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拴儿也似乎有些感应,睡得好好的忽然“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声音洪亮倒是唬了几个人一跳。这屋子本就宽敞,拴儿这么一扯开嗓子哭起来,竟是还有点儿回音。
  李邺忙看向周奶娘。周奶娘也不敢耽搁,忙去将拴儿接过来,手熟练的往襁褓里一摸,感觉到一点儿濡湿,便忙看向李邺:“得换尿布。”
  皇帝看出周奶娘的拘束,便是一摆手:“就在那边的椅子上换吧。”若是出去才换,未免等太久了,孩子哭得这般厉害,看来是很不舒服。顿了顿,他又笑着赞了一句:“声音这样洪亮,将来肯定能一鸣惊人。”
  李邺禁不住笑了,看着拴儿的脸目光满是温柔。
  皇帝也饶有兴趣的盯着拴儿看。
  周奶娘被这么多人盯着,其中还有一个是皇帝,自然是紧张得不得了,手上都有点儿不大顺溜。以往做惯了的事情,今日也有些磕磕绊绊的。
  拴儿不仅是尿了,还拉了。尿布解开的时候,顿时一股淡淡的臭味就飘了出来。周奶娘顿时尴尬得不得了,低声解释:“明明喂奶的时候把过的——”
  李邺也看了皇帝一眼。皇帝却是一脸不在意,反而笑呵呵的:“这是拴儿不见外呢。”
  李邺便是禁不住想:父皇对儿子似乎从来都没这么宽容过?难道真是更疼孙子一些?;
  第一卷 第226章 心知肚明

  皇帝对拴儿很有些舍不得送回去的架势,不过毕竟时间摆在那儿,纵然不舍的,皇帝到底还是将拴儿交给李邺:“时辰不早了,你们也该回去了。”
  李邺微微松了一口气,示意周奶娘抱着拴儿。
  结果,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刘林在外头高声和人谈笑:“皇后娘娘想请端王爷带着小公子过去一趟?”
  李邺当即便是站在了原地,并不往前走了。
  而此时门外另一个人的声音响起:“皇后娘娘也是想见孙子了。听见太后的形容后,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见着。刚好听闻端王爷带着小公子进宫了,就想着干脆也趁机看看。”
  刘林又笑道:“刚进去没多大一会儿,只怕这会子还不会出来呢。只怕要等一会儿了,要不去偏殿喝杯茶?等要出来的时候,我再去叫你?”
  那人却是笑着拒绝了:“还是就在这等着吧。也省得你麻烦。”
  刘林便是没再说话。
  李邺的眉头微微蹙起,下意识的回头看去。
  皇帝面上看不出息怒,半晌后道:“一同过去罢。”
  李邺拳头松了又捏紧,最后点头没有做出任何拒绝的动作。
  周奶娘有些不安的看了一眼李邺,无声的将拴儿抱得更紧了。
  “刘林!”皇帝扬声在屋里喊了一声,同时又重新走回去坐下了。待到刘林进来,这才吩咐道:“备轿,朕要带孙子一起去给太后问安。你再让人去跟皇后说一声,就说晚膳在太后那儿用了。”
  至于准备不准备李邺的,皇帝却是没主动说明。刘林也没敢多问,弓着身子退出去后便是压低声音对外头那人笑道:“得,你快回去报信罢。我也就不另差遣人去了。”说完这番话,他也不敢再耽搁,忙去准备轿子。
  以往皇帝去内宫最多也就是用撵不用轿,毕竟轿子四下都遮挡着,看不见四周景色,哪里能比得上撵?今儿突然要用轿子,刘林倒是也能猜出是什么缘故,心里不由得也有些感慨:当初先皇便是对儿子严厉对孙子宠溺,看来如今皇上也是这么一个性格了。想想也是,皇上除了对端王有愧所以一直格外包容宽厚温和之外,对其他的儿子,哪一个不是严厉非常?可偏偏对拴儿倒是一副慈和。
  只但愿,当初发生在端王身上的事情,可别再发生了。
  刘林作为当初皇帝做太子时候就跟在身边的老人,对一些陈年旧事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他若说他了解皇帝,只怕没人敢说个“否”字。甚至这方面若他认了第二,那只怕皇后都是不敢认第一的。
  说起来也是可悲,别说是皇后,就是太后,或是后宫中任何一个妃子,都比不过刘林对皇帝的了解。皇帝每一个习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代表了什么,去问刘林,刘林总是能说个八九不离十的。
  轿子本就是一直停在离皇帝办公不远的地方等着随时听后差遣的,所以自是来得极快;皇帝率先钻进了轿子里,刘林将帘子撩着,并未立刻放下。果不其然皇帝坐定后便是伸出手来,言道:“拴儿就同我坐轿罢。”
  李邺示意周奶娘将拴儿抱给了皇帝。说起来,皇帝抱着拴儿的样子,其实是有点儿可笑的。一国之君,素来都是严肃庄重的摸样,如今怀里小心翼翼抱着这么一个湖蓝色的襁褓,真真是有点儿突兀的味道。
  不过,显然这一老一少谁也没觉得不妥。
  李邺却是没有这样好的待遇,只能跟在轿子后面亦步亦趋的走。盯着轿子上明黄色的绸缎,李邺心里忍不住想:皇帝的看中和宠爱,是一把双刃剑。他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住这把双刃剑,绝不会让这把双刃剑伤了拴儿一分一毫!
