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治疗咳嗽经验+-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喘属于阴虚不能摄纳作喘,其喘不甚,动时则发,静时喘止。张景岳设贞元饮一方,尝谓最有效验。其方即:  甘草、当归、熟地。家父自拟一方,疗效亦著;
    大生地片35克  大枣18枚劈碎  公丁香l0克  当归l0克。水煎服。
    生地以黑色质厚者为佳。是药色黑入肾,滋阴补肾。以公丁香温补肾阳。二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相得益彰,肾气得充。大枣质厚滋补,且子类下行,多具敛力,更具滋补填精之功。当归甘温,活血益气。诸药合用肺得宣通,气得鼓舞,多年沉何,每获显效。久服效果更著。

曾治李姓妇人,患慢性肾炎数年不愈,惭致动则作喘。服本方十余剂而喘愈。
    其后,每遇动则作喘,属阴虚不能摄纳的患者,与此方皆效。
    如阴虚不能摄纳兼肺气虚及气逆者,可用下方:
    甘草8克  党参l0克  杏仁l0克  牛蒡子8克公丁香10克  大枣18个劈开水煎服。
    本证不仅动则喘息,且平素即气息不足。
    西医对于患慢性喘息病备多用氨茶碱类以平喘。此药虽暂能获效,终非根治之法,且久服可令身体益虚,只能暂缓病势,病本末愈也。若配中药以治其本,则为适宜。此乃中西结合,标本俱治之法也。
                                四、肺气肿之喘咳
    肺气肿之喘息系肺泡肿大、阻碍气体交换,故肺泡肿大乃病之实质所在。究其肺泡肿大之理,  多由久患咳嗽  而致气机不顺,气化失常。气体壅聚于肺泡中,久致膨大。肺泡膨大之后,呼吸不匀,肺脏清肃之权失职,以致不能正常输布精微濡养肾脏。久而久之,肾之吸纳失常。出于肺气失调,宣布水饮功能失职,痰饮易于停留肺下。肺气肿日久不愈,肺与心血交流失序,致令心之血液循环受阻而发肺心病。其症有浮肿、心悸、短气不得卧。家父经多年临床研究,自拟“保肺汤”,洽肺气肿,疗效尚佳。
    党参20克  杏仁l0克  黄芪15克  半夏10克  甘草10克  白芍8克  葶苈子8克  干姜10克  知母20克  桂枝10克  公英10克  远志10克  黄芩10克  五味子l0克  大生地片36克  公丁香 l0克  大枣18枚劈碎,水煎服。
=
喉源性咳嗽良方———三拗汤加味
麻黄6…10北杏仁6…10炙甘草3…6僵蚕10地龙12防风10苏叶10岗梅15…30炙百部10…Sxitc
加减:咽痛加射干10元参15
     病情长加丹参12桃仁12当归10五味子10仙鹤草30
     热象明显者加石膏15…30黄芩10
     阴虚加麦冬12沙参12地骨皮12
    燥火加枇杷叶12芦根12
    湿者加苍术、陈皮、半夏。
    流鼻涕加薄荷、荆芥

龙牡(龙骨牡蛎)有镇咳化痰平喘之功(咳嗽;哮喘;虚喘)
  近人龚士澄先生曾撰文盛赞龙牡治咳之效;读后非特有所感悟;且用之辄效;今且简要而绍介之。

   龙骨揆其功用;不外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三者;惟神农本经和名医别录言其亦治〃咳逆;喘息〃。陈修园谓:〃龙骨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张锡纯谓:〃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是陈张二氏均是禀;治咳逆喘息之义而阐发运用于临床耳。
   牡蛎功用大致有二:一为潜阳固涩;二为软坚散结;而本草纲目言其化痰软坚;谓其〃咸以软坚化痰;。。。止嗽敛汗〃。是牡蛎亦能化痰止嗽。综上;龚老认为二者合用;具有独特之镇咳化痰作用。起初只用于夜间及黎明时之咳嗽;认为平卧则痰涎易于上泛;咳嗽遂作;用生龙牡各15~20克于应服方内;结果不仅奇效;并睡眠亦自美焉。又用于内伤咳嗽;虚火炎上;咯痰代血;颧红面热;胶痰着于喉间;口干心烦;以生龙牡各20克加于所服方中;疗效亦如人意。更有一些外感咳嗽;表里寒热不清。睡眠饮食尚可;惟连连咳嗽;久久不愈。服常方总不见效;我们又欲用龙牡;然恐收住表邪;肺气益不得宣而咳甚; 尝欲投又止;后思伤寒论柴胡加龙牡汤证;乃少阳之邪未解;热邪内陷热盛伤气之病机。复思徐灵胎有〃龙骨敛正气不敛邪气〃一说;乃试用于外感咳嗽之难愈者; 具体方法是:止嗽散随证化裁;再加龙牡;居然心想事成;有效无损。余读此文不久;恰遇一病者;女性;年50余。患咳嗽吐痰;夜甚;痰色白;粘稠不利;舌淡脉弱;已多日不愈;遂用止嗽散加龙牡法;方用桔梗10;前胡10;荆芥6;炙紫菀;冬花各10;陈皮9;百部10;杏仁10;生龙牡各20;二付咳止;因白痰尚多;减杏仁;冬花加三子三服而安。


