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侯再生-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韩老狗不住地拿话来激我,甚至马家死去的人的都不放过,我当时真恨不得能喝他的血,吃他的肉……”
  默默地听着马岱充满恨意的叙述,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愤怒。
  人死为大!为了耍弄阴谋诡计,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韩遂这厮的品行绝对不能仅仅用“低劣”二字来形容。换做任何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不可能不愤怒。
  而性格中并不缺乏冲动因子的马岱,居然能够生生地压制住怒火,没有被韩遂激惹成功,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心里满是怒火时,不知为何,反而突然冷静了下来。想通了韩遂如此这般,不过是想激怒岱,令岱在冲动之下,率军冲上去跟他硬拼!这肯定是他所希望的……”马岱垂放在大腿上的双手紧握成拳,拳头甚至还在微微颤动,显然是在克制情绪的波动,“当年大哥离世之前,曾特地吩咐过岱两件事情
  无论如何一定要杀了韩遂和曹操,为我马家上上下下一血深仇。不是他们两个狗贼勾结。我马家不会遭此灭门厄运,杀了他们,是最为要紧的事情!”
  顿了顿,马岱做了次深呼吸,继续道:“而大哥交代的另一件事。就是让岱和休弟、铁弟好好地活下去,不要绝了马家的香火。
  今日,如果岱一时冲动,当真率军冲过去,大哥留下地最后一点铁骑,和休弟、铁弟、令明他们。全部都得葬送在韩老狗的手里。而且,岱万一鲁莽行事,也会坏了将军的迎敌大计……
  这些事情,似乎是突然想起来的。连岱自己都感到奇怪,大概是大哥在提点我,防止我做下弥天大错!”
  说完这些,马岱头颅仰起,两眼微闭了起来。
  沉默了许久后。我缓缓起身走到马岱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地说道:“仲华,做得好。马老军主和孟起他们,也会很高兴你能如此……”
  马岱确实成熟了!一直以来,他和马休、马铁他们都有着令人担忧的冲动,这种冲动很可能将他们自己带上危险之途。亏得有庞德在旁辅佐,才能每每在关键时刻劝阻住马岱兄弟的意气用事。
  但现在,马岱终于脱胎换骨——去掉了虚浮,代之以沉稳。他,已经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
  “将军,您有没有把握将韩遂困在中原?”马岱抬头看向我,轻声问道。
  “怎么了?”看出马岱似乎还有话要说,我略感疑惑地回道。
  “先前,岱特意找梁兴问了些事情……”马岱没有直接回道,“韩老狗这次南下协助曹贼抵抗我军,总共动用了三万骑军。除这三万骑之外,西凉留守的军力大概还有不到一万骑军和几万步卒。而负责镇守西凉地,就是韩遂的二儿子韩肃,他没有什么大能耐,而且贪名好利……”
  听着马岱叙述着西凉的情况,我逐渐地把握到了什么,诧异地说道:“仲华,你是想回西凉?”
  “是的!”马岱点点头,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但他仍怕我误会地解释道,“将军,末将并不是想脱离主公,只是看韩遂不在西凉,突然想到……”
  拍拍马岱的肩,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相当肯定地说道:“仲华,不用说了,我相信你!说说你的想法,看是否可行……”
  马岱看着我的眼睛,见我没有恼怒,没有敷衍,反而似乎很重视的模样,又惊又喜地点头说道:“将军应该知道,我马家自先祖文渊公起(西汉伏波将军马援)世居西凉,蔓延数十代,算得是颇有人脉根基。此外,也是始自文渊公,我马家历代都与西羌诸族多有往来,其中更与数族关系莫逆,而伯父和家兄甚至还有羌人血脉……
  韩遂虽然能灭马家一门一百三十口,但却无法扼消我马家在西凉的人脉名望。岱是想,乘着韩遂精锐大出的机会,潜回西凉,联系伯父故知和羌族各部,一举夺回西凉,釜底抽薪,彻底断了韩老狗的退路。
  如此一来,一者可以减轻君侯和将军北伐的阻力,更可以从西凉直接威胁曹操的侧后翼,令其首尾难顾……”
  一边思索着,我缓缓点了点头,接口问道:“如果我准许,你准备带多少人回去?”
