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梯级雕有传统的月形石和守护神。起步板上布满了手舞足蹈的侏儒。长8 米,宽1。8 米的“石书”是斯里兰卡现存最长的古代铭文。伽尔寺一坐一卧一立的大型群雕佛像,是波隆纳鲁瓦时期的典型作品。伽尔寺北还有一座大型深浮雕。它是古代僧伽罗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成于9 世纪。一般认为是波罗迦罗摩巴忽一世的雕像,颏下留有胡须,手捧贝叶经书,形象逼真。斯里兰卡曾以此图案作为国家象征,印制邮票,发行纸币。 
  此外,波隆纳鲁瓦以西70 公里处的西格利斯壁画可以使游人大饱眼福,其西南19 公里的丹布拉佛窟和距卡鲁塔拉25 公里左右的法显石窟,更会使游人游兴大发。                                 
佛牙寺   
    佛牙寺是斯里兰卡著名的佛寺,为佛教徒朝圣地,又称“达拉达·马利戛瓦”,位于古城康提湖畔,以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佛牙而闻名。 
  佛牙寺始建于15 世纪,后经历代国王不断修缮扩建,整个建筑规模宏伟。主要入口处在西门,周围有护寺河环绕,寺院建在高约6 米的台基上,分上下两层,厅堂套厅堂,结构复杂,其中主要有佛殿、鼓殿、长厅、诵经厅、大宝库、内殿等。核心是二层的内殿,供奉国宝佛牙。内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巨大坐佛,金光灿灿,佛前朵朵莲花和佛烛桌案,香火缭绕不绝,殿左侧的暗室则为安放佛牙之地。暗室里有一座7 层金塔,金塔内又有7 个小金塔,一个罩着一个。每层小金塔内藏着各国佛教徒供奉的珍宝,最后一个小金塔不到1 米高,塔顶饰有一枚钻石,塔里有一朵金莲花,花芯有一玉环,长约5 厘米的佛牙就安放在这玉环的中间。每日早、中、晚3 次在震慑人心的鼓乐声中,由3 位高僧,分持3 把不同的门匙开启内殿大门,进入内殿,举行隆重的敬拜仪式,仪式之后再开启内殿拱门,让信徒与游人从门外鱼贯瞻仰供奉佛牙的佛牙塔。 
  佛牙寺四周有高墙围绕,围墙四角各建有一庙,即纳特(观音)庙、摩诃庙、卡多罗伽摩庙和帕蒂尼女神庙,据说这4 座庙是为了保护佛牙建立的。 
  每年7、8 月份都在这里举行隆重仪式,人们举着火炬、击鼓、舞蹈,还有上百头披着节日盛装的大象参加盛大游行,热闹非凡。 
  佛牙寺保安严密,门口由军警把守,所有入寺者均须经过检查,入寺者一律脱鞋,服装必须端庄。黄昏时分的敬拜仪式,吸引众多的信徒与游客,沐浴阳的佛牙寺,焕发着祥和的光彩。                                 
法显石村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东南50 多公里的布拉特辛哈有块狭长的山谷,谷地有个安谥的村庄,这就是斯里兰卡政府为纪念中国高僧、开拓中斯友谊的先行者法显,于1981 年7 月在中国政府帮助下兴建的法显石村。 
  法显于公元410 年从印度取经后,又漂洋过海来到当时佛教盛行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拜佛求经。他居住在当年的古都、佛教发源地阿努拉达普拉,专心修学,苦研当地的社会情况和风土人情。由于他“忘身求法”,两年后终于获得成功,带回了梵文佛教经典多种,并将它译成汉文,在中国流传至今。在他的名著《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中记述了狮子国的佛教兴盛和礼仪,并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国家的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法显是沟通中斯佛教文化和发展两国人民友谊的先驱,他和他的著作在中斯交往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的名字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 
  法显石村村址在一巨大石洞近旁,相传当年法显从阿努拉达普拉前往亚当峰朝拜途中,曾在这个村的山洞中留宿。石洞深8。5 米,平均宽24。4 米,为斯里兰卡已发现的最大石洞。当地人们为纪念法显,将此山洞命名为“法显石洞”,并在洞旁修了一座法显庙,庙内有新雕的大卧佛,身长约18 米。 
  现在,村口竖着一块石碑,碑文上用僧文、中文和英文写着:“法显石——斯里兰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村”。                                 
巴米扬佛教遗迹   
