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的情绪下,姜玉莲的怀相便是不大好了。整个人都枯瘦起来,可人却是越发阴郁不堪。太医开了方子,却依旧是没什么用处。
  应姑姑对林嬷嬷隐约透出一个意思来:只怕姜玉莲这一胎生产的时候不会那样容易。
  林嬷嬷自是不会瞒着陶君兰,当然,太后那头想必也是告诉了的。陶君兰想着与其等到太后开口,倒不如自己率先开这个口。于是在这日进宫的时候见了太后,便是主动提了这件事情:“成日在院子里闷着,只怕姜侧妃心情也是不好影响了身子。纵姜侧妃犯了错,可到底该顾念着她是双身子的人。所以,妾想着是不是先让姜侧妃出来?”
  太后盯着陶君兰看了一看,“你是真心?”
  陶君兰一笑,坦荡荡的:“自然是真心了;
  。难道太后觉得妾是那等子口是心非小气得不行的人?妾纵是不喜姜侧妃行事心中不痛快,也不会拿着王爷的骨血撒气。”
  她这般坦荡荡的,倒是让太后有些讪讪了。轻轻咳嗽一声将不自在都掩去,太后这才点头道:“就依你所言吧。不过,也别太纵了她才是。你告诉她,既成了端王侧妃,也该有个侧妃的样子。小家子气的样子,倒是连个姨娘都不如了。”
  陶君兰笑了笑,却是撒娇般的凑上去:“太后且饶了妾罢。这话说了可是得罪人,真说了,回头姜侧妃岂不是恨死妾了?这话,还要求太后您让人去说才好呢。”
  太后最是受不住陶君兰这般,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可也算不上反感,所以便是应下了:“罢了罢了,这事儿我便是应了。”说来也是,本就已经不对付了,最好还是别再闹出什么不痛快的事儿了。否则,岂不是添乱?
  见太后应了,陶君兰微松了一口气,欢喜的向太后道谢:“多谢太后疼我!”
  “我记得她月份也是不小了。”太后忽然提起了姜玉莲的肚子。
  陶君兰也不奇怪,笑道:“是不小了。我虽没亲眼瞧见,可是却也是听林嬷嬷说,肚子倒是比我的这个大得多。不过毕竟是最多年边上就要生了,现在大也是正常的。”
  太后叹了一口气:“也不知端王能不能赶上这孩子出生。还有你肚子里这一个——”
  “应是能的。”陶君兰虽不确定也无把握,可是却还是宽慰太后:“临走前王爷便说过会尽量在年前赶回来的。再说了,冬日大雪茫茫,草原部落也无法再打仗,想来到时候也能赶回来。”
  太后却是不如陶君兰乐观,只摇头道:“打仗这事儿,哪里像是你想的那样简单。若是年前能结束战事倒是好,若是不能……且有饥荒打呢。”
  “不过王爷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大将军,纵然真要打得久,也是不必一直留在那边的罢。”陶君兰想了想问道,她对这事儿也是不了解,不过是猜测罢了。
  这一次她倒是猜对了,太后点了点头:“也是这个理。若是真到了年边上,只怕皇帝也是要召了端王回京的。”
  陶君兰闻言,心里倒是觉得只怕皇帝是在太后跟前已经透露出了这个意思,要么就是太后打的就是这个主意。所以,她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笑道:“那就好。”
  一时又说起栓儿来:“说起来,栓儿也快要两岁了,倒是比寻常孩子更淘气些。也该寻个严厉些的嬷嬷管教起来了。”
  太后却是不在意,摆手道:“才多大?就要管教了?且让他再淘气几年,待到开蒙读书了,有夫子教导呢。那时候,自然也就慢慢的好了。”顿了顿又道:“再说了,咱们李家的孩子,也该有些脾性。真软绵绵的跟个小姑娘似得,倒是连男人的血性都没了。”
  陶君兰听着这话,总觉得太后是有些影射谁的意思。当下便是笑:“我也是担心他闯了祸,给太后您惹麻烦不是?再说了,他以后顶天了也只是个侯爷罢了,性子也不好太大了。看着也不像话。”
  虽说栓儿将来能袭爵,可是却不再是王爷了,降了一级便是成了侯爷;。那时候哪里还能再嚣张?再说了,就算不降,仍是王爷,可也毕竟不是皇帝。还是一样要低头。
  当然,这是建在李邺一辈子不再有什么动作,也不去争抢什么的基础上。若是李邺将来一旦和康王争起来。赢了倒是好说,可输了的话,却是只怕连王爷都没得做了。
  太后笑着摆手:“皇帝疼栓儿,自会给栓儿安排好的。你却是不必操心。”顿了顿,似是故意岔开话题一般:“听说康王妃最近老是给你送些东西?”
