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空气一冷,凌霄随时都会有被旁边执金吾拖下去杀掉。
那个白发老者一直都颇有兴趣地看着凌霄,看他和圣上“斗嘴”。
依照他对圣上的了解,赵佶倘若真要杀人,是不会说这么多废话的。
凌霄露出诚惶诚恐模样,忙道:“陛下圣明。就算你借臣十个脑袋,臣也不敢欺君!之所以那样做,实在是有隐情……”
“隐情?哼!”赵佶冷哼一声,目露精光,面露杀机,“倘若说不出一个缘由,我要你的命!”
周围气温似乎又下降许多。
白发老者也惊异地看了一眼赵佶,在他看来赵佶这次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凌霄诚惶诚恐:“回禀陛下。微臣这样做实乃逼不得已……微臣只是一介郎中,秉承治病救人之理念,受到陛下圣召,救助那些落魄难民。不曾想,救人病痛只是一时,想要救助他们还需耗费的精力物力,尤其耗费银子………臣,郎中耳,又哪来那么多钱可以挪用,因此逼不得已这才把那肉灵芝卖掉,筹集银两以助人……”
说道这里,凌霄深深地看了赵佶一眼,又道:“倘若因为这件事儿,陛下要治臣之罪,臣亦无话可说………这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完,一脸的正气凛然,忠心耿耿。
赵佶一怔,连带旁边的白发老者也一怔。
他们都被凌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给刺激住了。
凌霄把文状元的这首诗念出来,当真是慷慨激昂,忠臣的不能再忠臣。
赵佶很快就发觉自己表情不对,就道:“就算你解释有理,现在又为何蛊惑那些难民,向朕索要土地?”
“臣不敢!”凌霄拱手道,“臣刚才已经说过,微臣不过一郎中耳,奈何想要安置那些难民,就需要大片的土地……臣读书不多,却也知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陛下之圣明,才能解决这些难民的土地问题……”
那白发老者笑了,这番话真够巧妙的,估计要难为住圣上了。
果然,赵佶一怔,竟无言以对。
是呀,这天下本就是我的,安置这些难民也本该是我的事儿。
这时候那白发老者笑着,开口了,“陛下,臣有话说。”
“哦,爱卿有何话要说?”
“臣以为,保和郎赤胆忠心,所做都是为社稷考虑……然,出使辽国迫在眉睫,此等小事可以暂且搁置。另外,听闻这次辽国宗主有病,寻求我中原名医。保和郎年纪轻轻就如此忧国忧民,更闻他医术高超,可堪大用……不如让保和郎一道先去辽国,等回来之后再从长计议。”
听完这话,赵佶大悦,说道:“如此甚好!”
凌霄忍不住看那白发老者一眼,厉害!
软刀子杀人,不费吹灰之力。
如此一来,那八百难民的重担只会再次落到凌霄肩膀上;而凌霄又要离开大宋去辽国,更不用说无法去照顾这些难民。到时候难民即使有事儿,也会把凌霄怨恨上,认为他沽名钓誉,只会口头承诺,却置他们生死于不顾。
……
凌霄离开了皇宫。
送他离开皇宫的人就是引路那个小太监。
一路上,都很沉默。
直到快要走出皇宫大门,凌霄才又塞过去一两银子,问道:“请问,那白发老者是谁?”
小太监将那银子揣入衣袖,看看四周,小心翼翼地说道:“他就是当今蔡太师。”
蔡京?!