    巴米扬佛教遗迹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面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 米的小溪谷中。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在4 世纪和7 世纪时在此逗留,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将其地名译为梵衍那,并作了颇多的记载。 
  遗迹主要有洞窟群、石雕大立佛和洞窟壁画。3~7 世纪,在巴米扬高约100 米摩崖上,凿建了许许多多的石窟,有佛龛窟、僧房窟、会堂窟,形成一个大石窟群。在主窟群东、西两端的龛状窟中各立一尊巨型石雕佛像,东边大佛像高达53 米,整座大佛像先以岩石粗雕,然后在佛像躯体上用榫钉把长长的藁绳固定在适当位置,成一圈圈U 字形,以便塑造僧衣褶痕,在整座佛像和藁绳外面都涂上一层灰泥,再加以精雕。大佛身披通肩式袈裟,现出一道道平行的U 字形衣纹,薄薄纱衣紧贴在身上,好像被水浸透了一样,产生出半透明的效果。此佛面部和脚部已损坏。西边大佛高35 米,采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为5 世纪后半叶的作品,面部和膝盖以下亦遭损坏。东大佛像壁龛的左侧上残留着一个供养人像,人像取跪姿,头上顶着一个装满供品的托盘,脸侧向左,而身体向右,身穿褐色大翻领紧身长袍,腰带上系一柄宽匕首,金色刀鞘精致美观,足蹬褐色长筒靴。 
  两尊大佛像的壁龛内都有壁画,大约是6 世纪末至7 世纪初绘制的。35米大佛像西面的石窟侧殿墙壁上曾发现环形连珠纹图案,每个环形纹的正中为一野猪的或左或右侧面,周围绘有一圈精美的珍珠。每两个单独的猪头纹相连在一起,每对之间以一条绘着珍珠的饰带连结。在同一面墙壁上还残存着一个单独的环形鸟头纹,两只相对而立的鸽子口中衔着同一条珍珠饰链,外围一圈是排列整齐的珍珠环图案。 
  巴米扬的壁画构图富于变化,窟顶画形式多样。除雕刻、壁画外,石窟在建筑方面也很具特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石窟形制复杂,变化多端,窟顶为圆筒形、方形、拱形和三角叠涩式的天井,在洞窟正壁佛龛后凿建了隧道式回廊,是巴米扬的特有风格。在佛教广为传播的地域内,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西部的文化遗迹,佛教美术在这里兴盛了几个世纪之久,它不仅接受了印度艺术,而且还接受了西方艺术的影响。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坐落在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首府市中心。伊斯法罕古代为东西方贸易集散地,“丝绸之路”南路途经要站。1598 年,阿巴斯大帝迁都于此,大兴土木,要将伊斯法罕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 
  阿巴斯设计的建筑群以宽阔的广场为中心,即“美丹”王侯广场,又称“美丹。纳奇。贾汗”(意为世界之写照)。 
  广场建于1616 年,长500 米,宽约160 米,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检阅军队、观看马球比赛、隆重演出和举行其他仪式的地方。广场周围有雄伟精美的古代建筑群,有阿里。卡普宫、谢赫。鲁特福拉清真寺和具有穹形波斯建筑特色的伊马姆霍梅尼清真寺,这里还有保留着300 多年前风貌的传统市场——巴扎,从中能观赏到闻名遐迩的伊斯法罕手工艺品。 
  巍峨宏伟的伊马姆霍梅尼清真寺雄踞广场一侧,原名皇家清真寺,一般称为蓝色清真寺。清真寺造型保持了传统的波斯建筑风格,寺院内外围墙和一些高大圆柱,都用深浅蓝色的小块光彩瓷砖拼嵌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波斯图案。清真寺有4 座高耸的尖塔,穹形正门和两个尖塔朝着广场北部,正殿和另外两个尖塔朝着西南方向的麦加圣地,正殿与清真寺正门恰好形成45°锐角,结构科学严谨。站在正殿中心的一块方砖上,对准穹形屋顶拍手或讲话,立刻传来7 下回音。在正殿西面墙壁下,有一块三角形浅绿色大理石,每到正午就没有倒影。 
  谢赫。鲁特福拉清真寺的规模稍逊于皇家清真寺。它那由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黄瓷瓦装饰的华丽外表,同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相配合,给人以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感。 
