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起九公主,李邺自然是更担心陶君兰的:“你也该请个大夫看看。”
  “不打紧,我喝了压惊茶便是没什么了。”陶君兰点点头,又道:“再等会儿开饭了之后,是叫人单独送过去叫他们夫妻两个一块儿吃,还是仍是一起用?”
  李邺想了想:“一起用吧,横竖病了也不能吃别的,且让小九好好歇歇。”陶君兰心里还是十分想念这个弟弟的,难得有一次机会,姐弟两个若是连吃饭都不在一处,心里怕也是遗憾。
  又过两日,陶君兰正听婆子们回话呢,那头忽然外头的管事便是进来回报:“登闻鼓被敲响了!”
  陶君兰心中一惊,随后脸上的颜色都变了。李邺昨儿还与她说起太子的奏折还没回来,心里还着急呢。今日登闻鼓就被敲响了,她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是李邺的计划。
  “快,去打听是怎么回事儿。是谁敲响了登闻鼓。”陶君兰几乎是忍不住站起来,急切的喝道。顿了顿又怕被人看出异样,便是又解释一句:“这登闻鼓何等重要?是谁这般大胆?又不知有如何冤屈?”其实她就算不解释也未必就会叫人觉得奇怪——因为是人听了这话,都是觉得好奇得不行。
  这登闻鼓被敲响的后果是什么,只怕京城的人每一个不清楚。而最关键的是,自从设立以来,那登闻鼓也不过只被敲响了一回!而那次登闻鼓敲响的后果则是一位亲王被斩首于街市。同时包庇之官员悉数罢免。
  这一次,不知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刻,只怕全京城的人都翘首等着看呢。而端亲王府叫人去打探,不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儿?
  然而,消息还没回来,那头九公主便是急匆匆的过来了——九公主还病着呢,此时连这个也顾不上了。衣裳也来不及换,头发也只是随意绾了发髻罢了。
  九公主的面色也不大好看:“不是拦了我马车的那人。那人早就被说动了。”
  陶君兰闻言,顿时露出几分苦笑来;“我猜到了;。”
  “那如今怎么办?”九公主脸色还有些苍白,此时面色沉沉看上去越发的憔悴:“这么一来,计划就全都坏了。”
  “也不至于。”陶君兰冷静下来,微微摇头:“这事儿只是提前说了出去,让人知晓了。可如今河北的惨况却是真的。咱们纵然不能让太子吃亏,可至少博一个好名声却是能做到的。”
  不管情况如何,端亲王府都不亏,只是:“计划却是被打乱了。只怕这下是达不到以前那般预料的结果了。”
  皇后知道了这事儿,那么不管太子递回京的折子写了什么,皇后都不会让皇帝第一个看到。等到了皇帝手里的时候,太子的折子必然全都说的是实情。
  轻轻用指尖点着桌面,陶君兰脑中此时一刻不停的想着自己如今该如何做。
  九公主着急的看着陶君兰。纵然她不愿承认,可的确到了这个时候她是半点没有主意的,只能盼着陶君兰。而且,也唯有陶君兰做出来的决定,才能够叫她信服。
  抛开别的不谈,这方面陶君兰却是从没有出过什么错。甚至每一次做出来的事儿,都是对李邺有利的。对大局有利的。
  这一点,就是太后也是承认了。所以,太后才压住了给李邺选端亲王妃的事儿,才让陶君兰继续一家独大。无他,只是因为现在李邺需要一个贤内助。一个有眼光有决断的贤内助。
  而陶君兰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
  “叫人备车,我要去一趟沛阳侯府。”陶君兰微微眯了眯眼睛,朗声吩咐。开口之前,她心中已经是有了决断。
  九公主期盼的看着陶君兰,“有法子了?”
  “你替我走一趟八公主府,请八公主想法子,一定要拦截皇后或是王家派出去的人。”陶君兰看了一眼九公主,神情肃穆的轻声言道:“这事儿很重要,请八公主务必帮忙。再告诉她,此事儿若成了,我必有重谢!”
  九公主微微犹豫:说实话,她并不觉得八公主会帮忙。关键不是八公主不愿意,而是八公主没那个能耐,还得转头去求助八公主的外祖家。所以,只怕八公主为难之下也是不会去开那个口的。
  陶君兰摇摇头:“若八公主犹豫,便是告诉她,若此事儿成了,英嫔必为妃。将来不必殉葬。八驸马也能再升一级。”
  九公主瞪大眼睛,有点儿不可置信:陶君兰哪里来的自信和笃定,竟敢许下这么大的诺言?
