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姬陵的底部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正方形台基,高约7 米,每边长约100米。台基之上是泰姬的寝宫,寝宫亦呈正方形,每边长约60 米,寝宫连同台基高约74 米。台基的地面用黑、白色方形大理石交错铺成,好象绘制的一个棋盘。寝宫外壁各有一座三角大拱门,6 座小拱门。小拱门分双层排列,形似石雕窗户。寝宫正上方有一个巨大的穹形圆顶,圆顶直径约17 米,顶端是一座金色小尖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寝宫顶部有4 座小圆顶凉亭,分布在4 个角落。在四周的拱门上,雕刻着《古兰经》的经文,经文四周有贵重宝石作装饰花边。正面入口的大门尤为美观,门的四周镶嵌着各色宝石的花卉图案,寝宫内的门扇窗户,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透雕成棱形花边小格,墙壁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珊瑚和红绿宝石等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花朵,花朵的枝干用黄金制成。寝宫内部呈八角形,共分5 间宫室,中央宫室由辐射状通路连接着其余4 间宫室。
在中央宫室里,置放着玛哈尔和沙贾罕的白色大理石棺模型,上面镶嵌着彩色宝石的花卉图案。其真棺则安放在寝宫的底层,与石棺模型相似。玛哈尔墓石上雕塑的是茉莉花和玫瑰花,沙贾罕墓石上则大多为罂粟花,每朵花都用32 块宝石拼成。玛哈尔的墓在中心线上,是由沙贾罕亲自安葬的,沙贾罕的墓石比玛哈尔的大,安葬在泰姬墓旁边。石棺四周由精制的大理石透雕屏风围绕着,屏风上镶嵌着晶莹夺目、价值连城的宝石,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花了整整10 年才制成。陵墓的东西两侧分立着由红沙石修成的清真寺和聚会堂,它们与白色大理石的主体建筑在色彩上形成极大的反差,煞为夺目。
泰姬陵这个通体为白色大理石修建的园顶陵墓,坐落在一片如茵的绿地和扶疏的树木中间,是印度人的骄傲,成为一个民族文化艺术和勤劳智慧的象征。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红堡
红堡是印度最大的王宫,坐落在德里城东北部亚穆纳河畔,建于1638年,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贾汗花费10 年时间建成的王宫。整座宫殿建筑全部用红色沙石砌成,外观呈暗红色,形似城堡,故有“红堡”之称。
整座城堡呈不规则八角形,南北长915 米,东西宽548 米,城墙全长约2400 米,高33。5 米。城墙上建有塔楼、亭阁、阳台和透雕的大理石窗户,有二大三小5 座城门。西边正门称拉合尔门,有拱门、护门楼、凉亭和塔柱。
南门称德里门,比拉合尔门小。3 座小门分别为克什米尔门、喀布尔门和阿兹末门。拉合尔门内是一条长70 米、宽8 米的拱廊街,两侧有30 多间拱屋。
沿拱廊前行,是一座长方形的2 层建筑,叫奏乐阁。奏乐阁第一层的中央,有一个拱门形城楼通道,这是进入宫殿的必经之路。除王子外,所有进入宫殿的文武大臣和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奏乐阁的二层,是“印度战争纪念馆”,陈列有古代的兵器、盔甲等。经过奏乐阁,就是觐见宫。
觐见宫是大莫卧儿皇帝接见达官贵人、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原坐落在长164。5 米,宽128 米的庭院中心,设计庄重威严,现在庭院已不复存在。觐见宫是用红沙石建造的,起初顶部曾覆盖灰石,琢磨得象牙般光滑。
宫殿呈长方形,长24。4 米,宽12。2 米,底基高出地面1 米多,只有东墙,其余3 面敞开。宫内雕柱高约5 米,纵横成行,雕柱把宫厅分为3 个通廊,形成7 个方格。觐见宫三面檐下装饰雕刻华丽的齿形拱门,宫殿内墙壁中央有一个壁龛,前面是国王的大理石宝座,高约3 米,上面雕工细致,镶嵌着各色宝石,光彩夺目。墙上是意大利式的彩色宝石镶嵌画,有花、鸟和水果,也有希腊神奥甫斯喂养野兽的故事,形象栩栩如生。在国王宝座前面,有一个大理石平台,这是向国王报告国外新闻和上呈的地方。平台下面是土王、使节的席位。其后是下级官吏和公众的席位。
