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君兰微微眯了眯眼睛,抱着手炉的手也是忍不住扣紧了。今时今日,她算是见到了姜玉莲最真实最叫人厌恶的嘴脸了。说实话,她是真有一种想吐的恶心感。
  “你想要什么?”陶君兰会这么问,自然不是真顾虑阿武,而是真有几分好奇的意思。她想知道,姜玉莲想从她这里得到什么。
  “我要你将慎儿记在王妃名下,充作嫡子养。”姜玉莲说这话的时候,唇角微微勾起呈现出几许笑意。
  陶君兰看住姜玉莲,半晌一笑:“好,这事儿容易,我明日随你进宫的时候,亲自与太后说就是了。”
  陶君兰答应得这样容易,倒是叫姜玉莲有些不敢置信了。甚至于是忍不住的将陶君兰看了又看。
  陶君兰心知肚明知道自这不过是姜玉莲觉得自己这是在哄骗她,所以不肯相信罢了。于是,她干脆扬声道:“当着这么多的面我答应了这事儿,自然是不会反悔。我纵不算一诺千金,可好歹总算也是能说到做到的。至少,我陶君兰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儿和你撒谎,连脸面都不要。”
  这么一说,果然姜玉莲顿时也就放了心。当即便是道:“那好,此事成了之后,我再将那孩子还给你。”
  陶君兰冷笑一声,“却是不必了。我没耐心也等不到那个时候,来人,给我砸门。谁敢反抗,一律扒了衣裳跪在雪地里,跪三个时辰再发配去庄子上做最苦最累的活计!谁若敢伤了孩子一根毫毛,我要他立刻以命相抵!”
  陶君兰这话冷硬无比,掷地有声。一时之间倒是叫人有些不敢看她了,只觉得威严无比,不敢触犯。
  姜玉莲也是一时被镇住了。不过很快她就反应了过来,打算开口叫人别理会陶君兰这话;陶君兰早有预料,冷眼看着姜玉莲,徐徐道:“姜侧妃若敢多说一个字,我却是不会再给姜侧妃你留脸面了。”
  姜玉莲的脸色刷的白了。她听出来,陶君兰这话的意思是,她若敢轻举妄动,那么她的下场绝不会很好看,说是脸面尽失也是有的。
  甚至,说不得陶君兰还会拿出对付下人的那一套手段来。
  姜玉莲怯了,自然也就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陶君兰冷笑了一声,转身就往外走。而照顾阿武的奶娘则是匆匆进屋去将阿武抱在怀里,也是跟了出来。
  直到此时,这件事情才算是彻底的落下了帷幕。不过,却也只是暂时的,日后想必只会更加狂风暴雨肆虐。
  比如,经历了此事儿之后,皇后只怕是再不肯放过陶君兰了。必然是欲除之而后快,就是宜妃也不见得就没有这样的心思。
  因为,她们都清楚,陶君兰是知道了那事儿的内情。既然如此,那么只有杀人灭口才能叫她们觉得安心。
  陶君兰回了沉香院,便是坐在那儿一言不发的想接下来的事情。说实话,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她心里是半点安稳也没有。只觉得自己像是走在悬崖峭壁边上,一步留神就是个粉身碎骨的危险。
  她想李邺了,无比的想。若是李邺在,她大可依靠在李邺的胸膛里,让他护着自己。再不济,两人互相依靠着,总能更心安更镇定一些。
  若是李邺能回来就好了。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又有些恍惚的想:不知道李邺在外头有没有想她?想来是应该有的吧?
  阿武那头吃了奶,也就一下子安静了。拴儿和明珠被奶娘抱了过来,似乎是觉察到气氛不对,拴儿倒是有点不敢调皮了,只频频的看陶君兰。
  “这般作甚?没得吓坏了孩子。”青姑姑是跟着拴儿一起过来的,见了陶君兰这般,倒是忍不住出了声。陶君兰如今越发的尊贵果断,青姑姑早已经不怎么随意给陶君兰建议了,只是细心照顾拴儿。只是今日,青姑姑却是觉得自己非开口不可了。
  陶君兰抬头看向青姑姑,面上有显而易见的疲惫:“姑姑陪我说说话罢。”
  一时众人都退出去,唯独青姑姑留下。
  青姑姑一拍大腿,皱眉道:“不是我说你,如今你怎么倒是成了这样?以前的精气神呢?这点事儿就将你打倒了不成?”