  阿里。卡普宫位于广场西侧,是阿巴斯大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二楼上的游廊是阅兵、观看马球的场所。登上六楼,可俯瞰全城。六楼有“音乐厅”,其四面墙壁拢音,墙上满是刻花图案,建筑精巧,引人入胜。阿里。卡普宫大门,也称“巨门”,堪称改建工程的杰作。阿里。卡普大门作为皇室区域的象征性入口,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即使国王到此也要步行入宫。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在伊斯兰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传统作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树一帜。                                 
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城,位于伊朗西南法尔斯省设拉子东北、扎格罗斯山区的盆地中,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大都城。“波利斯”原意是“都市”,“波斯波利斯”意为“波斯国的都城”。 
  波斯波利斯建造在一座长近460 米、宽约300 米、高10 多米的平台上,平台外层包砌有排列有序并用铁钩相互固定的石板。城西北入口有一条坡度平缓、装饰精美的宽6、7 米的石阶路,即使策马亦可循阶入城。大流士及其后继者还在平台上筑建了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城门、皇家宫院和厅室等。主要建筑有万国之门、觐见厅、玉座厅、百柱厅、大流士宫殿、薛西斯宫殿、宝库等。 
  薛西斯一世建造的“万国之门”高达18 米,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石阶两侧墙面刻有23 个民族朝贡队伍的浮雕像,人物形象生动,反映了波斯帝国繁荣的景象。觐见厅在遗迹中部西侧,为石柱木梁枋结构,呈正方形,边长约80 多米,中央是大厅。大厅和门厅用72 根石柱支撑,柱础覆钟形,柱身有40~48 条凹槽。柱头有公牛雕饰,柱高21 米,其中的13 根至今依然屹立,景象壮丽。大流士一世宫殿在玉香殿之南,门道和两壁装饰有对称的巨型翼兽身人面浮雕石像,这两壁雕像不仅大小、形象一模一样,就连每一条纹路都是对称的。在觐见厅北面和西面的石壁上有狮子斗牛的浮雕,也是对称的。百柱厅在觐见厅东侧,大殿面积约68。6 平方米,高11。3 米的立柱承托着宽广的雪松木平屋顶。百柱殿竣工于薛西斯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当政时期,宽阔的石阶饰有色彩鲜明的雕刻和浅浮雕。遗址的西南角有薛西斯一世和阿尔塔西斯一世的两座王宫。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的波斯帝国处于全盛时期,当大流士一世决定在法尔斯干旱的平原上建都时,就考虑将首都建成一座与帝国实力相称的城市。 
  那时这里学者、能工巧匠云集,宫殿建筑雄伟壮丽,驿道四通八达,文化盛极一时。从大流士本人开始,中经其子薛西斯,下至其孙阿尔塔薛西斯,为建新都皆全力以赴,使波斯波利斯最终成为中央集权国家的具体化身。1980年波斯波利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凯末尔陵园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西南的拉萨特山岗上,有一座宏伟的大理石陵寝,这就是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安息的地方。 
  凯末尔1881 年生,卒于1938 年11 月10 日。他领导土耳其人民打败了入侵的外国军队,推翻了长达几百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土耳其国民议会在1934年11 月24 日,通过了授予他“阿塔图尔克”(即土耳其之父)的荣誉称号的决议。 
  地处山岗的凯末尔陵寝俯览安卡拉全城,全陵的主要建筑由围廊、陵寝和广场组成。从山岗下沿一条长达1000 米的大道拾级而上就是陵寝的正门,入口处两旁矗立着两座碉堡式建筑,左边的叫自由堡,右边的叫独立堡,它们象征着独立战争追求的根本目的——独立和自由。独立堡内镌刻着凯末尔的著名语录:“不独立,毋宁死”:“生活就意味着搏斗。只有斗争的胜利,才有生活中的胜利。”这些名言,当年鼓舞着土耳其人民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丰功伟绩。堡垒前面有两座群雕塑像,一座是男人塑像,另一座是妇女塑像,他们像卫士一样守卫在陵园门口。 
  广场上有一根高34 米的旗杆,广场四周还有8 个堡垒,每个堡垒代表着独立战争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土耳其立国的一条根本原则。广场相当宽阔,是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广场北端是纪念堂,纪念堂面积近2000平方米,高20 米,堂顶用富有民族色彩的金色瓷砖装饰,显得格外庄重。凯末尔的灵柩用整块大理石凿制而成,重42 吨,安放在纪念堂里。 
