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如晋”,本书《秦本纪》 系此事于秦景公二十七年。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云:“会于夷仪之岁??其五月, 秦、晋为成,晋韩起如秦莅盟,秦伯车如晋莅盟。成而不结。”即此所本。“会于夷仪 之岁”即鲁襄公二十四年,亦即秦景公二十八年,系年当以《左传》为是。“如晋”者 为景公弟伯车,而非景公本人。盖司马迁读《左传》未察而致人物、时间皆误。〔653〕 “舟师”,船队,水军。“舟师之役”,指上年楚以水军伐吴之役。〔654〕 “巢”, 国名,偃姓,为群舒之一,在今安徽巢县。时为楚国附庸。“巢门”,指巢国都城门。
〔655〕“如晋”,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前往晋国为卫献公说情者还有郑简公。
〔656〕“诛卫殇公,复入献公”,本书《卫康叔世家》云:“晋为伐卫,诱与盟。卫 殇公会晋平公,平公执殇公与甯喜而复入卫献公。”与此皆谓诛殇公、入献公系晋所为。 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未与其事,实由卫大夫甯喜所为;且卫献公复国后前往晋 国,被晋扣押,得齐、郑之请才获释回国。盖司马迁读《左传》不察而致讹。〔657〕 “余 祭”,《马王堆汉墓帛书(叁)?春秋事语》作“余蔡”。“吴余祭”,亦称戴吴。吴 王寿梦次子,吴诸樊弟。〔658〕“日蚀”,《春秋》襄公二十七年云:“冬十有二月 乙亥朔,日有食之。”《左传》云:“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今人推算为公元前 五四六年十月十三日之日全食。〔659〕“庆封”,名封,字子家,氏庆,亦称庆季。 庆克之子,齐国大夫。〔660〕“鲍、高、栾氏”,鲍氏指齐大夫鲍国之族,高氏指齐 惠公孙、公子栾坚子子尾之族,栾氏指齐惠公孙、公子祈高子子雅之族。“鲍、高、栾 氏谋庆封”,据本书《齐太公世家》和《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谋伐庆封者还有陈氏, 即齐大夫陈须无之族。〔661〕“景王”,名贵,周灵王子。〔662〕“周乐”,周王室 的音乐舞蹈。本书《鲁周公世家》云:“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可知鲁
 
国有周乐,故季礼能观之。〔663〕“尽知乐所为”,全部知晓乐舞的名称、国别、时 代、特点和所表达的意义。详本书《吴太伯世家》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664〕 “韩、赵、魏”,指晋国的卿大夫韩氏、赵氏和魏氏。〔665〕“郏”,本书《吴太伯 世家》和《汉书?古今人表》作“夹”,地名,在今河南郏县,系楚熊郏敖葬地。“楚 熊郏敖”,楚康王子。其名本书《楚世家》作“员”,《左传》昭公元年《经》文、昭 公四年作“麇”,《史记索隐》引《左传》作“麏”,《公羊传》、《榖梁传》昭公元 年《经》文作“卷”。〔666〕“厄”,音 8,窘困,困境。〔667〕“燕惠公”,本书
《燕召公世家》谓燕懿公子。〔668〕“高止”,名止,字子容,氏高,亦称高子容。” 齐高止来奔”,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高止因好事喜功、独断专行被放逐而至北燕。
〔669〕“阍”,音 h&n,守门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和《马王堆汉墓帛书(叁)?春 秋事语》,此守门人系受肉刑之越国战俘。古代有以刑残之人作门卫的惯例。《周礼?秋 官?掌戮》云:“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刖者使守囿。”〔670〕“卫襄公恶”, 卫献公子。〔671〕“太子”,名班,亦称太子班,即蔡灵侯。〔672〕“子成”,此人 名仅此一见,于史无征。本书《郑世家》云:“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 谏曰??乃止。”此“子成”似系误“或”为“成”而来。考《左传》襄公三十年,劝 阻群公子杀子产者为子皮,则此“子成”或系“子皮”之讹。〔673〕“五”,按上年 明言“守门阍杀余祭”,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载相合,则余祭在位止于上年,而 此年当为继位之余昧元年。