  “以前做宫女的时候,我觉得真是累啊。成日也没个头似的,如今做了侧妃,做了端亲王府说一不二的人,可没想到却是更累了。以前只是人累,如今却是心累。”陶君兰苦笑了一声,揉捏了一下鼻子:“如今我心里只想着恨不得将这些事情都甩开,什么都不管得好。”
  青姑姑听出陶君兰话里话外的委屈和疲惫,心知肚明这是怎么回事儿,当下叹了一口气:“你做你的,管别人怎么想。什么样的人,就只看见什么样的事儿。你又何必计较?没得贬低了自己。再说了,你做这些也不为旁人,为的是什么,你心里还不明白?”;
  第一卷 第559章 平静

  青姑姑的劝说起了不小的作用,陶君兰微微震撼沉思之后,便是笑着点头:“是我糊涂了。”
  顿了顿,她又叹了一口气:“我打算将姜玉莲送进宫去,然后将慎儿放在王妃刘氏的名下。再分开她们母子。姜玉莲这样的性格,着实不适合再教养端亲王府的小公子了。”
  姜玉莲的人品,甚至都是值得人怀疑的,这样的人,怎么养孩子?更别说是他们这样人家的孩子。一旦长歪了,那就是真成了祸害了。不管是将来兄弟之间,还是对于百姓或是其他人,都不好。
  所以,她之前虽还一直犹豫不定,不过现在却是下定了决心。姜玉莲的确是不适合再养着慎儿了。趁着慎儿还小分开他们母子,找个人好好教养着,将来总不至于成了祸害不是?
  只是这样一来,到底分开了人家母子二人。姜玉莲也就罢了,只怕将来慎儿长大之后埋怨她,觉得她让他们母子分离,生出恨意和嫌隙来。
  青姑姑一惊,随后沉思了半天。这事儿着实不是什么小事,她自是不敢随意评论的。好半晌,青姑姑才叹了一口气:“姜侧妃那样子,的确是不适合教养孩子。你这么做也无可厚非,王爷想必也不会阻拦,只怕太后觉得不妥当。”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如今哪里还顾得上太后对我怎么看?横竖从一开始太后也并不曾多喜欢我,我也没必要太在意。顾得上一头,顾不上另一头。总不能奢望鱼与熊掌兼得罢?”
  青姑姑也是跟着叹了一口气:“的确是顾不上。”只是如此下去,恐怕将来总会有隐患。太后的意思,对李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到时候太后万一……就是李邺一心向着陶君兰,只怕到时候也是为难。
  第二日一大早,陶君兰就将姜玉莲亲自送入了宫中。然后将她的打算和太后说了。
  果然太后听了之后便是皱眉:“这怕是不妥当罢?那毕竟是姜氏自己的儿子,如此行事怕有伤天和。”
  陶君兰低着头叹了一口气:“太后这话也是,只是咱们这样的人家,教养孩子比普通人家不知重要了多少倍。慎儿若真被教坏了,将来只怕更加难办。再则,虽说母子分离,可是也并不是真要断了她们母子情分,偶尔还是可以见面的。只是教养却是不能让姜玉莲教养的。再则,姜玉莲自己主动说要将慎儿记在刘王妃名下,那么这么一来,慎儿算是王妃的儿子,既然是这般,那就更该好好教养了。不让她养,也算是名正言顺。”
  “果真是姜氏自己主动要求的?”太后皱眉轻声问,面上神色明显是不怎么喜欢和认同。
  陶君兰抬头和太后对视,抿唇反问:“我又如何敢替姜玉莲做这样的决定?太后您说呢?都是做母亲的,我也尝过那样的苦楚,我自然是不会去勉强旁人;。”
  太后便是没再说反对的话,只道:“这事儿你拿主意罢。”
  这事儿便算是定了下来。陶君兰将姜玉莲母子留在寿康宫中,独自回了端亲王府。这般一来,端亲王府倒是越发冷清了起来。
  陶君兰心里清楚,如此一来只怕又有许多人该说自己是趁机清除府中的势力,容不得人了。不过,眼下哪里还顾得了这些?