凌霄终于知道那个面貌和蔼的老者是谁了。
075 奇才()
延福宫内………
赵佶看着书桌上那首新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知为何,一看到凌霄,赵佶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凌霄在他面前看似诚惶诚恐,可是赵佶却看得清楚,凌霄对自己丝毫没有敬畏之心。
那种感觉很奇妙。每次朝堂对着那些臣子,莫不对自己俯首称臣,即使像蔡京那样的大人物,赵佶也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的敬畏。偏偏凌霄,一点都没有。
赵佶有些气恼,又有些好奇,还有一种莫名的情绪支配着他他也捉摸不透自己的心思。
赵佶闭上眼,深深地吸一口气,这时贴身太监张迪提醒道:“陛下,天色已晚,您也该歇息了。”
赵佶没说话,挥挥手,示意太监和宫女全部下去。
很快,整个延福宫就只剩下赵佶一个人。
赵佶走到古琴旁,拨弄起来。
琴声悠悠,终于让他乱的心平静下来。
这时候,琴台上的铜镜映出一轮明月,明月间是一张粉妆玉琢俊俏的脸。
赵佶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忽然泛起一种诡异的心情……
他想起了苏大学士的那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不知过了多久,明月再次躲进了云层中。
延福宫内,烛影摇红。
突然………
咣当一声!
正站在外面当值的小宫女忙惺忪眼睛,不敢再偷懒打盹,急忙朝里面走去,嘴里道:“陛下,出了什么事情?”
她刚闯进去,就看见一人端坐在梳妆台前,看所穿黄袍,正是大宋皇帝赵佶。
“陛下!”小宫女急忙跪拜。
可是当她抬头看过去的时候,愣住了。
赵佶回过头来。
那是一张怎样的容颜?
涂了胭脂,抹了口红……
柳眉凤眸,眉目如画。
眼前的大宋皇帝赵佶简直比还要娇艳三分。
小宫女吓了一跳,忙垂下头去。
赵佶冷冷地问:“谁让你进来的?”
小宫女结巴,瑟瑟发抖。
赵佶把头重新扭过去,喝道:“来人,杖毙!”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小宫女凄厉地喊叫着,被外面进来的护卫拖了下去。
赵佶轻轻地擦着自己嘴上的口红,不闻不问,眼神迷离。
……
接下来的几天,凌霄不得不头疼地开始想办法暂且安置这八百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一切就都白搭。对于凌霄来说,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唤来秦桧,想方设法把这些人的活路给安排好。
凌霄设计的方案很简单,首先,将如意钱庄尽快建立起来,这也需要招募一些钱庄人员,大约又能安排一百左右难民。如意钱庄的存储模式和大宋朝的其它钱庄都不同,单单给人利息这一招,就足吸纳很多的存户。当然,这也免不了一些大钱庄的打压,不过有高衙内和高太尉这样的“虎皮”,估计就算他们要打压也不敢太过分。
其次,借用如意钱庄的活钱,做酒坊投资。准确地说,就是扩大酒坊规模,按照连锁模式,将如意酒坊开遍整个汴梁城,甚至延伸到周边城市。这样一来,就需要招募很多的酒坊工人,至少能安排四五百难民。这样可能会引起其它酒坊的反感,甚至发生恶性竞争事件,但这些已经不是凌霄能够考虑的范围了。
最后,凌霄又配制出很多火锅底料,决定了开火锅店。对于凌霄来说,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也算是拿了钱庄的活钱来投资的另一项目。毕竟民以食为天,而凌霄恰恰又掌握着最为经典的一种火锅技术,不用岂不可惜?因此未来的如意火锅店也必将开遍京城,誉满大宋。
凌霄这三个奇思妙想的计划自认聪慧的秦桧惊诧不已。如果说以前他看好凌霄是因为凌霄和高俅的关系,佩服凌霄,是因为凌霄所作的那几首新词,那么现在,秦桧不得不重新审视凌霄的智慧,才十七八岁,就有如此头脑,此人不可小觑。
实际上,大宋一直鄙夷商贾之流,即使一些官员有很强的经济之学,经商头脑,也会被认为本末倒置,不务正业。毕竟大宋朝还是以科举为主,以进士出身为荣,其余一切皆被列为杂流,甚至不入流。
秦桧出身江宁,虽饱读诗书,奈何耳濡目染并不认为经商有何不堪。反而认为商道一途大有可为,甚至可以左右一地之贫富。
