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鸣宫阙-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冷笑:“妇人就该在家中相夫教子,方为正道。你如此热衷于这些,不过是牡鸡司晨罢了。再则,你可让端亲王上折子劝诫,又如何能用这样偏激手段?不过是狡辩罢了。”顿了顿,皇帝又道:“纵别的不说,只夹带毒药这一点,便是罪该万死了。”
  “妾身为晚辈,本就该顺从长辈。太后提出要毒药,敢问皇上,妾是该给呢,还是不该给呢?”陶君兰如此反问皇帝,却是不等皇帝开口便是又自己说下去:“若不给,妾便是忤逆不孝,若给了,妾就是夹带毒药。二者皆为错,妾该如何选择?再则,身为命妇,太后又命妾不从,那便是欺君忤逆之罪,一样是罪该万死。妾又该如何?”
  皇帝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似有些不耐烦:“不过是巧辩罢了,你大可告诉端亲王,再让端亲王转告朕,这场祸事又如何会发生?就是太后如此,也是因你而起。”
  “果真是因妾而起吗?”陶君兰轻笑一声,注视着皇帝轻声反问:“若皇上不曾为妖道迷惑,甚至不听太后劝诫,太后又何曾愿意用这样激烈法子?皇上您自己也说,太后素来和善,不可能做这样的事儿。可您想想,太后为何非要如此?若不是为了皇上您,若不是为了她心爱的儿子,太后何至于此?同样为人母,妾对太后的一片苦心深有体会,是以才愿意帮助太后行此事。”
  “谷道人乃为高人,怎么会是妖道?”皇帝听陶君兰一口一个妖道,显是不同意,最后便是如此驳斥了一句。
  “敢问皇上,从古至今,有谁曾服用丹药便是获得长生了?”陶君兰却是不惧皇帝恼怒,只是出声质问。
  皇帝一怔,随后便是说道:“纵得长生,都是世外高人,何曾会拿出来到处宣扬?再则,昔有炎帝黄帝成仙,再有道门老子等,不都是得道成仙?汝等妇人之见,才不信这些罢了。”
  “那他们可是服用丹药所致?”陶君兰咄咄反问。
  皇帝一噎。

  第一卷 第595章 赴死

  “说这么多,难道你以为朕就要免你一死?”皇帝近乎恼羞成怒,便是如此言道。
  陶君兰微微垂头,却是道:“妾并不这样认为。”
  “那你何必多言?”皇帝轻嗤一声。
  “不过是想让皇上您不要辜负了太后的一番苦心,让皇上您明白,这件事情错了的人究竟是谁。横竖都要死,妾自然是想死得有价值一些。”陶君兰坦然言道,看向皇帝:“皇上您贵为天子,想来也不会因为妾的缘故连累他人。王爷是您的儿子,您自然是不会亏待迁怒王爷。唯有拴儿和明珠叫我放心不下,还请皇上替王爷选妃时,务必选那德行良善,脾气和婉的大家闺秀。拴儿也就罢了,明珠将来的婚事,还请皇上和王爷一定慎而重之,务必替她寻觅一个良人。莫要让她受了委屈。”
  说完这番话,陶君兰便是深深一拜,再不言语。俨然一副坦然受死的摸样。
  陶君兰如此态度,却是吓到了李邺,李邺几乎是立刻也出声道:“儿臣才是最该受罚之人,请父皇饶过陶氏一命!拴儿和明珠都还小,不能没了亲娘看顾啊!儿臣小时候吃过这样的苦,如今却是不想再让自己儿女再吃这样的苦!他人再好,总归不是亲娘,如何能代替?”
  说这话的时候,李邺俨然动容,语气几乎是哽咽。
  陶君兰看不见李邺神情,却也是鼻子一酸落下泪来。泪水落在地毯上,很快却是又消失无踪。说实话,她心里也是有几分悔意的。当时她只以为皇帝看在端亲王府的份上大不了小惩大诫一番,总不至于要了她的性命。可是没想到……
  皇帝已和往日大不相同了。如今的皇帝身上,已经找不到仁慈和善这些东西。反而残酷冷血更甚。
  她倒是没有后悔替陶芯兰顶罪,而是只是觉得自己太冒失。应该想个别的法子,而不是如今这般——而且,她也着实不该激怒皇帝。
  只是看皇帝这样,她纵然后悔也是无用了。所以,她的心便是犹如坠上了大石,沉沉的落入深不见底的幽潭之中,再看不见底。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心里是浓浓的眷恋和不舍,以及还有歉疚。对李邺的歉疚。她之前的坦然,其实不过是装出来给人看的罢了。
  陶家人,纵然是死,也该死得有气节。而不是痛哭流涕,怯懦软弱。
  皇帝良久没开口,只是目光复杂的在李邺和陶君兰身上来回梭巡。
  张嬷嬷跪下替陶君兰求情:“求皇上饶过陶氏一命罢。”
  宝船太监也是跪下了,“皇上,还请三思啊!”
