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到了太后的寿康宫,陶君兰见到太后的时候,太后正在选料子。
  陶君兰见了便是笑道:“太后这是要裁新衣?”
  “我成日躺着,哪里还需要新衣?是给慎儿选的。”太后言道,冲着她招招手:“你来帮着选一选,看什么合适。我这个做曾祖母的,也算是尽一尽心意。”
  陶君兰仔细看了看,最后指了一匹亚青色的:“如今宫里还有孝,穿鲜艳也好不好,就这个罢。其实我也给他预备了,只是还没做好。待到做好了,就打发人送过来。”
  这个倒不是为了作假,而是实话。慎儿送进宫里养在太后跟前,她也没想过就不管了。毕竟慎儿是端亲王府的小公子,该有的,她也不可能克扣了。
  太后点点头:“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这不一样。”顿了顿又问:“今儿进宫来可是有事儿?”
  “去给皇后娘娘请了安。”陶君兰如实言道,“主要是还是有事儿想和您商量商量。”
  太后挑眉,“你且说来听听,我看是什么事儿。”
  “王爷的意思是尽快给慎儿找个不错的教养姑姑,以后就让教养姑姑带着慎儿。然后将姜侧妃……”陶君兰为难的看了一眼太后:“教养姑姑这事儿好办,可是姜侧妃却是不好安置。我也着实是拿不定主意,便是来问问太后您。”
  “端亲王的意思?”太后重复一遍,似乎笑了笑,不过仔细看时却是又半点都找不到了。“那你呢?你是如何打算的?”

  第一卷 第570章 一念

  既然太后问了,陶君兰自然也没有不回话的道理,当下便是摇摇头道:“想想也无非只是要么给姜侧妃找些事儿做,要么只能送去别院静养了。”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这么处置的。要么送往寺庙静修祈福,要么就送去别院静养。这样名声上既好听又不至于显得自家太过刻薄,而且,也不至于让人揣测内宅里的事儿。
  陶君兰觉得姜玉莲的下场也不外乎就是这两种。
  谁知太后却是皱了眉头,然后语气加重了几分道:“她毕竟是慎儿的生母。”
  陶君兰顿时就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这是不愿意这般处置姜玉莲,想让姜玉莲依旧养着慎儿,依旧体面的留在端亲王府或者宫里。
  若是换一个人也就罢了,给太后几分面子也没什么。只是……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提醒太后:“这是王爷的意思。”她觉得这是太后误会了。要知道,这不是她的意思,或者说不仅仅是她的意思。就算李邺会答应此事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觉得不合适,可是不管怎么说,李邺是同意了的。
  既然是李邺同意了,那么显然这事儿就不该她担当着责任,然后让太后误会。
  陶君兰觉得,她大约是心里早有准备,所以才会丝毫不觉得太后这样的想法和作为奇怪。她心里忍不住怅然的叹了一口气,说实话,太后的看法和做法,有时候真是叫她觉得有些头疼。
  大约这辈子不管她做什么事儿,都是不可能改变太后对她的印象和看法了罢?
  好在她也并不算太在意这事儿,不然的话那岂不是她天天都该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了?然后处处小心翼翼,只想着能不能叫太后满意。那这样,日子也没法子过了。
  但是要说完全不在意,显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陶君兰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太后的反应和态度忽视掉。
  太后显然并不相信这是李邺的意思,当下只是言道;“那毕竟是慎儿的生母,将来慎儿长大后,咱们又如何向他交代?纵然你此时觉得是为了慎儿好,可是焉知将来慎儿不会埋怨与你?”
  陶君兰低下头去。太后说的这些,当然还是十分有道理的。至少,是极能说服人的。若她是慎儿,怕是也会对将自己和亲生母亲分开的人心有所怨罢?
  只是……“太后,一时心软带来的结果,只会更加糟糕。将来慎儿会不会埋怨怨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姜玉莲的品行和性格,都不适合养孩子;。”陶君兰最终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说实话,若是慎儿将来和姜玉莲学,对旁人无情无义,自私自利,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遇到事情更是不顾后果,那又当如何?”
  太后张了张口后又闭上,仿佛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此反复几次,最后才皱眉道:“慎儿将来未必会长成那样。”
  陶君兰叹息了一声:“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有孟母三迁,所谓何事?”
