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侯再生-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周瑜已经撤离?什么时候的事?”听得丁奉的禀报后,我大感惊诧地说道——周瑜只比我早一天抵达庐江地域,难道他只用一天时间就从二哥和李通、赵云的手中将孙翊救了出来?这怎么可能?
  “大约一个时辰前,看样子似乎是准备撤回柴桑!”丁奉恭敬地回道,“甘统领已率主力战船尾随追击过去了!统领命末将留驻此处,为将军护行!”
  “可看得出周瑜军地战损情况?”我略一思索后,沉声询问道。
  “敌军好象没什么伤亡,甚至看不出交战地痕迹!”丁奉迅速地回道。
  难道根本就没有交战?我目射惊异之色,沉思了起来。如果周瑜真是不战而退,那只有两个可能——其一,周瑜主动放弃了救援;其二,孙翊军已经被歼,周瑜不得不放弃救援。究竟是哪一种呢?
  就在这时,西北面岸上突然隐隐地传来一阵奇怪地声音,而且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
  “马蹄声!”我眉头一挑,望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第一零一章
  “承渊,不必紧张,是自家的骑军……”见一旁的丁奉正准备招呼士卒警戒,我摆了摆手,和声说道。只是听那愈发清晰的轰隆马蹄声,便可推知朝这边赶过来的是一支骑军,而且绝不会少与千人。在庐江地域,会出现如此数量骑兵,也就只有赵云的风骑营了……
  “鸣号,向岸上骑军通报身份!”我沉声对身旁的号角兵吩咐道。尽管夜空中弦月高挂,但可视度毕竟有限,还是早些互通一下身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嘟~~嘟~~!”悠长沉浑的牛角号声迅速朝四周传播了开去。
  “嘟~嘟~嘟!”不多时,西北方向也响起了一阵节奏奇特的号角声,与我这边的号角声遥相呼应起来。
  果然是赵云!
  “将军,您竟然亲自回师庐江了?”命麾下风骑军驻马休整后,赵云飞身离马,疾步来到我的跟前,躬身行了一礼,神色显得异常兴奋地说道。
  “恩~!”点了点头,我高兴地撺住赵云的手,用力握了握,随即急切地询问道,“子龙,庐江可好?”
  “启禀将军,进犯庐江的江东军孙翊部已在昨夜被尽数歼灭。除了敌主将孙翊仍下落不明之外,几乎未有一人逃脱!”赵云笑着回道。
  “原来如此!”我点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恍然之色。看来周瑜所以不战而退,十之八九是通过某种途径得到了孙翊败亡的消息,自知再留下也是徒劳,甚至有可能把自己也丢在庐江,所以才主动选择了撤退!
  “将军,什么,原来如此,???”赵云略感不解地看着我说道。
  “子龙应该知道那周瑜领军进犯庐江,意欲救援孙翊之事吧?”我反问了赵云一句。
  “恩!”赵云点头回道,“今晨子丑之交时。甘校尉的信使已将这一消息传至庐江。君侯闻听此讯之后,还特地做了充分的安排,准备一举将周瑜军尽歼于庐江城下。但可惜的是,那周瑜居然只进到庐江城南约占里处,而后便悄然撤退了。末将正是奉君侯之命,率两曲风骑追寻周瑜军踪迹……”
  二哥果然已经到庐江了!
  “子龙不必再继续追踪了,周瑜在一个时辰前便已领军经水路撤往柴桑方向了!”我沉声接口说道,“先前从承渊处了解到——周瑜军撤离之时。居然看不出有交战后的痕迹,简直可以说是不战自退,我正对此颇感疑惑。但适才子龙提及孙翊败亡之事,我方知道周瑜因何而会不战自退!”
  “将军是说……”赵云也是聪明人,经我这一点拨,立即就会了过来,“周瑜是知晓了孙翊败亡之事,才会不战自退!”
  “当是如此了……”依照周瑜在太平之战中对麾下士卒的珍惜程度来看,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也是不会轻易舍弃孙翊军的。
  “将军。那现在该当如何?”赵云似乎对周瑜的撤退颇感遗憾。轻叹了口气后向我询问道。
  “当务之急,是先确认敌军地动向!周瑜此人诡计多端,且善走偏锋。尽管其目下正朝柴桑方向退却,但究竟是真退,还是假退,仍值得商榷。不可不防其以撤退为障眼之法,待我军戒备之心松懈后,再突然返袭而至!”我摸了摸颔下的刺须,沉声说道,“水上有兴霸率锦帆营尾随追击,周瑜当兴不起什么风浪来,但陆上却也不可放松警惕!”