觐见宫左侧,有一扇挂着红帐帘的大门,此门只准国王亲信进入。门内为内宫,用大理石或珍贵石头砌成,宫殿雄伟。内宫中央是娱乐宫,长46。6米,宽21 米,内有24 根镶嵌华丽宝石的石柱,把宫廷分割成15 个6 平方米的方格。面向朱穆纳河的东墙上,有5 个镶嵌着各色宝石的大理石镂空窗户,专供王妾、公主眺望河面景色或观赏城下大象、野兽殴斗之用。
娱乐宫北面是枢密宫,它是国王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枢密宫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为红堡中最豪华的宫殿,长27。4 米,宽20。4 米,石基高出地面1 米多。三面是方形柱组成的拱门,一面是透雕的方形窗户,石柱和窗棂上有用各种宝石镶嵌成的花卉图案。殿中原有一座世界著名的“孔雀王座”,座位长约2 米,宽1 米多,是用黄金制成,座位背后是一只用彩色宝石嵌成的孔雀,站在一棵珍珠绿宝石和金刚石镶成的树上。制作孔雀王座花费37 年时间,耗费9000 万卢比。1739 年,波斯国王把它劫走,运往波斯,后被熔毁。枢密宫的北面,有一座3 室相连的建筑物,是国王的寝宫、祈祷室和谈话室。在寝宫和祈祷室之间,有一面大理石屏“正义壁”,上面用黄金镶嵌着月亮和星星,四周装饰各色宝石。在祈祷室东面,还有一座名为茉莉阁的八角形圆顶凉亭。宫内还有皇家浴室,室内墙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宝石,装饰十分美观。浴室北面是珍珠清真寺,该寺长15 米,宽20 多米,高10 米多,建筑结构严谨,巍峨壮观。寺内装饰庄重雅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目前的红堡,除部分宫殿遭到破坏外,大部分保持原样,并对外开放。
甘地陵
甘地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面的亚穆纳河畔,是焚化甘地遗体之处。
甘地是印度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奋斗了毕生,被印度人尊为“国父”。凡是到印度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都要去谒拜甘地陵,献上花圈,有的还在陵园南门栽种常青树,表示对甘地的尊敬。到新德里的游客,也都愿来这里瞻仰一番。
甘地陵只是一个象征性陵墓,里面并没有埋葬甘地的遗体。按印度教风俗,死者必须在死后24 小时内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入圣河。甘地被暗杀后,就在这里火化,他的骨灰分别撒在恒河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附近的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三个海水会合的洋面上。为了永远纪念印度人民尊敬的领袖甘地,在他的火葬地修建了这座陵墓。
甘地陵墓并不高大,但占地面积不小。所有前来瞻仰的人,在围墙大门前都必须脱鞋,赤脚或穿着袜子进入,以示尊敬。甘地陵外形简朴大方,从远处看,像一座没有顶盖的大土坟,四周长满青草。陵园有两个红砖修建的小门,沿一条砖铺的小径进入陵园,陵园呈圆形,四周围墙上爬满青藤,干粗叶茂,青翠婀娜。陵园中央是甘地墓,坐北朝南,用黑色大理石砌成,为一个长宽均为3 米的正方形平台,高约1 米。它的北头有一个绿色的栅栏,围着一只镶着铜边的玻璃罩,罩着一盏常明灯,火苗冉冉,终年不息。陵墓正面镶嵌着印地文“咳,拉姆!(即‘啊,天哪!’的意思)”这是甘地中弹身亡前喊出的最后一句话。
在甘地墓的右前方,有一块石碑,碑上用中文刻着甘地关于尊重妇女的名言:“把妇女称作弱(性)是一种诽谤,那是男人对女人不公正。如果实力意味残忍力量,那么妇女当然没有男子那样残忍;如果实力意味道德力量,那么妇女无限的胜过男子;如果非暴力是人类的原则,那么前途有赖于妇女。”同样内容的碑文还用印地文和乌尔都文刻在左右两块碑上。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囚禁甘地的楼房,已开辟成博物馆,甘地使用过的纺车、拐杖和日用品都陈设在那里。
那烂陀佛寺遗址
那烂陀佛寺遗址是印度大乘佛教佛寺遗址,位于比哈尔邦巴特那东南约61 公里处,始建于笈多王朝鸠摩罗笈多一世,以后历代扩建增修,7 世纪时达到全盛。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进行佛学研究。那烂陀在11、12 世纪时,由于外来军队入侵,被放火焚毁了。原址现建有那烂陀博物馆。
