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西永济县南、芮城县西。〔445〕“怒”,本书
《晋世家》谓晋君怒,《左传》文公十二年谓晋将赵穿因追击秦军 不及而发怒。当 以《左传》可信。〔446〕“随会”,名会,排行季,谥武,氏士,士■之子;食邑于 随(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又氏随;后更受邑范(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又氏范, 故又称士会、范会、士季、随季、随武子、范武子、季武子。于晋襄公七年奉命出使秦 国迎公子雍,旋因国内改立晋灵公而滞留于秦。晋人在此年设计赚其回国。历任上军将、 中 军元帅、太傅等职,执掌国政。〔447〕“公卿争权”,指周王室大臣周公阅同王 孙苏争权。详《左传》文公十四年。〔448〕“彗星”,古亦称“妖星”、“欃枪”, 俗称“扫帚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形状特别,远离太阳时为一发光的云雾状 斑点,接近太阳时呈扫帚状。古人常将彗星的出现看作灾祸的预兆。“北斗”,即北斗 七星,亦可省称斗。“彗星入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云:“秋七月,有星孛入于 北斗。”据近代天文学家推算,这是世界上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449〕“周史”, 指周王室内史叔服。详《左传》文公十四年。〔450〕“七年”,《左传》文公十四年 作“不出七年”,则此“七年”为七年内之意。〔451〕“太子”,昭公太子,名舍, 亦称太子舍。昭公去世即继立为君。〔452〕“乘”,音 sheng,春秋时代以战年为核心 的军队编制单位。一乘有一车四马,车上甲士三人,车下徒卒十人(或谓七十二人)。 “捷菑”,邾文公与次妃晋姬所生之子,晋为其母国。“赵盾以八百乘纳捷菑”,《左 传》文公十四年云:“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菑 于邾。”本书《晋世家》误作: “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453〕“平王室”,指调解平息周王室大 臣周公阅同王孙苏的争讼。〔454〕“侣”,《左传》、《公羊传》宣公十八年《经》 文作“旅”,《榖梁传》宣公十八年《经》文作“吕”。“楚庄王侣”,楚穆王子。〔455〕 “陈灵公平国”,陈共公子。〔456〕“匡王”,名班,周顷王子。〔457〕“六月辛丑, 日蚀”,据后人推算,为公元前六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之日食。〔458〕“郛”,音 f*, 城郭,外城。〔459〕“庸”,国名,周武王灭商之盟国,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460〕 “襄夫人”,宋襄公夫人,周襄王姊,亦称王姬。“卫伯”,《左传》文公十六年作“帅 甸”。或谓卫伯系帅甸之名号,或谓卫伯系帅甸之别称。〔461〕“鲍”,本书《宋微 子世家》作“鲍革”。亦称公子鲍,宋昭公庶弟。〔462〕“蔡文侯申”,蔡庄侯子。
〔463〕“率诸侯平宋”,《春秋》文公十七年云:“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左传》云:“晋荀林父、卫孔达、陈公孙宁、郑石楚伐宋。”〔464〕“襄仲”,名 遂,排行仲,谥襄,氏东门,鲁庄公之子,亦称仲遂、东门遂、东门襄仲、公子遂。鲁