  顿了顿。我继续说道:“不过,牵好有风骑营在,周瑜纵然想要在陆上玩什么鬼把戏,也将是无所遁形。子龙,你速派遣一队风骑自纵阳河起,往西拨索40里。”
  “是,将军!”赵云应声领命,当即转身回到风骑军停驻之处,安排吩咐起来。
  不多时。大约有力名风骑兵脱离大队,迅速向西面驰离。
  “将军,甘统领有消息传回!”丁奉身后跟着一名什长模样的锦帆兵,离船登岸来到我的身旁,大声禀报道。
  “速速报来!”
  “启禀将军,周瑜军在大半个时辰前先后汇合了另外两支江东军,但稍做停顿之后,便又继续朝西面撤退了!”锦帆营什长张德迅速地禀报道。
  “另外两支江东军?”我眉头一皱,疑惑地问道,“这两军分别从何方而来?”
  “一军似乎是从西面而来,另外一军……”
  “莫非是从北面皖水而来?”赵云回到了我身旁,接口说道。
  “是的……”张德惊异地看了看赵云,随即恭声回道。
  “子龙何以知晓?”连我都被搞得有些惊讶起来。
  “将军,是这样的——今晨雾气尚薄时斥候曾发现有一路敌军正沿皖水进袭庐江之西,末将本以为是自柴桑而来救援孙翊的敌军,但直到大雾消散,这支敌军都没有下一步的行动,就一直停留在皖水某处河弯……所以末将才有此推测!”
  “子龙,将你所掌握地情报从头到尾给我说一遍……”到目前为止,我了解的都是只鳞片甲的情报,听得都有些糊涂了……
  一盏茶的工夫后,综合赵云和丁奉两人所掌握的情报,我终于初步将周瑜所筹谋的救援计划理出了些头绪——看来,周瑜原本是准备借助漫天的大雾,玩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所谓的三路援军,恐怕只有陆上那一路才是实,另外分别沿纵阳河、皖水“进袭”的两路敌军都是虚招。
  周瑜设暗渡陈仓之计前,恐怕也没有想到孙翊军已然被歼;但另一方面二哥、李通、赵云他们,在设“围点打援”(尽管被围的,点,已经被灭)之计时,恐怕也没有料到——周瑜竟会在救援途中得到了孙翊军已然覆亡地消息。就是这两个“意料之外”,才导致了现在这样地局面。
  造化弄人,看来老天还不想让孙家这么快就衰亡!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周瑜审时度势的能力确实很强,而且行事非常果决——只要他再晚两个时辰撤退,那结果与现在将完全不同。
  四个时辰后,经水、陆两路几番探寻,我终于确认了一件事周瑜撤了,撤的非常干脆!
  略感遗憾地同时,我也不禁暗松了一口气——丹阳、庐江的守卫战终于要告一段落,而我军也总算在江东站稳了脚跟。以后的一年半载之内,孙权恐怕是没有实力对庐江和丹阳进行大规模的进犯了!
  八月二十日晨,辰巳之交,我与关平、全琮三人,随赵云和两曲风骑兵抵达了庐江城。而另一面,虎枪和狼牙二营则已在林雪、廖化的统领下,搭乘船只返回太平。
  还未到达城门时,早得到消息的二哥和李通便已在城外等候着我。
  “二哥!”我跃下乌雕,紧几步向二哥走过去,开心地大笑起来。算来……我跟二哥也有3个多月没见面了!无奈的战事……
  “三弟!”二哥也飞身下马,疾步朝我迎了过来,一贯沉稳的面庞上也禁不住浮上了欣喜无限之色。
  “啪!”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反握在了一起。
  “哈哈哈……”久别重逢,本有千言,却一时无语,最终只化做两人开怀的豪迈大笑。
  “平儿,过来见过父亲……”良久,放开二哥地手,我转过头对关平说道。
  “拜见父亲!”关平双膝跪地,满脸激动之色,语音微颤地喊道。
  “起来吧……”二哥仔细地端详着关平,小半晌后,终于点了点头,沉声说道,“算有些长进了……这样才配称得上是我关羽之子!”