  袁琼华那儿,陶君兰也叫人悄悄的递了话过去,让她自己去宜妃那儿多走动走动。至于到底能不能成事儿,也就看袁琼华到底能不能入了宜妃的青眼了。
  毕竟,她能做的也都做了,该替袁琼华铺垫的都铺垫了。如今她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暂时扣住阿武,待到宜妃决定将阿武给袁琼华养的时候,她再将阿武送回去。
  当然,不将阿武送回去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最重要的是,一旦阿武被送回去了,那么她将要面对的是皇后接下来的狂风骤雨。所以她现在必须做好一切准备才行。否则,万一有什么准备不周,那结果她却是承受不住的。
  陶君兰觉得,自己的性命还是十分重要的。她还想与李邺举案齐眉百年好合,她还想看着拴儿和明珠各自成婚生子。所以,她不能有半点闪失。
  当然,她这样或许是有失信于人的嫌疑,不过在性命之下哪里还顾得上?卑鄙一些也就卑鄙一些罢,只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许是因为忙着过腊八,皇后倒是没再有什么异动。而陶君兰自然也是如同暂时掉进了一个水坑的鱼,可以喘一口气,可是却是迟早还是要面对困境。
  有或者,之所以皇后迟迟没有动手,不过是因为缺少一个合适的契机罢了。如今的平静,就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那种气氛,宁静是有了,可是空气里却酝酿着更大的压抑和沉闷,令人无形之中有了压力。
  端亲王府里自然也是要过腊八的。不过因李邺也不在府中,而姜玉莲也在宫里,所以陶君兰便是也没有大办的意思。只让府里看着准备就行了。
  她最关心的,还是这个时候,太子都仍然没有回到京中来。
  若是太子在第一道诏令的时候就动身,此时绝对已经是回来了好些日子了。就算从第二道诏令时才出发,稍微赶一下路,那也是该到了。
  这个时候还没到,要么就是路上耽搁了,要么就是干脆没理会。
  不管是哪一种,都叫人揪心。陶君兰是真的有些焦虑。她有一种直觉,只怕皇后之所以迟迟没有动静,是在等着太子那头的动静。
  这种直觉,一日日的在加深,也一日日的更让她觉得不安。
  到了腊八前一日,宫里却是来了消息:说是就不举办腊八宴了,让各个府里自己自行宴会。
  陶君兰看着宫里送来的那一盅腊八粥,叹了一口气只交给红螺:“拿去给各处分一分,然后再将院子里的树木上涂些,我就不吃了;。”
  倒不是怕粥不干净,而是着实没那心思。往年不管如何,这腊八宴都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腊八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除夕之前最大的节日,自然是要隆重对待的。所以,再怎么也没听说过不办腊八宴。
  而她本以为可以趁机打探一些消息,可没想到宫里竟是突然决定不办除夕宴了。这多多少少也叫她有些失望。同时心里也是满腹疑惑: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才会这么突然的取消了宫宴?
  要知道,原本宫里已是开始在准备宫宴了。只是还没宣扬开罢了。
  腊八当日,陶君兰倒是也没急着打探什么,只是好好的在家吃腊八粥,然后又将自家熬制的腊八粥给亲眷分送。比如陶家,比如陈家,比如九公主八公主那儿。
  待到初九,陶君兰这才悄悄地给八公主递了个帖子,将八公主请了过来一处说话。顺带也问问宫里的情况,八公主素来对宫中情况十分了解,不问她却是又该去问谁?
  八公主一见了陶君兰就笑道:“不必多说,知道你今儿找我,必是为了腊八的事儿。可是?”
  陶君兰顿时也笑起来,亲自与八公主倒了茶,这才道:“你既猜到了,又何必多问?快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初六晚上,父皇昏厥过去一次,精神不济,这才决定不再办腊八宴。”八公主压低声音言道,然后叹了一口气:“只是当晚服侍父皇的那个女子,却是被拖出去处置了。听说是她哄着父皇用了那些药,这才出现了这种情况。”
  陶君兰愕然的瞪大了眼睛。没想到,宫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宫妃。竟然敢给皇帝用药。纵然是那种没什么危害的药,可是却也是触犯了禁忌。大约下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接拖出去打死罢?
  不过,皇帝的身子……陶君兰忙追问:“那皇上身子可要紧?”
  “也没什么要紧的。就是精神不那么好了。大约也觉得没脸,所以这才不肯露面了。”八公主的语气颇有些嘲讽,想来也是觉得没脸。说实话,纵然是皇帝,可是毕竟也是她父皇,自己父亲身上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她又怎么可能觉得高兴?
