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进去。襄平 侯纪通主管符节,太尉就让他持节假传诏令,使太尉进入北军。太尉又让郦 寄和典客刘揭先劝告吕禄说:“皇帝派太尉统率北军想让你去自己的封国, 赶快归还将军印绶,离开这里,不然的话,将要发生大祸。”吕禄认为郦况 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印绶交给典客,把兵权送给了太尉。太尉掌握兵权后 进入军门,下令军中说:“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 军中士卒都袒露左臂,拥护刘氏。太尉来到北军时,将军吕禄也已经解下印 绶离开了,于是太尉统率了北军。
然而还有南军没有控制。平阳侯听到了贾寿对吕产说的一些话,把吕产 的阴谋告诉了丞相陈平,丞相陈平就找来朱虚侯协助太尉。太尉让朱虚侯监 守营门。派平阳侯告诉卫尉:“不要让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吕产不知道吕 禄已经离开北军,就进入未央宫,想要作乱,但是没有办法进入殿门,在那 里来回徘徊。平阳侯担心不能取胜,骑马跑去,把情况告诉了太尉。太尉还 怕战胜不了吕氏一伙人,因此没有敢公开宣言诛灭吕氏,就调遣朱虚侯,对 他说:“赶快进入宫廷保护皇帝。”朱虚侯要一些兵力,太尉拨给他士卒一 千多人。朱虚侯进入未央宫大门,看见吕产在宫廷中。黄昏的时候,就进击 吕产,吕产逃走了。天空刮起了大风,因此吕产的随从官吏一片混乱,不敢 抵抗。朱虚侯追赶吕产,把他杀死在郎中令官府的厕所里面。
朱虚侯已经杀死了吕产,皇帝派谒者持节慰劳朱虚侯。朱虚侯想要把节
信夺过来,谒者不答应,朱虚侯就和他一起乘车,利用节信驱车飞奔,杀了 长乐宫卫尉吕更始。回来时,驱车进入北军,报告了太尉。太尉起身向朱虚 侯拜贺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是吕产,现在已经把他杀死,天下大局已定。” 随即派人分别把吕氏男男女女逮捕起来,无论老少,全部处死。九月十一日, 捕获吕禄斩首,用鞭子和棍棒打死了吕窋。派人诛杀了燕王吕通,废黜了鲁 王张偃。九月十二日,又以皇帝的太傅审食其为左丞相。九月十八日,迁徙 济川王为梁王,立赵幽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派遣朱虚侯刘章把诛除吕氏的 事情告诉齐王,让他撤回军队。灌婴的军队也从荥阳罢兵到都城。
大臣们私下互相商量说:“少帝和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不真正是 孝惠帝的儿子。吕后使用诈骗手段把别人的儿子称作孝惠帝的儿子,杀掉孩 子的母亲,养育在后宫,让孝惠帝当作自己的儿子,立为皇帝的继承人和封 为诸王,以此来加强吕氏的势力。现在已经全部消灭了吕氏宗族,如果让他 们所立的人当皇帝,等到长大掌权,我们这些人就要被杀戮无遗。不如从诸 王中选择一个最贤明的立为皇帝。”有的说“齐悼惠王是高帝的长子,现在 他的嫡子为齐王,从亲疏嫡庶方面探本求源,齐王是高帝的嫡长孙,可以立 为皇帝”。大臣们都说:“吕氏以外戚的身份作恶,几乎倾危刘氏宗庙,摧 残功臣。现在齐王母亲娘家的驷钧,是个坏人,如果立齐王为皇帝,就会再 出现一个吕氏。”想立淮南王,又认为他年轻,母亲的娘家也很凶恶。大家 就说:“代王是高帝现今在世的儿子之一,行次最长,为人仁孝宽厚。太后
薄氏的家族谨慎善良。而且立行次最长的本来就是名正言顺,再加上代王以 仁孝播闻天下,立为皇帝是完全妥当的。”于是就一起暗地里使人召代王来 都城。代王派人辞谢。使者第二次去迎接,然后代王才乘着六匹马拉着传车,
(开始起程。)闰九月月底己酉这一天,到达了长安,住在代王的官邸。大 臣们都前往拜见,向代王献上天子印玺,一致尊立代王为天子。代王一再推 让,大臣们坚持自己的请求,代王终于答应了。
东牟侯刘兴居说:“诛除吕氏我没有功劳,请让我来清理宫廷。”他就 和太仆汝阴侯滕公进入宫内,上前对少帝说:“你不是刘氏的人,不应当立 为皇帝。”于是回头命令少帝左右执戟的侍卫放下武器离开。有几个人不肯 放下武器,宦官的首领张泽去讲了讲,他们也放下了武器。滕公就叫来车驾 载着少帝出了宫廷。少帝说:“想把我拉到哪里去?”滕公说:“出去住。” 少帝被安置在少府住宿。接着使用天子的法驾,去代王官邸迎接代王。向代 王报告说:“宫内已经清理过了。”代王当天晚上进入未央宫。有十名谒者 持戟守卫正门,说:“天子在这里,你进去干什么?”代王把情况告诉了太 尉。太尉前往作了说明,十名谒者都放下武器走开了。代王随即入宫听理政 事。夜间,官吏分头把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少帝杀死在官邸。
代王立为天子。在位二十三年去世,谥为孝文皇帝。 太史公说:孝惠皇帝和高后时期,百姓脱离了战国年代的苦难,皇帝和
大臣们都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所以孝惠皇帝垂衣拱手,(清静无为,)
高后以女主代行皇帝职权,政事不出门户,天下安宁。很少使用刑罚,罪人 寥寥无几。百姓勤于耕种,衣食不断增多。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吴树平 吕宗力 注译