  “恩。”陶君兰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估摸着想拉拢王爷呢。虽说王爷没有实权,可毕竟是王爷,若将来能站在康王那边,对康王自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博个美名儿。”
  这话她说得并不避讳,主要是因为也没有旁人在。而且,她也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她并不会为了康王妃的示好而失去防备和清醒。
  太后看了陶君兰一眼,倒是心中满意,拨弄了一下松纹白瓷的茶杯,这才淡淡的赞许了一句:“你能看明白便好。”
  陶君兰一听这话,便是知道自己算是过关了。当下便是松了一口气。
  “果姐儿可好?”太后倒是还记得这个从小没了亲娘的丫头,顺嘴问了一句。
  陶君兰心中一动,便是趁机到:“果姐儿是个好带的,吃饱了不哭也不闹。身子也十分健壮。王爷有个姨娘唤作桃枝的,倒是喜欢果姐儿,每日都要过来瞧,一呆就是小半日。”
  太后也没往心里去——事实上也就是顺嘴一问,问过就算了。至于桃枝,她就更没放在心上了,不过是个姨娘罢了。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阵子,又陪着栓儿呆了大半日,直到下午陶君兰才是出宫回了端王府。
  既然太后允了,陶君兰也就没迟疑,直接就让林嬷嬷去秋宜院那边将太后的吩咐传达了。当然,太后说的警告敲打的话,她瞒住了。至于为什么她不让人说这是自己的功劳,也是觉得只怕说了姜玉莲更要多想了。且当是积德罢了。毕竟,姜玉莲还是个双身子的人。
  姜玉莲自是喜不自胜,拉着林嬷嬷问了半晌,末了又从腕子上拔下来一只红玉镯子给了林嬷嬷。
  林嬷嬷也没客气,直接就收下了。因得了陶君兰的嘱咐,所以也并没有对姜玉莲多说。所以最后姜玉莲倒是觉得太后这是原谅了她了。觉察到姜玉莲这样的想法,林嬷嬷忍不住哂笑了一笑,不过因笑容太淡,所以姜玉莲倒是没瞧见,依旧沉浸在欢喜里喜不自胜。
  林嬷嬷回了沉香院,少不得将这事儿同陶君兰说了。
  陶君兰闻言也是一怔,随后忍不住哂笑一回,末了才道:“既是这般,且让她欢喜着吧。对孩子也好。”当然,也不仅是对孩子好。将来待到姜玉莲意识道不过是她自己自己为是后,姜玉莲肯定会失望透顶。到时候,该是多难受?
  姜玉莲做的那些事情她还没忘呢,所以,自然也是没那个必要去对一个心心念念要和她过不去的人推心置腹不是?她乐得看戏。
  刚进冬月,陶君兰就冷得已经翻出了大毛的衣裳穿上了;。可饶是如此,也是不敢出门的——穿得多了,下雪路滑,怕摔了。
  所以,每日里她便是只沿着自己院子里的回廊走个几圈,走到微微出汗便是作罢。一则是强身健体,二则也是为将来顺产做准备。
  有时候她在廊下走的时候桃枝正好过来了,便是也偶尔跟着过去看看果姐儿。果姐儿长得好,皮肤雪白眉眼也细致,倒是像李邺更多些。反倒是红渠的影子并没留下多少。
  果姐儿也才几个月,所以倒是也没太活泼,大多数还是吃了就睡,极少数的时间会玩耍一阵子。不过时间也不长就是了。
  陶君兰瞧着果姐儿,倒是也觉得生个女儿挺好——虽说栓儿是她亲生的,可要真说起来,栓儿的确是没有果姐儿好看的。当然,小子和姑娘是不能比的。小姑娘到底是要细致惹人怜爱些。至于栓儿……如今年岁越大了,就越是有些人嫌狗厌的味道了。
  陶君兰虽说没在栓儿身边,可也是周奶娘说过一些栓儿干的“好事儿”,譬如有一回,栓儿也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只青色的拇指大的肉虫子,塞进了一个小宫女的脖子,吓得小宫女都哭了。譬如再有一回,太后养的一盆兰花刚冒出花蕾,就被他掐了。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所以她是真有些担忧栓儿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的。