  太后便是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了。的确是如此,她反驳不了。
  “可也不必要真将姜玉莲送走。”太后最后叹了一口气,似有些头疼:“端亲王的女人本来就少,如今再送走一个,那就更少了。叫人看着,未免觉得寒酸不像话。”
  陶君兰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来:大约之前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太后其实为的就是说出这句话罢?为姜玉莲说情是假,让她给李邺纳妾是真。
  陶君兰看着太后,倒是觉得太后是真给足了自己面子:若是以前,太后大可以直接塞女人进府就是了,哪里还需要这般委婉一番?
  又或者说,是李邺的坚持拒绝起到了作用。至少是终于让太后知道了随意塞人根本是没用的,也不过是多给端亲王府添两个吃饭的人罢了。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倒是都是一样的。
  陶君兰微微有些感慨,可是很快却仍是笑着拒绝了太后的提议:“王爷身子本就不好,太医说了于女色一事上最好多克制一些。再则,如今慧德太子刚没了,作为兄弟和臣子,王爷是要戴孝的,此时自然不好亲近女子。最后便是,如今时机也不合适。寻常女子府里已有了,可要这时候抬进门身份高贵些的,怕又是会让那些御史们乱猜想了。”
  此时不管李邺和哪一家显赫些的家族联姻,都会被人说是收买人心,拉帮结派。这一点上,陶君兰倒是完全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不过,那个第一条却是她胡诌的了。李邺身子不如寻常人健硕底子好是事实,不过也没说要在女色上克制,只是太医嘱咐过,不可酒色上放纵。
  所以,其实李邺的身子再来几个侧妃或是妾侍都是没问题的。问题只在于——她不愿意。
  是的,她不愿意让人再来分享李邺。她当然知道她这般是逾了规矩的,而且放眼古今像是她这样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过她却还是更愿意遵从本心。
  不愿意就是不愿意,她之前就勉强过自己。可勉强的结果,她却是不想再尝试了。人生匆匆,又何必如此处处都让自己不痛快?
  就像是李邺说的那句话:纵然不顾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做事儿,那又如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唯有如此,才能痛快恣意。
  当然,这种痛快恣意也是在并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不过,她想不给李邺纳妾,不给李邺塞其他女人,又何尝会伤害其他人?相反的,她这般做,倒是救了人罢?毕竟,进了端亲王府也不会受宠,与其过那样索然无味的日子,倒不如让那些女子寻个好夫婿,做正经的正妻不是也挺好?
  陶君兰给出的这些理由,显然太后都是不能说不在意的。最终,太后长叹一声:“罢了;。你觉得不妥也就罢了,我老了,又何必参合这些?”
  说这些话的时候,太后的语气里透着一股浓浓萧索之味。更有些怅然和自嘲。
  陶君兰心里有些不好受。看着太后日益苍老的样子,她甚至有点儿心软,想干脆答应了算了:毕竟太后也没多少日子可活了,若是这般能叫太后舒心一些,作为小辈她牺牲一些又如何呢?
  不过这样的念头,到底也只是一闪而过罢了。最终她还是铁了心扭过头去不看太后,低声道:“这样罢,我将姜玉莲接回王府,慎儿就留在太后您身边罢。至于教养嬷嬷,我想这个由太后您来安排,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太后倒是看了陶君兰一眼,随后一笑:“不必了,这事儿你自己拿主意吧。我老了,也给不出你什么好主意了。”
  陶君兰只听太后的语气,就知道这是太后恼了自己,更是有些赌气的意思在里头。只是她除了苦笑之外又能做什么?答应太后给李邺塞女人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她还是只能紧闭着嘴巴不张口。
  陶君兰的沉默显然不能叫太后满意,太后最后哂笑一下,道:“我倒是想看看,现在不合适,以后是不是也不合适。”
  太后的意思陶君兰明白,这是太后在提醒她,此时就算不同意又如何?将来说不定一样是只能被逼无奈的同意。那时候,那些女子身份只会更加高贵,也更难对付。
  陶君兰淡然言道:“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真到了那个时候,那也没什么不妥的。”只要她能阻止,她一定阻止。而她没有能力阻止的时候,她的确也是无可奈何,可是至少她不会觉得懊恼和后悔。
  毕竟,她努力过了。只是天意难违而已。人这辈子,最难做到的就是无愧于心,可是偏偏只有无愧于心,才是最叫人痛快的。
  太后倒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觉得陶君兰就像是一块石头,油盐不进,更无从下口。
  最后,太后只得放弃这个话题,转而道:“皇后最近有什么动静?”