咽部奇痒伴干咳3月余

患者,男,21岁。3月前感冒后咽痒一直未愈。平卧即发,一痒即干咳,稍饮热水可止。无痰,无咽干咽痛等,亦无全身症状。近日咽痒加重,干咳频繁。近3月来,患者喜饮冰镇甜饮料。
一诊:该患者除咽痒阵咳外并无其他不适,应属干祖望老先生提出的”喉源性咳嗽”方用三拗汤:炙麻黄20杏仁20甘草20丹参10蝉衣10莱菔子10射干10三付。
二诊:诸症明显减轻原方继三付。
三诊:基本愈仍服二付以巩固。
请诸位就”喉源性咳嗽“及干老学术思想进行讨论。


干祖望经验方…喉咳宁(三拗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就是喉咙疾患所引起的咳嗽。它的主要特点是: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
喉源性咳嗽的病因为:
   1、感受风邪,宣发不彻,或病初频服糖浆、凉性药、收敛药或滥用抗生素、滋补药等,使邪滞肺经,闭门留寇。
   2、禀质过敏,微邪外感及异气(异味、粉尘、)等。
   故治疗应以宣肺为先,不管它是否有表证,均不能忘记宣肺散邪,然后配以脱敏、降气、化痰、利咽。方选“喉咳宁”。本方为干老的经验方之一。
功能:宣肺祛风(脱敏)。
主治:喉源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
药物组成:以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为基础方添加苏子、天竹黄、地龙、蝉衣、玄参、射干、黄岑组方而成。方中主药;麻黄、杏仁。麻黄具有发汗解肌,开毛孔,治伤寒。杏仁降气行痰,因此这两味药对急性喉咳很奏效。又根据《神农本草经》“麻黄又具破瘀积聚”之理,可针对被肺经所困之邪而起逐邪外泄的作用。《本草纲目》载杏仁有“润大肠气秘”,那么肺与大肠相表里,可理气而解秘,同样能增强解围破坚作用,因此这两味为本方的要药。另外现代药理证明,麻黄有抗变态反应功能。
地龙:虫类祛风药,擅长祛风解痉,定喘止痉。
蝉衣:缓解喉痒及阵咳而宣肺利咽;熄风止痉。
玄参:导药入喉。
射干:引导药,与玄参为伍可清热解毒,祛痰止痛。
天竹黄、黄岑:具有清热化痰,前者可以定惊,后者可以清肺经残邪之火。
苏子:降肺气,止气逆。
甘草:镇咳利咽(抗变态反应)。
全方药物的组成,配伍严谨,功效独特,具有宣肺,祛邪外泄,祛风止痒(抗过敏),降气化痰以达利咽止咳之效。
=

重用当归治疗咳嗽!!!分阴阳!!!辩寒热!!!复阳气!!!
我有个民间中医老师;江苏菱塘桥人。有用当归治疗咳嗽的经验。他年轻时;碰到一个人阑尾手术后。咳嗽不止;西医药无能为力。中医看了一堆;也无效。找到我的老师;老师观其面色略苍白;又无明显寒热;认为血虚有痰之证。用二陈加当归七钱;两剂痊愈。后发展到咳嗽兼血虚者;皆重用当归;随手取效。
   我学到这一手后;也试过;不但祛咳效彰;对气血不足的哮喘也可谓功效非凡。
   去年到北京亲戚家;在海淀的一个小区。有一个张姓的中年妇女。患哮喘18年;有萎缩性胃炎。中西药吃了若干;无寸效;北京西苑中医院的常客;专家的方子基本是清肺化痰;滋胃阴活血通络一类的。此人我见到时;面色萎黄;眼神有点呆滞。比较怕冷;主诉症状非常多;说晚上睡到夜里一两点就会气接不上;要起床才喘过气来;这段时间每天如此;睡不好;痛苦不堪;胃胀;吃不多;痰浓黄;左耳听力越来越差。。。。。。。
   我很惊讶;西苑医院应该在中医界还是可以的;怎么这些专家教授连!!!阴阳!!!也分不清;还用清凉药;看不到患者的整体是一片阳虚;我真的很不解。于是;我建议她停用专家的中药。我处方小建中汤去饴糖加蜂蜜;八月扎10克;当归30克。我当时想的是这个方子吃下去她的!!!阳气!!!慢慢恢复;情况会慢慢好起来。没想到;她去同仁堂配药后;一剂当夜安睡;哮喘未作;四剂后咳嗽也不发了。后来;我回家了;嘱咐她减当归到10克;就一直服用;同时吃云南白药;一次一颗;一天两次。四个月后; 我又到北京。去亲戚家;她听到后;上门来感谢我;说我救了她;而且药价极便宜;1。2元一服;且香甜可口。观其人;面色已经如常人。瞳孔有神矣。