大夫。“杀嫡”,指杀死鲁文公长妃哀姜所生之子恶和视。〔465〕“宣公”,鲁文公 次妃敬嬴所生之子,故称庶子。〔466〕“刖”,音 yu8,断足,为古代的一种肉刑。“邴 歜”,音 b!ngch),本书《齐太公世家》作“丙戎”,齐臣,时为齐懿公仆,掌驾车。 “刖邴亍歜父”,齐懿公因旧怨而在即位后掘出邴亍歜父之尸体并施刖刑。“阎职”, 本书《齐太公世家》作“庸职”,齐臣,时为齐懿公骖乘,即车右陪乘。“夺阎职妻”, 齐懿公因阎职妻美而夺之。〔467〕“惠公”,名元,齐桓公妾少卫姬所生,齐懿公异 母弟。〔468〕“俀”,或作“倭”、“接”。〔469〕“公室卑”,指公室衰微,大权 旁落。本书《鲁周公世家》云:“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云: “鲁文公薨,而东门遂杀嫡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470〕“济西之田”, 济水之西田地,原属曹,后入鲁,此年鲁用以贿赂齐国,为齐所取,约在今山东东平县、 郓城县一带。《左传》宣公元年云:“齐人取济西之田,为立公故,以赂齐也。”〔471〕 “和”,《春秋》宣公四年作“稻”,《史记索隐》谓名“豭”。“秦共公和”,秦康 公子。〔472〕“王子成父”,或作“王子城父”、“王子成甫”,齐国大夫。或谓即 齐国著名军事家王子。〔473〕“赵穿”,谥武,赵夙庶孙,赵盾从父昆弟,晋襄公女 婿,晋卿。〔474〕“公子黑臀”,晋文公庶子,母周女,晋襄公之弟,晋灵公叔父。
〔475〕“公族”,国君同族。此指公族大夫,职掌国君同族子弟的管理教育。此职因 骊姬之乱曾一度撤销,至晋成公即位恢复,管教对象变为卿大夫子弟。“赵氏赐公族”, 赵氏被赐予担任公族大夫之职。以前公族大夫皆由国君同姓担任,至此始授异姓。据《左 传》,具体由赵括任职。按本书《晋世家》事系于晋成公元年。考《左传》宣公二年, 当在灵公十四年,此记不误。〔476〕“华元”,华督之子,宋六卿之一,时任右师。 “羊羹”,或作“羊斟”,亦称叔■,时任华元之御,掌驾车。或谓“羊羹”非人名, 指羊肉羹,似不足信。事详见本书《宋微子世家》、《郑世家》和《左传》宣公二年。
〔477〕“定王”,名瑜(或作“榆”、“揄”),周匡王弟。〔478〕“陆浑”,即陆 浑之戎,亦称允姓之戎,为戎人一枝,原居瓜州(今陕西宝鸡市、眉县一带),公元前 六三八年被秦、晋诱迫迁至伊川,即今河南伊河流域。〔479〕“雒”,即雒邑,东周 国都成周。〔480〕“鼎”,即九鼎,传世国宝,被视作天子统治天下权力的象征。传 说为夏禹所铸,夏灭,商汤王迁于商邑;商灭,周武王迁于雒邑。〔481〕“赎华元, 亡归”,本书《宋微子世家》云:“宋以兵车百乘、文马四百匹赎华元。未尽入,华元 亡归宋。”系于宋文公四年。据本书《郑世家》和《左传》宣公二年,事皆系上一年, 则此误后一年。〔482〕“若敖氏”,若敖之族。若敖子为鬭伯比,故亦称鬭氏。“若 敖氏为乱”,指鬭伯比孙鬭椒发动叛乱。〔483〕“郑灵公夷”,字子貉,郑穆公与少 妃姚子所生之子。〔484〕“公子归生”,字子家,郑国公族,郑大夫。“鼋”,音 yu2n, 大鳖,俗称甲鱼、团鱼。事详本书《郑世家》和《左传》宣公四年。〔485〕“中行桓 子荀林父”,名林父,排行伯,谥桓,晋大夫逝敖子,食邑于荀(今山西稷山县东), 因以为氏;公元前六三二年晋国步卒由原来的二行扩建为三行,荀林父为中行之将,又 以官为氏,氏中行。故亦称荀伯、桓伯、中行伯。后任中军帅,执掌国政。“救郑”, 因郑国受楚军侵伐而出兵救援。事详本书《晋世家》、《郑世家》和《左传》宣公五年。
〔486〕“五”,按《春秋》宣公四年云:“秦伯稻卒。”则秦共公已死于去年,在位 四年,不得有五年。此年应是秦桓公元年。本表秦桓公世纪年皆误后一年。〔487〕“坚”,
《公羊传》宣公四年何休《注》云或作“榖”,徐彦《疏》引《榖梁传》作“贤”。“郑 灵公坚”,《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年表》云灵公庶兄。”则徐广所见本与今本有 异。〔488〕“秦桓公”,名荣,秦共公子。 〔489〕“七月,日蚀”,《春秋》宣公 八年云:“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汉书?五行志下》云:“刘歆以为十月二 日楚、郑分。”据后人推算,七月无日食,十月有日食,则此“七”乃“十”之误。今
人推算为公元前六○一年九月二十日之日全食。〔490〕“与鲁伐秦”,《春秋》宣公 八年云:“晋师、白狄伐秦。”《左传》云:“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则与晋 伐秦者系白狄,而非鲁。〔491〕“谍”,间谍,侦探。〔492〕“苏”,苏醒,死而复 生。〔493〕“舒蓼”,国名,为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南。〔494〕“使桓 子伐楚”,《春秋》宣公九年云:“晋荀林父帅师伐陈。”并无伐楚之事。疑此“楚” 系“陈”之误。〔495〕“以诸侯师伐陈救郑”,据《春秋》宣公九年,伐陈与救郑无 涉,别为二役;且主将亦不同,伐陈为荀林父,救郑为郤缺。〔496〕“郤缺”,名缺, 谥成,氏郤,晋大夫郤芮之子,食邑于冀(今山西河津县),故亦称郤成子、冀缺,晋 卿。〔497〕“败我”,《左传》宣公九年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则败楚者为郑。
