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说……混沌剑阵?”听到灵宝道长所言,一人说道。
眼看众人平静下来,灵宝道长说道:“正是混沌剑阵,这套阵法威力极大,更是能够与少林罗汉大阵齐名,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套绝学。而且这剑法以‘混沌’为名,其中的道理极为高深,方道友武功虽高。也定然能够有所收获,以此交换,想必方道长定然乐意!”他来之前便隐隐有了这个打算,如今越说越是自信,向众人说道。
其它五人闻言,心中惊疑不定,无法拿下主意。混沌剑阵中蕴含的道理如何,在场之人自然深知,不说其它,昆仑派恃之以发扬光大门派的两仪剑法。便是从这套剑阵中悟来,而且两人合适才能发挥出全部威力,可以说是这套剑阵的变种。至于寒梅剑阵。更是从混沌剑阵的残法中演化而来,才有了这般威力。当年混沌剑阵和少林罗汉大阵齐名,实在可以说是名不虚传。
不过正因如此,混沌剑阵的布阵要求也是极高,不说如今处于没落中的昆仑派,就是以前昆仑派兴盛之时,也不见得有多少时间能够布成此阵。若非如此,这套剑阵的布阵之法也不会失传了。是以众人听到灵宝道长此言,都是心中思忖。想着用这套残阵和方志兴交换那一招绝学,是否算是值得。
灵宝道长见到众人反应。心中不由暗喜,趁热打铁道:“掌门师兄不在。昆仑派便由我等共同执掌,不如大家表决一下如何?”混沌剑阵虽然高深,但对他来说,却是可望不可即之事,自然不如近在眼前的神妙剑招实用。有了这招剑法,灵宝道长自信不但自己武功能够更进一步,就是发扬光大昆仑派,也是更有把握。
众人听到此言,也就开始表决,毕竟青灵子临行之前,嘱咐灵宝道长执掌门派。如今他如今和众人商议,已经可以说是尊敬各位师兄了,既然他决定开始表决,大伙儿也不能驳了。
表决完毕,却是只有两人支持灵宝道长提议。但他见到这个结果,却欢喜一笑,说道:“在场六人有三人同意,我代表何师弟也同意此事,如此四对三,正好可以通过。等会儿我就去取来混沌剑阵,和方道长交换绝学!”他心知昆仑派虽然有些中原可能失传的道家典籍,但也不会太多,担心方志兴失望之下就此离去,便一刻也不想耽搁。
说完此事,灵宝道长又吩咐人传讯各地,传达方志兴交待的消息,然后才各自散去。
且说方志兴在昆仑派藏书室中观看典籍,却是微感失望。他本想着昆仑神仙传说众多,说不定便有仙家妙诀流传,昆仑派作为本地道门,应该会有所收藏。但亲自看过之后,却知道传说到底是传说,实在不足为凭。这昆仑派偏居西陲,虽然一直坚持道门传统,藏书却并不算丰富。虽然学问上有些独到之处,却也仅此而已,比之中原道门,当真是远远不如了。如此情景,怎不让他大失所望。
方志兴这些年博览群书,见识自然极深,昆仑派的藏书他大多已经看过,因此速度自然极快。不到半天,便已经将整个藏书室浏览了一遍,从中挑出几本还算可以的典籍,细细研读。
正记诵间,方志兴忽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灵宝道长手执一套发黄的卷册走了进来,顿时知道了对方来意。心中微感惊讶,没料到这位灵宝道长这么快便做了决定,就凭这份果断,也当真不能小觑了,昆仑派以后重又兴盛,也不是没有道理。
灵宝道长见到方志兴起身迎接,歉然道:“打扰道友了,不知道友对我派藏书可还满意?贫道和诸位师兄那里还存放了一些,明日便给道长取来。”昆仑派是道家门派,他和几位师兄也经常带着一些道经观看,这些有的是孤本,藏书室中并没有第二本。
方志兴知道那些经书能让他们随身观看,定然有些妙处,对此自无不可,向灵宝道长谢了一番,说道:“昆仑派地处西域,道学上果有独到之处,以后若是有暇,还要和全真教多多交流才是!”全真教中正由宋德方主持编撰《道藏》,刊印后也可赠给昆仑派一份,免得他们和中原久不通信,偏离了玄门正道。而且经过昆仑派这个跳板,全真教的理念也能更好得传入西域,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灵宝道长听出方志兴话里有提携之意,心中自是欢喜。当今道门之中,全真教、正一道是为正宗,余者虽然不全是旁门,影响上却差了许多,昆仑派若是能和全真教搭上线,当真是一大幸事。想到这里,他更是向方志兴连连道谢,感谢他一番好意。然后又递过手中书册,向着方志兴道:“这是我昆仑派混沌剑阵,虽然布阵方法已经遗失,但这总纲经文却还有些用出,还请方道友品鉴!”
