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注意到的军官们来说,士兵们这种背水一战的心态正是他们需要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告诉士兵们呢?

    战壕里面一个北洋军的士兵将刺刀捅进一个国社军的胸口处,直接将那个士兵对穿,雪亮的刺刀从后背刺出去时上面彻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见自己总算是解决掉对手了,那个北洋士兵呼出一口气,一脚踹在他的腹部,然后想办法把刺刀从他的身子里抽出来。

    只是刺刀才刚刚被抽出,就见他的背后冲上来了一个国社军的士兵,手里的工兵锹直接朝他的头部抡去,还没等那个士兵反应过来,他的天灵盖已经伴着些许白色的脑浆一起飞了出去,整个人在呆愣了片刻后瘫软的倒在地上,脑内还剩下的脑浆也紧跟着撒了出去。

    “呼,这些王八蛋还挺难对付的…”这么说着,那个士兵瞥了一眼先前被刺刀一下子刺穿的倒霉蛋,然后就有些谨慎的看了看四周,接着朝着一个喊杀声比较大的地方跑去。

    刚才那类事情一路上他已经见过许多,连带着也有些习惯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洋军涌入战壕中,彼此双方的战斗性质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战斗当中双方除了使用手枪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白刃战。

    北洋军用的是刺刀,而国社军这边除了少数人使用刺刀外,剩下的几乎用的都是工兵锹,这也使得国社军在白刃战当中勉强可以抵挡得住北洋的攻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社军几乎进行了地狱般的训练,这也让国社军超越了其他地方杂牌军,达到了与北洋军相近的程度。

    然而差距毕竟是有的,而且在拥有了大量重装备后。国社军对白刃战其实并不是很重视——————谁会在有了大量轻重机枪甚至是火炮的情况下,依旧关心怎么用刺刀捅死对手呢?

    也是这样,让国社军在白刃战中一下子就陷入了下风之中。

    如果不是刺刀太长,在狭窄的战壕里面使用没有工兵锹方便,怕国社军的处境还要麻烦一些。

    这个时候一直安静着的北洋炮军也显示出了自己的存在。大量炮弹被砸在了第二条防线与第一条防线之间的位置上。阻止国社军的增援赶上去。

    正在从第二道防线增援上去的国社军很快就被这波炮袭打中,好在北洋军的火炮都是75的轻炮,国社军挖的壕沟又足够深。所以伤亡并不是很大。

    在夜袭发生十多分钟后,随着不断有增援赶上来,第一道防线上的国社军渐渐站稳了脚跟。

    手枪、手榴弹、工兵锹,最重要的是可以手持的麦德森轻机枪口径的勃朗宁m1911手枪,只需要一枪就可以让对手彻底失去行动力。

    手榴弹这东西,在发现多数北洋军的时候,只需要一颗就可以让对手飞上天去。

    另外还有使用方便的工兵锹,至于麦德森机枪,在从丹麦购买这种机枪的时候。国社军就要求丹麦的兵工厂对这种机枪进行简单的改装,在机枪的枪管下方增加一个木制的把手,使得在冲锋的路上机枪手可以直接端起机枪使用,而不需要担心过热的枪管会躺到自己的手。

    与手榴弹相比,北洋军更重视机枪的应用,所以在北洋军中并没有装备手榴弹。也因此当许多机枪手直接端着机枪和北洋军战斗的时候,那些还在端着机枪的北洋军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

    很快就有大量的国社军士兵,开始以机枪手为队伍核心与北洋军展开搏斗。

    只不过北洋军毕竟不是地方的杂牌军可比,手里拿着的也不是烧火棍子。所以在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尽管国社军已经站稳根脚。并且开始发起反击,但等到他们把北洋军赶出阵地的时候,却已经是快要天亮的时候了…

    ————————————————————

    “司令,现在该怎么办?”

    站在冯国璋的身后,尽管脸上挂着满满的倦意,但靳云鹏还是看向了冯国璋。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那么在继续打下去除了让前方的部队损失殆尽,估计也没有什么结果。而且现在天色已经渐渐开始变亮,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局势怕是就要变得对北洋军更加不利了…

    “……发信号弹,让他们撤回来,另外命令炮兵部队,把炮口对准国社军的第一道防线,给我狠狠的打…”

    “是!”

