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儿的功夫,差吏回来了,手拿两条白色的东西,各长几尺,就渡水走了。(人的脊椎上真有这么长的筋?而且是怎么抽出来的?鬼肯定有法宝?)

    书吏到他姨家,姨还没有病。

    过了一宿,发觉背痛,半天就死了。

    【原文】李佐公,大历中在卢州。有书吏王庾请假归。夜行郭外,忽值引驺呵避,书吏映大树窥之,且怪此无尊官也。导骑后一人紫衣,仪卫如大使。后有车一乘,方渡水,御者前曰:“车軥索断。”紫衣曰:“检簿。”遂见数吏检之曰:“合取卢州某里张道妻脊筋修之。”乃书吏之姨也。顷刻吏回,持两条白物各长数尺,乃渡水而去。至姨家,尚无恙。经宿患背痛,半日而卒。

鬼火引路() 
【】

    丹阳人商顺,娶了吴郡张昶(g)的女儿。

    张昶是京兆少尹,死后葬在浐水之东,离他家十里。

    商顺因选官而赴长安,时间长了,张氏让仆人进城迎接商郎。

    商顺在傍晚和仆人一起回来。仆人偷偷喝酒醉的厉害,和商顺失散了。

    不知不觉城门已经关闭,商顺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就独自前行。

    天渐渐黑了,雨雪交加,并且所骑驴行动非常迟缓,又迷了路不知去哪儿,只是任驴走着。

    大约走了十几里,看不到村庄。

    辗转走到深草之处,苦寒更加剧烈。一会儿,到了一个山涧,看见涧南有灯火。商顺非常高兴,走到那里,有几间茅草屋。

    敲门几百下才有人答应。

    商顺说:“我是远道来的客人,迷了路,非常冷,想暂时借住一宿。”

    回答说:“夜深了,雨雪这么大,谁知你是什么人?而且居处狭小简陋,不能借宿。”拒绝商顺,商顺就问张尹庄离这多远。

    对方说:“在靠近西南方四、五里。”

    商顺以为路近可以赶到,就出了山涧,往西南方走了十几里,也没到庄子。

    雨雪转大,商顺自认为必死无疑,既然不能这样,走又能到什么地方呢?就把驴拴在桑树下,倚树而坐。

    一会儿看见一个东西,形状象灯笼,光照几丈远,直接走到商顺面前一尺多远的地方停住了。

    商顺最初非常害怕,过了一会儿才问:“莫非是张公神灵来引导我吗?”

    就上前拜谢说:“若是丈人,请指示回家的路。”

    见灯光下有条小道,商顺就骑驴跟随。

    稍稍靠近,灯光就移开,总在他前面一尺多远。

    走了六、七里,看见有人拿着灯光来迎接,灯光就灭了。

    等灯光到了一看,是张家看坟的仆人。

    商顺问他怎么知道自己来?仆人说:“刚才听见张公大声召呼我,说商郎从东边来、快去迎接,如此二三次,这样就知道了。”

    商顺就住在仆人的草房中,第二天早晨才离开。

    【原文】丹阳商顺,娶吴郡张昶女。昶为京兆少尹,卒葬浐水东,去其别业十里。顺选集在长安,久之,张氏使奴入城迎商郎。顺日暮与俱往,奴盗饮极醉,与顺相失。不觉其城门已闭,无如之何,乃独前行。天渐昏黑,雨雪交下,且所(“且所”原作“郎来”,据明抄本改)驴甚蹇,迷路不知所之,但信驴所诣。计行十数里,而不得见村墅,转入深草,苦寒甚战。少顷,至一涧,涧南望见灯火。顺甚喜,行至,乃紫篱茅屋数间,扣门数百下方应,顺问曰:“远客迷路,苦寒,暂欲寄宿。”应曰:“夜暗,雨雪如此,知君是何人。且所居狭陋,不堪止宿。”固拒之,商郎乃问张尹庄去此几许,曰:“近西南四五里,顺以路近可到。”乃出涧,西南行十余里,不至庄。雨雪转甚,顺自审必死,既不可,行欲何之,乃系驴于桑下,倚树而坐。须臾,见一物,状若烛笼,光照数丈,直诣顺前,尺余而止。顺初甚惧,寻而问曰:“得非张公神灵引导余乎?”乃前拜曰:“若是丈人,当示归路。”视光中有小道,顺乃乘驴随之,稍近火移,恒在前尺余。行六七里,望见持火来迎,笼光遂灭。及火至,乃张氏守茔奴也。顺问何以知己来,奴云:“适闻郎君大呼某,言商郎从东来,急往迎。如此再三,是以知之。”遂宿奴庐中,明旦方去。(出《广异记》)

粘鬼马() 
【】

    高励是崔士光的丈人。

    夏天,在他庄子前面的桑树下,看别人家打麦子。

    见一个人从东边骑马过来,到高励面前拜了又拜,说:“请您给我治一下马脚(太有深意了,不叫马蹄?)。”

    高励说:“我不是马医,怎么能治马?”

