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侯再生-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上庸刚刚传来紧要军情!”凌统急步匆匆地走入议事厅内。难道曹军对上庸下手了?怎么事前一点动静都没察觉?我脑中很快闪过几个念头。
  “怎么回事?”
  其他人同样也呈现出惊讶的表情。
  “曹操突然攻入汉中,张鲁的情况非常不妙,派人向上庸求援!”凌统迅速回道。
  第八十章(上)
  “汉中?!!!”这个消息委实太过意外,让我吃惊不小。根据细作近一段时间的禀报来看,所有的情报都指向曹操即将南征荆、扬。相反,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曹操会对汉中动手。但没想到,曹操偏偏还就玩了一招暗渡陈仓,但事情会这么简单么?凌统上前几步,恭敬地呈上一封绢书。
  绢布有些潮湿,大概是传递文书的士兵贴身保存所至。这封绢书是张鲁亲笔手书的求援信。阅览着信上内容,我的面色变得越发凝重。如果这封求援信不假,那么曹操对汉中的攻略绝对称得上是处心积虑了——因同时与曹、刘两方接壤,张鲁在军事方面还是做了很大准备的。
  他几乎调集所有能够动用的兵力屯驻汉中几处最为关键的隘口,以防备外界的入侵。但很可惜,跟我这里一样,张鲁同样也没有发现曹操有对汉中用兵的迹象,以至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同时,曹操又从内部对汉中进行了分化,收买的对象,自然是那位贪权好利的扬松。也不知被许诺了什么好处,杨松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叛张鲁、投靠曹操。凭借杨家在汉中的庞大实力,杨松并不困难地获得了几处要隘的控制权,这让张鲁先前的安排付之东流。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曹操以我老丈人征西将军夏侯渊领军万人,涉险翻越沈岭,穿骆谷道,从最出人意料的地方攻入汉中腹地。
  张鲁闻讯惊慌不已,匆忙调集各地兵马迎击夏侯渊。却不料。杨松与其弟杨柏突然引兵反戈。由于杨家兄弟的反叛,汉中的多数隘口形同虚设,夏侯渊长驱直入,不到三天就狂攻至汉中郡的治地所在——南郑的近郊。
  内忧外患缠绕之下,南郑城内混乱一片,加之有杨松兄弟地诱降,张鲁根本无从抵抗。在主薄阎圃的劝说下,张鲁无奈放弃南郑。引部众退往巴中。与其弟张卫会合,以图抗击曹军入侵。但到达巴中绥定后,张鲁悲哀地发现曹操已经增兵,无数曹军从门户大开的阳平关、箕谷等方向攻入汉中。加上杨家兄弟的叛军。
  张鲁手中军力处于绝对劣势,根本没有一丝胜算。就在张鲁已感绝望之时。阎圃献计向大哥和蜀中刘璋求援。
  “公绩,将传信士卒叫进来。我要问话?”我一边将绢书递向蒯越,一边对凌统吩咐道。蒯越是荆州派的元老,让他第二个阅览绢书,是为了显示对他的尊重。不多时,一名满面风尘的士兵随凌统进到厅内,见着我立即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军礼。这名士卒是来自上庸的驻军。向那名士兵做了问询,才得知上庸守将黄忠已派斥候简单地进行了查证,确认汉中腹地有战事发生。
  “将军,这确实是张鲁地亲笔手书!”庞统已从蒯越手中接过了绢书,飞快地看完后,抬头对我说道。
  几年前,我曾经放了进犯上庸地张卫一马。后来张鲁曾亲自书信一封,解释了他所以出兵上庸是受曹操蛊惑,并允诺给予赔偿。那封信庞统曾经看过,虽然事情过了好几年,但他却有过目不忘的能耐。
  “这样看来,张鲁的求援应该不假!”蒯越捋须说道。
  “恩……”我点了点头,面色并未有所缓和,“但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曹操居然能在完全不惊动我方地情况下,出兵攻入汉中,这未免也有些匪夷所思了!”