  “倒是没什么动静。慧德太子的事儿,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走出来的。倒是庄王妃最近频频进宫给皇后请安。”转移话题陶君兰自然也是十分乐意的,所以回答得飞快。
  太后皱了皱眉头:“庄王妃看来果真是闲得没事儿干了。”庄王妃的目的,她当然也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上,大约是没人不清楚吧?
  “三个月后,让朝臣联手上折子,立新太子。”沉吟片刻后,太后便是如此断然言道:“不可再拖下去了,否则只恐夜长梦多。”
  陶君兰也是这个意思,而此时得了太后笃定的话,她心里更是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欢喜无比。太后这么说了,那么显然到时候太后是打算也向皇帝施压了。
  “另外,那个谷道人,寻个机会发落了罢。要是抓不住把柄定罪,暗中处理了也行。”太后最后又说出这么一句话来,说起谷道人的时候,语气里明显更是带着厌恶的味道。显然太后并不喜欢这位谷道人。
  太后这话太过果决,又太过轻描淡写,倒是叫陶君兰怔了一下神。;
  第一卷 第571章 心凉

  几乎是反应了一下,陶君兰才明白了太后这话的意思。太后这是要让谷道人去死。
  当然,按说谷道人也的确是罪该万死——蛊惑皇帝迷恋丹道以求长生,以至于皇帝荒废了朝政,自然是罪该万死的。
  只是陶君兰却没想到第一个提出这话的居然是太后。说实话,她虽然心里清楚太后在后宫这么多年,手段必然是不可能少的,可是始终太后在她心中的形象,就是个仁慈和善的老人,对儿孙疼爱,有些小偏心。和天底下大多数的老人不同。
  她从未见过太后对谁动了杀心,而且还会如此直接了当的让人下手。
  惊愕过后,她倒是又有些庆幸了——好在太后还不曾对她厌恶到那个地步。不然或许一开始她就没命了罢?
  当然,如今太后就算真想让她死,那也是做不到了。毕竟端亲王府已经自成一体,太后的手已然伸不进来。而且,如今的李邺也不是当年那个只能任由他人摆布,处处隐忍的皇子了。
  而且,陶君兰自认为自己也是达不到那个让太后动了杀心的地步。毕竟李邺就算对她独宠,可却也不会因为这份独宠而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更别说影响大局了。
  相反的,陶君兰自认为她对李邺来说,作用绝对是好的。红颜祸水这个词,压根就用不到她身上。
  “这事儿怕是不好办。”陶君兰沉吟了一阵子后摇摇头轻声言道:“谷道人如今和皇上同进同出,根本就不容易找到机会。”
  太后哂笑:“机会?机会又岂是等到的?既要机会,那就创造一个机会就行了。谷道人不是擅长炼丹?那么丹毒发作暴毙,想来谁也不会觉得奇怪。你让端亲王准备好药,送到我这里来,我亲自动手。”
  说到亲自动手的时候,太后明显的深吸了一口气。显然,做出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陶君兰微微一怔,只觉得太后果然是对这事儿势在必行了。或许,之所以要这样做,和天下社稷都无关,只不过是一个母亲想要将悬崖边上的儿子拉回来的一片心思罢了。
  毕竟,天底下又有哪一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儿子一步步踏入泥潭,最后不可自拔?