    那人笑着说:“只用胶粘上就行了。”

    高励开始不明白他的话,那人就告诉他说:“我不是人,是鬼。这匹马是木马,您只多用胶粘上它,使可以帮它行走了。”

    高励就取出胶煮烂,出来到马厩,看见那匹马已经变成了木马。出毛病的地方在前足,就给它粘上。

    送胶回屋,等到出来,看见那人已在马旁边,马非常骏伟。

    那人谢过高励,就上马而去。(鬼的宝物还真多!)

    【原文】高励者,崔士光之丈人。夏日,在其庄前桑下,看人家打麦。见一人从东走马来,至励再拜,云:“请治马足。”励云:“我非马医,焉得疗马?”其人笑云:“但为胶粘即得。”励初不解其言,其人乃告曰:“我非人,是鬼耳。此马是木马,君但洋胶粘之,便济行程。”励乃取胶煮烂,出至马所,以见变是木马。病在前足,因为粘之。送胶还舍,及出,见人已在马边。马其骏,还谢励讫。便上马而去。(出《广异记》)

洞外桃源() 
【】

    文广通是辰溪滕村人。

    这个县归辰州管,从辰州乘船逆流而上去一百里,北岸有个滕村,文广通家就住在那里。

    辰溪县在汉朝叫辰陵县、《武陵记》中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文广通看见有个野猪吃他家的庄稼,就用弓弩射中了野猪。

    野猪流着血逃走,文广通顺着血迹追出去十几里,进入一个洞中,在洞里走了三百来步,忽然周围大亮,眼前出现了几百家房舍,不知道是个什么地方,再看他射的野猪,已经跑进村里人的猪圈中了。

    不一会儿有个老翁走出门来问:“你不就是射我猪的人?”

    文广通说:“是猪犯我(来找我的事,吃了我的庄稼),非我犯猪(并不是我无故射它)。”

    老翁说:“牵着牛踩了人的庄稼是不对,但因为这就把人家的牛抢走,就更不对

    了。”

    文广通走向老翁赔礼叩头。

    老翁说:“有了过错知道改,就不算错误了。这个猪命中该得这样的报应,你就不必赔罪了。”

    老翁把文广通请到屋里,见屋里有十几个书生,都戴着章甫冠,穿着宽袖单衣,有位博士独自面朝南坐在一个卧榻上讲授《老子》。又见西屋有十个人对坐着弹琴,音律很好听。这时有位童子上来摆了酒菜,老翁拉过文广通饮酒。

    文广通喝得半醉,身体十分舒坦,就辞谢不再喝了。

    他观察外边路上的行人,和外界没什么不同,只是觉得这里环境幽美清静,真是个难在人间找到的好地方,就打算留在这里不走了。

    老翁不答应就派了个小孩给他领路送他出去,并嘱咐关好大门不要让外人进来。文广通和小孩一同溜达时问他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那小孩说:“屋里的那些人都是胜贤,他们当初为逃避夏桀的残酷统治来到这里,因学道而成了神仙。那位讲授《老子》的博士,就是河上公。我是汉代山阳人王辅嗣,到这里是为向河上公请教《老子》中的一些疑意。我在他门下已当了十纪(十二年为一纪)的扫地仆人才让我当了守门人,至今还没有得到道经的要诀呢。”