〔498〕“四月,日蚀”,《春秋》宣公十年云:“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据今人 推算,为公元前五九九年三月六日之日环食。〔499〕“崔杼”,名杼,氏崔,谥武, 亦称崔武子,齐国公族,崔夭之子,任大夫,得齐惠公宠幸。〔500〕“高、国”,即 高氏、国氏,受周王赐命,世为齐国上卿。当时二氏任卿者为高固、国佐。〔501〕“据”,
《春秋》成公十年作“獳。“晋景公据”,晋成公子。〔502〕“与宋伐郑”,《春秋》 宣公十年云:“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则晋所与伐郑者尚有卫、曹。〔503〕 “遬”,《春秋》成公二年作“速”。“卫穆公遬”,卫成公子。〔504〕“夏征舒”, 名征舒,字南,氏夏,亦称夏南,陈国公族,陈大夫。“其母辱”,指陈灵公与夏征舒 母淫乱且当众羞辱他。〔505〕“晋、宋、楚伐我”,按《春秋》宣公十年,晋、宋伐 郑在先,楚伐郑在后,别为二役。〔506〕“齐顷公无野”,齐惠公子。〔507〕“河上”, 指今河南荥阳县北之黄河南岸。〔508〕“我卑辞以解”,郑襄公用谦卑之辞获得楚庄 王宽恕。语详本书《郑世家》和《左传》宣公十二年。〔509〕“杀使者”,指宋国杀 死楚国出使齐国的使者申舟(亦称文之无畏)。事详《左传》宣公十四年。〔510〕“初 税亩”,开始按照田亩数量征税。在此之前,鲁国实行藉法。《左传》宣公十六年云: “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国语?鲁语下》云:“先王制土,藉田以力。”初税亩, 表示鲁国征收农业税的方式从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511〕“解扬”,或作解阳, 食邑于解(在今山西运城县),因以为氏,晋国大夫。本书《郑世家》谓其字子虎,霍 人,盖司马迁别有所本。“执解扬”,解扬奉命出使宋国,被郑人拘执而献给楚国。〔512〕 “有使节”,具有使者不辱君命的节操。详本书《郑世家》和《左传》宣公十五年。〔513〕 “子反”,名侧,字子反,楚国公族,亦称公子侧;任楚司马,又称司马子反。“诚”, 真实,实情。〔514〕“罢”,罢兵,收兵。事详本书《宋微子世家》和《左传》宣公 十五年。〔515〕“曹宣公庐”,曹文公子。〔516〕“灭赤翟”,据《左传》,荀林父 于上年率师灭赤狄潞氏,此年随会率师灭赤狄甲氏、留吁、铎辰。所灭赤狄各部,活动 于今山西长治、潞城、屯留诸县一带。〔517〕“日蚀”,《春秋》宣公十七年云:“六 月癸卯,日有食之。”后人推算,此年无日食,所记有误。王韬《春秋历学三种》据鲁 宣公七年六月癸卯(即公元前六○三年五月八日)有日食,谓此为七年日食记载错简, 可备一说。〔518〕“郤克”,谥献,亦称郤献子。郤缺之子,晋卿。此年代随会任中 军帅,执掌国政。〔519〕“妇人笑之”,指齐顷公母萧桐侄子嘲笑郤克。〔520〕“归 去”,此条记事详本书《齐太公世家》、《晋世家》和《左传》宣公十七年、《榖梁传》 成公元年、《公羊传》成公二年。〔521〕“晋伐败我”,本书《齐太公世家》、《晋 世家》和《左传》宣公十八年均无言及败齐,盖司马迁别有所本,或误记。〔522〕“子 强”,即公子强,齐顷公庶子。〔523〕“蔡景侯固”,蔡文侯子。〔524〕“肱”,音 g3ng,《史记集解》云:“徐广曰:‘肱,一作“股”。’”“鲁成公黑肱”,鲁宣公 子。〔525〕“隆”,或作“龙”,鲁国邑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春,齐取我隆”, 本书《鲁周公世家》、《晋世家》和《左传》成公二年均将此事系二年,则此条应移下