孝文皇帝,〔1〕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2〕定代地,
〔3〕立为代王,都中都。〔4〕太后薄氏子。〔5〕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
〔6〕高后崩。〔7〕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8〕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 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9〕
【注释】〔1〕“孝文皇帝”,名恒。汉高祖刘邦生有八子,孝文皇帝为第四子。 公元前一八○年至前一五七年在位,死后谥孝文。〔2〕“陈豨”,宛朐(今山东菏泽 县西南)人,汉高祖七年,韩王信叛入匈奴,高祖封陈豨为列侯,以赵相身份监领赵、 代边兵。赵相周昌向高祖告发陈豨招致宾客,多年拥兵在外,恐有不测。高祖召见陈豨, 陈豨称病不至,自为代王,于十年八月起兵反汉。九月,高祖亲自将兵击陈豨,明年春 陈豨兵败被杀。事详本书《卢绾列传》所附《陈豨列传》,又见《汉书?卢绾传》所附
《陈豨传》。“豨”,音 x9。〔3〕“代”,本为秦郡,汉高祖二年,以此地为国,封 韩王信。五年,国除为郡。十一年,复置为国,封刘恒为代王。所辖地域包括今山西北 部和河北西北部。〔4〕“中都”,县名,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5〕“太后”,皇帝 的母亲称“皇太后”,封国之王的母亲称“王太后”。“薄氏”,即薄姬,刘邦的妃嫔。 史书中根据她地位的变化又称薄夫人、王太后、孝文太后。事详本书《外戚世家》、《汉 书?外戚传》。〔6〕“高后”,即吕后,事详本书《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
〔7〕“崩”,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皇帝及其父母、皇后死曰“崩”。〔8〕“吕产”, 吕后长兄吕泽之子。吕后元年,封为交侯,六年封为吕王,七年徙为梁王,为帝太傅, 八年为相国。吕太后死后,在与宗室刘氏和拥护刘氏的功臣势力的斗争中失败被杀。事 迹主要散见本书《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9〕“《吕后》语”,指本书
《吕太后本纪》。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1〕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2〕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 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3〕此以迎大王为名, 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4〕“群臣之议 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5〕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 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6〕地犬牙相制, 此所谓盘石之宗也,〔7〕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 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8〕擅 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9〕一呼士皆左袒,〔10〕为刘氏,叛诸吕, 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 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11〕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 之强。〔12〕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 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
定。〔13〕卜之龟,〔14〕卦兆得大横。〔15〕占曰:〔16〕“大横庚庚,〔17〕余 为天王,夏启以光。”〔18〕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 “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19〕绛侯等具 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 曰:“果如公言。”乃命宋昌参乘,〔20〕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21〕至高 陵休止,〔22〕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