  不过,看着陶君兰镇定从容以及毫无虚假之意的作态,九公主到底还是下意识的便是转身就往外头走。准备去寻八公主。
  而陶君兰则也是匆忙的往沛阳侯府去了。路上,她不住催促车夫将马车赶得更快些——这事儿不能等。一旦时机错过,那就真没半点机会了。
  当然,她不知道李邺会做些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也来不及去问了。她必须立刻将这些能做的,都做了。她不能容许此事儿有遗憾。;
  第一卷 第523章 请求

  许久不曾见过沛阳侯夫人,如今突然见面,双方倒是都有点儿不大熟悉了。
  说起来上一次见到沛阳侯夫人,还是在老衡国公夫人的丧礼之上。那时候,她也刚痊愈不久。自从那一次,衡国公府算是彻底的失去了沛阳侯府的掌控。
  倒是沛阳侯夫人先反应过来,“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可是有事儿?”
  “登闻鼓被敲响的事儿想必母亲也是知道了。”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捧起茶盏喝了一口润润喉之后,便是将来意说明了:“其实我今儿是来请您帮忙的。”
  “帮忙?”沛阳侯夫人自然是一头雾水,“和登闻鼓被敲响有关系?若是这个事儿,我又如何帮得上忙?”顿了顿,沛阳侯夫人倏地大惊失色,忙问:“你别说这事儿和你有关系。”
  看着沛阳侯夫人眼底的关切之色,陶君兰摇摇头:“和我关系不大,可和王府有关系,和天下百姓也有关系。”
  因了这事儿也不好说得太仔细,而且也没功夫去说得太仔细,所以陶君兰言简意赅:“今日敲响登闻鼓的人,是为了揭发贪官污吏,官官相护而来。那些赈灾银子,被中饱私囊,如今百姓已是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所以,这才有了这个事儿。”
  “这是好事儿,怎么?”沛阳侯夫人越发的一头雾水了。
  陶君兰抿抿唇:“太子去视察了,如今折子必然在路上。更巧的是,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员里头,就有与太子交好的。我猜,太子必不会以实情上报,必然帮着遮掩。若是这折子能原封原样的呈给皇上,想来太子一定会被苛责。”
  沛阳侯夫人沉吟片刻就明白了陶君兰的心思:“你这是害怕皇后因了这事儿也想到太子可能隐瞒,所以改了折子。替太子掩护将这事儿揭过去。”
  陶君兰点点头:“您比我更了解皇后的心思。”
  “以皇后的行事风格来说,这事儿只怕是必然的。若我没猜错,只怕这会子皇后都派人前往,要截取折子了。”沛阳侯夫人拢着眉头言道,有点儿担忧:“就算去追,未必也能追上。”
  “不会有那么快。”陶君兰摇摇头,随后又道:“况且我也请了人看着动静。如今,咱们拼的就是时间。不说别的,只要能阻拦了皇后的人就行。哪怕折子内容咱们也不知道,我也愿意博一回。”
  “你是想让我们派人去追。”沛阳侯夫人明白陶君兰的意思。
  “是,我想请几位哥哥亲自出马。兵分几路,务必拦截皇后之人,务必护着那折子原封原样的到达皇上手中。”陶君兰站起身来,深深的朝着沛阳侯夫人一拜:“这次之事有危险,可我着实却也找不到其他能托付的人,而且其他人也没有这样的能耐;。所以我只能腆着脸皮开这个口。还请母亲帮我一回。”
  沛阳侯夫人看着陶君兰,好半晌才叹了一口气:“的确是有危险。路上就不说了,只怕皇后知道了这事儿,是要狠下心来对付皇后了。这不仅是你那几个哥哥危险,更是整个沛阳侯府的危险。”
  陶君兰只是不起身,听了这话也不反驳不再多说,只静静等着。
  “这事儿太大,我却是不敢答应你。这样,我将这事儿告诉侯爷,他若肯也自然好,他若不肯,我却也是没有什么法子了。”沛阳侯夫人最终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说实话,这样的回答极不干脆,可是却也是最为谨慎最为稳妥的法子。
  陶君兰自然不可能逼这沛阳侯夫人答应此事,纵然有些失望和着急。她还是忍住了,朝着沛阳侯夫人一拜:“多谢母亲。”
  不管怎么说,沛阳侯夫人总算是没直接一口拒绝她不是?