本表与《吴太伯世家》均谓余祭在位十七年、余昧在位四年, 误,盖司马迁不察,互易余祭、余昧在位年数。本表自此年至吴余昧四年,当依次为余 昧元年至十七年。〔674〕“季父”,叔父。“围”,《史记集解》云:“徐广曰:‘《史 记》多作“回”。’”名虔,字围。或谓围系原名,虔为即位后所改之名。亦称公子围、 王子围、令尹围,即位后称楚灵王。“王季父围为令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云: “夏四月,葬楚康王??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则此条当系郏敖元年。〔675〕 “班”,《春秋》襄公三十年作“般”。〔676〕“稠”,本书《鲁周公世家》和《左 传》襄公三十一年、昭公二十五年作“裯”,《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引徐广云一 作“袑”。鲁襄公与妾敬归之娣齐归所生之子。〔677〕“有童心”,有孩童性格。本 书《鲁周公世家》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均谓昭公在安葬襄公时,孝服不时弄脏,以 致连换三次。〔678〕“秦后子”,名针,字伯车,秦桓公子,秦景公母弟。〔679〕“公 如晋,至河,晋谢还之”,此年晋平公宠妾少姜去世,鲁昭公前去吊丧,到达黄河边时, 因晋人谢绝而返回。事详《左传》昭公二年。〔680〕 “田无宇”,亦作“陈无宇”, 田文子须无之子,齐国上大夫。详见本书《田敬仲完世家》。“送女”,指送齐君女少 姜出嫁到晋国。〔681〕“肘玉”,当初楚共王因无嫡子,便从所宠幸的五位庶子中挑 选继位者,事先在祖庙正堂地下埋放玉璧,让五人依次入内。结果楚灵王的肘压在玉璧 上,即此所谓“肘玉”。详见本书《楚世家》和《左传》昭公十三年。〔682〕“叔向”, 名肸,字叔向,氏羊舌,因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又氏杨,亦称羊舌肸、杨 肸。晋大夫羊舌职之子。晋国公族,晋靖侯(或谓晋武侯)之后。时任晋太傅。〔683〕 “齐政归田氏”,预言齐国政权将转归大臣田氏家族。〔684〕“晋公室卑”,言晋公 室大权旁落,地位日益卑微。晏婴、叔向对话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晋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和《左传》昭公三年。〔685〕“公欲杀公卿立幸臣”,本书《燕召 公世家》云:“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言所立者为“宠姬宋”,与 此异。按《左传》昭公三年云:“燕简公多嬖宠,欲去诸大夫而立其宠人。”所言立者 为“宠人”,与此“幸臣”合。然《左传》以燕君为简公,即《春秋》所云北燕伯款, 而本书作惠公,当以《左传》、《春秋》为是。本书所述燕君世系误讹甚多,难以凭信。
〔686〕“称病不会楚”,本书《鲁周公世家》云:“昭公称病不往。”同此。按《左
 
传》昭公四年云:“公辞以时祭。”与此有异。〔687〕“合诸侯宋地”,按本书《楚 世家》和《春秋》昭公四年皆云会诸侯于申(今河南南阳市北),属楚,非宋地。〔688〕 “朱方”,吴国邑名,公元前五四五年齐大夫庆封奔吴,吴王余祭将朱方赐庆封,在今 江苏镇江市丹徒镇南。〔689〕“取三城”,吴军攻取楚三邑。据《左传》昭公四年, 具体指棘(今河南永城县南)、栎(今河南新蔡县北)、麻(今安徽砀山县东北)。〔690〕 “称病不会楚”,《左传》昭公四年云:“曹、邾辞以难。”与此有异。〔691〕“三 国不会”,《左传》昭公四年记子产云:“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则为四国 不会。〔692〕“率诸侯伐吴”,《春秋》昭公五年云:“冬,楚子、蔡侯、陈侯、许 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693〕“公如晋”,本书《燕召公世家》云: “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以如晋者为高偃,与此异。本书《齐太公世家》和《左传》 昭公六年皆谓齐景公如晋,同此,可证此记不误。〔694〕“哀公”,本书《秦始皇本 纪》所附《秦纪》作“毕公”,《史记索隐》云:“《始皇本纪》作‘戩公’。”《吴 越春秋?阖闾内传》作“柏公”。秦景公子。〔695〕“次”,停留,驻扎。“乾溪”, 楚国邑名,在今安徽亳县东南。〔696〕“季武子”,名宿(或作“夙”),谥武,氏 季孙,亦称季孙宿。季文子(即季孙行父)之子,袭父职为大夫。