  那头皇后也得了消息。皇后微微一挑眉,问那太监:“齐宝林,皇上是听了你的话之后临时起意的呢?还是本就有此打算?”
  唤作齐宝林的太监想了想,笃定的摇摇头:“当时奴才并未进去,只站在门口和那刘林说了两句。皇上并未听见奴才的话。想来是本就有此打算。太后对小公子十分喜爱,皇上又一向孝顺,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齐宝林的话显然很让皇后信服,当下便是舒了一口气:“如此便好。”后又起身去照镜子,觉得自己并无不妥,便是也没重新换身衣裳直接就带着人往太后的寿康宫去。
  因路程的缘故,皇后到了好一阵子后,皇帝的轿子才到了寿康宫。自然,寿康宫这边也是早就有人先一步过来吩咐过的。所以,对于皇后太后便是有点儿心不在焉,一个劲儿的朝着门口看。
  待听见那一声悠长的“皇上驾到”时,太后便是立刻起身往外走。皇后忙也跟上,唇角虽然带着笑,可眼底却有些冷:一个男孩儿罢了,竟是值得人这样稀罕?
  太后出来的时候,恰逢皇帝也下了轿子,正要带头入屋。结果和太后打了个照面后,太后的目光就一下子落在了周奶娘手里那个襁褓上。
  “外头风大,又冷,快抱进来。”太后也不等人行礼,便是冲着周奶娘招手吩咐。
  周奶娘自然是不敢违逆,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皇帝后,便是照办了。
  进了屋子后,皇帝刚一坐定便是忍不住对着太后打趣起来:“母后有了曾孙,就忘了儿子和孙子了。”
  太后让周奶娘将拴儿放在自己身边的软榻上,用手指摸了摸拴儿的小手,见十分暖和这才笑着对皇帝道:“怎么,你都做了一国之君了,还要和孙子争风吃醋不成?我是老了,最喜看见这样娇嫩鲜活的小娃娃。你如何比得上拴儿?瞧他肉嘟嘟的脸,怎么能让人不喜欢?”
  说起拴儿,似乎顿时就找到了共同话题,皇帝的神色都亮了几分:“还别说,拴儿的确是十分重实,朕抱了一会儿手都发酸了。”
  太后顿时也是眉开眼笑:“可不是?重实才好。这样才好养活。之前康王那几个孩子也是病怏怏的,刘氏生了一个儿子吧又……拴儿是开了个好头,只盼着他之后的弟弟妹妹们都能像他一样壮实才好呢;。”
  皇后也接了一句:“可不是?陶氏这次可是大功臣。太后之前还怕陶氏不好,这下可都满意了?”
