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君兰一一答了,不过却是和太后跟前说的截然不同。这一次,她是将李邺的伤势往重了的说:这样说,自是为了减少皇后心里的膈应。毕竟若是真伤得不重,还赖在宫里,皇后肯定生疑。
  如今李邺受伤,又在宫中养伤,真惹恼了皇后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万一皇后狠狠心动点手脚,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所以,适当的夸大其词也是必要的。
  陶君兰说得哀戚忧心,皇后也配合的做出关切神色来,又高声吩咐:“我记得库里前些日子康王献上来的老参,去取出来给端王侧妃带过去。”
  陶君兰忙推辞:“这是康王献给皇后的,我们怎敢用?还是娘娘留着用吧,这是康王的一番孝心。”
  皇后笑得慈和:“也算是康王做大哥的心疼弟弟了。再说了,给端王用了,和给我用了,都是一样的。他早日好起来,我这心里也才放心。”
  陶君兰只得恭敬谢了赏赐,心里却是打定主意,这个还是回头扔了比较好。
  一时皇后忽又问:“我听闻端王能说话了?可有这回事儿?”;
  第一卷 第371章 打听

  陶君兰觉得,皇后能忍耐到今天才问这个事儿,已然是不容易了;。事实上,她来的时候便是做好了准备。
  如今皇后这么一问,她便是微微带了几分腼腆欢喜的笑意回道:“是能开口了。只是到底伤过嗓子,声音嘶哑些。加上这么些年没说话,所以也说得不好,不过太医说了,慢慢养着嗓子,练习说话是能够恢复的。至少说话是没问题。说起来,这一次倒算是因祸得福了。虽说九妹妹的婚礼被搅合了,可王爷却是能开口了。”
  说完这番话,她甚至还含笑反问皇后:“娘娘您说说,是不是因祸得福了?”
  皇后捏着佛珠的手指紧了紧,不过面上却是露出和煦的笑意来:“可不是因祸得福了。说起来,端王是个有福气的。都这么些年了,还能恢复过来。”
  陶君兰含蓄的笑:“说起来今年也是个好年成,不仅风调雨顺。还频频传出好事。宫里的宜妃娘娘传出好消息不说,王爷又能恢复说话,听说康王的几个姬妾都是有孕了?想必定能生几个大胖小子的。”
  陶君兰敏锐的注意到在她提起宜妃身孕的时候,皇后的面皮奇异的扭曲了一下,虽然掩饰得快,可是却还是叫人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记住了。
  当然,提起康王姬妾的身孕,康王妃的脸色也有瞬间的微妙变化。
  陶君兰见好就收,也不过分的去刺激皇后和康王妃,只叹了一口气,道:“不过,刚能开口就遇到了刺杀,也不知到底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了。真不知道王爷到底碍着谁了,竟是有人胆敢做出这样的事儿?”
  皇后登时眉头就是一跳。她觉得陶君兰这是在暗示什么。可是仔细看陶君兰的神色,却偏偏又看不出半点儿的端倪来。最后只得悻悻作罢。
  陶君兰适时提出告辞。
  皇后自然不会挽留,不过还是笑着道:“既然在宫中养伤,那每日里无事也该常常过来走一遭,陪我说说话才是。”
  陶君兰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一句场面话,而且本来她也是该每日过来给皇后请安的,所以应得飞快——不过她打算掐着时间去给皇后请安,随宫中的那些妃嫔一起去。这样一来,皇后纵然有心说什么,也是不好说的。
  总之,能少和皇后相处,那便是少和皇后相处罢。
  一路回了李邺暂时养伤的宫殿,陶君兰悄悄去来了一回尚且还在熟睡的李邺,见他睡得香,便是又去了小厨房准备。
  宝船太监做事自然是伶俐,就出去了这么一会的功夫,小厨房已是布置妥帖了,安排的厨娘也是在小厨房里等着了。
  陶君兰瞧见小炉子上吊着一个瓦罐,便是问了一句,知道是莲藕排骨汤,顿时就满意的点点头。如今李邺伤了骨头,自是要多喝点骨头汤才好。虽说这是贱物,可作用不小,而且做好了也是美味。
  因皇帝要过来用饭,所以小厨房这边今儿也不必准备什么饭菜——皇帝的份例搬过来,足够他和李邺两人吃了。
  所以她只让厨娘准备了一点儿李邺爱吃的茶点。这个是饭后佐茶的。因现在是春日,所以陶君兰准备的是青草团子。
  用刚冒出芽儿的青草砸碎了,挤出汁液来,用纱布过滤,最后用糯米面揉了,便是成了绿色的面团,再蒸熟晾凉,那糯米粉团子便是成了碧绿通透的翡翠一般;。再包了些各色馅料,一个个用模子压出来,最后再用新鲜采摘下来的花瓣儿沾点蜂蜜黏在上头,拼出各色花朵来。也就做好了。既好看,又清香开口。虽有些甜腻,可是用来佐茶却是再好不过。
  厨娘被陶君兰指挥得团团转,却也没有怨言,笑着赞:“这个以前却是没做过。只在老家的时候吃过,不过简陋得很,也不如这个精致。”
  陶君兰笑了笑:“以前做姑娘的时候成日在家里,也就琢磨这些。如今反倒是没工夫琢磨这些了。”
  厨娘深以为然:“这是自然。这女人只有做姑娘的时候最是自由自在,这成亲了围着丈夫孩子转,哪里还有别的闲工夫?”