  然而皇帝最终却是没听进去这些求情之言,反而言道:“既陶氏觉得自己并无大错,出言顶撞以下犯上,便是改为鸩酒一杯。”
  在皇帝看来,改杖杀为鸩酒一杯,已然是格外开恩了;陶君兰心中一凉,又恐怕李邺情急之下再说出什么话来,便是抢先谢恩:“妾叩谢皇恩,愿吾皇安康!”
  皇帝又看了陶君兰一眼,忽又开口:“册封陶氏为端康夫人,以亲王妃之礼入葬。记入玉谍。”
  这是死后封妃的意思。陶君兰没想到自己费了那么多的心思没达成的心愿,居然在死后就要达成了。当然,她不认为皇帝这是因为对她心软的缘故。想来,也不过是为了拴儿和明珠罢了。虽说是死后才成了端亲王妃,可是毕竟也是正妃了。那么拴儿和明珠就是嫡子和嫡女。
  身份一下涨了一大截。纵然之后李邺再娶王妃,也绝不可能再威胁到拴儿和明珠。
  或者,这也是皇帝的心软动容,却是为李邺。李邺那一番话,到底还是影响了皇帝的。
  一时之间,陶君兰心中说不出的复杂,却是只能再次谢恩领赏。
  “带下去罢。”皇帝摆摆手,却是不再看李邺一眼。声音里也有几分疲惫。
  李邺木然的看着皇帝,当下便是要开口。他想,若是陶君兰去了,他还有什么意思?就算将来真问鼎天下了,又还有什么意思?无非是真成了孤家寡人罢了。
  然而,没等到他开口,却是听见太后的声音忽然响起:“皇帝,你仍是要执迷不悟吗?”
  众人一惊,都是下意识的向太后看过去。却见太后果然睁开了眼睛,却是锐利的看着皇帝,面上全是失望之色。
  众人心中一喜,随后又捏了一把汗:太后刚醒来就这般说,皇帝只怕又该生气了罢?
  然而太后却是不惧,毕竟身为皇帝生母,太后又有什么可惧怕的?纵然天下人都不敢指责皇帝痛斥皇帝,她却是敢的。
  而李邺则是觉得看到了希望,只满含期盼的看着太后。只差没出声请求太后救陶君兰了。
  陶君兰也是微松了一口气——太后若是保她,想必也是有希望的。
  皇帝则是微恼的皱了眉头,“母后刚刚醒来,还是好好休养罢。”这话的意思,便是让太后莫要再管这些事儿了,好好颐养天年才是。
  “皇帝,当初你父皇可曾压制过你?你父皇可曾提防过你?你想想,当年你父皇是怎么培养你,手把手教你处置政务的?”太后不再看皇帝,只是闭上了眼睛,语气却是更加的失望和痛心:“你们兄弟之间,也曾有过争斗,可是你父皇最终还是保的是你。为什么?因为先皇心里明白,你才是最适合做皇帝的那个。为了天下黎明,为了江山基业,他还是不遗余力的扶持你。否则,你以为你父皇去时,你又如何能那般轻易的就掌握了朝政?”
  “可是你再看看自己是怎噩梦做的?!”太后声音陡然凌厉拔高,振聩发聋叫人心惊。
  皇帝沉默片刻,却是不能否认这件事情,只道:“父皇英明。”
  “先皇若是早预料到你有这么一日,先皇必不会再扶持你;。”太后痛心疾首道:“他若是知道你会迷信丹术,若知道你因为忌惮太子坐大放任其他皇子提拔其他皇子,让他们牵制太子,他若知道你今日如此忤逆,如此残暴不仁不讲道理,甚至威逼自己的儿子。他绝不会再选择让你继承皇位。当年先皇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之时,是如何做的?是尽量与你铺路。可你呢?!皇帝,你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
  太后身体状况并不好,这么一连串的话说出来之后,便是连气都要喘不过来了。
  张嬷嬷担心至极,哭着哽咽相劝:“太后息怒,您要保重自身啊!”