年。〔526〕“共”,《国语》作“恭”,《吕氏春秋?权勋》作“龚”。“审”,《国 语?楚语上》作“葴”。“楚共王审”,楚庄王子。〔527〕“汶阳”,鲁地名,指汶 水以北,约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大汶河以北。〔528〕“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 济南市西北。〔529〕“逢丑父”,齐国大夫,时为齐顷公车右,因掩护齐顷公而被晋 军俘虏。〔530〕“与鲁、曹败齐”,据《春秋》成公二年,晋所与败齐者尚有卫。〔531〕 “申公巫臣”,字子灵,氏屈,亦称屈巫。楚大夫。任申县(今河南南阳市北)县尹, 故称申公。“征舒母”,陈大夫夏征舒母夏姬,郑穆公之女。〔532〕“邢”,晋国邑 名,即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事详本书《晋世家》和《左传》成公二年。〔533〕 “反”,通“返”。〔534〕“欲王晋”,本书《齐太公世家》、《晋世家》亦有齐顷 公欲尊晋景公为王之说。按《左传》成公三年云:“齐侯朝于晋,将授玉。郤克趋进曰:
‘此行也,君为妇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并无尊王之事。核之当时情势,亦 无尊王之理。前人谓司马迁读“玉”为“王”,因误解“授玉”为尊王,盖是。 〔535〕 “始置六卿”,本书《晋世家》、《齐世家》亦云此年晋始置六卿。按晋国各军将、佐 皆为卿,则设三军即有六卿,则不得谓六卿之置始于此年。考《左传》成公三年云:“晋 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此年增设新上、中、下三军, 韩厥等六人即新三军将、佐;加上原来三军,则成六军。似当云“始置六军”,“卿” 或系“军”之误。〔536〕“瑕”,《春秋》成公十五年作“固”。“宋共公瑕”,宋 文公子。〔537〕“卫定公臧”,卫穆公子。〔538〕“子反救郑”,因晋军攻伐郑国, 故子反率楚军前往救援。详《左传》成公四年。〔539〕“栾书”,谥武,故亦称栾武 子。赵盾之子,晋卿。时任中军帅,执掌国政。“氾”,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巩县东北。 据《左传》成公四年,晋所取郑地尚有祭。〔540〕“梁山”,故梁国名山,后入晋成 为晋望,在今陕西韩城县西北。〔541〕“伯宗”,名宗,字尊,氏伯,故亦称伯尊。 孙伯纠(一作“孙伯起”)之子,晋大夫。“伯宗隐其人而用其言”,晋景公因梁山崩 而征召伯宗,伯宗路遇绛县车夫,车夫告以应对之辞,伯宗採用其言而隐没其人。司马 迁似採《榖梁》说。详《榖梁传》成公五年和《韩诗外传》卷八。〔542〕“伐郑”, 据本书《郑世家》和《左传》成公六年,楚伐郑当在下年。此误前一年。〔543〕“郑 悼公来讼”,指郑悼公与许灵公因土地争执而前来楚国争讼。事详《左传》成公四年、 五年。〔544〕“费”,本书《郑世家》作“■”。《史记索隐》云:“邹本一作‘沸’, 一作‘弗’。”“郑悼公费”,郑襄公子。〔545〕“简王”,名夷,周定王子。〔546〕 “吴寿梦”,名乘,或谓寿梦为其号,或谓寿梦系乘之缓言。据《史记索隐》引《世本》, 亦称孰姑。开国君主太伯十九代孙。〔547〕“以巫臣始通于吴而谋楚”,晋国利用巫 臣开始打通与吴国的关系而谋划伐楚。据本书《吴太伯世家》、《晋世家》和《左传》 成公七年,巫臣因留楚家族遭杀戮而欲复仇,得到晋君允许,出使吴国,沟通邦交,教 以中原车战阵法,并让其子为吴国行人,谋伐楚国。〔548〕“■”,音 g(n,《汉书?古 今人表》作“纶”。“郑成公■”,郑悼公弟。〔549〕“赵武”,排行孟,谥文,故 亦称赵孟、赵文子。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庄姬,晋景公外甥。后为晋卿,晋悼公、 平公时执掌国政。详本书《赵世家》。“复赵武田邑”,此年赵氏家族被灭,赵武因从 母在公宫而幸免于难。由于韩厥的劝谏,晋景公恢复赵氏,立赵武为后,归还没收田邑。 事详本书《晋世家》、《赵世家》和《左传》成公八年。〔550〕“成”,媾和,和解。
〔551〕“公如晋送葬,讳之”,《春秋》成公十年不载此事。《左传》云:“冬,葬 晋景公。公送葬,诸侯莫在。鲁人辱之,故不书,讳之也。”〔552〕“环”,《公羊 传》襄公十九年《经》文作“瑗”。“齐灵公环”,齐顷公子。〔553〕“晋率诸侯伐 我”,《春秋》成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