自鲁襄公十二年起为 鲁国执政大臣。〔697〕“日蚀”,《春秋》昭公七年云:“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今人推算为公元前五三五年三月十八日之日食。〔698〕“入燕君”,本书《燕召公世 家》同此。按《左传》昭公七年云“不克而还”,则谓未入燕君,异此。〔699〕“入 燕君”,本书《晋世家》、《燕召公世家》亦谓晋与入燕君之役。据《左传》昭公六年、 七年,伐燕入燕君仅齐所为,晋未与其役,与《史记》异。〔700〕“芋尹”,楚国官 名,陈国亦有,为国君田猎时负责驱赶禽兽之官。此指楚芋尹申无宇〔701〕“亡人”, 逃亡之人。“章华”,楚灵王所建宫名,据考古发掘,即今湖北潜江县龙湾镇马场湖村 放鹰台遗址。或谓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执芋尹,亡人入章华”,《左传》昭公七年 云:“及即位,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无宇之阍入焉。无宇执之,有司弗与?? 执而谒诸王。”即此所谓。〔702〕“姜氏”,亦称宣姜。〔703〕“惠公归至卒”,《左 传》昭公七年云“不克而还”,燕君未入燕,且所言燕君为简公,与此大异。〔704〕 “公如楚,楚留之。贺章华台”,据《左传》昭公七年,此条及下栏“就章华台,内亡 人实之”皆当系上一年。〔705〕“就”,成,建成。〔706〕“卫灵公”,名元,卫襄 公与妾綢姶所生子。〔707〕“招”,亦称公子招,任陈司徒,又称司徒招。〔708〕“弃 疾”,本书《楚世家》谓即位后改名熊居,或谓居与弃疾系名、字关系。亦称公子弃疾、 蔡公、陈公。为王后即为楚平王。“弟弃疾将兵定陈”,指弃疾率师灭陈。据本书《楚 世家》、《陈杞世家》和《左传》昭公八年,事在上一年。则此条与下栏“楚来定我” 皆当移置上年。〔709〕“陈惠公吴”,其父太子偃师,因内乱死于上年。陈惠公即位 实在陈灭后第五年。本书《陈杞世家》云:“楚灵王灭陈五岁,楚公子弃疾弑灵王代立, 是为平王。平王初立,欲得和诸侯,乃求故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 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710〕“星”,指客星,天空中新 出现的星。“婺女”,星宿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即宝瓶座ε、μ、4、3 四星。婺,音 w)。〔711〕“晋昭公夷”,晋平公子。〔712〕 “醉杀蔡侯”,《左传》昭公十一年云:“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 之。夏四月丁巳,杀之。”〔713〕“围之”,指围攻蔡国。〔714〕“蔡侯”,当依本 书《管蔡世家》、《楚世家》和《左传》昭公十一年作“蔡公”。下栏“蔡侯”亦当作 “蔡公”。〔715〕“宋元公佐”,宋平公子。〔716〕“徐”,国名,嬴姓,相传为伯 益之后,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左传》昭公四年云:“徐子,吴出也。”则徐、吴为甥 舅之国,关系甚密。〔717〕“嗣君”,继立的国君,此指晋昭公。〔718〕“庐”,《春
 
秋》昭公二十年《经典释文》引别本作“卢”,《史记集解》引徐广别本作“虚”。“蔡 侯庐”,谥平,依表文例当作“蔡平侯庐”。〔719〕“元年”,蔡之复国在下年,蔡 平侯元年亦当在下年。〔720〕“景侯子”,据《左传》昭公十一年、十三年,蔡平侯 系隐太子有之子,蔡灵侯之孙,即蔡景侯曾孙。《史记集解》引《世本》云:“平侯者, 灵侯般之孙,太子友之子。”亦可证蔡平侯乃蔡景侯曾孙。此与下年及《管蔡世家》谓 景侯子实大误。〔721〕“公如晋”,本书《郑世家》云:“秋,定公朝晋昭公。”据
《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郑简公已于三月去世。〔722〕“余昧”,《左传》、
《榖梁传》昭公十五年《经》文作“夷末”,本书《刺客列传》作“夷昧”,《公羊传》 昭公十五年《经》文作“夷昧”。“吴余昧”,吴王寿梦三子,余祭之弟。〔723〕“元 年”,此年当为吴余昧十四年。〔724〕“复陈、蔡”,指楚平王弃疾即位后恢复陈、 蔡二国。〔725〕“郑定公宁”,郑简公子。〔726〕“楚平王居”,楚灵王弟。〔727〕 “抱玉”,当初楚共王选立继位者时,平王年幼而被人抱入祖庙,行跪拜礼时正好压在 事先埋好的玉璧之上。〔728〕“后”,即穆后,周景王后。“太子”,周景王太子, 其名本书《周本纪》作“圣”,《左传》昭公十五年、二十六年作“寿”。〔729〕“日 蚀”,《春秋》昭公十五年云:“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今人推算为公元前五二七 年四月十八日之日食。〔730〕“晋留之葬”,本书《鲁周公世家》云:“晋留之葬晋 昭公。”据《左传》,鲁昭公于十五年冬至晋,十六年夏返鲁,而晋昭公卒于十六年秋 八月,至十月葬,并无留鲁昭公参加葬礼之事,盖司马迁误记。且晋昭公之卒在下年, 按常例,“晋留之葬”也不当系此。“公如晋晋留之葬公耻之”十字,别本多在下年。