  “要回西凉,而且不能惊动韩老狗和曹贼。人肯定不能多……”马岱沉吟着说道,“末将准备就带铁弟,再加上几名亲卫。铁弟与羌族白狼部魁雷大首领的女儿有婚约,魁雷跟伯父关系一向很好。带上铁弟,说不定能起上大作用。
  末将离开后,有令明和休弟,掌控铁骑应该不成问题。”
  “仲华,你知不知道这条计划地风险性……”看着马岱期待的眼神。我不得不给他“泼”些冷水,“凭几个人要从汝南赶回西凉,难度本就不小,而且还不能被曹操、韩遂所察觉。该怎样走,走哪条路,想好没有?
  再者,就算平安到达西凉,又能有多少人愿意协助于你。
  你只带几个人,万一联络之人心生歹意。你待如何?万一联络还未成功,就被韩肃发觉,并起兵来攻,你又待如何?
  此外……”
  面对我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马岱起先还能回答几句。到后来则完全地沉默了,头颅慢慢垂下。
  我并不是想故意为难马岱,又或是对他心存怀疑。多年相处下来,我对马岱的为人还是有较深了解地——他并不是一个两面三刀,野心勃勃的人。相反,他直率、有担当……
  只是他的这个想法。的确有很大的危险系数。只要某个环节出现差错,计划就可能失败,到时能够损失的,也就只有马岱他们的性命。
  “等见着士元和仲达后。再跟他们一起合计合计……”
  听了这话,马岱又抬起头来,流露出丝丝希冀之色。
  徐州,彭城郡泗县
  大地的颤栗、呻吟中,无数曹军骑兵呼啸而来。卷起了漫天的烟尘,直冲九霄。连天空中的太阳也似乎变得模糊起来。
  惊恐万方的流民哭着喊着四散奔逃,连自己的家人都顾不得,许多老人、孩子被冲挤得东倒西歪,有人甚至当场就被践踏而死。
  与父母失散的孩童,楞立在人流中,如风中之叶,无助地哭泣着。
  骑军瞬间而至,这些骑兵没有刻意地冲撞践踏流民,但同样也没有做意识地闪避。
  一名悲戚哭喊的男童,无意识地迎到了骑兵洪流,只一霎那就被无情地吞没。待洪流过后,活生生的人已经成了一团模糊的血肉。
  遭此厄运的,并不是一个两个……
  就在洪流即将冲至的时候,刘军的士卒险险地关闭了城门,将曹军骑兵拒之于城外。
  急切的喝令声中,城头的守卒拼命地向城下倾泻着箭矢。
  见没有能够突袭得手,曹军骑兵也没有多做逗留,迅速地驰离了城下,随即又兵分两路——主力骑军继续去突袭其他城池,另有一部骑军则留下负责将四散奔逃的流民百姓驱赶向泗县城池。
  彭城小沛县,大队曹军兵不血刃地夺下这座被弃守的小城。
  无数曹军自青州南下,迅速进入琅琊郡,兵锋直指下邳、东海两郡。
  短短地几日之内,平静的近乎反常的徐州战场,彻底地爆发了。
  征东将军夏侯惇和征南将军曹仁,调集近十万大军从兖、青两州方向,对已被关羽攻占大半的徐州展开了全面反攻。
  战争地阴云,一刹那就将徐州大地死死笼罩住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下)
  下邳郡城
  “滴~滴答!”一骑骑快马从东城门口驰进驰出,极尽匆忙。
  城门楼上,负责瞭望的士卒精神高度集中,眺望着远方。
  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下邳城的上空,阴翳紧张的气氛甚至令人呼吸都觉得艰难。
  城中的街市上冷冷清清,除了一队队巡逻兵外,难见一个走动的百姓。知道战事将近,没有南迁而选择留在下邳城的百姓尽皆惊恐万分,早早地躲入了家中,举家求神拜天,希冀能够平安地度过这场可能的杀戮危机。
  已经是五月的下旬,气温日见升高,初露盛夏的迹象。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应十分热闹的蝉鸣蛙叫之声今年几乎绝迹,显出一种异样的安宁。