  “如果联系上曹操近两月来在荆、扬两州边境搞出的这些大动作,倒也能够解释……”庞统拈着颔下地几鬏短须,嘴角扯出一丝笑意说道,“增兵南阳、汝南以威逼荆州,增兵颖上、下蔡以威逼扬州,增兵淮阴以威逼广陵,再以毛介水军挑衅我锦帆水军。任何人见了这些举动,都会以为曹操准备引兵南下与主公决战。加上其他地方没有一点异常的动静,想生出疑心都难。”
  不得不承认曹操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地战略欺骗。在双方战争潜力相差并不是非常悬殊的情况下,谁能先抓住时机扩充地盘和人丁,谁就将赢得日后的主动。
  “汉中前接雍、凉,背靠蜀中,西临荆州,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曹操得汉中,则三巴不振,蜀中失却股臂,届时若曹军继续南下,刘璋根本无从抵挡。如此一来,曹军便可从西、北两面,形成对荆、扬的包围。而我军若是能乘此机会得到汉中,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益,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庞统眼中泛出灼热之色,略显兴奋地说道。显然,在他看来,曹操的入侵、张鲁的求援,根本就是为我方夺取汉中提供的条件。不过,人家来求援,你却想着如何去乘机夺人家的地盘。这事私下里几个人商议商议即可,当着这么多人直接说出来,未免有些不妥。我轻轻咳嗽了一下,借以提醒庞统。庞统何等聪明之人,迅速会意,知道自己有点太过形于色了。乘有些人还未来得及细品刚才的那番话,庞统迅速转换了一个话题:“但我也有些担心,攻汉中并迫使张鲁向主公求援,会不会是曹操的一个更大的阴谋?”
  厅内众人的注意力,果然被这几句话转移了过去。蒯越嘴边带着隐隐的笑意,接口问道:“士元说的更大阴谋是指什么?”
  “曹操有可能计行连环,实施双重欺骗!”
  “军师,是什么双重欺骗?”赵云讶异地问道。
  “以威逼荆、扬,掩饰其攻打汉中的意图。是第一重欺骗。以攻打张鲁诱使我军出兵汉中,实际却以精锐主力攻荆、扬空虚处,是第二重欺骗。”庞统意味深长地说道,“第一重欺骗基本已被证,至于究竟有无第二重欺骗,目前尚难以确定。不过,如若万一我的猜测成真,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曹操陈兵超过十五万威胁荆、扬两州。或许可能更多……”
  庞统思维地广度和深度。确实要比我厉害的多。至少在他说到这“双重欺骗”之前,我还没想到这第二重。由于汉中的重要性,其实已不容我军不实施救援。汉中一旦被曹操得到,对我方将是一场里梦。目前的关键就在于。到底应该怎样出兵救援,由谁领军。出动多少兵马,(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能够增援汉中的肯定是荆州军团)以及如何防备庞统所说的那“第二重欺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救援的事已是刻不容缓。面对曹军和叛军地联合,张鲁能坚持多久很成问题。最怕他在看不到希望地情况,会选择投降,所以必须尽快给他以坚持下去的希望。散议之后,我将蒯越、庞统、赵云、刘磐等人留了下来,继续商议救援之事。半个时辰后,我飞鸽传书庐江,通报汉中之事。庞统负责飞鸽传书于上庸,命黄忠尽快与张鲁取得联系,知会我军将以最快速度出兵援应他抗击曹军。同时要求黄忠在上庸做好战备,以防曹军可能的侵入。又有两羽信鸽分飞南乡、新野两地,传令守将冯习、陈到做好戒备。
  与此同时,我命赵云、刘磐、文聘、王威等将整顿荆州三军,随时准备出征,又命蒯越、马良调配粮草辎重,向上庸方向运输。紧张的战备中,黄忠首先从上庸传来消息,他进一步证实了曹军寇犯汉中地事,并通过多方途径,探出曹军人数可能不少于四万人,也可能更多。细作从一些张鲁溃兵的口中,得悉曹军之中甚至有曹操本人地帅旗。若曹操当真亲征汉中,那么在荆、扬方面有大动作的可能就不大了,但如此一来,要将曹军驱逐出汉中难度将增地许多。此外,这也有可能是曹操在故弄玄虚,在汉中打出旗号,其实本尊仍在许昌,以图觊觎荆、扬。三日后,大哥飞鸽传书襄阳。显然,大哥他们也对汉中的战事大感吃惊。仔细分析了我呈递的情报后,徐庶、鲁肃等人认同了庞统对此事的分析。