    随着信号弹的升起,已经深感疲惫的北洋军开始从第一道防线撤出。

    与之相对应的,国社军则是开始重新占领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阵地。只不过就在北洋军从防线中退出,而**则打算用机枪好好的欢送一下这些‘友人’的时候,数百发炮弹从天而降好好的招待了他们一番。

    面对着从天而降的弹雨,本来还打算趁着这个机会让对方付出血一般代价的国社军,也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念头。

    而这也正是冯国璋的目的所在,谁都知道国社军的机枪够多,如果北洋军就这么从国社军的阵地上撤出来,在一览无余的平地上,这些撤出来的北洋军将要面临的怕会是一场屠杀。

    北洋军的兵力虽然要比国社军多一些,但是四个师三万多人(扣掉炮兵、骑兵和工程兵及辎重兵等等,一个旅4000多个步兵,一个师8000多个步兵,四个师三万多人)也足够让北洋伤筋动骨了,何况这次冯国璋动用的还有不少精锐在里面。事先他吩咐的那些弹雨,就是对这些部队的掩护…

    4月23日发生的这场夜间战斗,可以说是国社与北洋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在4月23日的凌晨2点25分,以四个师为首的三万三千余北洋官兵趁着漆黑的天色,对国社军阵地发起了突然袭击。

    由于天色已晚,直到北洋军抵达距离国社军阵地2、30米的距离才被负责警备的国社军士兵发现,夜袭也由此变成了明攻。

    尽管最初的时候北洋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很快国社军就在增援的帮助下站稳了根脚,并开始对北洋军发起反击。

    等到黎明时,发起袭击的北洋军被彻底赶出防线。

    据战后统计,这场北洋与国社之间的第一次交战,北洋军伤亡六千余人,国社军亦伤亡近四千人,双方称得上是两败俱伤。

    不过无论是对国社军还是对北洋军来说,这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第三百一十八章 迫击炮() 
“……这么说,北洋那些人根本就没打算和咱们硬碰硬了?”

    低头看了下宿州那边刚刚传回来的消息,严绍的声音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没错。”伍千秋显得有些无奈。“看来北洋的人还不算傻…”

    “正常,如果北洋那些家伙真的就这么对准枪口冲上来的话,也不可能会混到现今的位置了。”话是这么说,但严绍还是摇了摇头。“我还是有些天真了啊…”

    本来按照严绍的预想,作为南下讨伐的‘中央军’,北洋必定会率先展开正面攻势——————以北洋如今中国第一强军的傲气,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

    而目前国社军的机枪装备数量怕是已经及得上索姆河战役时的德军,甚至可能还要超出许多。在联想到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协约国就在德国人的防线面前付出五六万人伤亡的代价,严绍真的很期待发生在安徽与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的这场战役会如何。

    就算北洋很快反应过来并调整战术,怕也要损失个三四万人。到那个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之后部署在交界处的国社军就可以顺势发起反击,直接将对面的北洋军击垮。

    眼下北洋方面一共也只有12个师外加16个混成旅,虽然兵力要比国社军这边多出七八万人,但是北洋需要看顾的地盘也比严绍的大得多。考虑到在外蒙、直隶、东北等地都需要有驻军看守,现如今8个师的兵力不敢说是北洋的极限,但袁世凯也不可能再拿八个师出来了。

    也就是说只要严绍能击垮在三省交界处的这支北洋军,袁世凯便再也不可能拿得出什么力量来阻挡他。而他则可以在击垮北洋后,顺势拿下山东及河南。最后直抵袁世凯的河北老家。

    剩下的也很简单,拆了现在的北洋政府,另建一个新的国社政府。

    之后就是开始准备一战的事情,另外和德国人谈一谈,看看能不能用较为和平的方式收回青岛。

    在用钱从德国购买了那么多的军械和设备后。严绍与德国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不次于和法国人的关系。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真的等到一战爆发,在青岛的德军只有被锁死的可能。而考虑到青岛要塞德军的安全,德国人应该会考虑一下严绍的提议。

    (历史上德国的确考虑过归还青岛要塞,毕竟如果欧洲那边真的开战的话。青岛的德军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于是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代表其政府向袁世凯建议把胶州湾租借地立即无条件地归还中国。但是袁世凯不敢表示同意,转而建议美国政府从德国手中接收胶州湾,以便随后归还中国。然而,袁世凯企图利用日美矛盾的希望落空了。美国政府不愿意干预,怕冒无益的风险。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当然,如果一切真的能像严绍所想的这么顺利的话…

    事实证明,事情不可能像严绍所想的那么顺利,至少北洋并没有如传闻中的那么傲气。

    作为曾经参与过阳夏保卫战,并且自身也装备了大量机枪的北洋军,在了解机枪威力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会去硬闯国社军用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这也让严绍有些过于天真的企图彻底破灭。

    ————————————————————————————

    “现在看来北洋是不打算和咱们硬碰硬。接下来应该还会采取类似的战术…”见严绍在那里摇头叹气,伍千秋在一旁轻声道。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这场战役怕是要持续很久了…”虽说如此,严绍到不是很担心。毕竟这类大规模的战役本来就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结束,除非其中一方的实力过弱,而且因为现在才4月份,距离一战爆发的时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且不知道在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后是否还会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所以暂时还用不着着急。

    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战提前发生的情况。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不会出个其他事件什么的。

    而以欧洲那边局势的紧张程度,早一年晚一年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那样的话严绍就更不用担心了,毕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真要这样的话他也拦不住,到不如踏踏实实的去做他应该做的事。