段英廉用丁香配生地治疗咳喘经验
段英廉:虚喘属于阴虚不能摄纳作喘,其喘不甚,动时则发,静时喘止。张景岳设贞元饮一方,尝谓最有效验。余自拟一方,疗效亦著,多年沉府,每获得显效。久服效果更著。

大生地片35克 大枣38枚(劈碎) 公丁香10克 当归10克

水煎服

重用熟地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探讨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慢支),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反复发作的“老慢支”发展下去,势必引起“老慢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这死亡的三部曲。如何在“老慢支”阶段,用有效的医疗手段扭转或截断它的恶化发展,医疗界作了很大的努力。笔者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探索重用熟地黄治疗“老慢支”,疗效颇为满意。因不揣简陋,就正于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和同道。

1 医理概述

“老慢支”临床最常见的三大症状:咳嗽、痰、喘。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病因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咳为气逆,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确不离于肺脏为患也”。《临症指南医案》“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瘀以成者也。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证治准绳》故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之说。又“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类证治裁》“老慢支”的痰、喘、嗽,治疗虽有肺、脾方面的侧重,然穷病必及于肾,或肺肾阴亏,或脾肾阳虚,或肾阴不足,或命火衰微,终不离乎治肾。因此,对于顽固的反复发作的“老慢支,重用熟地,生精补血峻补肾阴,确为浇水灌根,治病求本之道。 ”“老慢支”若偏肾阴亏或临床阴阳失衡不显著者,则以变通金水六君煎为主方,若肾阳虚者则以阳和汤为主方,关键在于大剂量熟地行霸道以求速功。

2 辨证施治

2。1 变通金水六君煎

2。1。1 源流金水六君煎为明张景岳所创,谓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高阴虚,气血不足,外感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景岳又称“金水六君煎治虚痰之喘。 ”“外感之嗽,凡属阴虚血少,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而咳嗽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足称神剂”(《景岳全书》“杂证谟”),此方对于以痰、嗽、喘为主症的“老慢支”确有效果,笔者改变熟地的剂量。改名为“变通金水六君煎”,疗效更为显著。

2。1。2 验案患者,女,80岁,咳嗽气逆,痰多喉鸣,声如曳锯,动则气促加剧,两脚痿软,行走乏力,食欲不振,苔腻口干,脉滑大,重按尺弱。证属肾虚痰嗽,投变通金水六君煎加味:熟地25g,当归12g,制半夏12g,茯苓12g,陈皮9g,甘草6g,苏子6g,白芥子6g,炒莱菔子12g,生姜10g。服3剂,纳增嗽止,不再复诊。

按:患妇年迈阴虚,精血不足,偶受风寒外邪,则肺失清肃。气逆咳嗽,肾虚水失所制,上泛为痰,金水六君煎之证。此方为局方二陈汤合当归、熟地。考二陈汤为治一切痰饮为病的通剂。去秽浊以利水湿,合大剂熟地峻补真阴,其要有二,一者“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岳美中医案集》);二者制二陈辛燥,当归辛温,变方剂以补肾为主,“久病入络”(叶天士),故合当归以入血络。熟地滋阴,阴本主静,无力自动,须凭借阳药当归、半夏之属以推之激之,是以痰可蠲,嗽可愈,喘可止。现代医学认为“老慢支”有微循环障碍,改善血供,能使机体获得氧气和营养,可有效地缓解或改变“老慢支”的临床症状。因其气逆痰多,食纳不馨,故加三子养亲汤顺气降逆,化痰消食。祛邪倚二陈,扶正靠归地,标本兼顾,虚实并用,切合病机,宜其有效。