  再两日,张鲁再次遣使。这一次是由阎圃亲自出使,黄忠派人一路将其护送到襄阳。见面之后,阎圃首先对我愿意出兵救援表示了十分的谢意,但同时他也委婉地提出,张鲁面临的局势日益恶化,刘璋那里尚无回讯,希望我荆州能尽快出兵。阎圃造访襄阳的第二日,大哥再次飞鸽传书于襄阳。了解了汉中方面的最新情况和我所提的意见后,大哥与徐庶等人几经商议,迅速出台了战略对策,并决定予以实施。整个战略对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由我率军进入汉中救援张鲁,迎击曹军;二、大哥赶赴襄阳,负责坐镇荆州大局,以防曹军可能的进袭;三、二哥的扬州军团,以及魏延的广陵军负责北上佯攻,牵制曹军军力。同时,命甘宁牵制曹军水师,如有战机,可允许他聚歼曹军水师。
  第八十章(下)
  建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黄昏,大哥携徐庶,在马岱兄弟、庞德所率千余铁骑的护卫下赶到襄阳,坐镇起荆州大局。
  庐江方面,则由征南大将军府司录孙乾,征南大将军椽、典农中郎将张懿,征南大将军属、军议校尉鲁肃,以及辅汉将军龚都,共同署理军、政事务。(注:同为开府将军的属官,长史、司马、司录“椽、中郎“属、列曹参军。所以,孙乾的职位要高于张懿,张懿高于鲁肃。诸葛亮和庞统比较特殊,既担任前、右将军府长史,而原先征南大将军府左、右司马的职位也没有卸任。)大哥赶到襄阳时,张鲁恰好第三次遣使求援。巴西的全境已经尽落曹军之手,目前曹军与杨松叛军正对巴中发起猛攻。
  张鲁一面谴其弟张卫据险而守,一面正准备继续向东退却。情势已到相当紧急的关头,出兵救援已是刻不容缓。是夜,大哥列席,我主持了出兵前的最后一次议事,就随我出征汉中、及留守荆州驻防的人选、军队,粮草辎重的供应运输,战争期间荆州对内对外的一系列对策等做了详细的商议安排。
  大约到戌亥之交,议事才告结束。众人散去后,我和大哥又在刺史府书房内谈了近两个时辰后,才秉榻歇息。翌日清晨,巳时一过,襄阳西城外大哥神情庄重地完成了祭祀天地鬼神的仪式,随即朝司仪官吏点了点头。沉闷雄浑的牛角声突然响起,声音直冲天际。我顶盔束甲,矗立乌锥神驹之上,听得号角声。拱手抱拳向祭台上的大哥行了一礼,大哥微笑着点了点头。
  拨转乌骓,我将手中令旗轻轻前挥,整装待发的庞大战争机器缓缓起动,朝上庸方向行进而去。这一次自襄阳随我出征的大军有三万五千人,其中包括朱桓地狼牙营,沙摩柯的无前飞军,马岱的铁骑。此外。
  到达上庸之后。我还会从黄忠的部众中抽调一部。从上庸进入汉中一路山路崎岖、地势险恶,一般骑兵无法适应这样的山路行军作战的要求,这次我索性就将赵云和风骑营留在了荆州。相形之下,马岱和他的铁骑由于以前有过不少山地作战的经验。所以不存在什么适应地问题。
  而因陈到需要扼守新野,所以虎熊营也没有征用。庞统作为右将军府长史兼司马。随车出征参谋军机。向上庸行进地途中,我向阎圃询问了汉中的一些较为隐秘的情况。阎圃在转达了张鲁的迫切求援之意后。便带着点恳求催促意味留在了襄阳。
  一直到大军真正出动,他才彻底地松了口气,回我话时面上满是感激之意。汉中地政权,很有些政、教合一的意思,张鲁既是朝廷任命地汉宁太守、镇民中郎将,同时又是一个宗教领袖。要了解张鲁,就不得不提及“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又称为天师道,创始人是张鲁的祖父张陵,又名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传为留侯张良九世孙,生于吴郡天目山。此人少小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后任巴郡江州令。
  不久弃官隐居洛阳北邙山。章、和二帝屡征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鄱阳溯流至云锦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其闻巴蜀瘴气为害,遂与弟子赴蜀郡鹤鸣山传道。永和六年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所以称为“五斗米教”。
  张鲁本人,其实也算个很了不得地人物。早年的他,曾通过依附刘焉夺取汉中,随后又与刘焉之子刘璋反目,凭汉中(包括汉中和巴郡两郡)割据一方。