【注释】〔1〕“丞相”,是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秦时 分置左右,汉高祖即位,只设一丞相。十一年改名相国。惠帝、吕后时期复置左右丞相。 也有人认为丞相与相国为两官,相国位在丞相之上,可参阅傅举有《汉代相国丞相为两 官》一文,载《文史》第二十六辑。“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是汉高 祖的主要谋士之一,惠帝六年为左丞相,吕后元年,徙为右丞相,卒于文帝二年。事详 本书《陈丞相世家》、《汉书?陈平传》。“太尉”,本为秦官,汉代沿置,汉武帝建 元二年省,元狩四年改称大司马。是全国最高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周勃”,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早年随从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以功封绛侯。汉高 祖、惠帝、吕后时曾为太尉,文帝时为丞相。事详本书《绛侯周勃世家》、《汉书?周 勃传》。〔2〕“郎中令”,汉中央和诸侯王国均设有此官,为皇帝或诸侯王的宿卫之 臣,负责守护宫殿门户,主管诸郎在宫殿上侍卫。“张武”,代王刘恒即皇帝位后,长 期为汉中央郎中令。〔3〕“啑血”,盟誓时以牲血涂于口旁。“啑”,音 sh4,与“歃” 字同。高祖功臣诛诸吕时,并没有啑血盟誓。“啑血”,据《汉书?文帝纪》当作“喋 血”,义为血流满地,沾污脚足,形容杀人很多。“喋”,音 di6。“京师”,即长安。 汉高祖初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高祖七年,迁都长安,从此长安成为西汉一代 的都城,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渭河南岸。〔4〕“中尉”,汉中央和诸侯王国均 设有此官,负责都城治安。此为王国都尉。“宋昌”,早年随从刘邦起事,曾为都尉。 文帝即位,拜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功封壮武侯,景帝中四年,有罪,夺爵一级, 为关内侯。见本篇下文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桀”,与“杰”字通。
〔6〕“王”,音 w4ng,称王,君临一国。〔7〕“盘”,与“磐”字通。“盘石”,厚 重的石头,譬喻坚固不动。〔8〕“三王”,指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吕产 于吕后六年封吕王,七年徙为梁王。吕禄、吕通之封均在吕后七年。见本书《吕太后本 纪》。〔9〕“节”,古代使者出外传达命令,或办理政务时所持,作为自己身份的一 种凭证,一般用竹木或金属制成,上端有旄饰。“北军”,西汉守卫都城长安的军队有 北军、南军。北军驻扎城北,守卫都城,兵员调自三辅。南军驻扎城南,守卫宫城,兵 员调自郡国。北军人数多于南军,是京城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太尉周勃以一节入北军事 详见本书《吕太后本纪》。〔10〕“左袒”,裸露左臂。“袒”,裸露。〔11〕“朱虚”, 朱虚侯刘章,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吕后二年封为朱虚侯。封地朱虚本为县,在今山东临 朐县东南。“东牟”,东牟侯刘兴居,朱虚侯刘章之弟,吕后六年封为东牟侯。封地东 牟本为县,在今山东牟平县。当时二人都居住长安,宿卫宫廷。〔12〕“吴”,吴王刘 濞,刘邦兄刘仲之子。事详本书《吴王濞列传》、《汉书?吴王濞传》。“楚”,楚王 刘交,刘邦之弟。事详本书《楚元王世家》、《汉书?楚元王传》。“淮南”,淮南王 刘长,刘邦的第七个儿子。事详本书《淮南厉王长列传》、《汉书?淮南厉王长传》。 “琅邪”,琅邪王刘泽,刘邦的远房兄弟。事详本书《荆燕世家》、《汉书?荆燕吴传》。 “齐”,齐王刘襄,齐悼惠王刘肥之子。事详本书《齐悼惠王世家》、《汉书?高五王 传》。“代”,代王刘恒。诸王封地大体如下:吴领有东阳、鄣、会稽三郡,包有今安