  皇帝张了张口,却是发现自己真的辩不出半个字来。太后说的这些,都对。他的确是不如先皇。他的确是……
  太后冷冷的看着皇帝,待到气息喘匀了后这才又继续言道:“皇帝你为什么不说话?可是说不出辩驳的话?如何为君,先皇是教过你的。你为何全都忘了?以前,我觉得你是好皇帝。可是现在,皇帝你自己摸着心口看着苍天问问,你是不是个好皇帝!起义军连连逼近,江山岌岌可危,你不想着如何平乱,却是一味迷恋丹道长生这种虚无缥缈之物。你如何对得起苍生百姓?如何对得起先皇临终的那一番嘱咐?”
  皇帝终于再顶不住,起身跪下了,“太后息怒,儿子错了。”
  “你的确是错了。”太后闭了闭眼,语气疲惫失望:“为了一个道人,你竟还质问与我。看来你是当皇帝太久了,已然目中无人了。我知你怨恨我多事,觉得我阻碍了你的长生大计。既是如此,我也不必再留着碍事。只将你赐给陶氏那一杯鸩酒饮了就是。”
  说完这话,众人自然都是惊惧。皇帝更是动容,忙磕头道:“母后!”
  “住口!我没有你这样糊涂的儿子!”太后冷冷出声,目光刀子一样凌厉。随后看向宝船太监:“宝船太监,还不快去拿酒来。”
  宝船太监自然是不敢的,只能连连磕头。连话都是说不出来了。
  张嬷嬷也是急忙相劝。
  “罢了,张嬷嬷你去。”太后疲惫吩咐,末了又睁开眼睛看了一眼陶君兰,出声道:“以往我只觉得你是个有心计的,可是却也不得不承认,你继承了陶致勿的气节。你也是个好姐姐。只是,你这次却是错怪了芯兰。她并不曾夹带毒药给我。那毒药,是我从前留下的。”
  陶君兰一怔,完全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
  而太后则又是说下去,这次却是对着皇帝:“谷道人暴毙的样子,皇帝你可曾觉得熟悉?当年林氏,就是这么死的。你可想起来了?此事和陶氏无关,你也无需赐死她,更不必觉得和邺儿有关。他什么都不知道。我去了之后,皇帝你将我葬在你父皇身边。除此之外,我也寻了与谷道人一脉相承的道士,一个师傅教的,想来那道人也是什么都会的。你是愿意让他继续给你炼丹寻求长生,还是愿意问问他到底能不能长生,都随你。”
  说完这话之后,太后便是不再发一言,兀自闭目不再看任何人。

  第一卷 第596章 提醒

  太后显然是真伤了心。甚至没再多看皇帝一眼。
  皇帝也是慌了手脚,也顾不得脸面了,忙道:“太后!”
  太后只是不理。
  张嬷嬷自然也是不敢真去拿鸩酒。只能看了皇帝一眼忙劝道:“太后息怒才是,皇上也是一时糊涂,又被妖道迷惑罢了。您哪里能为了这个就怨皇上呢?再说了,方才也都是在气头上,说的话哪里能当真?”
  太后仍是不动。
  皇帝却是就坡下驴:“太后,方才儿子说的的确是气话。您别再生气了才是。”
  李邺也是忙劝道:“太后,您这是做什么?拴儿还小,还等着您教导呢,您快别说气话了。真要是在宫里过得不痛快,孙儿陪您去别院休养如何?”
  陶君兰看了一眼李邺,总觉得李邺说这话是故意的。
  皇帝此时也是顾不得李邺了,只瞪了李邺一眼便是继续劝慰太后;陶君兰没吱声,一则觉得没有自己插话的余地,二则是还没缓过劲儿来。若非是太后醒来得及时,只怕她这会子是真已经喝下鸩酒了。她还是很怕的。
  虽说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真到了死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不怕?况且,她还有那么心愿不曾达成,那么遗憾。
  好在,她的运气不错。只是,她却是没想到那毒药居然是太后自己的,而不是宫外带进来的。这么一来,她这番主动承认,倒是显得有些犯傻了。同时她又有些后怕,觉得自己太过莽撞了。事情都不清楚,就敢胡乱认罪。
  若是再来一次,她却是再也不敢如此了。
  待到缓过劲儿来之后,陶君兰也没往上凑合,只是悄悄的退了出去叫人去请太医过来——太后刚醒,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自然还是找太医看看保险。而且,太后这般情绪激动,也于身子康健不利。
  至于皇帝的心思,陶君兰也没去揣摩。只是觉得庆幸:好在还有太后能牵制住皇帝。否则的话,这事情还不知道该发展成什么样呢。
  陶君兰自然也没再进去,毕竟皇帝现在处境尴尬,李邺见了也就见了,可她又不同。再则,万一让皇帝见了她又想起了鸩酒这么一回事儿,那就得不偿失了。
  收在外头,她倒是看见了庄嫔匆匆过来了。庄嫔大约也是才得了消息不久是匆匆赶过来的,衣衫都有些微乱。胭脂也不曾涂。苍白着一张脸,看着就让人觉得心疼可怜。
  见陶君兰守在门外,庄嫔便是上前来问道:“听说太后病了?如今情况如何了?皇上也在?”