  厨娘健谈,陶君兰也不嫌弃厨娘身份低微,二人在厨房里,一面忙活一面却是聊开了。
  厨娘原是御膳房里的,在宫里也呆了两三年了。手艺说不上特别好,可也过得去。她如今也快四十了,儿子都娶了媳妇,已经添了孙子,倒也是个有福气的。家里因了她在宫中,日子倒是过得十分富裕。
  厨娘还说,待到日后她出宫了,就拿出这些年存的钱开个小饭馆。横竖她儿子也是厨子,倒是不怕生意不好。
  陶君兰见她是个爽朗的,又不曾服侍过其他主子,便是也放心了几分。之所以和厨娘说这么久的话,也未必没有要打探一二的意思。
  除了这些,陶君兰还打探到了一些别的事儿。比如宫里如今唯一的孕妇宜妃就是个极难伺候的,以前不得宠的时候也不见怎么讲究,如今怀了孕,倒是一下子就讲究起来了。什么金贵麻烦吃什么。前些日子更是点了名要吃江南那边才有的什么鱼。做一碗鱼肉出来,足足用了一小篓的鱼。每条鱼只取了腮后月牙形的那块肉。偏偏那鱼也才不过小孩巴掌大。
  最关键的是,那鱼宫里没有。最后还是康王不知从哪里寻来了一篓子,这才算是完事儿。
  当然,康王这般殷勤,很是得了皇帝一顿夸赞。
  再比如,不管皇后还是皇帝,都发了话——宫里的好东西,如今都先紧着那位宜妃。
  再比如,宜妃仗着肚子里那块肉,行事张狂,得罪了宫里不少人。
  陶君兰一一听了,倒是忍不住心头哂笑:宜妃倒是也挺会抓住时机的。毕竟,等到孩子一出生,皇帝的宠爱肯定都是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对于本就不怎么得宠的宜妃本身来说,皇帝怕也真是未必稀罕。
  不过宜妃毕竟是李邺的庶母,她听归听,嘴上却是一句半句也不议论的。
  如此做完了青草团子后,陶君兰便是去叫醒了李邺。一则是因为是估摸着时辰皇帝该来了,二则是这般睡下去,只怕晚上走了困,反而睡不着了。
  宝船太监先派了徒弟银生小太监过来穿膳。
  因了李邺腿脚不方便,所以便是将饭摆在了内室;。待到饭摆好,便是听闻外头宝船太监高声道:“皇上驾到!”