方志兴听到“混沌剑阵”,瞳孔骤然一缩,神情也凝重起来。混沌剑阵如今威名不显,但其威力如何,他却也有所耳闻。不说其它,就是六脉神剑拆分为六人所用,也不过和这套剑阵相当而已。当今天下,只怕除了全真教天罡北斗大阵和少林罗汉大阵外,绝少有能和这套阵法相比。方志兴来昆仑派前,对此虽然知晓,却也没想过自己能够得到这个阵法,万没料到机会竟然自己上门了。
不过想到灵宝道长所说布阵方法已经遗失,他心中又有些了然,若是真的如此,灵宝道长拿出这个也情有可缘了。毕竟混沌剑阵以“混沌”为名,定然极为高深,单留总纲经文,对于普通的武林中人用处并不算大,拿来做个人情,也是可以的事。当然,对于方志兴,这经文可能就会大有用处了,道家之中,“混沌”向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代表者天地未开、元气未分之时,可以说是无、是一,只要混沌剑阵有几分名符其实,对于方志兴定然有所帮助。
。。。
第363章 西行之终(十八)()
“你这迅雷剑似乎和哀牢山三十六剑颇有相似之处,莫非两者有什么渊源?”何足道正浮想间,忽听方志兴问道。闻言,何足道疑惑道:“哀牢山三十六剑?那是什么剑法?难道和我这迅雷剑真的一样?”他身在西域,对于其它地方的武功所知不多,更别说哀牢山三十六剑这种西南大理之地的武学了。
方志兴两种剑法都曾见过,觉得极有相似之处,才特意提了出来。看到何足道露出疑惑之色,解释道:“哀牢山三十六剑是大理故相朱子柳的绝技,施展之时上六剑、下六剑、前六剑、后六剑、左六剑、右六剑,瞬息之间连刺六六三十六剑,可谓是快捷绝伦。与迅雷剑相比虽然声势稍小,却更为凌厉,号称天下剑法中攻势凌厉第一。”虽然哀牢山三十六剑包含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比之迅雷剑的前后左右多了两个方向,更是多了两剑。但依方志兴眼光看来,两者内在却极为相通,可以说是同出一源。只是迅雷剑法后期注重威势,哀牢山三十六剑则一直凌厉而已。
眼见何足道对此极为好奇,方志兴摄起地上长剑,眨眼间化出一片剑光,瞬息之间,已经仿照哀牢山三十六剑发出了三十六招。这套剑法招式并不复杂,主要在于蓄积内力,出剑快捷绝伦。方志兴速度上面一直极快,虽不知哀牢山三十六剑的内力蓄积方法,却也丝毫不慢。此时他用将出来,这哀牢山三十六剑的凌厉之处毫不下于朱子柳,甚至犹有过之。
何足道见到方志兴凌空摄剑,心中惊骇异常,实不知武学之中。还有此等手段。待见他瞬间刺出三十六剑,更是深刻地明白了两人之间的差距。方志兴这一剑只是随手施为,便毫不下于自己引以为豪的迅雷剑。甚至犹有过之,如此武功。当真让人绝望。总算何足道心志坚韧,才没失了信心。
平复心绪后,何足道向方志兴道:“这剑法确实和迅雷剑极是相像,不知这位朱相爷是何人,竟有如此剑法?相比是中原剑术名家吧!来日定要会他一会。”他习练迅雷剑已久,自然看得出这哀牢山三十六剑虽然看似招数更杂,却和迅雷剑如出一辙,两者之间。实在极为相像,也怪不得方志兴会如此说了。
方志兴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朱师兄虽然剑法不凡,却更精于笔法,并不经常用剑。特别他在一灯大师门下学到一阳指后,与自身笔法结合,独创一阳书指,可以说是一大奇功,让人着实钦佩。如今他正与郭大侠一起守卫襄阳城,在中原也是赫赫有名。若是有意的话,你也可以到襄阳拜访他。”朱子柳被方志兴传授“得意忘形”的笔法之要后,一阳书指再进一步。真正成为了一套笔法绝学,如今他武功虽然不如五绝这等高手,却也是少有人及。何足道的剑法虽然可以说是到了化境边缘,比之却也有所不及。而论起功力,二十左右的何足道自然更不及年过花甲的朱子柳了。是以方志兴对于何足道挑战朱子柳,也是乐见其成,免得他到了中原没有碰到高手,起不到磨砺效果。