  太后看了皇后一眼,“陶氏还算不错。”
  “说起来,拴儿长得好,陶氏的确有功。只是也不好再赏什么诰封了,这样,我记得波斯那边新进了一批珠宝,皇后你挑些好的赏下去罢。”皇帝也似被这么一提醒想起了这一茬,想着笑言道。
  皇后笑着应了,便是起身凑上去看拴儿:“这眉眼,和端王倒是很相似。”说罢,还伸手捏了捏拴儿肉肉的脸蛋。
  李邺平静的站在一旁,只是被袖子遮住的手紧了又紧,最后无声的捏成了一个拳头。
  好在,皇后没有再更多的动作。
  “拴儿这个名字也取得好。”太后笑道;“虽然不大好听,可是却喜庆实在。小孩子家就要栓得住才好,等长大了再给改个好听的大名就是了。”
  这么一说皇帝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便接口道:“是了,以后都这么着。先起个贱名叫着,长大了序齿了再取大名就是。”
  又坐了一阵,拴儿也不知道是被吵醒了还是怎么着,反正就是哭了起来。周奶娘上去看了看,小声禀告:“拴儿只怕是饿了。今天下午就吃了一次奶。以往都是要吃两次的。”
  “那还等什么?快抱下去喂奶罢。”太后忙就下了命令,想了想又道:“这会子天也不早了,喂完奶你们就赶紧回去吧。夜里风大,路上脏东西也多。小孩子眼睛干净,别冲撞了什么。”
  皇帝虽然一贯不信这个,可是这次倒是没反对。皇后看了皇帝一眼,笑道:“实在是太晚了,留在宫中住一夜也是成的。正好我也舍不得拴儿。”
  太后盯了皇后一眼,笑道:“小孩子哪里能离了娘?再说了,以后还怕见不到了?以后无事就让陶氏带着拴儿进宫来给我瞧瞧。我这里冷清得厉害,有小孩子常常来闹一闹,倒是挺好。”
  “太后若是喜欢小孩子,让康王妃也带着孩子多进宫来转转。”皇帝笑道:“小姑娘也别成日关在府里,多出来走动走动。咱们家的姑娘,又不时兴外面的那些规矩。”
  皇后低声应了。
  李邺便是趁机带着周奶娘退了出去。
  一出去后,周奶娘也没立刻给拴儿喂奶,而是抱在怀里哄了哄。倒也奇怪,这般没吃奶拴儿也没再哭闹了。
  走出一段路,周奶娘有些不安的靠近了李邺,压低声音道:“王爷,我方才瞧见太后悄悄的掐了一把拴儿的胳膊,拴儿这才——”
  李邺点了点头,又做了手势示意周奶娘住口——宫里人多,万一被人听见说出去,那便是不好了。不管是太后,还是皇后,倒时候少不得都又要动一番干戈。再说了,这样的事情,讲究的就是一个心知肚明,说穿了,也就没意思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辰了,只怕陶君兰都等急了,还是赶紧出宫去才是正经。;
  第一卷 第227章 错了

  若不是李邺出现得算是及时,陶君兰几乎都要忍不住进宫了。
  为了方便周奶娘喂奶,所以李邺便是如同来时一般在前头骑马。
  周奶娘一面给拴儿喂奶,一面小声的将之前跟李邺说的事情也跟陶君兰说了。
  陶君兰闻言后叹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翻看了一下拴儿的胳膊之后,见也没什么这才低声言道;“以后若是再进宫,你便是多留心一些。宫中东西能不碰就不碰,吃的喝的,尤其要注意。太后这也是为了拴儿好。”若拴儿不哭不闹的,倒是还找不出理由出宫呢。
  虽然这般拴儿吃了苦,可是却是最不容易让人怀疑什么。毕竟,若不是亲眼看见了,谁能想到太后竟然会故意弄哭拴儿?
  周奶娘瞧着陶君兰凝重的神色,顿时心里也有些忐忑,再回想起今日在宫里的情形,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
  “也不必太过害怕。”陶君兰微微一笑,轻声安抚:“横竖我们谁也不会让你单独带着拴儿进宫的。不管怎么样,都有我们抵着。你只要照顾好拴儿就行了。”
  周奶娘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忙认真保证:“我一定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做的。”
  陶君兰面上带着微笑,可心里却是叹了一声。其实,她倒是不觉得皇后今儿是想对拴儿如何,反而她觉得只怕皇后是借着拴儿在试探李邺的态度——按照皇后的安排,李邺应该是一个人带着拴儿去内宫的。若到时候李邺神情有一丝半点的紧张,只怕也不会被皇后漏掉。到时候,李邺对皇后的防备,便是都显露无疑了。
  若皇后觉察到了李邺的防备,会是什么样一个结果?毫无疑问的,只怕以后皇后对李邺的防备之心会更重。说不定,还会生出什么一劳永逸斩草除根的想法来。
  不过,只怕皇帝是看出来了李邺对皇后的防备了。不知皇帝心里又是怎么样一个感受?
  一路上,陶君兰都是忍不住的在胡思乱想。直到下马车的时候,她还有些魂不守舍的。被李邺轻轻一捏,这才惊醒过来。
  李邺偷偷寻了个机会问她:“这是怎么了?”
