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生学习方法十二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粑米拥挠壮妫庋永锴愕估挥懈嗣谴次:Γ喾矗嗣谴戳撕么ΑD愣郧愕估男畔⒌牧私饣岣谋淠愕墓鄣恪!   �
    确定相关性    
    相关性涉及解决特定问题或回答特定提问时确定所需的内容。要确定相关性,你要把众多信息分为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自己不需要的信息。你考虑问题的方式就决定了你确定什么是相关的内容。另外,某一信息在一个场合可能相关,到了另一场合可能依然相关,也可能不相关。    
    研究人员曾证明相关性对回忆的影响(安德森 与 皮切特,1978)。他们让学生们读一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两个从学校逃学的学生在一个学生家中所做的事情。研究人员让一部分学生从夜贼的角度来读这篇文章。研究人员又让另一部分学生从要买这栋房子的角度阅读这篇文章。结果如下:从夜贼角度阅读的学生更容易记住金钱与细软之所在。那是与他们相关的东西。从购房者角度阅读的学生更多回忆起房屋的景观和外貌。那是与他们相关的东西。因此,确定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你的目的和当时的问题。    
    “一个要将自己培养成真理和知识的裁判者的人, 却被众神的哄笑所毁掉了。”    
    ——艾伯特·爱因斯坦    
    20世纪物理学家


第三部分避免选择性知觉

    选择性知觉指见到信息时,你会寻找你想寻找的信息而避免审视其他信息。在安德森与皮切特的研究中,那种有助于学生寻找与自己观点相关的信息的选择性知觉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其他的选择性知觉,比如说,当你一心寻找某个观点而排斥任何质疑观点时,则是有害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你会预先倾向于见到自己想要见到的东西。比如说,假如你认为希腊兄弟会和妇女联谊会的成员都是一群乳臭未干,倍受溺爱的富家子弟。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校报报道希腊人的活动时,你都会想:“看看,又来了,又在报道那些有钱人的事。”如果你的偏见很深,你就永远不会看到希腊人在校园服务和校园活动中所做的好事了。你见到的都是支持你的偏见的证据。    
    多看看你以前没有考虑的细节,多听听以前没有注意的小事,这样你就可以打破选择性知觉的习惯。如果总是关注负面的细节,就多看看正面的东西,反之亦反,这样才能平衡自己的知觉。    
    检查可信度    
    什么是真理?什么人可以信任?P·T·巴纳姆是一家马戏团的老板,该马戏团的节目号称“天下第一节目”。巴纳姆似乎曾说过“每分钟都有一个傻子诞生”。因为他用夸张和欺骗的手法增加了人们对他的马戏团节目的兴趣,因此,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他完全有可能说过每分钟都诞生一个傻子的说法,但事实上没有任何现存记录能证明他说过这样的话。实际上,在巴纳姆的时代,“傻子”一词是不会用在这样的场合的。那么,真相是什么?什么是真的?什么人可以信任?    
    在美国,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说出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刚开始时,不管这些看法是不是事实总会出现曲解。至于信息究竟属于事实还是别人的观点,观点是否可信,这要靠你自己来甄别。你自己要评价可信度—可靠性、可信赖程度、完整程度等。究竟你愿意成为一个全盘接受信息的傻子,或者成为一个进行批判性评价的思考者,都取决于你自己。    
    辨认事实    
    审判时证人发誓要将他了解的犯罪事实公布于众。他们的观点属于非实质的,也不重要。法官们要了解的是证人所知道的真相。因此,证人要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既不能添油加醋,也不能缺斤短两或任意扭曲事实。法官及陪审团必须判断每名证人所说的话是否是事实。    
    什么是事实呢?事实就是对现实的表述。例如,一周有七天就是事实。加拿大位于美国大部分疆土的北部,这也是事实。一些发生过的,而且是人所共知的事件也叫事实。例如,美国的首任总统是乔治·华盛顿。对珍珠港的轰炸发生于1942年12月7日。这些都是事实。事实就是经过证实的真相。    
    评价信息时,你就像法官和陪审团那样判断信息是否属实。事实往往基于直接证据或亲身观察或自身经历。这样的信息来源称作原始来源。原始来源包括原始文献或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    
    次级来源也提供事实。但次级来源往往是对原始来源的诠释、评价、描述或重述。由于信息转化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修改或信息缺损,所以原始来源提供的信息要比次级来源的信息准确得多。    
    定性词描述事实,可以提供细节,但却是非判断性的。定性词表述绝对的事物及人们基本赞同的概念。死的,冰冷的,湿的这样的词都是定性词。    
    还有的词限定对事实的描述,这些词叫遁词。黄鼠狼目光敏锐,嗅觉灵敏,行动如风,狡猾无比。正是由于特征,人们才把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词称为遁词(鼬鼠词)。这些词所表述的信息是暗示的而非确凿的。例如请注意下面两句话的差异:“我的成绩总是A或是B”“在某些科目上,我的成绩总是A或是B”在某些科目上限定了第一句话的真实性。频繁地,偶尔地,很少等词都是遁词。    
    


