一个,还有几个皇子也在。”
  陶君兰顿时觉得康王越发的悲惨了。不过心情却是极好——当初在宫中的时候,她可是见过康王对李邺的态度的。
  当然,这件事情的作用远远不止娱乐一下大众,更深沉的作用,是降低了康王的威信,更有些坏了康王的名声。尤其是几个皇子弟弟跟前,康王这个做大哥的,只怕更是以后都端不起架子来了。康王颇有些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了地上的意思。
  陶君兰想;只怕这传闻闹得这样大,也是有人故意在背后做推手吧?只是不知道李邺参与其中不曾?
  看了一眼李邺,陶君兰到底没将这话问出来。有也没什么。
  倒是李邺说起了一件事情来:“太后出宫的事情父皇知道后,让我将孩子抱进去给他瞧瞧;。”毕竟是长孙,皇帝纵然经历过了李钰早夭的失望,可听说拴儿是个身子康健的,也不由得起了盼望的心思。
  陶君兰手上动作一顿,微微蹙眉:“拴儿还太小了。不适合这般来回折腾吧?”主要是进宫这事儿,她心里着实有点儿发憷。
  “只抱着去给父皇看看,并不进内宫。”李邺知道陶君兰的担心,便是如此解释了一句:“后宫里的手,倒是还伸不到父皇身边去。”
  陶君兰微松了一口气,便是点了点头:“那什么时候?”
  “就这几日吧。”李邺想了想;“这几日父皇心情不是很好,或许看看拴儿能好些。”
  陶君兰有些意外的看了李邺一眼。一直以来,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都有些淡淡的,尤其是李邺对皇帝——更似乎有一些若有若无的疏离在里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的事情而觉得有些埋怨。反正,她是从没见过李邺这样替皇帝着想的。
  这是不是就代表了,血浓于水?不管如何,终归那是父亲,纵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想着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事情是好事儿,她自然是没有不支持的。
  又过了几日,天气晴好,李邺便是命周奶娘跟他一起将拴儿带进宫去——陶君兰不放心,也跟着一并上了车,不过却留在宫外等着就是了。
  皇帝嘴上虽然没说,可心里却是对这个孙子盼望已久了。那日太后回宫之后,他也过去问安过。听着太后说起拴儿如何壮实如何惹人喜爱,他免不了的心痒痒了。他倒是有心想学太后那般亲自去看,可是他这样的身份哪里能轻易出宫?且不说别的,只说这准备起来也是麻烦。而且影响太大了。所以,衡量之后,他到底忍不住是让李邺将孩子带进宫来看看。
  因怕孩子哭闹起来惊扰了皇帝,所以周奶娘便是按照陶君兰吩咐的,提前将拴儿喂饱了,又哄睡着了这才让李邺抱进去了。不过怕有什么突发状况,所以周奶娘还是一并跟着进去的。
  皇帝见李邺进来,登时目光就落在了拴儿的襁褓上。今儿拴儿用的是湖蓝色的襁褓,被穿了暗绿色袍子的李邺抱在手里,自是十分抢眼。
  不等李邺行礼,皇帝已是站起身来:“快抱来我看看。”
  李邺便是顺势起身,也就没行礼。当然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不在意这个了,他的一双眼睛都快黏在了拴儿的襁褓上了。说真的,虽然拴儿算是他的第二个孙子,可是第一个孙子李钰到底是没亲自见过,所以感情要说多深也不见得。
  皇帝没抱过孩子,李邺有点儿不放心交给皇帝。犹豫了一下便是只抱在手里,凑上去给皇帝看。
  皇帝却是显然不肯就看看,很快便是提出:“来,给我抱抱。”
  李邺只得看了一眼周奶娘,示意她上来教皇帝如何抱孩子——这会子哪怕是皇帝呢,也是要先以孩子为重的。
  周奶娘战战兢兢的上来,飞快的将抱孩子的几点要点与皇帝说了;。皇帝很快就领会了,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可却是也不差什么。
  皇帝一面看着拴儿,一面有些遗憾:“怎么睡着了?”好不容易见一回孙子,他是真有点儿不满足就这么能逗逗,那该多好?
  周奶娘忙笑答:“孩子小,这个时候一天几乎有二十个时辰都是睡着。除了吃奶,甚少有清醒的时候。再过两三月也就好了。那时候就喜欢人逗着玩了。等到一周岁了,那就更皮实了。那会子要学走路,一个人都哄不过来的。”
  皇帝虽然子女也不少,可是正儿八经的却是没抱过几个孩子,更没听说过这些话。当下心中好奇,津津有味的听着。
  抱了一阵子,皇帝觉得胳膊有些发沉,便是喜笑颜开的赞道:“果然是个壮实的小子,这才多大一会儿,竟是就觉得胳膊酸了。”
  李邺一听,忙就要去将孩子接过来。结果皇帝却是不肯撒手:“我再抱一会儿。不打紧。”
  李邺只好作罢。
  皇帝仔细的瞅了一阵拴儿的眉眼,忽然言道:“倒是和你小时候很相似。”
  李邺看了皇帝一眼,唇角便是微微露出一丝笑意来——倒不是为皇帝还记得他小时候的样子高兴,而是听见人说拴儿像他,他觉得高兴罢了。
  可皇帝显然就觉得他的这个笑容是因为那句话,心里倒是有那么一点儿酸涩和歉疚。一时间心情也有些低落下去了。想了想便是要将孩子交回给李邺——太过的宠爱,会造成什么影响,皇帝心里是明白的。他不愿意犯当年先皇犯的错。当年若不是先皇对李邺太过喜爱,又表现得太甚,李邺也不至于……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拴儿也似乎有些感应,睡得好好的忽然“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声音洪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