  郡守府议事厅内,几位主要将领和新任下邳太守吾粲依次而坐,一齐将目光投在厅正中的诸葛亮身上。
  “……彭城中部和南部正遭徐晃骑军频繁的奔袭攻击。
  这部骑军,兵力约在九千到一万骑上下,对我军威胁极大。而且徐晃此人深通兵法,尤擅骑战,他并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更加看重寻歼我军兵力。
  此外,徐州南迁百姓也被曹军骑兵骚扰不休,南迁地进度大大受阻。而且徐晃大概还有以流民逼迫我军开城,借此觅得战机的意思在内。
  截止到昨日,彭城中、南部已有四县遭遇过徐晃的袭扰。所幸因细作传讯得力,并未造成我军什么伤亡。但百姓却有了一定死伤。”以手中羽扇指着身旁的沙盘,诸葛亮细致地解说着目前己军所面临的形势,使厅内众人能够对战局形成一个整体地印象,“在彭城北部,由山阳而来的曹仁军已于昨日攻克了小沛。曹仁军的确切兵马数字虽然还不甚明了。但据先前的情报,亮推断大约应在四万人上下。
  一个时辰前,魏文长刚刚派遣快马通报——曹仁目前率军正在朝彭城(这里指彭城郡的郡治)急进。如果不出意料。最迟在明日正午就能抵达彭城进郊。”
  “曹仁有四万人?”朱然微吸了一口冷气,沉吟着说道,“彭城驻军只有两万人。魏将军若只是死守,自然不成问题。但如果要出击,恐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么说来。魏将军岂不是无法策应其他各处了?”潘璋愕然地说道,“得不到魏将军的策应,中、南部各县地驻军要应付徐晃的骑军,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确实如此!”诸葛亮点点头,认可了两人的分析。“曹仁不将徐晃地骑军并入自己军中,就是出于这一目的。骑军来去自如。进退便利,用作骚扰再方便不过。而且,曹仁还能借徐晃来阻断扬州对北伐大军的增援。
  而曹仁自己率军直扑彭城,意图也不是那么简单。彭城不但是彭城郡地郡治所在,更是徐州的战略枢纽——彭城若失,则下邳、东海两郡我军南退之路就等于被断去了一半。而另一半,也将随时处于曹仁的威胁之中。”
  “曹仁这混蛋想夺取彭城,也没那么容易!”性急地陈武愤然说道。
  “话虽如此……”朱然摇了摇头说道,“但魏将军应付起来也绝对不会轻松,而且他还得兼顾中、南部的那几县。”
  将目光转向关羽和诸葛亮,朱然提议道:“君侯、军师,是不是从下邳急调些兵马去增援彭城?”
  “如果这样做,恐怕也遂了曹仁的意思!”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增援彭城之后,下邳驻守军力应付起北面的夏侯惇来,就会相当吃紧。
  夏侯惇所部曹军不下五万人,而且大都是北疆的精兵,战力相当强悍。我军在下邳原本就只有三万人,再增调一部去彭城,恐怕届时就只能面临以一敌二地困境了!”
  “东海郡还有两万兵马……”潘璋接口说道。
  “远水难解近渴,而且也很容易被夏侯惇围点打援!”诸葛亮轻轻摇头说道,“曹军此次所采取的战略,环环相扣,处处策应,相当地高明!而且,通过先前三个月的避战骚扰,曹操也成功地消耗了我军锐气。此时展开反攻,时机拿捏的很准。”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原先还对能与曹军展开真刀实枪的大战而激动不已的朱然、陈武等军中将领,也相继沉寂了下来。
  “军师,彭城郡对南迁百姓的赈济岂不是已无法顺利进行了?”一直沉默的吾粲突然开口道。
  诸葛亮轻点了点头。
  “这一来,也不知道又会有多少百姓死于饿殍……”吾粲仰天长叹了一口气,声音低沉地说道,“曹操奸贼,当真是视庶民苍生为草木猪狗!”
