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多年研究,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教育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人。换句话说,孩子有了这些品质,就能更好地生存能力和发展,就能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第三章将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三)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
确定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就是确定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教育孩子。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呢?家庭教育的方略是为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服务的,如果用所确定的家庭教育方略教育孩子,能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所确定的家庭教育方略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通过多年研究,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是对孩子“少给帮助,多让劳作;少给限制,多让试试;多给褒扬,不能贬低;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换句话说,采用了上述方略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出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第四章将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四)确定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
确定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就是确定家长如何做才能教育出好孩子。家长应该,一方面要按照正确的家庭教育方略、目标和目的,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对孩子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子要先律己,教子要先做孩子的朋友,教子家长意见要一致,教子要正确对待学校。家长这样做了,就能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和目的,就能使家庭教育成功。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本书第五章将有详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五)对孩子进行教育
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目标和方略,知道了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接下来就是家长身体力行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判断所进行的教育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能达到就继续下去,否则就应及时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此教育、调整、再教育,通过长年不懈的努力,家庭教育就成功了。
有人说:“有些农村、偏远山区的家长不识字,根本就不知道你讲的这一套,也不怎么管孩子,人家就是出了一窝大学生(一家几个孩子都是大学生)。你怎么解释?”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习知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误解。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孩子学知识,教孩子学知识主要是学校老师的事。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让孩子多做事刺激孩子的身心,促进孩子的身心良好地生长和发育生长是量的增加,如身高、体重的增加。发育是质的变化,如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功能的完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二者很难截然分开。,使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②培养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的品质,教会孩子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以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
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老舍先生(1899~1966)回忆他的母亲时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上卷).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31。这里的“把性格传给我的”和“生命的教育”就是指品德、情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与家长识字不识字关系不大,关键在于家长的为人。老舍的母亲不识字,不是教育出了世界级的文学家吗?
第一章 打开家庭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 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上一节讲了使家庭教育成功的五个环节。虽然这位五个环节都很重要,但它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家庭教育的目的搞正确。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领家庭教育全局的统帅和灵魂。
找出家庭教育的根本对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在于使家长对自己的教子行为是否正确有了判定的依据:凡是对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就去做,就坚持;凡是对实现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不利的就是不正确的,就不去做,就停止。
我曾问过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说,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我也问过他们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他们说,教育孩子的目标也是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你看,他们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既当成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又当成了家庭教育的目标,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当成了一回事。
把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当成一回事是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不仅家长这样认为,家庭教育专家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并不奇怪,因为“目的”和“目标”这两个词是近义词,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分清楚的。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觉得这样“认为”,好多问题弄不明白,于是我从众多的家庭教育的目的(目标)中分出了一个目的,并把它作为“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如前所述),把“剩下”的家庭教育目的都看成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我觉得这样做,把家庭教育的根本、统领家庭教育全局的统帅和灵魂突出来了。这不仅使家长教育孩子时有了正确的目的,也使家长有了判断教子行为是否正确的依据,对教育出好孩子是很有好处的。
这是我研究家庭教育的重要心得之一。当然,我不是搞家庭教育的专家,以上所谈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的一孔之见,有待今后提高。
我曾就我的上述观点和许多家长进行过交流。有家长说:“我教育孩子不是没有目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
我对他说:“你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目的,这在逻辑上是对的。但是,你把这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目的达到了,效果可能不好。所以,我说你把这个当成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不对的。”
这位家长听了我的话,十分惊讶地说:“这还有错吗?大家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我说:“你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孩子如果考上了重点大学,目的就达到了。目的达到了,事情成功了,还干什么呢?你想过吗?按照常理,目的达到了,自然就不用再干什么了。”
我接着对这位家长说:“为什么有的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很好,到了大学后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我曾教过的一名大学生,入学成绩是全年级8个班250多名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到了四年级上半学期成绩却降到了全班的倒数第几名,我教的那门课(是一门主要课程)他竟然没有及格。我问这名学生为什么成绩会下降成这个样子。他说:‘从小学到大学家里什么也不让我干,就专门让我学习,一心让我考上重点大学。我重点大学考上了,还是我爸我妈最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我对得起他们了。老实说,从上小学到高考,长这么大我就没有好好地玩,不要说玩,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这回我爸我妈的目的达到了,就不再管我了,我也该把以前耽误了的(玩)补一补了。结果光顾玩,就把学习给拉下了。’”
这位家长听了我的讲述,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您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当成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正确,那‘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算什么呢?”
我说:“这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是为了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所确定的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的具体标准。如果你把‘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你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只是达到了一个目标,而不是达到了目的。如果你能这样认识,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你就会告诉孩子‘考上了大学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上大学培养你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孩子如果真正理解了这一点,他(她)就会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历练自己,就不会变成我上面讲的那名学生那样。你看,同样是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想法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把家庭教育目标和目的分开的好处。”
这位家长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也明白了。可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弄不好,遇到问题就又糊涂了。你能不能教给我一个简单的方法,让我遇到事一想就能清楚呢?”