    文广通又走到来时的洞口,和那小孩依依不舍地再三告别,估计今后再也不会相见了。

    到了洞口,见射野猪的弓箭都朽了。

    他在洞中只呆了不久,世上已是十二年了。

    他家早已给他办了丧事,见他回来全村人都大吃一惊。

    第二天他和村里人找那个洞,只见大石堵住洞口怎么凿也凿不开了。

    【原文】文广通者,辰溪县滕村人也。县属辰州。溯州一百里,北岸次有滕村,广通居焉。本汉辰陵县。《武陵记》云:广通以宋元嘉二十六年,见有野猪食其稼,因举弩射中之。流血而走,寻血迹,越十余里,入一穴中。行三百许步,豁然明晓,忽见数百家居止,莫测其由来,视所射猪,已归村人圈中。俄有一叟出门曰:“汝非射吾猪者乎?”文曰:“猪来犯仆,非仆犯猪。”翁曰:“牵牛蹊人之田,信有罪矣。而夺之牛者,罪又重矣。”文因稽首谢过。翁云:“过而知改,是无过矣。此猪前缘,应有其报,君无谢焉。”翁呼文通至厅上,见十数书生,皆冠章甫之冠,服缝掖之衣,有博士,独一榻面南谈《老子》。又见西斋有十人相对,弹一弦琴,而五声自韵。有童子酌酒,呼令设客。文饮半酣,四体怡然,因尔辞退。观其墟陌人事,不异外间,觉其清虚独远,自是胜地,徘徊欲住。翁乃遣小儿送之,令坚关门,勿复令外人来也。文与小儿行,问其始末,答曰:“彼诸贤避夏桀难来此,因学道得仙。独榻座谈《老子》者,昔河上公也。仆汉时山阳王辅嗣,至此请问,《老子》滞义。仆自扫门已来,于兹十纪,始蒙召进,得预门人,犹未深受要诀,只令守门。”至洞口,分别殷勤,自言相见未期。文通自所入处,见所用弩皆已朽断。初谓少顷。已十二年矣。文通家已成丧讫,闻其归,乃举村惊疑。明日,与村人寻其穴口,唯见巨石塞之,烧凿不可为攻焉。(出《神仙感遇传》)

杨伯丑() 
杨伯丑是冯翊武乡人。

    喜好研究《易经》,隐居在华山。

    隋文帝开皇初年,文帝访察隐居的贤人,听说杨伯丑懂道术,就把他请到京城。杨伯丑看见王公大臣们从不行礼,他认为人就是人,没有什么贵贱之分(这么自由的思想理论好像是现代才有吧?仙人早了几千年啊),所以对谁都是一样的称谓,人们也不能了解(他思想的深远)。

    皇帝赏给杨伯丑一件华丽的衣服,他举到金殿外面的百官议事厅里就脱下扔掉了。

    杨伯丑经常披散着头发疯疯癫癫在街市上逛,满身污垢也从不洗澡。

    他还摆了个卦摊,他的卦非常灵。

    有人丢了马,来找伯丑算卦,伯丑刚被太子召见,在路上看见了丢马的人,立刻给他算了一卦说:“你可以先去西街东墙南边的第三家店铺里,给我买鱼吃。(神仙的指引)”

    丢马的人按他的话去了那店里,果然有人牵着他丢的马进了店,被他当场抓住。何妥曾和他谈论《易经》,他听了之后嘲笑地说:“你读的不都是郑玄和王弼的那一套理论吗?”

    于是就用自己的独到见解讲解辨答《易经》中的疑难,谈得十分玄妙深刻,论点和过去的大学者大不相同。

    一些道学家认为伯丑真正得到了道学中神奥玄妙的真谛,就问他在哪里学的,杨伯丑说:“我在太华山下的金天洞中蒙受伏羲皇帝教我《易经》,还有天地为一的‘玄同’大道理,这些深奥的道理,和你们这些世俗的学者们是谈不明白的,你们也不可能理解神仙的道义。”

    几年后,杨伯丑又回了华山,后世的代代人都曾有见过他的。

    【原文】杨伯丑,冯翊武乡人。好读《易》,隐于华山。隋开皇初,文帝搜访逸隐,闻其有道,徵至京师。见公卿不为礼,人无贵贱,皆汝之,人不能测。帝赐衣,着至朝堂,舍之而去。常被发徉狂,游行市里,形体垢秽,未尝栉沐。亦开肆卖卜,卦无不中。有人失马,诣伯丑卜之,伯丑方为太子所召,在途遇之,立为作卦,曰:“可于西市东壁南第三店,为我买鱼作鲙。”如其言,诣所指店中,果有人牵所失马而至,遂擒之。何妥尝与论《易》,闻妥之言,笑曰:“何用郑玄、王弼之言乎?”于是别(别原作测,据明钞本改)理辨答,思理玄妙,大异先儒之旨。论者谓其有玄机,因问其所学,曰:“太华之下,金天洞中,我曾受羲皇所教之《易》,与大道‘玄同’,理穷众妙,岂可与世儒常谈,而测神仙之旨乎?”数年复归华山上,后世世有人见之。(出《仙传拾遗》)