第三部分评价个人观点及专家观点

    同事实一样,观点也是真相的一种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表现的是谁的现实。事实属于任何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观点则属于某个人,即某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是一种反映态度和情感的信仰和判断。用来描述观点的词都更具有解释性。    
    再来考虑一下分数这个话题。假设除了可以说“我的成绩总是A或是B”,你还可以说“我的成绩总很好”。好是如何定义的呢?你所认为的“好分数”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差的分数,而其他的人会认为是优秀分,努力一辈子也无法得到的分数。作为定性词,好主要取决于你对它的定义。它的意思就是你的观点。如果你假设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按同样的方式给定性词下定义,你就进行了定义式假设。    
    因为观点中存在偏见,你要力求客观。客观主要指汇报事实时不加入个人观点、个人的假设、情感和信念。进行批判性思维时加入上述主观的或个人的材料必然会影响到信度和你得出的结论的价值。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但有些人的资历和背景却可以使得他们的观点成为专家观点。例如,有一个新生对你说:“选修社会学421课程吧,我没上过这门课,但听说它棒极了。” 再假定你的学业导师对你说:“选修社会学421课程吧,依你现在的情况,你一定会喜欢这门课的,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要是想更多了解社会学421课程,你该信任谁呢?    
    专家的观点是来源于很多事实的。首先,你要学会评价作者或说话者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作者或说话者的背景决定了他的视角,说话的内容及汇报事实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你可以从文章或图书的前言和结语部分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人物传略字典或百科全书中也会包含众多领域的权威人物的背景信息。与同一专业的同行讨论同样可以得到相关的知识。你还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工作单位及该单位的名声而了解作者的背景。    
    你还要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名声。这样做利弊参半。一个领域内声名显赫的权威在另一个领域中则可能毫无作为。作为一个有批判眼光的人,你是应该了解这二者的区别的。    
    有时你查不到作者或说话者的背景,这时你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判断信息。比如说你在《国家探求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该文章比较了美国和法国的癌症发病情况。该文作者得出结论说因为法国的空气比美国的空气清新,所以法国人的健康状况要好一些。你对该文的作者一无所知,你也不了解作者的背景情况,因此,你无法评价他 / 她的资历和喜恶。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评判刊登该文的杂志或期刊的水平和可信度(而间接了解该作者)。    
    哈里·S·杜鲁门是美国的第33届总统,他的支持者们一提到他生硬的办事方法时总是喊到“哈里,给他点苦头尝尝!”杜鲁门自己却说:“我从来不给他们苦头吃,我只告诉他们真相。而这就使他们觉得像受尽了苦难。”杜鲁门眼中的苦难生活与其他人眼里的苦难生活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但另一方面,有些区别也很细微,辨认、分类、评价都很难。找出区别可以使你克服混乱,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    
    处理问题时借用专家的观点得出结论是非常有用的。作为一个有批判眼光的人,你应该从事物的本身特点进行判断。尤其是当问题是属于情感方面的问题或者该问题同名人或著名的地方相连时更应利用专家的观点。有时你要把问题同它的来源隔离开来,孤立地看问题,这样你就可以把问题同其来源方面的假设分离开来。一旦你确立了自己的客观性,考虑同一问题时你就可以更全面了。    
    辨认假设    
    先考虑一下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莫第·斯托姆,它有一只宠物狗叫做性。在安德斯的专栏里(《时代先驱纪录报》1991年9月1日),斯托姆讲述了他的狗的名字引起混乱的几件事。比如说他去给狗申请执照的时候,他说:“我想申请性执照”。那位雇员笑答她也想申请性执照。斯托姆说他九岁时就开始有性的陪伴了,那位雇员说“那你当时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小孩!”。斯托姆带着狗去渡蜜月时,他对酒店经理说性让他整夜难眠,经理就说他渡蜜月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斯托姆还经历过几次类似事件,斯托姆有天晚上发现性跑掉了,于是他找了好几个钟头。后来,一个警察拦住他,问他凌晨四点在大街上干什么,斯托姆说他在找性。最后斯托姆说他很快就得上法庭了。    
    斯托姆的故事很有趣,因为故事里包含了对性概念的假设。假设包括你对某一情况的想当然的想法和预期,这些想法和预期主要来源于你自己的和别人的背景经历。辨认假设可以帮助你分析自己对情况的理解。在莫第·斯托姆的故事里,斯托姆所遇到的人中,没人把性理解为狗。而斯托姆则假设他谈到性时,人们必然会认识到他在谈宠物。这种假设带来了一系列的误解。练习10。2为你提供了辨认假设的练习。