〔731〕“太子”,名建,字子木,楚平王与蔡唷舴馊酥!732〕“好”,美。
〔733〕“王为太子取秦女,好,自取之”,本书《秦本纪》系于秦哀公十一年,即楚 平王三年;《左传》在鲁昭公十九年,即楚平王六年。当以《左传》为是。〔734〕“曹 平公须”,曹武公子。〔735〕“六卿”,指晋国的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 知氏等六家世卿。〔736〕“僚”,号州于。本书《吴太伯世家》、《刺客列传》谓余 昧之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孔颖达《疏》和《史记索隐》 所引《世本》、《新序?节士》皆谓吴王寿梦庶子,似以后说近是。〔737〕“五月朔, 日蚀”,《春秋》昭公十七年云:“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后人推算此年日食当 在周正十月癸酉朔(公元前五二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此记有误。〔738〕“辰”,星 宿名,即心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即天蝎座σ、α、τ三 星。其主星亦称商星、鹑火、大火、大辰。本书《天官书》云:“宋、郑之疆,候在岁 星,占于房、心。”则辰为宋、郑之分野。〔739〕“晋顷公去疾”,晋昭公子。〔740〕 “禳”,音 r2ng,举行祭祀祈求消灾免祸。〔741〕“火,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 德’”,按《左传》昭公十七年云:“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 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不与。”即此所本。〔742〕“地震”,《春秋》 昭公十九年云:“(夏五月)己卯,地震。”〔743〕“曹悼公午”,曹平公子。〔744〕 “伍奢”,楚大夫伍举之子,曾任连尹,时为太子建太傅。“尚”,即伍尚,伍奢长子, 任楚棠邑(今河南遂平县西北)长,亦称棠君尚、棠尹尚。时从棠邑被召回而与伍奢一 齐遇害。〔745〕“伍子胥”,名员,字子胥,亦称伍员、伍子胥,伍奢次子,伍尚之 弟。与兄同在棠邑,拒绝回都,出奔吴国,任吴大夫。详见本书《伍子胥列传》。〔746〕 “毋”,通“无”。〔747〕“诈杀诸公子”,指宋国大夫华亥等设计诱杀宋元公诸公 子。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云:“宋元公无信多私,而恶华、向。华定、华亥与向宁谋 曰:‘亡愈于死,先诸?’华亥伪有疾,以诱群公子。公子问之,则执之。夏六月丙申, 杀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孙援、公孙丁。”〔748〕“之”,前往, 去到。〔749〕“东国”,即蔡悼公。父隐太子友,系蔡灵侯太子。“平侯子”,名朱,
 
亦称太子朱、蔡侯朱。“灵侯孙东国杀平侯子而自立”,本书《管蔡世家》仅云:“平 侯卒而隐太子之子东国攻平侯子而代立。”据《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平侯子于下年三 月葬蔡平侯后即位,是为蔡侯朱,至冬被逐奔楚,东国方因之即位。则平侯子并未被杀, 且东国之立在下年。〔750〕“晋谢之,归”,《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云:“鼓叛晋, 晋将伐鲜虞,故辞公。”〔751〕“日蚀”,《春秋》昭公二十一年云:“秋七月壬午 朔,日有食之。”今人推算为公元前五二一年六月十日之日食。〔752〕“蔡侯”,指 蔡侯朱,即平侯子。《榖梁传》以为东国,误。〔753〕“蔡悼侯东国元年”,据《左 传》,蔡侯朱此年已即位,依表常例,此应作“蔡侯朱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