2。2 阳和汤加减

2。2。1 源流阳和汤加味治疗“老慢支”,近代中医泰斗秦伯未氏已先得我心。秦氏谓:“我常用外科的阳和汤治疗顽固的痰饮咳嗽,效果胜于小青龙汤。理由很简单,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引起的痰饮咳喘,阳和汤却与痰饮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相吻合,且能结合到痰多的症状”《谦斋医学讲稿》这里所指的痰饮咳喘证,实则包括了大部分肾阳虚的“老慢支”患者。笔者认为阳和汤治疗痰饮咳喘效果满意,除秦氏列举上述二点原因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方中以大剂量的熟地为君,故有此奇效。

2。2。2 验案患者,男,56岁,咳喘十余年,遇寒则发,以冬为甚,原为1年一发,愈发愈频,甚者1月数发。此次发作已逾月余,经多种抗生素与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证见咳痰稀白,量多。动辄喘咳不止,不能平卧,畏寒祛冷,眼睑浮肿,小便频清,舌淡边暗,脉迟弱,宿有慢支,肺气肿病史。治宜温阳补肾,化痰平喘,阳和汤加味:炙麻黄5g,大熟地30g,鹿角胶10g,干姜5g,紫油桂1。5g,炙甘草6g,白芥子10g,杏仁10g,炙苏子10g,3剂。药后咳嗽均减,夜能平卧,胃纳不馨,合四君子加味,续服5剂而愈。

按:阳和汤为清王绪洪《外科证治全生集》所创,原“主骨疽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癌、结核、石疽、贴骨疽及漫肿无头平塌白陷一切阴凝等症”。王氏认为“麻黄得熟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神用在此”。扩大此方来治疗“老慢支”,补肾药与平喘化痰药配伍应用,切中痰饮咳喘的病机外,还有一个更显著特点是温补肾阳之法从峻补肾阴中去求取。滋阴药熟地用量是补肾阳药鹿角胶的三倍多,温命火肉桂的二十倍,符合中医“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内经》)”,“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温病条辨》)原则,实得张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源泉不竭”之真髓。对于“老慢支”偏于肾阳虚者,效验昭彰。

3 讨论

上述二方,“老慢支” 痰、咳嗽、喘症状突出者,除挟外感发热外,均可放胆投之,屡试屡验。如咳嗽痰多和三子养亲汤或蠲饮六神散或六安煎等配合应用,可加入杏仁、白芥子、旋复花、胆南星、石菖蒲等品,以清痰火;如气喘息短者,合四磨饮子等,可加沉香、别直参、紫衣胡桃、蛤蚧尾等品,以固真元;如见虚汗,合生脉散,若稍挟外感,荆芥、防风、前胡、薄荷,可辨风寒、风热而加之。总之治法在人,变化于心。

前贤善用熟地者,景岳有美名焉。张氏诸凡补精补阴,悉以大剂量熟地为主,动辄二三两,挽危亡于俄倾,夷险图入平川,名噪一时,时人咸称“张熟地”。它如赵氏《医贯》、《冯氏锦囊》皆喜重用熟地。近贤张锡纯也力主临床用大剂量熟地。认为“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皆能补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地黄解”以下同)即如肾阳亏损,亦以大剂熟地为基础,“盖阴者阳之守,血者气之配,地黄能滋阴养血,大剂量服之,使阴血充足,人身元阳之气,自不至上脱下陷也。”张氏还认为“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反不作闷”并附大剂量熟地治痰喘验案,如邻村李媪,年七旬,劳喘甚剧,十年卧寝,每日用熟地煎汤当茶饮之,数日即安卧。又如一室女,资禀素嬴弱,得温病五六日,痰喘甚剧,治以《金匮》小青龙汤加石膏,喘止。至寅时喘复作,神恍怔忡,脉如水上孚麻不分至数,煎熟地四两,生山药一两,自晨至暮,共用熟地十二两,竟能救此垂危之证,张氏赞曰:“熟地之功用诚伟哉!”

目前,中医治疗“老慢支 ”,或借鉴于西医感染学说,辨证论治加鱼腥草、大青叶等清解消炎药物;或从冬病夏治论,偏重于温肾助阳。上海医科大学沈自严通过温肾阳法治疗“老慢支”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观察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甲状腺轴)与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变化,探讨“老慢支”发病原理,认识到肾阳虚者,尿17羟低下,且ACTH试验呈延迟反应,血浆ACTH浓度低下,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