    想到这里,严绍看向一直都站在一旁静静听他们讲话的纪玉山。

    “纪厂长,请继续讲吧…”

    “是…”听到严绍这么说,一直保持安静的纪玉山点点头,然后重新开口道。“我们在分析了日俄战争期间,俄国人和日本人使用的类似装备后,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产出了类似的,性能较为稳定的产品…”

    说完纪玉山指了指身后的一个古怪东西,硬要说的话,就是一个薄皮铁筒和两个支架,外加上一个铁板的古怪武器。

    自然,只要是后世来的人都会认得这种武器,迫击炮,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却很少有人认得这种装备。

    纵观迫击炮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现代意义的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官兵离俄军战壕很近,普通火炮和机枪无法发挥威力。俄国炮兵军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和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将军一道设计出了第一门迫击炮,其炮身为海军的47毫米臼炮。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

    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小单位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

    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严绍当然不可能会不晓得迫击炮这种武器。

    但是同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严绍对迫击炮的原理也不是很了解。

    事实上他对迫击炮的理解也仅限于‘成本低、使用方便、从炮口填装和战壕战专用武器’。对严绍来说无论是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在青岛的日军,或者是一战中战壕战的残酷性,迫击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装备。

    而且由于迫击炮的成本低,威力却不算少,装备这种武器也可以有效增强国社军的火力。所以在年前的时候严绍就已经开始让兵工厂的纪玉山研究这种装备。

    如果只是造一种曲射炮的话,这自然是很简单的。别的不提,只要参照着日俄战争时出现的原始迫击炮就可以了。问题是严绍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曲射炮,他更需要一种成本低廉,且可以让步兵方便携带的超轻型火炮,这也让兵工厂内的专家们伤透脑筋。

    不过如果能研究出来,那么带给这些专家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在这方面严绍一直都表现的十分慷慨。

    所以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后。这些兵工厂的专家们总算是拿出了一些能让严绍满意的成果来。

    “13式60,炮身全长725,全重21。3公斤,最大射程1300米,射速平均每分钟20发,最大射速可以达到30发…”说到这里纪玉山回头看了眼让他和兵工厂不少人忙了大半年的作品后再次补充道。“这个只是最初的定型产品,眼下我们正在对其进行改进,别的不太好书。不过射程和重量应该还有优化的可能…”

    “除此之外,根据都督您的要求,我们也设计了80这两种口径的迫击炮,目前已经进入定型阶段。就目前而言,80口径的迫击炮重量为43。9公斤。射程在2400米左右,120口径的迫击炮重量为216公斤,射程为3300米,相信在年中或是年末的时候就可以正式拿出来了…”

    一门德造‘1902年式60速射山炮’的重量大概为600公斤,同口径的法制‘751906/09年型山炮’则是627公斤。一门德造‘1913年式75m口径的迫击炮只有20公斤,可想而知这种重量上的优势究竟有多大。

    顺带一提,目前国社军装备的75山炮’,重量为529公斤。没办法,谁叫1913式山炮直到今年才定型生产,就连德国那边也没多少门呢?

    不过严绍到是没打算从德国购买这种最新式的山炮,尽管就在不久前德国的克虏伯公司才派出代表来,想要向严绍推销这种德国最新式的小口径火炮——————对于克虏伯公司来说,一次就购买了数百门各式火炮的严绍已经成为克虏伯公司在亚洲最大的客户了。

    严绍对德国的大口径火炮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为此甚至还与克虏伯公司合作,从德国购买了许多大口径重炮的技术,比如说150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图纸等等,只是限于兵工厂的技术水平所以暂时还没能生产出来。

    不过前不久纪玉山他们已经试制了一门150的大口径榴弹炮,据说性能还算不错,对105轻榴弹炮的仿制工作进行的也还算顺利。

    就目前而言,兵工厂已经开始根据从德法等国购买的技术,开始自行设计75口径的火炮。暂且不提性能如何,既然自己已经能生产了,又何必对外购买呢?

    ————————————————————

    “这种60迫击炮的话,已经可以正式生产了吗?”

    低头想了想,严绍低声询问道。

    “可以了。”纪玉山回答的到是很痛快。“这种装备的射程虽然很近。但是威力并不算小,再加上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兵工厂现有的设备就可以进行生产,而且产量绝对不会少…”

    “那这么一门迫击炮需要多少人来操作?”

    “5个人最好,因为这门火炮本身可以被分拆为三个部分,不过实际情况下3个人就可以了。如果情况比较紧迫的话1个人也可以,只是会影响到使用效率而已…”这些都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考虑的,所以纪玉山想也没想就已经回答道。

    20公斤重的火炮,只比国社军目前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重上两倍多一些(麦德森机枪重9公斤多),哪怕是1个人也可以抱着走,只是长途行军当中负担难免会大一些。所以才会有分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