  陶君兰便是将自己的不安说了,末了又道:“你说皇后为何这般不信任你?明明你都——”
  李邺微微蹙眉沉吟片刻,最终道:“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这是在害怕心虚。”
  陶君兰想了想,也觉得只怕就是这样一回事儿:毕竟如今李邺表面上已是和皇位没有任何关系了,而皇后依旧如此戒备李邺,也只有这样一个理由才能解释得通。想想也是,似乎皇后一直一来都格外的在意李邺。安排刘氏做了端王妃是如此,又花费功夫将她笼络过去也是如此,如今又这样隐约试探,更是如此。
  “那你以后小心一些,别露了马脚才是。”陶君兰自是不希望李邺遇到什么危险,忙是嘱咐了一句。想了想又道:“你放心,我如今也算和皇后沾亲带故,表现得和她亲近些,她应该不会对我们母子下手。而且,当年的事情若是再发生,皇上也未必会答应。”
  如今皇后已经贵为皇后,她和拴儿都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就算不喜,也不至于就要下手。当然,给点儿不痛快是可能的,但是要说往死里的去弄,却不至于。最关键是的是:“我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
  李邺沉重的点了点头,将陶君兰抱了一抱,随后便是抽身离开:“我今儿就在外书房了,你不必等我。”
  陶君兰知道最近李邺都有点儿忙,便是点头应了,也没多问——其实就算李邺要去别的姬妾那儿,她也不会阻拦,更不会表现出任何的不痛快。毕竟,这样的事情以后肯定一直都会有,她若不学着习惯,成日里拈酸吃醋的岂不是要将自己酸死了?
  因知道李邺不会过来,所以夜里早早的沉香院就锁了门熄灯歇下了。
  和沉香院不同的是,主院却是灯火通透的:即便李邺不去,刘氏也是日日如此。与其说是盼着李邺去,倒是不如说是刘氏觉得灯光昏暗的景象,和她王妃的身份不符罢了。
  刘氏此时全无睡衣。即便紫玉已经提醒了几次该就寝了,刘氏依旧一动不动。
  隔了一阵,紫玉又上来催促;“夜深了,王妃歇了罢?您的身子要紧。太医也说了,千万要歇好了才行。”
  刘氏摆弄了一下自己长长的指甲,忽然幽幽道:“其实我错了。”
  “啊?”紫玉一怔,抬头看刘氏,有些不明就里。
  “其实我想要她的儿子很简单。”刘氏语速慢悠悠的,可眼里的光芒却是灼灼的,有些慑人:“只要皇后开了口,这本又是正常的事情,她就是不同意也没有办法。”
  紫玉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刘氏的意思,惊了一惊说话的语调都变了;“可,可皇后娘娘怎么会同意此事?别忘了,还有沛阳侯夫人那一层关系呢。再说了,她毕竟是侧妃,不是随随便便什么妾侍。便是皇后也不大好说这样的事情……”除非是陶君兰死了,人都不在了,自然也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若陶君兰还活着,这事儿十有八九都不可能成的。除非,陶君兰是疯了,非要将自己的儿子往外送。
  不过,这话紫玉当然是不敢说出口的。她只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陶氏也不会愿意的。身份摆在那儿,谁也不好强迫她。”
  “若我们家族全力支持康王呢?”刘氏眯着眼睛笑了:“一个清流世家的名声,可是很有用的;。有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康王想要做太子,那就简单多了。”
  紫玉这次是真的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看着刘氏半晌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王妃怎么会这样想?这样一来,岂不是将李家绑在了康王的船上?万一康王将来……”那岂不是整个刘家都只有跟着沉船的命?
  刘家如今已经岌岌可危了。原本以为出了个王妃能挽救一二,可刘氏这样的动作,却是根本将刘家推向了更加岌岌可危的境地,不是吗?且不说皇后会不会因此动心,只说刘家人会不会答应都是个问题!
  “有了刘家的名声,康王又怎么会失败?皇后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刘氏舔了舔唇角,表情隐隐有着兴奋;“其实,皇后应该很理解我的想法才对。当初皇后不也一样除掉了好几个侧妃?我不要陶氏死,是只要夺了她的儿子,她就能生不如死!紫玉,我一直都错了,其实让她去死才是便宜她了。我应该留着她,慢慢折磨她。将来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继承端王府,却和她不亲近,甚至不喜欢她。你说她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紫玉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