  其实她心里有八成把握,觉得沛阳侯是不会拒绝的。要知道她们本来就是一条战线的,不帮端亲王府难道还能去帮皇后?那自然是不可能,沛阳候府和皇后撕破了脸。纵然再和好也有裂痕在,双方心里都会再有芥蒂。
  而原本皇后就没将沛阳侯府放在眼里,不过视为一条走狗罢了。所以,沛阳侯府如今纵然回头再去找皇后合作,那将来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倒是跟着李邺行事,将来一旦李邺登基,那便是有从龙之功。再加上沛阳侯府与她的这曾干系,那么更是不必多说,就该得几分厚待的。
  其实,她也可以对沛阳侯府像是对八公主那样许诺给好处,只是这样一来却是显得有些太过功利了。而且,更犯不着。沛阳侯府要什么有什么,她能许诺的东西也是十分少。换句话说,现在纵然许诺也不过是画饼充饥,有些骗人的意思。让沛阳侯府多想了,反倒是十分不美。
  所以,倒不如诚恳的请对方帮忙。她亲自来跑一趟也是这个意思——否则,她也大可叫人传话就是。
  从沛阳候府出来,陶君兰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轻声叹了一口气:天是真要变了。
  果不其然,还没到了王府,天上就开始落雪了。一片片鹅毛一般,飞飞扬扬将人视线都挡住许多。待到陶君兰回了府中,马车顶子上都已经积出了一层雪来。
  叹了一口气,想着只怕那些百姓更是受苦,陶君兰便是又觉得心里有些难受。纵然知道即便那日立刻将这个情况禀告下去,如今那些百姓还是一样的不可能改善情况,可是她心里还是觉得愧疚。
  想了想,她便是侧头吩咐总管:“去,准备一辆不惹人注意的小马车,我要去一趟九公主的私宅见一个人。”
  不管怎么样,她觉得去一趟的话,她心里是会好受许多的。所以,她便是也顾不得许多了,冲动的便是下了这个决定。
  碧蕉闻言倒是猜到了几分陶君兰的心思,可看了看天色忙又劝道:“天都成这样了,要不明日雪停了咱们再去罢?”
  在碧蕉看来,自家侧妃是何等尊贵的身份?哪里就能纡尊降贵亲自去看一个流民?倒不是她瞧不起人,而是那人一则是男子,二则如今也是落魄得很,怕污了自家侧妃的眼睛;“现在就去把,明儿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去。”陶君兰摇摇头,将这事儿定了下来。
  于是一辆乌蓬马车悄悄的从端亲王府侧门出来,然后悄悄的往九公主的私宅去了。里头坐的便是陶君兰。
  马车十分小,尚且不及她平日乘坐那个一半大。里头更是简陋。软垫什么的一应俱无,就是透气的也不过是个小帘子,门也是只用了个帘子就算完事儿。自然不像是她往日那个,马车上门是门,窗是窗,就像是个精致的小房间。
  九公主的私宅坐落在京城里的城东,这一片多是平头百姓,或是商贾之家在居住的。这一处不管是街道还是屋子都和城南那边完全不同。处处透着一股子的小家碧玉般的味道。紧凑,普通,却也温馨。
  陶君兰想起了当年自己住的小宅子。然后又想起了当年李邺悄悄的替她做的那些事儿,不由得轻轻笑了笑:不管什么时候,想起这些事情来,她心里总觉得十分温暖好受,更是能感觉到李邺对她的在意和付出。
  当日她那般身份,也只李邺一人尊重了她的意愿。至于其他人,却是从来没有将她当成过人来看,只当成是一个玩物或是一个低贱的宫人罢了。
  就比如孔玉辉那样的人,都会觉得,她不过是个宫女,就算强纳了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看上了她,那还是给她脸面。她不愿意那便是给脸不要脸。
  那个时候,她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她会和李邺在一起,更从未想过,她还会有如今这样的身份,还会有觊觎那个最高位置的可能。
  一晃这么些年过去,连她和李邺的孩子都有了一双,更是都这般大了。可是有时候她看着李邺,却还总觉得时间其实一直都没变似的。当然,她心里其实还是很清楚,其实有许多事情都变了。李邺有变化,她也有变化。