  吾粲生于寒门,对民间疾苦之事,比之一般士人官员要了解得更加深刻。也因此,他格外地珍惜民力,体恤民情。
  “君侯,军师,那到底该怎么办?”陈武急切地询问道。
  “曹军粮草不足,最为稳妥的办法,自然就是坚守,与曹军打一场消耗战!曹军隐忍许久,此次动用了十万大军,想要一举击退我军。此策确实雷霆万钧。但内中却也不乏隐患。
  十万大军全力出击,每日粮草地消耗比之先前避战之时,至少要多上三倍。而且,此时的徐州,曹操民心已然尽失。他战线拉的越长,推进的越深,粮草运输的难度就越大。”诸葛亮以羽扇在沙盘上方虚圈了一圈,说道,“可以相信,只要我军能够与曹军僵持下去。最多半月,曹军必会因粮草匮乏而生乱。”
  “不过,打消耗战。也会有很大地难题……”突然间,诸葛亮话锋一转,“其一。虽然我军耗得起,曹军耗不起,但……更加耗不起的。却是仍然滞留在彭城、下邳、东海三郡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准备南迁的流民。正如孔休(吾粲)所说,曹军一日不退。我军对南迁流民的赈济就无法恢复正常。时间拖得越长,饿殍就会越多。
  而且,曹军粮食极度缺乏之时,很有可能会行极端之法……”
  “什么极端之法?”潘璋疑惑地问道。而其他人也流露出同样的表情。
  一直默默聆听的关羽缓缓睁开凤目,眉头轻蹙。厅内的众人中。除了他,没有人真正亲历过那残忍之事,也只有他才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诸葛亮所说地“极端”之法指的是什么。
  “人脯!”诸葛亮眉眼低垂,沉声说道。
  “吃人???!!!!”被提点后,潘璋猛然觉醒,失声说道。
  “什么?”朱然、陈武、吾粲等人面面相觑,一时还未能彻底接受。
  朱然他们世居江东,远离中原战火,而且他们一般都是世家宗族出身,根本无从体会当年中原群雄混战,以至十室九空的惨状。
  曹军那著名的人脯(曹操军中曾经差点因缺粮而无法维持,负责后勤的程昱想出了一条“绝计”,大量杀死平民百姓,割取人肉作为军粮,称为“人脯”。)“典故”,朱然等人自然曾有耳闻,但毕竟没有发生在他们身边,而且距今年代也比较久远(差不多有十三、四年了),一时间根本不会想到这上面去。
  “曹军当真会吃人,他们就不担心上天震怒,降下天威?”吾粲不敢置信地高声说道,但片刻后他自己止住了话语。曹操十多年前就曾生割人肉充当军粮,但直到今日也没见上天降下天威。
  “军师,消耗战既然不行,还有什么办法?”潘璋从思绪中恢复过来,出声问道。
  “主动迎战,击败曹军!但曹军兵力胜过我军,同时击败曹仁与夏侯惇不太现实,只能先选择其中一面加以击破,另一面则是稳守。至于该主动迎战哪一路……诸葛亮以深邃的目光巡望着厅内众人,似在征求意见。
  “夏侯惇!”朱然和潘璋异口同声地说道。
  “理由!”关羽轻捋长髯,简单明了地说了两个字。
  “曹仁麾下有徐晃的近万骑军,这对我军是极大的威胁。而末将以为,要想在不损及我军筋骨的情况下击败曹军,只有实施分而化之的战略,逐一加以击破。骑军行军速度太快,往来驰援极为方便,不利我军逐一破敌!”朱然首先说道。
  “此外,曹仁所攻击的彭城郡,是流民最为集中地地方。有这近四万流民在,我军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都可能受到极大干扰。”潘璋补充道。
  陈武、吾粲等人思索之后,也相继点头表示认可。
  诸葛亮转过头,与关羽对视一眼,两人都微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就集中下邳、东海的兵马全力迎击夏侯惇。彭城方面,由文长率军稳守,阻击曹仁。同时,水军负责策应彭城郡中、南部诸县……”关羽长身而起,走到沙盘前,指着上面地几处地点说道,“此外,我有意令定国(关平)统领飞军……”
  朱然等人全部起身,围聚到沙盘前。
  待关羽将大体战略说完后,诸葛亮补充道:“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在我军迎击夏侯惇时,还能寻到一路策应……”
  “策应?哪里?”陈武愕然说道。
  “辽东!”诸葛亮笑着说道,“元直两月前已在布置此事,如果不出意料,差不多也就在这些日子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上)
  朱然等人相继离去之后,关羽回到自己座位上,拿起一卷文书阅览起来,诸葛亮仍然站在沙盘旁边,思索着什么。
  “君侯,奇袭青州之事危险不小,不必让少将军亲自领军前往……”从沙盘上收回目光,诸葛亮转身对关羽说道,“以亮之见,甘兴霸与丁承渊二人足矣!”
  丢下手中的文书,关羽抬头看向诸葛亮:“孔明,奇袭青州的计策是由你所拟,你自己都没信心么?”
  见一贯肃然的关羽极其难得地跟自己开了个小玩笑,诸葛亮微微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