“姓朱,精通笔法?莫非……莫非是三因观传人?”何足道喃喃道。说着又向方志兴解释道:“三因观是昆仑派旁支。擅长判官笔,曾经兴盛一时。后来才没落消亡。我记得本派留存的三因观残籍中好像记载有一位朱姓杰出弟子入了中原,后来也一直没有回来。难道这位朱相爷是他的后人?”单从剑法、笔法来看,朱子柳却是像是和三因观有些渊源。只是三因观早已消亡,武功、宗谱也散佚不存,却是难以证实了,何足道所知,也是寥寥无几。
方志兴本来也只是随口一提,内心其实也并不觉得西南之地的朱子柳会和西域昆仑派有何搀连,但听到何足道所言,却是心中一动,想道:“原书中襄阳城破后,朱师兄的后人便在昆仑山中建立了朱武连环庄,莫非他祖上真是来自西域,所以才会回到昆仑?要是这样的话,也就解释得通了。”不过这也只是他猜测而已,朱子柳祖上之事方志兴并不知晓,也只得将此埋在心里,留待以后再问。而且事情久远,就是朱子柳真的因此和昆仑派攀上点渊源,双方的情谊也早就淡了。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方志兴见何足道对西域之地见识颇丰,又向他询问了一些西域著名景点,还有灵鹫宫、明教等门派的事情。何足道对此自然一一道来,不过对于一百多年前威震西域的灵鹫宫,他也只是有所耳闻而已,对于明教,那更是几乎完全不知了,是以方志兴也没有得到更多消息。方志兴结合自己在中原得到的消息,心中猜测此时宋朝未灭,明教主力也未来到西域,若是想要见识此时的明教,也只能自己寻找了。而且此时西域正处于白驼山庄消亡后的混乱之时,虽然名义以昆仑派和西域少林为首,两派却也都不算强,难以掌控各地,探知各个势力,或许明教已经来了,而昆仑派未曾得知也是难说。
好在方志兴对此也并不太过在意,也并没有追问。他向何足道大体谈了一下中原武林的局势,勉励一番,这才下峰而去。
过了几日,方志兴、李莫愁与何足道一起出了昆仑,分赴各地。何足道受方志兴指点后,要去中原磨砺一番,并参加君山会武。并且路上还要为青灵子送信,告知华山论剑之事,是以并不耽搁。而方志兴虽然在西域并无它事,但好不容易来到一趟,自然要和李莫愁好好游览一番,然后再回去不迟。
西域地广人稀,风景也极是壮丽,比之中原另有一番趣味。方志兴和李莫愁直游了一个多月,踏遍天池、火焰山等地,这才离了此地,经过西夏故地,一路向东,到五台山邀请昙华大师。方志兴打算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邀请少林寺参加,自然不能避开这位与少林寺方丈天鸣禅师齐名的五台山佛光寺方丈了,此去五台山,也好为少林之行打个预热。
。。。
第361章 西行之琴韵相和(十六)()
惊神峰离昆仑派驻地并不远,山峰也并不高,只因险峻陡峭,故称惊神峰。方志兴和李莫愁一路行去,只觉奇峰突兀,不依常理,不觉暗暗点头。此峰意蕴与何足道脾性相合,又和他剑理极为相似,何足道居于此处,显然是以此领悟武学。此人年纪轻轻便已悟到这个道理,当真可称不凡。
临近峰顶,两人陡然觉得前方一阵开阔,多有苍松古柏等林木挺立。此时将近四月,树木颇为繁茂,着实清幽宜人。方志兴和李莫愁抬眼望去,只见一座茅屋矗立在期间,隐约有琴音传来,更显清雅。
两人对望一眼,均是猜到何足道正在抚琴。想起此人的“琴圣”名号,也不说话,悄悄循声而去。方志兴上一世便曾跟黄钟公学琴,数十年积累下来,琴艺已可称得上高超。而李莫愁在古墓时也曾得师父传授琴艺,对此也算熟知。听到何足道琴音中颇有妙处,不欲打扰,而是悄悄静听。