在那烂陀佛寺的废墟上,首先是一片由红色砖石砌成的建筑物的遗迹,从布局上可以看出当时它是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当时的学生宿舍虽然只残留了接近地面的一小部分,但结构依然相当清楚。每间宿舍大小近20 平方米,用砖石砌成的炕和门槛仍清晰可见。在宿舍的附近,有一个较大的厅堂,面积比宿舍大好几倍,是专供讲经用的。
经过一座很高的石头阶梯,便是那烂陀寺的主庙。主庙建筑在一个小山丘旁,像一座古城堡,一部分建筑还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整座庙宇共分4 层,每层都有很多巨大的石柱,石柱之间的石壁上雕刻有精美的花纹,说明当时的印度石刻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遗址东北角的佛殿遗迹旁边,有一座较完整的高约13 米的石塔,属9~10 世纪间的作品,比较明显地反映了中世纪印度佛塔的特色,各层方形台基遍布神龛,内塑佛像,台基上建窣堵婆式圆塔。这种分层立龛的形制与菩提伽耶佛教遗迹中的塔基相似,对中世纪的尼泊尔阳东南亚各国的佛塔建筑有较大影响。
那烂陀佛寺虽然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但这儿的一砖一石却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在50 年代,由中印两国合作,在那烂陀佛寺附近修造了一座玄奘纪念堂。这是一座中国式建筑,造型和面积近似北京故宫里的大殿,加上红漆的门窗和大柱,显得辉煌雄伟,与印度的具有其他宗教色彩风格的建筑迥然不同。
库杜布高塔
库杜布高塔坐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约15 公里处,是印度的一座古迹,距今已有近800 年的历史。高塔四周还有许多古建筑的遗迹,这里已成为各国游人观光的胜地。
库杜布高塔的四周,有一道石头砌成的围墙,高约7、8 米。园内是葱茏的树木,碧绿的草坪,矗立在绿色之中的库杜布高塔显得雄伟壮丽。这个圆形赭红色高塔,气势磅礴,耸入云天,塔高72。56 米,共分为5 层。塔基直径约14。4 米,顶部直径近2。7 米。第1 层高29 米,第2 层高15。5 米,再往上,一层比一层矮。塔的建筑风格别致,造型美观,塔身外表多姿多彩。第一层到第三层是用红砂石建造,塔身每层外表有凸起竖立的装饰性花纹,从底部直至顶部,好像海洋中掀起的层层浪涛。每层的花纹各不相同,最底层是24 个交叠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第二层是半圆形;第三层是三角形。最高两层的塔身外表呈平面,主要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中间夹用红沙石,好像塔身缠上一条条红色腰带。塔的每层建有阳台,供游人观赏景色。塔内有379 级台阶直通塔顶,可眺望新、旧德里和亚穆纳河的秀丽景色。
在库杜布高塔旁有一座清真寺遗迹。这里早期是印度教庙宇,后被拆毁,在原址上建立了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由库杜布于1193 年动工兴建, 1197 年建成,名叫古瓦特。乌尔。伊斯拉姆清真寺,人们也称它为库杜布清真寺。
清真寺长约50 米,宽约25 米,寺内有内外两个庭院,院内屋室都有印度教庙的建筑形式,墙壁、石柱和天花板也都是原来印度教庙的装饰。寺中有11个拱门组成的西墙,共长117 米,中间最大的一个拱门宽7 米多,高16 米。
至今尚存的半壁拱门,仍然气势雄伟。从远处望去,这座清真寺的赭红色遗迹,与库杜布高塔浑为一体,交相辉映。
在清真寺内,竖立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古老大铁柱,用8 块巨石固定。铁柱高约7 米,重6 吨,底部和顶部的直径分别为0。4 米和0。3 米。柱上铸的梵文记载,大约铸于印度教国王统治时代,即公元10 世纪以前。铁柱是由合金铸成,虽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仍不生锈,堪为冶金史上的一大成就。
石像公园
石像公园位于印度西北部昌迪加尔市,占地3 公顷,是印度游览胜地。