  比如,她这会子就不如那会儿单纯了,更不那么执拗了,更是有点儿野心勃勃了。
  想起太后对自己的评价,陶君兰又是一笑:或许最开始的时候,她是真被冤枉了。可是现在,太后却是真没冤枉她。她的确是有野心,的确是处心积虑。
  一路上陶君兰想起许多往事,待到听见外头车夫禀告说是到了,她这才回过神来。撩开车帘一看,便是看见了一所半新不旧的宅子。看样子,宅子应该也不大,格局也一般。九公主自己来住显然不可能,不过用来安顿一两个人却也是正合适。
  车夫已经将门环扣响了。
  陶君兰也就在碧蕉的搀扶下跳下了马车,然后站在门边等着。
  足足过了许久才有人过来开门,门似乎该修了,一开便是吱呀一声,叫人牙酸得厉害。
  陶君兰看着这名老仆,心里盘算该怎么说。就听得车夫说了两句话,随后那老仆就放行了。顿时她便是有些讶然:这是暗语啊。
  也没心思去追究车夫怎么会知道暗语,当下陶君兰便是直接往里头去了。她想见那人一面,甚至是有些迫切。;
  第一卷 第524章 利用

  那人被带过来的时候,面上的神色还有些拘谨。尤其是见陶君兰是个女子的时候,这份拘谨也就更加的明显了。那副小心翼翼连眼睛都不敢乱转的样子,更是显得有些不安。
  陶君兰柔声道;“你也不必害怕,我只是来与你说一件事儿的。我是端王侧妃陶氏,你可叫我一声陶侧妃。端亲王你之前是见过了,那是我夫君。”
  一听她自己表明了身份,那人倒是抬起头来了,有些激动:“您就是陶侧妃?”
  陶君兰微讶:“你知道我?”
  那人倏地跪下了,重重的磕了一个头:“若不是陶侧妃您,小的老母亲和兄弟一家早就都饿死病死了!他们正是因为被安排去了您的庄子上,这才都活了下来!”
  陶君兰自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儿,当下更加讶然。不过反应过来后却是又摇头:“你也别这般,我也是做了我该做的罢了。再说,拿出庄子收容你们的人,也不只是我一个。”
  “小的知道这个法子是陶侧妃您提出来的。”那人跪伏在地上,许是太过激动声音都有些哽咽:“还有后头您施药给粮,更是救了多少人?小的替那些乡亲们,给您叩头了~”说着,果然又再结结实实的磕了一个头。
  陶君兰忙叫人将她扶起来了。其实,越是知道这些她心里也就越是愧疚:那会救人,她也不全是为了做好事,更多的还是想给李邺赚一个好名声。就像是这一次,救人的时候她出了不少力,可是如今她为了私念也可以狠心不去理会那些可怜的百姓。
  所以,她当不起。
  “王爷是与你怎么说的?”陶君兰具体却是不知道李邺到底和这人怎么说的,所以也不好贸然开口,反而先问了这么一句。
  那人自从知道她的身份之后,态度倒是完全不同了。不仅热络恭敬了许多,而且不安和拘谨也少了。只是取而代之的却是另一种尊敬,更叫她不习惯了:“王爷只告诉小的,叫我在这儿先住两日,待到时机合适了,他便是带我去敲登闻鼓。”
  说起登闻鼓的时候,那人神色都微微有些凛然,更有些紧张——普通百姓,谁敢随便提起这个话题?更别说还要去真的敲鼓了。
  陶君兰点点头:“如今却是也不必你去了。今日已经有人敲响了登闻鼓,目的和你一样。想来却是你的乡亲——我来是想问问,你如今打算如何?是继续在京城避难,还是想早日回去家乡。”
  那人呆了一呆,随后大喜过望,再然后却又想起身来,小心翼翼看了陶君兰一眼:“可王爷不说时机不到?”
  陶君兰苦笑一声:“对我们来说时机不到罢了。这事儿你也不必担心,如今既然有人替你做了这事儿,你也正好就不必再冒险了;。只是,不管你此时想留下还是想回乡。我都有个不情之请。”
  “陶侧妃请说。”陶君兰郑重其事的语气让那人受宠若惊,忙就答应了。
  “还请你将碰到过我们的事儿忘记罢。别再对人说起,只说你来得晚了,那人比你先到先敲响了登闻鼓就好。其他的,一并都忘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