  二哥的话语虽冷,但眼中却浮现出了激赏之色,显然对关平的成长感到满意——以二哥之能,自然可以很轻易地看出关平武学上的进步程度。
  “谢父亲夸奖!”尽管知道二哥在夸奖他,关平仍不敢露出一丝自得之色。
  “三弟,这位是……”二哥瞥见了躬身立在我身后的全琮,出声询问道。
  “末将吴郡全琮,拜见君侯!”听得二哥相询,全琮急忙躬身行礼说道。
  “二哥,全子璜乃是吴郡少年才俊,通晓文韬武略,不可多得的良才,现在我军中任都尉一职!”我笑着说道。为全琮做介绍时,我并未提及他显赫的家世——一者,二哥对那些世家大族向来欠缺好感;二者,也是照顾到全琮的感受,像他这样的年轻人,通常希望别人了解地是他自己的能力,希望别人知道他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的成功,而不是凭借家族的助力。
  “不错!”二哥打量了全琮一番后,只说了两个字,随即单手将全琮扶了起来。
  “多谢君侯!”全琮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鼓励一般,激动地向二哥拜谢道——二哥话语虽短,但却有一种自然而然地让人感到信服的力量。
  “君侯,将军!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还是进城再叙吧……”赵云在旁笑着说道。
  “好,进城!”二哥微微颔首,拉起我的手,徒步朝城内走去。
  吴郡,富春县
  被陆逊的“增灶”之计所惑、整整在富春江南畔停驻了一天两夜之后,吕岱终于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开始渡江北进。
  第一零二章
  “吕岱是不是已经看破了大人的计策?”军司马席丰不无忧虑地说道。半盏茶的工夫前,一直率军隐藏在富春江北某处山坳之中的陆逊,得到了斥候的回报——自辰时起,吕岱军开始缓缓渡江了……
  “这倒也未必……”陆逊摇了摇头,一边思索,一边缓声说道,“如果吕岱果真识破了计策,就应当迅速渡江、直扑富春,而不该像现在这样——渡江得如此缓慢、如此小心谨慎……若我所料不差,吕岱恐怕心中仍有疑虑,但却又为某种原因所迫,而不得不渡江进袭……”
  “某种原因所迫???”席丰疑惑地说道,“大人可知是何原因?”
  “呵呵……”,陆逊淡笑了笑,摇头说道,“究竟是何原因,我也猜不出来……或许是因为孙权的命令吧……”
  “再过不久敌军便要尽数过江了,接下来恐怕就会朝富春进军……”席丰忧虑的说道,“大人,我们下面该如何抵挡敌军?”陆逊这里仅有300士卒,即便加上留守富春的士卒,也就只有不到500人,而吕岱的麾下却拥有4000步卒。以500对抗4000,任谁也知道获胜的几率有多大。但这些日,陆逊一连串匪夷所思、却又绩效显著的表现,已经赢得了席丰的信任。所以,尽管现在形势危急,席丰也只是惊而未慌,他相信陆逊应该还有办法应付眼前的困局。
  “…………”陆逊剑眉微蹙,思索了片刻后,似乎有了计较,随即和声说道,“撤!撤回富春……”
  “什么?”席丰一直以期待的目光看着陆逊。但不想竟然得到这么一个回答。
  “大人,您前面也说过的——以我们这点兵力困守富春,只能是死路一条。但为什么现在又要……”席丰总是感觉自己跟不上眼前这位年轻县令的思维。
  “是要撤回富春,但我却没有打算困守富春……”,陆逊淡淡一笑,和声说道。
  “……那大人是准备?”这些日相处下来之后,看到陆逊的这种表情,席丰就知道他心中已有定计。
  “吴城的援军也该到了……”陆逊回首朝北面顾望了一眼,突然说出一些莫名其妙地话来。——“再拖个一天应该没问题……”
  “……恩?”席丰诧异地看着陆逊,急声问道,“大人,您说什么?”