我说:“这好说。你就记住,家庭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他看似家庭教育目的的,都是家庭教育的目标。不是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吗?‘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就是家庭教育的宗旨,家庭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它服务:做一件事之前,要考虑做这件事对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否有利,有利则始,无利则弃;开始做一件事之后,要考虑做这件事对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否有利,有利则继续,无利则终止或作相应的调整。”
第二章 使孩子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 一、社会和人生(1)
(一)成也家长,败也家长
研究表明,先天聪明和先天愚钝的人各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四,绝大多数人出生时既不是天生聪明的,也不是先天愚钝的。那么,既然张家的孩子和李家的孩子出生时天资差不多,为什么两家的孩子长大了品行、能力不一样呢?这种不一样是怎么形成的呢?
人与人之间品行和能力的差异的形成,有先天遗传的影响、学校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尤其是家长。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人的发育生长特点决定的。
人和动物的发育生长特点不同。动物是在母体内发育生长成熟的,动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先天遗传传给它们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动物一生下来就能独立生活的原因。人是在母体内(约280天)和母体外(约17年)发育生长成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的身心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使得人的身心在后天环境下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是家庭教育为什么能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的生物基础,也是人与人不一样的原因。
人刚生出来几乎什么都不会做,要在母体外经历大约17年的历练才能发育生长成熟。在这17年中,孩子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发育最快的时间是0~3岁,其次是4~6岁。0~6岁孩子的特点是:①年龄小,懂得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分不出好与坏,但模仿能力强,好的坏的一起学;②活动范围小,接触的人少,主要接触家长。这些就决定了在这期间孩子的言谈举止、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活动范围会逐渐扩大,接触的人会逐渐增多,影响孩子言谈举止和对事物认识的人也逐渐地多起来。但是,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还是多于其他人,对家长的信赖也多于其他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大于其他人。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作画,家长相当于画家,孩子刚生下来相当于作画的白纸,孩子的言谈举止和对事物的认识等品行就相当于画家画出的画。作画,画家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孩子的品行也是一样的,家长表现成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学成什么样子,孩子越小越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之间的差异”。我在后面会讲到,从小跟着狼长大的孩子其行为像狼而基本上没有人性,就是很好的证明。
家长不要以为只有教孩子学知识、批评和表扬孩子才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的一个举止、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作为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且是比教孩子学知识、批评和表扬孩子更重要的教育。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家长是水,孩子是船,水涨船高。家长要想教育出好孩子,就要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就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就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目标和方略,就要知道如何做才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并认真实行之。
关于家长在家教中的作用,我们的老祖宗了早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并且已经总结出了两句非常精辟的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此而论,家长看到孩子学习不好,对孩子言行不满意时,不要先生气,不要先训教孩子,也不要着急带着孩子这里去学那里去补(上补习班),要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家庭教育成也家长,败也家长,家长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二)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
“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是说家长教育孩子要理性,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想怎样对待孩子就怎样对待孩子。家庭教育的许多问题就出在家长教育孩子缺乏艺术性上。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不能主观武断、简单粗暴,不能凭想当然地批评、惩罚孩子,要允许孩子说明情况,允许孩子辩解,要把问题弄清楚。孩子有了进步,要给予表扬鼓励,但不要给予物质奖励,要让孩子知道他有进步是应该的,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他有个美好的未来。总之,批评孩子、表扬孩子都要有讲究,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批评什么,表扬什么,怎么和孩子说,说到什么深度,家长应该如何表现都要想好了再做。教育孩子无小事,凡是一时拿不定主意,又不是不立即处理就会出问题的,都要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切莫鲁莽轻率。家长要时刻想着你的一个举止、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作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时时处处检点自己,为孩子做出榜样。
第二章 使孩子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 一、社会和人生(2)
第一章已论述道,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那么,这个目的为什么是正确的呢?
不管什么家庭出身的孩子长大了都得进入社会,在社会上生活。这就使家庭教育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认识社会和人生。因此,家长要想使家庭教育成功就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①社会和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②社会将如何对待你的孩子;③你的孩子应该如何应对社会、如何在社会上生活。
家长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成败:那些家庭教育成功了的大都是家长对以上问题有正确认识的;那些家庭教育不成功或不怎么成功的大都是家长对以上问题认识错误或不怎么正确。遗憾的是,目前仍有许多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劝希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沉下心来,认真地看看下面的叙述。
(一)如何认识社会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对社会奉献并从社会索取。社会中本质的东西是人的利益关系。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有发达富裕的社会、贫穷落后的社会、自由*的社会、*****的社会、和平安定的社会、战争*的社会,等等。不同的社会各有不同。但是,各种不同的社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社会既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维持社会稳定,不公平促进社会进步,两者在社会中同时存在,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社会不公平就意味着一部分人占有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一方面,“利益被占有了的人”为了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利益,会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方式去争得,包括用和平的或非和平的方式;另一方面,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统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也会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调整和平衡各阶层人等的利益关系。人们争得公平和统治者调整各阶层人等利益关系的过程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所以说“不公平促进社会进步”。如果社会的全体成员或绝大多数的成员认为社会的某种状态是公平的,就没有或只有很少数的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