  陶君兰忙出去迎了。
  皇帝摆摆手免了礼,却是不多话。而陶君兰也注意到皇帝眉宇之间的疲惫之色,心道也不知道下午做了些什么,竟是这样疲惫。
  不过,看到李邺的时候,皇帝的心情便是好了许多。
  因为李邺虽不能下床行礼,却能开口说话了,见了皇帝便是唤了一声父皇。
  李邺伤的虽是左边胳膊,可是腿上也还有伤势,因此只能半坐在床上,在床上另外摆个小炕桌吃饭。
  皇帝一人坐在床边的桌子上,父子两人倒也算是相对而坐了。只是距离远了些,不过显是不妨碍说话的。
  皇帝瞧见李邺跟前单独摆着一碗莲藕排骨汤,倒是觉得有几分想吃,陶君兰见皇帝目光停留,不待皇帝开口便是主动介绍:“这是莲藕排骨汤,莲藕炖得都糯了,皇上不如尝尝。”
  然后主动用碗给皇帝盛了小半碗的汤,并两三块藕和几块排骨。
  皇帝又让宝船太监将他觉着好的菜都给李邺分了,放在李邺的炕桌上。
  刚准备开动,太后那儿便是又送了菜过来,皇帝瞧了一眼顿时笑起来:“太后送的这些,倒是合朕的口味。”
  陶君兰看了一眼李邺,见他专心喝汤,便是主动开口:“王爷也是喜欢吃这些菜色的。”
  宝船太监便是笑着接了一句:“果然不愧是父子,这爱好口味也是差不多。”
  皇帝登时龙心大悦。也不知动了什么心思,却是不要人服侍了,只让人退出去。
  陶君兰寻思着李邺应该能自己吃饭,也不用人特特的服侍,便是没有异议的和宝船太监一起退了出去。
  出了屋子,陶君兰便是笑:“宝船公公也去厨房吃一碗莲藕汤吧。您跟着皇上也不知什么时候才得闲吃饭,不如趁着这个功夫先用了饭。我在这儿守着。若是里头有吩咐,我让丫头去叫您。”
  宝船太监却是犹豫着不敢接受。陶君兰再三劝了,他这才应了。又笑着谢恩:“多谢陶侧妃赐饭。”
  陶君兰笑了笑,“我该多谢公公才是。”宝船太监处处帮着李邺,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宝船太监却也不急着去吃东西,反倒是压低声音道:“皇上今儿发了好大的火,将大理石和京城府尹都骂了个遍儿。”
  陶君兰恍然,怪不得皇帝看着神色那么疲惫呢。
  “这会子也就是端王爷能哄着皇上高兴了,”宝船太监声音又低了几分,语气更加神秘了:“京城府尹怕是要换人了,连着出了这么两回事儿,皇上心里恼着呢。”
  陶君兰看着宝船太监,心中微微一动。宝船太监特特的说起这个,是什么意思?;
  第一卷 第372章 局势

  也不知父子两个到底说了些什么,反正皇帝走的时候,倒是心情不错的样子。
  陶君兰看了一眼桌上剩的半盘子青草团子,笑了笑:“你没让皇上多吃罢?这个吃多了可不好克化。”
  李邺瞅了一眼盘子里剩下的几个青草团子,也笑了起来:“父皇吃了两个,剩下的都是我吃的。这个味道不错,清清淡淡的,让人想起了春日纵马郊游的情形。”
  陶君兰瞥了他的腿一眼,不客气的开口:“你就省省罢,还纵马郊游。以后都只能坐车了。”
  李邺登时笑容便是一噎,他以为之前她不过是说笑罢了,可瞧着这个架势,倒像是要来真的。不过眼下他伤成这样,也的确不知什么时候才又能骑马了。
  “宝船太监今儿与我说,皇上今日心情不好。”陶君兰将宝船太监的话一一与李邺压低声音说了,末了皱眉:“总觉得他最后那句话是别有深意。”
  “这是在提醒我。”李邺面含微笑,靠在软枕上,整个人都添了几分慵懒的气质:“这是在提醒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现在的京城府尹拉下马,重新换一个我们的人上去。”
  可陶君兰还是不明白:“你不是说宝船太监从来都不偏帮谁?那他还跟我们说这话?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李邺看着陶君兰皱眉迷惑的样子,柔声解释:“其实也不尽然。这也算不得是在偏帮我们。毕竟,出了这样的事儿,如今的京城府尹肯定是要被换下来的。你不也说了,父皇心情不好。为的也正是这个事儿。京城府尹是何等重要的位置?说是委以重任,可是半点不过。”
  陶君兰知道还没说完,便是饮了一口花果茶,末了又捻起一个青草团子慢慢吃着,只等着李邺解释。
  “如今这个府尹,还是衡国公推荐上来的。父皇也一直颇为信重。”李邺慢慢解释,也不着急:“所以出了这样的事,显然是等于打了父皇的脸。要知,出事儿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宫门口了,处处都是巡逻的官差,可我都还伤成了这个样子——”
  李邺没说的是,固然他伤成这样也有他自己用人不淑的缘故,可是也和周围巡逻官差办事不力有关系。而且他还死了一个亲卫。若不是那亲卫以身挡箭,他只怕当时就被射成了一个刺猬。之所以自己滚下马背,也是为了躲避箭矢。
  最关键的是,行刺的贼人居然还毫发无伤的跑了。而府尹的人去追,还追丢了。所以,不怪皇帝迁怒,换做是谁,也不会轻饶了应天府尹。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次应天府尹都是要换人了。宝船太监也不过提了一句,算不上帮忙。而这一次,就是衡国公,也要受到牵连。肯定会被训斥。”李邺浅笑,可眼底却是渐渐浮上来几许幽深:“衡国公府把住京城府尹一职,已经有些年成了,这一次是难得的机会,若是真换上了我的人……”
  京城府尹这个官职,说来不大,可是手里握着的权力却是不少。必要的时候,府尹甚至是能够调动护城军的。
  陶君兰点了点头,又问李邺:“你可有把握换成咱们的人?”