  不过栓儿有时候也是极好的。她现在肚子里的这个也会动了,栓儿有时候能安静的在肚子上趴老一阵,就为了和“弟弟妹妹”说话,感受一下胎动。
  陶君兰心想:栓儿至少还是友爱兄弟姐妹的,这一点已是让人很欣慰了。而且,大多数时候栓儿也算是讲道理,并不一味胡搅蛮缠。
  冬月中旬的时候,边关又传来了捷报——当然,那已是一个月之前的事了。不过,满朝上下还是十分高兴就是了。
  皇帝兴致上来,便是去狩猎场转悠了一圈——现在的动物虽说没有秋季那般肥美了,可也是不错的。不过这样的事情,陶君兰自是不可能跟着去搀和的。所以,她自是事后才听人说起的。
  与她说起这事儿的还是沛阳候夫人。
  “七皇子年岁不大,骑射倒是好。”沛阳候夫人一面细细的将橘子皮剥成倒垂海棠的样子,一面笑着与陶君兰闲话:“狩了一头雄鹿。还猎到了两只狐狸一只獐子。皇上很高兴,狠一顿夸奖。”
  “的确是不错了。”陶君兰也笑,捻起一粒酸梅放进口中:“这样的成绩,想必也是当日的翘楚了。”
  “不止呢。”沛阳候夫人将橘子瓣上的白丝一条条撕去,“听说是夺冠了。皇上因身子的缘故只转悠了一圈打了两只兔子便是作罢了,就是康王和庄王武王也是没能比过七皇子。”
  陶君兰顿时一挑眉,也不知是被酸梅酸的,还是因了沛阳候夫人这番话。
  不过沛阳候夫人却是明白她的意思:“可不是么,这风头出得有些太大了。”
  陶君兰点点头:“怕是皇后该觉得不高兴了。”
  沛阳候夫人幸灾乐祸的一笑:“可又有什么法子?康王自己不争气,怪的了谁?再说了,也是皇后自己养出来的;。”当初皇后那般养着康王,她就觉得养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果不其然。说句不好听的话,除开身份之外,康王比得上自己哪一个儿子?
  看着沛阳候夫人面上若有若无的一点得意,陶君兰便是也跟着笑:“康王倒也是憋屈,做大哥的处处不如自己弟弟,想必也是难受。就是不知道皇后会不会因此针对七皇子。”
  沛阳候夫人断然道:“以皇后的性子,能当做不知那才是奇怪呢。虽说七皇子还小,可毕竟是一年大似一年了。”
  陶君兰点点头,也为七皇子担忧。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的皇帝毕竟不是当初的皇帝了,也不会再让皇后那样轻易得逞就是了。当然,其实最主要的是,这事儿也轮不到她来操心不是?
  “宜妃怕也是要得意了。”想起中秋宴上宜妃的态度,陶君兰又笑了。
  沛阳候夫人摇摇头:“你却是错了,宜妃在皇后跟前,一贯都是谨慎的。又做低伏小的,皇后也不容易捏到错处。宜妃能平安生下七皇子,养到这么大,也不是什么运气就能概括的。”
  陶君兰一听这话,心知自己只怕是小看了宜妃,当下便是忙点头应了,又笑着道谢:“多谢母亲提点我。”
  沛阳候夫人将剥好的橘子递给陶君兰:“平日也该多吃些果子什么的,将来生出的孩子才水灵漂亮呢。”
  陶君兰含笑接过,心里微有几分暖。又投桃报李的将点心盘子推过去:“母亲尝尝这个点心,今儿刚做的,味道极好。加了酸梅汁的,开胃又不太酸。”
  “姜氏再有一个来月也就要生了,你可有什么打算?”沛阳候夫人捻了一块点心尝了一口后,便是又问出这么一句来。
  陶君兰一怔,随后摇头:“也没什么打算。她要生,我总不能拦着,自然只能什么都不做了。”
  沛阳候夫人一听这话便是坐直了身子,一扫方才安逸的神色,拢了眉头肃穆道:“你却是糊涂!她身份颇高,和你平起平坐,若真生了儿子,对你可是极大的威胁!现在或许瞧不出来,可栓儿如今在公里养着,和端王也没太多相处得时候。端王纵是心里疼爱,可也到底是淡了些。如何比得上天天看着日日抱着的?姜氏若真生了儿子,端王天天看着,难道就还真能不喜欢了?那可是他的骨血!”
  陶君兰一怔,苦笑起来。她心里明白,沛阳候夫人说的这些话,都是真的。都是极有道理的。
  可是,即便如此,她又能如何?害死姜玉莲?别说她愿意不愿意,只说有没有机会下手?应姑姑两个虽不喜姜玉莲,却还是要护着姜玉莲的安全的。
  至于对孩子下手,她就更做不出来了。而且,真做了,李邺日后知道了,那么就是有再深的情分也是不管用了!