第三部分观察视角

    辨认自己和他人想法中的假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原因如下:第一,假设总是藏而不露。各种假设总是藏身于观点和想法之下。第二,各种假设都源于背景知识,因此它属于你的第二天性。你在潜意识里就会进行假设。第三,你的某些假设存在由来已久,以至于你已不再觉得那是假设,而是把它当作了事实。一旦你可以辨认假设,你就可以更客观并且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在任何场合,主动地抨击或维护另一个假设有助于你辨认潜在的假设。比如说,假定在讨论心理学的某章节时老师说“要消除病入膏肓的病人对家庭的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安乐死。”你该怎样评价老师的假设呢?如果你能找到另一个假设并进行辩护,比如说收容所,你可能就会认识到老师的假设,即病人的死对病人的家庭是最有益的。    
    辨认别人的假设的另一种方法是找出他们用来影响你的定性词。同样,这些词富有劝说力,可以让你接受某个观点而摒弃其他。再考虑一下老师说过的话:“要消除病入膏肓的病人对家庭的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安乐死。”哪些词定义不清楚,能够引起争议?病入膏肓,病人,安乐死是很精确的,那么负担和最好怎么样?这两个词的定义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而不同。找出这样的词有助于你辨认、澄清定义假设。你可以通过练习10。3练习定义假设。(见练习10。3)    
    观察视角    
    视角涉及到角度—你观察或评价事物的立场。宇航员从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与你从窗户里看地球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同样,你的观察角度影响你看待事情的结果。性别、种族、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及其他的概念都可以形成观察事物的角度,并影响一个人的视角。例如,一名20年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西班牙男子对大学生活的看法肯定与今年正申请到哈佛大学就读的西班牙女中学生的看法不同。辨认视角有助于你了解别人对某一问题的特定立场。练习10。4是辨认视角的角度的练习。(见练习10。4)    
    我们再考虑一下那条叫性的狗。该故事包括这样几个视角:首先是从作者,一个典型的养狗者的角度。他所做的一切都很正常。雇员的角度是同情的角度,她认为为“性”申请执照是件好事。从雇员的角度来说作者还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孩,因为他从九岁起就开始过起了有“性”的生活。而视角不同的另一位雇员听到这样的话也许会大惊失色。酒店经理的视角也是从同情的角度出发的。他认为他与作者同病相怜,都因为“性”而彻夜难眠。最后,从警察的角度出发,任何在凌晨4点找性的人都应该被逮捕。    
    如果你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你总会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认为自己的道德、举止、态度、种族、宗教、民族、社会等级、政党、生活哲学等处处皆高人一等。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这一切都很自然。实际上,民族优越感 — 认为自己的民族优于其他的民族 — 往往使你对自己的一切感到满足。温和的以自我为中心观点,即自己持有某些价值观而不强加于他人,倒也无所谓,而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即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像你那样思考和表现,则对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极其有害。    
    不幸的是,你自己可能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者而自己却全然不知。比如说,你总觉得某位同学天资愚鲁,大学难有成就。有一次上课时这位同学问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你也应该了解的问题。你突然感觉到你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你会觉得那位同学可能是了解问题的答案的。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往往把自己同他人隔离开来,你也就无法向他人学习。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你要采取现实的视角。也就是说,你要懂得“最好”“优越”等概念需要自己的判断,要容忍别人的需要。只有对别人以及新的情况敞开心扉,你才能拓宽自己的视角。    
    


第三部分避免思维操纵

    在一所地方大学里有位人人敬仰,著述颇丰的教授。他因对生活的现实态度而闻名。他总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合乎逻辑,合情合理的解释。当他的朋友们发现他的钥匙链上拴着一只幸运兔的兔爪时自然感到十分惊讶。一位朋友问道:“你一定不相信兔爪会给人带来好运这样的迷信说法吧?” “我当然不信,但不管你信不信它都会起作用的。”这位教授吼到。他的朋友说:“可是你要记得,兔爪并没有给兔子带来好运。”    
    教授决定带兔爪这件事证明了即使最博学的人有时也会疏于进行批判性思考。有时候,一些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无效,最后带来错误的思维。没有推理的论证以及没有发现差异都可能产生错误的思维。最后,如果你的思维受他人的操纵也可能产生错误的思维。    
    归纳推理    
    当你演绎思维时,就是用逻辑上的必然来证明一个原则。演绎推理基于事实,合乎理性。因为这些特征,你在进行推理论证时更容易进行批判性思维。归纳推理是指根据你自身经历证明是正确的事例中得出其他事物也是正确的结论的过程。比如说,你所见到的学艺术的学生都很复杂,你可能就认为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很复杂。但归纳论证在逻辑上往往无效。因为即使你所见到的学艺术的学生都很复杂,你也无法保证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很复杂。因此,归纳论证在逻辑上无效,它常使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要辨认错误结论,你该怎样评价归纳论证呢?你可以把归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你要设法了解观测结果或陈述的信息。第二阶段,利用你所掌握的相关世界知识形成假设来描述这个信息。得出的结论要将常识同最初的信息结合起来。第三阶段,也许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评价结论是否合理而确定效度。影响你高效全面思维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习惯性偏见和过度概括。    
    习惯性偏见    
    要成为善于批判的思考者,你一定要避免习惯性偏见,有了习惯性偏见后你就会对与你的假设相矛盾的事实视而不见。相反,你可能刻意寻找可以证明你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