公园园门是用几只废油桶一破两半,由上下两根树棍支架而成。园内庭院连庭院,围墙层层,形态各异,颜色不同。有高大过人、簇拥在一处的仙人掌群组成的绿墙,有用红土做成的一串串大珠子排列起来的红墙,有用煤渣砌成的灰褐色墙,有用酱红色碎瓦片贴面的黄土墙,还有用各种石子、藤条、树根、碗碟碎片和泥砌成的篱笆墙。在一个院子的角落里,几个顽童高踞于一棵大树上,险象横生,做父亲的在树下吓得面如土色,苦苦哀求小冤家们爬下来;一群水牛奔过一条宽阔的大堤;不远处,欢宴的人们正吃喝得起劲,旁边还坐着一群垂涎三尺的猴子。园内既有古代宫廷的园林景致,又有山野村舍的自然风光。有用彩色碎玻璃、瓷片组成的古代印度国王、王后、大臣、卫士的塑像,有根据古代传说用黑石雕成的人猴战斗场面,还有用各色玻璃、瓦片拼接成的长颈鹿、犀牛、羚羊、骏马等。在公园的尽头有一座古城堡,下面有露天剧场,在观众席和舞台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然而,这里的一切建筑和人物,包括回廊曲径、亭台楼阁和帝王宫殿,以及国王王后、宫娥侍从等,全部是用石头、废瓷、铁片等物雕塑而成,一个个造型逼真,神态生动。
这座公园是非凡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智慧、艰苦的劳动创造的作品。它的建筑者是一个名叫内克。昌德的雕塑家。内克。昌德于1924 年出生在巴基斯坦的一个乡村里,1951 年,他到昌迪加尔谋生,假日里到东北郊外的锡伐利克山脉漫步时,发现那里的河流把山上的石头冲刷成千姿百态:有的像母亲在喂孩子,有的像舞姿翩翩的女郎。从此,他就坚持不懈地用自行车把这些石头运回昌迪加尔去。昌德白天上班,只能利用晚上和假日建设他的王国。
他根据地形特点修筑山岗和围墙,挖掘峡谷和池塘,铺砌道路,用废荧光管建筑篱笆。他继续不断地从山里把各种形象的石头运回城,匠心独运地细加雕琢。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艰苦劳动,昌德的“王国”终于建成了。
1973 年,昌德建园的故事开始在社会上传开,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那里。
1976 年,昌迪加尔市政府接收了这座艺术公园,并正式对公众开放。
凯拉萨神庙
凯拉萨神庙是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6 窟,是埃洛拉石窟中著名的印度教石窟,在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西北,开凿于公元8~9 世纪,是世界上由人工在整体花岗岩上雕凿成的最大石窟古庙。凯拉萨神庙是祀奉印度教大神湿婆的神庙,象征着湿婆隐居在喜马拉雅雪山中的神山——凯拉萨山。
整个神庙包括全部装饰雕刻细节,都是山麓上一整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峭壁被凿空雕镂而成。从崖顶向地面挖掘,切削出三面石壁,中间镂空的神庙犹如从地上陡然升起。神庙纵深约80 多米,宽约40 多米,高约32 米,由门楼、祠堂、前殿和主殿4 个基本建筑单元组成。神庙西面的入口处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门楼,屏蔽着圣域,隔绝了外界,进入门楼便是一座双层亭阁,是供奉湿婆的坐骑公牛南迪的祠堂。祠堂两侧各有一根雕饰豪华的幢柱,高约18。3 米,幢柱两旁分立着2 只大象。祠堂后面,是前后相连的前殿和主殿,前殿内部是由4 根一组的16 根列柱支撑的会堂。前殿南北外侧各凸出一座门廊,在前殿宽阔的方形平顶中心,刻有硕大的三重莲瓣浮雕图案,上面雄踞着4 头狮子。主殿高大雄伟,神像林立,从顶端延伸的3 层庙塔精巧无比,四壁回廊上雕像众多,北回廊12 座,东回廊19 座,中间回廊9 座,南回廊12 座,这些雕像,或威武强悍,或温柔欢快,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神殿中楣上一排石雕大象深厚雄劲。
神庙内外布满了大量浮雕嵌板、壁龛和饰带。雕刻题材主要是有关湿婆的往世书神话和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主殿高塔外壁上一个个凌空飘舞的飞天雕像,更具有火山般的爆发力和流星般的跃动感。
在神庙入口走廊圆柱之间的壁龛中伫立着3 尊河流女神浮雕:恒河、亚穆纳河与瑟勒斯沃蒂河女神,既保持着笈多古典主义的高贵、宁静、和谐,又充满着印度巴洛克式的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