方志兴和李莫愁走出十余丈,只听得琴声之中杂有无数鸟语,初时也不注意,但细细听来,琴声竟似和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婉转啼鸣,心中大感差异。两人走上前去,隐身林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张去,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背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自弹奏,当是何足道无疑。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鸟雀,黄莺、杜鹃、喜鹊、八哥,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和琴声或一问一答,或齐声和唱。
见此奇景,李莫愁心中想道:“师父说琴调之中有一曲《空山鸟语》,久已失传。莫非便是此曲么?”方志兴则似乎想到了什么,闭目静听,聆听其中意蕴。
听了一会儿。琴声渐响,但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
李莫愁心下惊奇:“这何足道能以琴声集鸟,难道弹的是《百鸟朝凤》?此人琴艺如此高深,确实可以称得上一个‘圣’字!”想要向方志兴询问,却见他闭目静听,又怕打扰了何足道,也只得按下这个心思。
何足道弹到后来,琴声渐低,树上停歇的雀鸟一齐盘旋飞舞。突然“铮”的一声,琴声止歇,群鸟飞翔了一会儿。慢慢散去。他随手在琴弦上弹了几下短音,仰天长叹,似是感慨知音难觅。然后突然间从琴底抽出一柄长剑。青光闪闪,正是前日所用。
方志兴和李莫愁隐在树后,只见何足道缓步走到古松前的一块空地上,剑尖抵地,一画一画地划了起来,划了一画又是一画。心中都是大奇:“莫非此人悟出了一套剑法?在地上试演?”两人想到此处,便要避开,却见何足道已然划完,停下长剑。默数剑招。只觉他横着划了十九招,跟着变向纵划。一共也是一十九招。剑招始终不变,不论纵横。均是平直的一字。心中默默划了一遍,知道他是以剑尖在地下画了一张纵横各一十九道的棋盘,并非演练剑法。
何足道划完棋盘,以剑尖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圈了一圈,再在右上角和左下角划了个交叉。两人既已看出他画的是一张围棋棋盘,自也想到他是在四角布上势子,圆圈是白子,交叉是黑子。跟着见他在左上角距势子三格处圈了一圈,又在那圆圈下两格处划了一叉,待得下到第二十九着时,以剑拄地,低头沉思,当是决不定该当弃子取势,还是力争边角。
方志兴棋艺平平,却精于术数,以此对弈也算不凡。见到何足道的棋路,心中想到:“此人剑术上佳,琴艺可以称得上妙,而这棋艺若是单独来论,比我也要更胜一筹。但他这般自己跟自己下,应该另有深意。”想到昆仑派中有一套两人合使的两仪剑法,方志兴心中也有些猜测,估摸着何足道可能是在练习分心二用。 一嫁大叔桃花开
想到此处,方志兴心中暗暗摇头。他对双手互搏、分心二用极为精通,甚至能分心三用、四用……当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何足道精神境界不到,一入门便是让两个念头相互对立,却是错了方向,长此下去,不说难以运用到武功上,倒是精神受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谓是走了歪路。
何足道落了数十子,只觉头昏脑胀,自己也难以分清如何再下。方志兴见此,知道他这多半是达到了极限,上前几步仔细瞧去,只见白子与黑子在都在边角剧斗,掺杂不清,说道:“何不先往中原,再返西域?”话中之意,却是以棋势劝何足道先去中原磨砺,然后再返回西域。
何足道心中一凛,只见棋盘中央尚自留着一大片空地,心中恍然大悟,仰天长笑,连说:“好,好!”将长剑往地下一掷,转身向方志兴深深一揖,说道:“多谢前辈指点,在下感激不尽。”昨日灵宝道长上山之时,便提出让他去西夏故地给青灵子送信,并去中原磨砺。只是何足道心中尚未拿定主意,这才有些犹疑,今日方志兴一言,却让他心中思虑定了下来。
方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