徽、江苏、浙江三省部分地区,都于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楚辖有今江苏、安徽 二省部分地区,都于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淮南辖有今安徽中部地区,都于寿春,在 今安徽寿县。琅邪辖有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都于东武,在今山东诸城县。齐辖有今山东 北部、东部地区,凡七十余城,都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代辖地见本 篇前注。〔13〕“犹与”,与“犹豫”二字同。〔14〕“卜之龟”,古人迷信,用龟甲 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灼龟甲,然后根据上面的裂纹预测吉凶。〔15〕“大横”,卜 兆之名。这是根据烧灼龟甲后的征兆观察出来的。〔16〕“占”,卜兆的占词。〔17〕 “庚庚”,犹言更更,意思是说代王的地位要有所变更,由诸侯王更位为皇帝。〔18〕 “夏启以光”,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都是年老时传位贤人,从 夏禹开始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夏启,而夏启继帝位后,发扬光大了夏禹的基业。这 句卦词的本意在于指出代王会像夏启承袭夏禹的帝位一样,继承高祖刘邦的天子地位, 光大先帝的事业。〔19〕“薄昭”,汉高祖七年为郎,文帝元年封轵侯,十年自杀。事 见《汉书?外戚恩泽侯表》。〔20〕“参乘”,古人乘车制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 又有一人居右陪乘,防备意外事故。居右陪乘者称为“参乘”。〔21〕“传”,音 zhu4n, 古代驿站的一种专用车辆。〔22〕“高陵”,县名,在今陕西高陵县,位于京师长安东 北。
昌至渭桥,〔1〕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 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间言。”〔2〕宋昌曰:“所言公,公 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3〕代王谢曰:“至 代邸而议之。”〔4〕遂驰入代邸。群臣从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 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皆 再拜言曰:〔5〕“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6〕不当奉宗庙。臣谨请与阴安侯、 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曰:〔7〕‘大王高帝 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 寡人不佞,〔8〕不足以称宗庙。愿请楚王计宜者,〔9〕寡人不敢当。”群臣 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10〕南乡让者再。〔11〕丞相平等皆曰:“臣伏 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12〕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 稷计,〔13〕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等。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 “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天子位。
【注释】〔1〕“渭桥”,秦始皇在京城咸阳渭水上架设的桥梁,连接渭水南北两 岸的长乐宫和咸阳宫。桥在西汉京城长安之北。〔2〕“间”,音 ji4n,空隙。“间言”, 屏退众人,得一空隙,单独谈话。〔3〕“玺”,音 x!,秦以前,为印的统称。自秦始, 皇帝之印称“玺”。“符”,以竹、木、铜等制成,上刻有文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 一半,上面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时,双方合符以验真假。〔4〕“代邸”,代王在都城 的官邸。汉制,诸侯王在都城都有自己的官邸。〔5〕“大将军”,汉代将军名目繁多, 大将军是将军中权力最大、地位最尊崇者。“陈武”,即柴武,汉高祖六年,以军功封 棘蒲侯,卒于文帝后元年。事迹散见本篇和《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处。“御史大夫”, 秦时为最高的监察官,位仅次于丞相。汉代沿置,为丞相之副。国家大事,皇帝多同丞 相、御史大夫协商。所掌侧重于执法和监察。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张苍”,阳武 人,初为秦御史,后归刘邦,曾为赵王张耳和张敖丞相、代王刘恒丞相、淮南王刘长丞 相。吕后八年为御史大夫,文帝四年为丞相。事详本书《张丞相列传》、《汉书?张苍
传》。“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