  庄嫔这么问也不奇怪,毕竟皇帝的仪仗就在外头摆着呢,一目了然。
  陶君兰点点头:“皇上在里头和太后说话呢。不过,庄嫔你还是等等再求见罢。”且不说里头还摆着谷道人的尸体,就是此时进去显然也不合适。
  庄嫔怔了怔,犹豫之下到底听了陶君兰的。
  又过片刻,皇帝倒是自己出来了。目不斜视的走了,路过陶君兰的时候,脚下顿了顿,虽说最终还是没停下来,不过却是将陶君兰吓得不轻,后背上冷汗几乎都濡湿了衣裳。
  经过了这些事儿,她是真的怕了皇帝。
  庄嫔倒是忙跟了上去,柔声道:“臣妾给皇上请安。”
  皇帝脚下顿了顿:“庄嫔你来。”
  这个时候,还是别叫庄嫔进去得好。不然庄嫔见了里头的气氛,怎么能不怀疑?以后他又还怎么面对庄嫔?
  庄嫔闻言,微微迟疑到底还是跟着去了。
  陶君兰则是又进了屋里。见了谷道人的尸身,她也没敢多看,只是低声吩咐:“用草席裹了搬出去处置了罢。”
  太后仍是躺着,不过却是睁开了眼睛正低声训斥李邺:“你也糊涂,怎的敢如此顶撞你父皇?若是他真恼了你,你那些努力不都是白费了?”
  陶君兰闻言有些默然,便是加重了脚步,故意让里头听见了自己进来的动静;果然太后便是没再说下去。
  李邺则是看了过来,低声问了一句:“父皇走了?”
  “嗯,庄嫔刚才也过来了,不过此时已是跟着皇上去了。”陶君兰回应一声,又看向太后:“我让宫人去请太医过来了,谷道人的尸身,我也叫人拖下去处置了。太后可还有什么吩咐?”
  “喂狗。”太后冷冷言道,面上是再明显不过的憎恨。
  陶君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意识的便是“啊”了一声。
  太后再度重复一遍:“喂狗!”
  李邺便是应道:“好,喂狗。祖母别急。”
  陶君兰这才明白,太后是真的憎恨谷道人到了骨子里。即便是谷道人已死,太后仍是不肯放过谷道人。
  只是站在太后的角度想想,太后这般憎恨谷道人,也不无道理。为了一个谷道人,皇帝竟是与太后母子相争,甚至伤了母子之情。
  虽说今日皇帝让步了,只是到底只怕皇帝心里还是留下了裂痕罢?就是太后,再想起今日之情,又如何能不寒心?
  太后叹了一口气,忽道:“我头疼得厉害,陶氏你来帮我揉一揉头。”
  陶君兰听了,忙应了一声上前去坐在榻前与太后轻轻揉按太阳穴。因额角上有伤口,所以还得小心翼翼的避开。
  “你的确有陶致勿的风骨。”太后轻声言道,似有些感慨:“倘若今日陶致勿还在,必也会劝诫皇帝的。”
  陶君兰没想到太后会有这样的感慨,手底下顿了顿,半晌才恍惚道:“或许是的。只是父亲到底不在了,他会做什么,又有谁会知道呢。”
  “你弟弟是个好的。”太后言道,“将来总能撑得起你们陶家。况且,芯兰也是极好。就是你,也不差。你们陶家,何愁不能复兴?”
  太后这话可谓是中肯,不过陶君兰的注意力却是更多的放在了太后那一句“你也不差”上,一时竟是感慨。末了才道:“太后金口玉言,想来定是不会差了。”
  “以后别再如此莽撞了。”太后闭着眼睛,如此嘱咐了一句。
  陶君兰忙应了,自己想想也是后怕,所以倒是十分诚恳。
  太后也就没再说什么。反倒是李邺开了口:“时辰不早了,太后且让陶氏先回去看顾一双孩子罢。今日匆匆进宫,也不知府里如何了。”
  太后允了。
  于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