  “再过不久就是除夕了。”陶君兰轻声言道:“也不知太子能不能在除夕之前赶回来了。”
  八公主摇摇头,欲言又止。
  “你和我还有什么可瞒的,说罢。”觉察到八公主的异样,陶君兰便是一笑言道。
  八公主这才开口:“我觉得,怕是回不来的。既然太子有心不肯回来,不管父皇下几次诏令也是没用。其实我在想,太子到底在等什么?这样明目张胆的违抗父皇的旨意,难道是真不怕父皇废太子?”
  八公主的语气里透出浓浓的疑惑。
  陶君兰听得入神,渐渐眉头皱起。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一个为什么皇后迟迟不肯动手,而太子也不肯回京的可能。
  这个可能,更是叫她心中一惊。顿时就冒出了一身冷汗来。;
  第一卷 第560章 心惊

  陶君兰看了八公主一眼。
  八公主顿时就被她眼里满满的惊惧给吓到了,当即也是一惊,忙到:“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倒是做出这幅样子来。”
  陶君兰用力掐了一下指尖,这才回过神来,抿唇道:“忽然想到一个可能,所以被吓到了。我在想,我将皇后得罪得那般狠,皇后也是迟迟没与我动手,而太子也是迟迟不回京,他们到底在等什么?”
  八公主整个人都顿住了片刻,良久才木然开口道出陶君兰心中的猜想:“你是说,怕皇后的目标根本不是除掉你和二哥,而是……父皇。”
  陶君兰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的确,她想的就是这个。正因为想到了这个,她才会惊讶害怕到这个地步。
  若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皇后迟迟不肯动手的原因也就一下子解释得清楚了。而皇帝最近频频出事儿也是解释得清楚了。
  上次她让刘恩去查皇帝服用丹药一事儿,如今也算是查出一些眉目了。知道那道士叫谷道人,湖南人,是龙虎山的弟子。其余的便是再没有了,只知孤岛人十分得皇帝信任,早已在外宫安排了一处宫殿住下了,每日只司炼丹一事儿。
  陶君兰觉得,这种与其说是宠爱,其实也不过是皇帝监管谷道人的一种婉转手段。毕竟,住在宫里谷道人自然是无法和外人接触,而炼丹材料也都是一应由宫里准备的,所以倒是对安全可以放心。
  至少,谷道人是不敢下毒的。
  可是在陶君兰看来,这种作法却也是可笑:谷道人哪里需要下毒?他只需要大量炼制丹药就成了。丹毒累积,不比什么毒药都强?
  皇帝的疑心病似乎越来越重了,不管对谁都不相信。可是却也是越发昏聩了。至少,若不昏聩又怎么会相信丹药之途?
  一时屋中寂静无声,最后还是八公主打破了沉默:“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我也不知道。”要说提醒皇帝:怎么提醒?急赤白脸的去直接说?只怕皇帝非但不会相信,还会以谗言之由发怒加以责罚。委婉的提醒?又怎么个委婉法子?
  八公主想了一阵,也是苦笑摇头:“若是二哥在就好了。咱们到底是女流之辈,对于这些事情,到底是不能得心应手。”
  陶君兰也是苦笑。的确,八公主说得很对。作为女人,她不能上朝,不能随时面圣,更不能影响朝堂局势。其实她能做的,真的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她就只能利用民间舆论来给皇帝施压,而不可能直接影响百官。
  虽说早就和李邺同气连枝的官员肯定也会听她的话,可是她也不可能直接命令对方,不过是商量着来罢了。毕竟她是个女流之辈,人家相信不相信她,都是个问题。
  最终二人什么都没商量出来,八公主来时兴致高涨,回去的时候却是情绪低沉。当然,陶君兰也没好到哪里去。
  一想到宫中局势,一想到皇后的蠢蠢欲动,她们谁都能感觉到那股即将临身的巨大压力。
  陶君兰找来了刘恩;
  。如今她能想到的也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让刘恩与李邺传话,让李邺火速回京。
  此时自然是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了。毕竟什么都比不得皇帝被人谋算重要。若真叫皇后和太子得了逞,那到时候局势就乱了。
  她多少也明白皇后的心思:皇帝若是突然驾崩,死之前并没有废太子,那么皇帝驾崩后登基的自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