  若是有一天拴儿也是如此,她想必也是愿意如同太后一样,宁可亲自动手造杀业,也是要将那毒瘤拔除的。
  几乎是怀着钦佩和动容,陶君兰郑重的应下了这事儿,却也没将话说死:“这话我回去之后转告王爷,至于具体如何做,想来还是得王爷亲自过来和您商量。”
  陶君兰直觉李邺应该是不会愿意让太后亲自做这件事情的。
  太后又嘱咐了一些好好照顾李邺之类的话,让陶君兰一一记住了应下了,她这才道:“慎儿的事情你仔细考虑,考虑清楚了你自己办了就是罢。不必再来知会我了。不过不管如何,你且记住一点,那就是别亏待了那孩子;。虽说不是你肚子里出来的,可是总归孩子是无辜的。”
  陶君兰自然不会亏待慎儿,当下便是立刻应了,又道:“若是太后您不放心,我也可向您发誓。”
  太后摆摆手:“不必了,你若有心,不发誓一样也会做好,你若无心,发誓也不过是蒙我罢了。”
  太后如此言说,陶君兰便是道:“我也不多说了,太后您只管看着就是了。不管我和姜玉莲如何,我绝不会亏了慎儿分毫的。”
  对于一个孩子,她还不至于如此的狠心和卑鄙。
  因见太后露出疲色,陶君兰也就告退了出来准备回府。不过却是不曾想,姜玉莲却是已经在外头等了她好些时候了。
  见了姜玉莲,陶君兰倒是发现一段时日不见,姜玉莲的气色反倒是好了许多。看来宫中的水米的确是养人。
  姜玉莲笑着和陶君兰打招呼,倒像是什么不愉快的事儿都不曾发生过。
  陶君兰淡淡的回了礼。她可不是圣人,没那么大的度量,更不是年老体迈记性不好,以至于记不住那些不痛快。
  没想到姜玉莲反而笑起来:“陶侧妃还在恼我呢?这都过去了这么久了,再说了那孩子不是没事儿?我当时不过是情急罢了,你又何必与我计较?”
  姜玉莲这话说得,好像陶君兰再计较那事儿,那就是陶君兰自己不够大度,不够包容似的。
  陶君兰几乎被姜玉莲这种态度给逗笑了——不过她也真笑不出来。但是她并没有打算去理会姜玉莲,只道:“有事儿你就说罢。我还急着出宫呢。”
  姜玉莲脸上的笑容就有点儿维持不住了,随后她道:“我就是想问问陶侧妃你还打算让我在宫里住多久?如今王爷也回来了,府里那些宵小自然是不敢再冒头了,想来也该平安无事了罢?”
  陶君兰微微挑眉,反问姜玉莲:“怎么,姜侧妃想回去了?”
  姜玉莲脸色更加不好看了:“王爷都回来了,作为侧妃我理应在府中照顾王爷。”顿了顿,她挑眉反问陶君兰:“怎么,还是说陶侧妃不愿意我回府中去?”
  陶君兰心中一动,倒是忽然知道该怎么处置姜玉莲才算妥当了。微微一笑道:“既是这样,那姜侧妃现在就赶快收拾收拾随我回府去罢。”
  姜玉莲一怔,大约是没想到陶君兰居然这样好说话。待到回过神来之后,她忙道:“那我这就是去收拾我和慎儿的东西。”
  陶君兰微微浅笑,神色如常道;“慎儿继续留在太后跟前罢。太后如今心情不好,有个孩子在跟前养着,太后多少也会高兴些。也算是替王爷在太后跟前尽孝了。”
  她这话说得自然而然,叫姜玉莲看不出半点异样。只是出于本能的,姜玉莲觉得有些不对劲和不舍,于是迟疑了起来。
  “姜侧妃不愿意?”陶君兰挑眉反问:“既然慎儿要记在王妃名下,那以后就是嫡子了,自然是养在太后跟前好些。拴儿当初不也是在太后跟前养过一段时间?”
  姜玉莲仍是不大情愿,只道:“我们母子如何能分开?”
  陶君兰哂笑:“是吗?可是别忘了,慎儿记载王妃名下后,那就是王妃的儿子了;。你和慎儿的母子情分自然也就到头了。不管是养在太后名下,还是王爷另有安排,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怎么你当初却是没想到这一点不成?”
  姜玉莲顿时呆住了。她之所以想要慎儿记在刘氏名下,不过是想着借刘氏的名头一用罢了,而毕竟现在刘氏已死了,就算是记在刘氏名下,慎儿不还是由她养着?可是今儿陶君兰却是说,哪怕刘氏死了,慎儿还是不能让她养。这怎么能叫姜玉莲不呆住?
  待到回过神来,姜玉莲便是直接反悔了:“不行!若要分开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