  “若她生了儿子,你纵然下不去手,可也别让端王接触太多了,你可知道了?”沛阳候夫人一看陶君兰的样子,就知道她这是下不去手,便是出了个最简单也最笨的法子。
  陶君兰思量片刻,点了点头,缓缓道:“我肚子里这一个,和姜氏那一个就差一个月,倒是也不怕。”;
  第一卷 第329章 童言

  冬至节的那日,陶君兰进宫去给太后和皇后请安。
  康王妃是和陶君兰一路进宫的——事实上,是康王妃故意约了陶君兰一起进宫。用康王妃的话说:“既都是进宫,不如一起,正好路上也互相可以说说话,做个伴儿。”
  康王妃对待陶君兰的态度是有些微妙的。那架势,倒像是康王妃已经完全忘记了还有刘氏这么一号人物,直接将陶君兰当成是了端王妃。不管是态度,还是别的,都无形的将陶君兰的身份抬高了几分。
  当然,陶君兰心里明白康王妃为什么会如此。甚至她估摸着康王妃心里觉得如此对她,已经算恩宠和纡尊降贵了。可要她说,她还真不见得稀罕。
  若是可以,陶君兰倒是想离康王妃远一些。毕竟,两个本就不怎么相熟的人,非要装作要好相熟的样子,其实挺折磨人的。不过,康王妃的面子,她却是不能驳了的。至少现在是不能,所以只的压着耐心和康王妃干巴巴的找话说。
  到了宫门口的时候,陶君兰顿时微微呼了一口气,只觉得人都轻松了几分。
  陶君兰是要先去太后那边的——事实上,康王妃也是该先过去给太后请安的,毕竟太后是辈分最高的长辈。不过,皇后毕竟又是康王妃的嫡亲婆婆,自然又和她不同。
  而且,康王妃还要帮着皇后操持冬至的一些事情。所以,二人自也就分道扬镳了。
  陶君兰到太后宫中的时候,太后正在摆弄一盆刚起了花苞的梅花。
  陶君兰行了礼看过去,倒是有些惊讶:“绿色的梅花?”
  “可不是稀罕?统共也没培育出几盆,皇帝让人送了一盆过来给我。”太后松开手,让宫女将梅花摆好了,笑着对陶君兰道:“还别说,以往还真没见过这样颜色的。”
  陶君兰凑上去仔细看了看,笑道:“以往只在书上听说有这样的,却是也没见过。今儿倒是沾了太后的光,长了这个见识。”
  “再稀罕也不过是一盆梅花罢了。”太后笑着摇头,有些不大理解的样子:“我倒是不能理解那些花痴,爱花胜过性命的。再则,不过是颜色有些不同罢了,如何就稀罕成了这个样子?”
  陶君兰闻言顿时笑了,太后说这话,倒是很直白。当下她也随口道:“不过是各有所爱罢了。至于颜色不同就稀罕这个说法,倒是也和美人相似。颜色越是好的美人,就越是让人心神向往,就越是珍贵。花也如此。”
  至于爱花如痴胜过性命的,那到底也是极少数的人罢了。大多数的人,也不过是将之当成是一盆稍微稀罕些的花罢了。就比如太后,比如她。说起来,这样的东西落在他们这样的人手里,倒也是有些暴殄天物了。
  “今日冬至节,端王府可准备了新鲜羊肉汤?”太后笑问,倒是不再说起那梅花。“今儿御膳房送来的新鲜羊汤,我尝了尝倒是极好。中午让人做了羊肉锅子,你陪我一道用罢。栓儿也可喝点汤吃点肉,对身子极好。今年天冷,羊汤能御寒。”
  陶君兰一面笑着替太后剥橙子,一面答道:“庄子上早就送了两头活羊来。专门留着今日熬汤吃肉的;。我让人杀了,每个院子分了一块肉,且让她们根据自己口味做去。我倒是不操那个心了。”
  太后笑骂一句:“你就懒罢。”
  陶君兰嬉笑卖痴撒娇,“众口难调,我又何必去自找麻烦呢?”
  “刘氏如何了?”太后忽然问了这么一句话来:“眼看就是年边上了,端王府也不能慢待了刘家人,好歹面子上也该遮掩过去。毕竟刘氏还是端王妃呢。”
  陶君兰手指一顿:太后忽然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