  李邺被陶君兰这么一问,顿时因为她那一句在自然不过的“咱们”给取悦了,眼睛都含了笑意,声音又柔了几分:“把握不大,可是阻拦衡国公再推荐人上来,却是十分简单;。”
  衡国公,便是如今皇后的嫡亲大哥,康王的嫡亲舅舅。也是皇后和康王一直以来最大的仰仗。
  衡国公府里人才辈出,既有文臣也有将才,所以才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发展到这么一个地位。不仅扶持出了一个皇后,更是让皇帝都要忌惮几分。
  当年皇后之所以敢那么跋扈,和衡国公的撑腰脱不开关系。
  所以一直以来,衡国公也是李邺的眼中钉。更是头号要忌惮的人。当然也是第一个就要打压的人。
  衡国公府存在一日,皇后就能嚣张一日。没了衡国公府,皇后就只还剩下一个后位,便是什么都做不了了。
  而他为了今日,也不知道计划了多久,盘算了多少回。本以为还要以后才有机会,可没想到,现在却是歪打正着,天赐良机。
  所以,李邺是真心打心眼的认为这是天意,天意都在帮他报仇,帮他得到想要的一切。
  陶君兰闻言也是欢喜,随后又觉得头疼:“可是如今你养伤呢。连门都不能出。”不能出门,更不必说安排这些事儿了。
  李邺笑了笑,言道:“明日你不是要去接拴儿?回府之后,你叫了刘恩,将这番话告诉他。再让他去寻陈赋。”
  陶君兰心中微微一动,看向李邺:“你的意思是,要陈赋担任此职务?”
  李邺摇头:“福清太过年轻,父皇不会答应。不过陈大人有个门生,唤作古令之的很不错。之前做过河北知府,父皇曾赞过。”
  陶君兰闻言,心中顿时也转过味儿来:“陈大人素来再公正不过,想必也不会有人反对。就是皇上想必也会满意。”
  若是陈赋不娶陶芯兰也就罢了,可是既成了儿女亲家,那么陈家自然是要倾向端王府的。再则,就是陈赋本人,也是和李邺很是相投。
  “古令之和陈赋关系是否很是要好?”陶君兰笑吟吟问李邺。
  李邺点点头,“古令之今年三十有三,虽说年长福清许多,可是二人一直十分相投。古令之前年死了发妻,如今有一双子女,正好也在京城安定下来,说上一门亲事。”
  陶君兰闻言倒是动了心思:“若是我们与那古令之说上一门亲事……”
  李邺之前也没动过这样的心思,不过被陶君兰这么一说,倒是觉得也并不是不可以,当下点点头:“倒也不是不可。不过却也不好勉强人家,你可以留意一二,若成了也就罢了,若不成也不必强求。不然反倒是伤了情分。”
  陶君兰自是明白这个道理,接下来几日便是在心中琢磨自己认识的人里,有哪些合适,可以介绍给古令之的。
  第二日,陶君兰早上服侍李邺吃了早饭又喝了药之后便是匆匆回了端王府去接拴儿;一出宫门,陶君兰就吩咐王如:“去,叫了刘恩进府来,我有话吩咐他。”
  王如便是与陶君兰分道扬镳。
  因而陶君兰刚回了府,那头刘恩便是已经在二门口候着了。
  说起来,自从李邺回来之后,陶君兰便是没见过刘恩了。如今见他身量又胖了几分,看着更忠厚老实了,便是忍不住笑:“你这般出去,倒是更容易骗人了。”
  刘恩腼腆的回话:“做生意讲究个童叟无欺,奴才这是面由心生。”
  听他说得熟稔,陶君兰便是知道这话估摸着他常用来忽悠人。当下笑了一阵,也不再多说了,肃穆了神色:“今儿匆匆叫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吩咐你。”
  刘恩闻言,顿时也收起了招牌的笑容,肃穆起来:“但凭王妃吩咐。”
  “王爷遇袭受伤的事儿想必你也是知道的。”陶君兰叹了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