  “呵呵……”陆逊笑了笑,仔细地将自己的计划向席丰说了出来。
  “啊~~?”尽管知道陆逊的计划肯定又是非常的出人意表,但真正听完之后,席丰还是惊得张口结舌,眼睛睁至最大、难以相信地看着陆逊。
  富春江北畔,斥候发现第一处灶坑的山坳里
  吕岱蹲在一处灶坑旁,用手捻了捻坑中的草木灰烬。眉头紧锁。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大人,刘备军究竟在搞什么鬼?”都尉张馗费解地向吕岱询问道,“两天了。连个鬼影子都没看到……”
  在过去的一天两夜中,吕岱安排了数十名斥候在富春江两岸进行了不间断的辛苦搜索,陆陆续续地寻得了一些“敌军”地蛛丝马迹——继在江畔不远处发现的灶坑之后,斥候又在更加靠北的山坳中,先后发现了另外两批被埋藏起来的灶坑,而且每处灶坑比之前次皆有所增加,至第三次时,已经增加到了3500人的分量。此外,在每处灶坑的附近,皆可发现为数不少的浅浅脚印…………但可惜的是。斥候却始终未能真正地见着敌军!
  “嗬……”,吕岱叹了口气,直起身子,拍了拍手上的草灰,沉声说道,“敌领军之人能耐非同小可!此人必是在等待机会,想要一举将我军击破……不想他居然可以将3000多人的行迹藏匿得如此隐蔽,任我军斥候如何打探,都寻不见其真正所在。若不是有这些灶坑,谁人可知其曾领军至此?”
  “大人。莫非敌领军之人便是那张飞?”张馗疑惑地说道。张飞半月速平丹阳、吴两郡地消息已通过某些途径传到了会稽,闻听此消息时,连吕岱也大为震惊,更令人对张飞地用兵之能深感惊骇。
  “应当不是……”吕岱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张飞应当已领军赶赴丹阳,抵御主公大军的进袭了。他抽不出身返回吴郡……”
  “……”拧眉看着周遭的几处灶坑,吕岱总感觉自己似乎疏漏了什么东西。但到底是什么,吕岱自己也说不上来。
  “大人,我们还要继续朝富春进军吗?”张馗已经对反攻吴郡有些失去了信心——在人数上,敌军虽稍逊于己军;但敌在暗、己在明,也不知敌军何时会从何处突然杀将出来,这始终让人有一种如骨在喉的感觉。
  “主公之令岂能违背……”吕岱暗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若依着自己的意愿,吕岱其实很想立即撤回会稽,但可惜这是孙权的命令,身为臣下根本没得选择。“命斥候继续扩大拨索面,力争寻得敌军确切踪迹!”
  “是,大人!”
  至巳时四刻,吕岱麾下4000步卒终尽数渡过富春江。随即,吕岱留下劝兵卒看守渡船,自己亲领其余努D士卒小心谨慎地朝富春所在方向行进。
  一个时辰,吕岱军也只是北行了6里多路。但就在这时,突然有斥候在北面约6、7里处发现有数面丢弃的刘备军战旗,以及数十把丢弃的兵刃,看样子似乎是刘备军在“仓皇逃跑”时所留。
  吕岱一听得这个消息,非但未现喜色,反而变的愈加郑重起来,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刘备军的诱敌之计,遂当即决定暂且停止进军,加派十数名斥候向北面搜索,并对这些斥候下达死命令——哪怕是一直搜索到富春县城郊,也一定要找出敌军的确切行迹来。
  庐江太守府,书房之中,仅有我和二哥两人。
  “经丹阳、庐江两战,孙氏已实力大损……”二哥轻捋颔下长髯,建议性地说道,“三弟,我们是否乘此机会,自丹阳、庐江两面同时进击,一举将孙氏扫除?”
  “二哥,如今时机恐怕还不成熟……”我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地说道,“孙氏虽连逢大败,但仅那周瑜败军便在万人以上,加之柴桑以及其余各地的驻军,总数当不下于两万人。仅论军力,也差不多要与我庐江、丹阳两郡相当。更何况庐江、丹阳皆是初定未久,我军又不能全师而出,如此情形之下,继续进袭恐难成事……”
  顿了一顿,我继续说道:“而且,我还有些担心寿春的安全……”
  二哥蚕眉微挑,接口说道,“三弟是担心曹孟德会进袭寿春?”
  “不错!曹操前番所以会放任我军休养生息、厉兵秣马,皆因其粮草匮乏,无力继续征战。但如今,青、徐、兖、预诸州新粮均已收获,其出兵最大难题已解。曹操一向将大哥看作最大地敌手,断不会轻易收手,若其乘二哥与我进击孙权之际,突起大兵进犯寿春,后果恐怕就不堪设想了……”我神色郑重地说道。曹操,才是最让人顾忌的敌手本身即具雄才伟略,且雄据五州半之地,麾下谋臣良将更是如云如雨…………现在的孙权,还远没有达到被曹操称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境界。以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