  张鲁以“五斗米道”教化百姓,辖下百姓几乎人人信教,供奉道君。在教义的劝导约束下,汉中社会稳定,道众安居乐业,几乎成了汉末的一方“乐土”。以张鲁的能耐,保守一方,与刘璋划地而治,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如果将对手换成曹操或是大哥,恐怕就不是他所能抗衡的了。无论谁占领了汉中,要想真正安定下来,倒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汉中政教合一的特殊情形,就决定了张鲁身份的重要性。想稳定汉中,就必须借助张鲁。想必曹操如今也在争取让张鲁投降,不过幸好,张卫、杨任等人都坚决的主战派,连阎圃也不希望就此归降曹操,这才坚定了张鲁抗战之心。
  二十六日黄昏,大军赶至上庸。稍事休瞽半日后,我留下文聘、向宠二人镇守上庸,同时抽调黄忠本人和5000驻军,随后大军迅速折向西南,向巴中行进。巴中,绥定县心中惶惶的张鲁还没有等到援军,却先收到了曹方的劝降书。劝降信的落款处是曹操的大名,并加盖了大汉丞相的印信,曾与曹操有过几次通信的张鲁并不甚费力地认出了写这劝降书之人,正是曹操本人。
  曹操表示,对汉中用兵并非是与张鲁有私人恩怨,而是为社稷大局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请张鲁不要心怀惊惧。同时,曹操向张鲁承诺,只要张鲁愿意投降,可以授其镇南将军,封阀中侯,而且张鲁几子亦皆可封侯。曹操的承诺不可谓不优厚,情知无力对抗的张鲁还真有些动心了,而他身边的一些近臣也劝其慎重考虑。
  “谁敢再让我大哥投降曹操,我现在就剐了他!”张卫抽出身侧配剑,恶狠狠地盯着那几个近臣。几名近臣皆噤若寒蝉,再不敢说什么。
  “公历。把剑收起来。堂上舞刀弄剑,成什么样子?”张鲁相貌威严有度,不过眼下精神却显得委靡,冲张卫挥了挥了手,有些无奈地说道。
  “哼……!”不敢不听兄长的话,但张卫却不愿放过那几个近臣,冲他们怒瞪一眼后,用力将剑插回鞘中。
  “大哥。曹操这人残忍好杀,又没什么信义,要投降他,那还不如投靠庐江的刘皇叔呢。什么镇南将军。什么阀中侯,现在说地好听。万一真投降了,是死是活全凭曹操一句话。上次曹操骗我们去进攻上庸。谁想他自己想要的也是上庸,完全是拿我们枪使,要不是人家放了一马,我那两万人根本就回不了汉中。我是不想把命放在他手上!”
  当日拜对方仁慈所赐得以从上庸城下安然返回汉中这件事,最初虽令张卫羞惭,但后来想想对手是威震天下的名将关羽、张飞,也就释然了,反而逐渐对刘备方产生了些须好感。如果让张卫在曹、刘两方中选择,他肯定选择刘备。
  “宁可相信一条狗,我也不相信曹操!”张卫赌气说道。
  “嗬……!”张鲁叹了口气,颓然以手支额,“还夺得回汉中么?”
  “怎么夺不回,只要荆州的援军到了,就不用怕曹操了!”张卫倒是很有信心。
  “公历将军说的不错!”校尉杨任接口道,“曹操这几年虽然风光,但在刘皇叔手里倒是没占过什么便宜。”杨任虽然与杨松同出汉中杨族,但支系不同,而且关系一向不佳,并没有随杨松一起叛乱,反而击退过杨柏的一次进攻。
  “但听说这些日子曹操也在威胁荆州和扬州,刘备未必会来救援。师君已经派了三拨人求援,还没见有一兵一卒过来。”一名“治头大祭酒”不太乐观地说道。(张鲁不置长吏,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政务)“阎功曹说过,汉中与荆州唇亡齿寒,他们不可能不来救援……”杨任安慰众人道。
  “但愿如此吧……”那名大祭酒叹了口气。
  “师君,师君,大喜,大喜……”一人急冲冲地跑进大堂内,手举着一封绢书,大声呼唤道。
  “阳土,你回来了?!!!”张鲁一见这人,立即站起身,惊喜交加地询问道,“怎样了?”
  这人正是奉张鲁之名前往荆州求援的一名祭酒,听得张鲁相问,也不顾气息的急促,连忙回道:“师君,荆州地大军已经出动了……”
  “来了多少人?谁领军?”还未等那祭酒说完,张卫上前一把抓住他地胳臂,急切异常地问道。
  “有四万大军,是由张右将军亲自领军救援!”
  “张右将军?!!!张飞!!!哈哈哈……”张卫失态地狂笑起来,仿佛要将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