  在凯末尔陵博物馆里,陈列着凯末尔用过的茶具、咖啡具、衣服、鞋帽、书桌、电话等。其中一块曾经挽救了凯末尔性命的怀表,尤其引人注目。在一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突然一颗子弹射入他的胸部,但他却安然无恙,只是胸前的这块怀表粉碎了。陵园的图书馆里,还收藏着外国出版的关于凯末尔的传记著作和他本人著作的译本,以及大量的凯末尔生前收藏和阅读过的书籍。                                 
托普卡帕故宫   
    托普卡帕故宫,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在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黄金角海湾南岸一个叫“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右前方为广阔的马尔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景色绮丽。托普卡帕故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 位苏丹寝住过的宫殿,1478 年建成,作为皇宫达400 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将这座王宫改为博物馆。 
  这座宫殿占地70 万平方米,四周有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整个宫殿有7座大门,4 座朝陆地,3 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圣索菲亚教堂。 
  全宫分3 个内苑,四旁环绕着成组的宫室,其中有名的建筑有:1472 年建筑的彩石砖阁、谒见厅、保留着先知穆罕默德圣物的圣堂,为纪念1638 年攻下巴格达而建的精致的巴格达亭等。托普卡帕故宫博物馆分瓷器馆、土耳其国宝馆、历代苏丹服饰馆、古代刺绣馆、古代武器馆、古代钟表馆等,还有一座图书馆及书法展览室。 
  在历代苏丹服饰馆里,有历代苏丹和后妃穿过的丝制大袍,其中有金色图案,有紫地黄花,十分华丽。据说,当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的皇帝穿的皇袍,就是从中国运来的丝绸制作的。那时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缫丝织绸,这些丝绸的色彩鲜艳,质地柔软,通过“丝绸之路”运到君士坦丁(伊斯坦布尔的古称),成为宫庭珍品。 
  托普卡帕故宫最为精彩的储藏,是中国的瓷器,人们称这里是中国陶瓷的宝库。瓷器馆是由10 间宽敞的圆拱顶御厨房和带有青铜大门的后妃们居住的闺房改成的。馆内收藏有2 万多件来自中国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其中有一只白底蓝花明朝烧制的瓷碗,上面有苏东坡《赤壁赋》的全文及苏东坡游赤壁的中国画。还有一套中国青花餐具,是世上少见的16 世纪珍品,据说用这套瓷器进餐,如遇有毒物,餐具会立即改变颜色。陈列馆中还有色彩醒目、造型美观的元末明初的大碟、大钵,有南宋到元明时代出产的各种类型的青瓷。这里还挂有一幅画,描绘奥斯曼苏丹梅赫梅特二世宴请外国使臣的场面,宴会上用的全是中国的瓷器。因此,在今天的土耳其语里“中国”和“瓷器”是一个词。 
  托普卡帕博物馆还收藏了历史上许多罕见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有:阿麦德一世的御座,从椅背到椅脚全部由纯金覆盖,并镶有1000 多颗巨大的钻石、红宝石等各种宝石;苏丹的王冠、宝座;装有几百粒金刚石的闪闪发光的甲衣;重48 公斤一人高的金制蜡烛,上下镶着6666 个金刚石,光泽耀目,巧夺天工。这些豪华绚丽的陈列品,既反映了封建君主们穷奢极侈的生活,也反映了土耳其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才能。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教堂,位于古城中心。据说始建于325 年,原为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中心教堂,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后几经兴毁,现存的建筑是6 世纪查士丁尼皇帝时代修建的,前后历时7 年半,耗资巨大,它代表了东罗马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