刘法师() 
唐太宗贞观年间,华阴的云台观有一个姓刘的法师绝了食修炼道家的闭气之功,一炼就是二十年。

    他每到三元(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这三天)设素斋时,就会有一个穿宽袖单衣面容黑瘦的人来到他这里,坐在最末的座位上,吃完了斋就走。

    十多年间这个人总是准时来吃斋饭,衣服容貌也没有丝毫变化。

    刘法师很奇怪,就问那人的来历。

    那人说:“我叫张公弼,住在莲花峰的东山凹里。”

    刘法师心想那里是个人迹不到的地方,就让张公弼带他去看看。

    张公弼很痛快地答应说:“我那里很好玩,你去看看,一定非常开心。”

    刘法师就随着张公弼走了。

    走了二三十里地就没有路了,只好扯着滕子攀着葛萝勉强寻路走。

    悬崖绝壁十分陡峭,就是猿猴怕也难以越过,但张公弼像走平坦的大道一样毫不在乎。

    刘法师跟着翻山越崖竟一点也不费劲。

    后来两个人来到一面石壁前,石壁有一千多仞高,像刀削的一样陡峭,下面是无底深谷。石壁前只有几寸大的一块地方,刘法师与张公弼踮着脚才能站得下。

    这时张公弼用手指敲了敲石壁,只听石壁里有人问:“是谁?”

    他答道:“是张公弼。”

    然后壁上突然开了一扇门,门里能看到天地日月,是另一个世界。

    公弼往门里走,刘法师也要跟进去,开门的人怒气冲冲地问张公弼:“你怎么随便领外人来?”说着就把门关上,又成了一面石壁。

    张公弼在外面对看门人说:“他不是外人,是云台观的刘法师,我的老朋友,所以我才请他来。何必把他拒之门外呢?”于是门才又开了,让他俩进去。

    张公弼说,“刘法师已经很饿了,请给他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吧。”

    那开门人就问刘法师要住下吗?刘法师说以后再来住。

    那人就端来一碗水,从胳膊后面一个青布袋里用匙舀出一点药粉和在水里,让刘法师喝下去,刘法师觉得那水特别香甜,喝下去立刻不渴也不饿了。

    张公弼对那人说:“我昨天对刘法师说这里很好玩,你何不给他变个戏法让他看看呢?”

    那人就把一口水喷到东面山谷里,片刻间就有一只青龙和一只白象出现在空中,跳起了美妙的舞蹈。接着又有两只凤和鸾对歌,歌声清亮动听。

    过了一会儿,张公弼就送刘法师出了石壁,送他回家。

    刘法师回头再看,只见仍是悬崖峭壁,刚才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了。

    到了离云台观不远的地方,张公弼就告辞了。

    刘法师回到云台观后,把一些事处理完后又去寻找张公弼。

    然而山高路险,再也找不到通向那面石壁的路了。

    刘法师万分悔恨当初没有留在石壁中,一想起来就呼天号地,甚至为此得了腰痛病。

    张公弼从此也再没到云台观来过。

    【原文】唐贞观中,华阴云台观有刘法师者,炼气绝粒,迨二十年。每三元设斋,则见一人,衣缝掖,回黧瘦,来居末坐,斋毕而去。如此者十余年,而衣服颜色不改。法师异而问之,对曰:“余姓张,名公弼,住莲花峰东隅。”法师意此处无人之境,请同往。公弼怡然许之曰:“此中甚乐,师能便住,亦当无闷。”法师遂随公弼行。三二十里,扳萝攀葛,才有鸟径。其崖谷险绝,虽猿猟不能过也,而公弼履之若夷途。法师从行,亦无难。遂至一石壁,削成,高直千余仞,下临无底之谷。一迳阔数寸,法师与公弼,侧足而立。公弼乃以指扣石壁,中有人问曰:“为谁?”对曰:“某。”遂划然开一门,门中有天地日月。公弼将入,法师随公弼亦入。其人乃怒谓公弼曰:“何故引外人来?”其人因阖门,则又成石壁矣。公弼曰:“此非他人,乃云台刘法师也,与余久故,故请此来。何见拒之深也?”又开门,纳公弼及法师。公弼曰:“法师此来甚饥,君可丰食遣之。”其人遂问法师便住否?法师请以后期。其人遂取一盂水,以肘后青囊中刀圭粉和之以饮法师,其味甚甘香,饮毕而饥渴之想顿除矣。公弼曰:“余昨云山中甚乐,君盍为戏,令法师观之?”其人乃以水噀东谷中,俄有苍龙白象各一,对舞,舞甚妙;威凤彩鸾各一,对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