在前世,那个做了奸臣的秦桧更是如此,对于经济之学颇有心得。例如有一阵子,南宋京城的市场上铜钱匮乏,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因为缺少铜钱,百姓没钱买东西,以物易物又极不方便,导致了消费低迷,的货物积压,卖不出去。这可愁坏了相关的官员,用尽了一切办法,收效甚微。
秦桧是宰相,一听说这个难题,眼皮也不抬地说,容易,看我的!秦侩叫来一个管财政的小官员,告诉此人,因为货币缺乏,国家准备发行新货币,到时旧货币也就得停止使用了。因为平日里有些关系,所以才提前告知他,好让他有个准备。最后,秦桧还神秘兮兮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秦桧让对方保守秘密。可谁知真应了那句广告语,这秘密一传十,十传百,变成官商皆知的秘密了。秦侩唯恐天下不乱,又照着这个劳什子“秘密”的模式告诉了其他几个官员。这些人的嘴巴,就像广播站一样,瞬间将这消息广为散布。
怕旧钱过期作废,有钱人纷纷抛出手中的铜钱,疯狂购买货物,囤积起来。结果,市场上囤积已久的货物一扫而空,货币量也增加了好几倍,难题迎刃而解。
困扰已久的难题,就这样被秦桧不费吹灰之力地解决了。在这件事中,秦桧可谓才华尽施。首先得精通经济学理论,又对心理学颇解。
正因为如此,此时的秦桧才会对凌霄刮目相看,认为此人不简单,不但精通医术,懂得诗词歌赋,竟然还懂得如此奥妙的经济之学,简直是盖世奇才,以至于更加笃定了跟着凌霄“混”下去的信念。
076 衣锦还乡()
凌霄自己有苦自己知。
十万两银子,还没焐热,眨眼就没了。
要不是酒坊生意好,再加上杏林医馆给出的“麻沸散”销售红利,凌霄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养活那七八百人。即使这样,钱财还显不足。
凌霄算是知道了什么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不过还好,作为医师,凌霄满脑子的灵丹妙药,于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又和杏林医馆达成了数十个秘方的分红方案,其中包括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治疗食积停滞的“保和丸”,以及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益母膏”等等。
按照凌霄的估计,这些红利下来,自己一年最少能分到上万两银子。
也许,这可以以解燃眉之急。
凌霄这样想。
却不知道,他这些灵丹妙药直接帮助杏林医馆成为四大医馆之首,并且医馆规模扩大不少,财源方面更是滚滚而来……
……
再过几天,凌霄就要和大宋团队一起去辽国。因此决定回老家去看一看。况且父亲凌文不久前因为在酒坊操劳过度,告病回家休息,作为子女,凌霄也有必要回家探望。
搭乘马车,凌霄回到家乡附近,远远看去,就见一帮乡民蜂拥而至,却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知道“家财万贯”………拍卖肉灵芝的事儿早已传出,并且是朝廷七品“保和郎”的凌霄要回乡探亲,就一直在凌家附近路口侯着。
凌霄一看,都是熟面孔,大多是新搬迁后认识的周围邻居,还都携带了礼物而来。
不得已,凌霄只好留下一挂大蒜,几个红枣、一对山药,还有一把青菜,算是收下了街坊们的心意,这才脱了身。
抱着这些礼轻情意重的东西,他回到了新建的凌家大院。
自从有了钱以后,凌家就直接从原先的旧地方搬迁出来,到了这处较为繁华地带,并且挨着这处新宅。又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凌家祠堂。
可以说,如今的凌家已经不复从前模样,不管是房子多大规模,还是气势在乡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尤其那耸立雄伟的凌氏祠堂,更是日夜香火不断,毕竟凌家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也乎这点香火钱。
凌霄到了家,准备跟父亲打声招呼,探望一下他的病情。
谁知院里站满了人,一见他进来,呼啦一声围上来,纷纷笑道:“咱们家的才子回来了。”
凌霄心说:“你们谁呀?我怎么成你们家的了?”
这时,父亲凌文咳嗽一声从屋内走出,看气色样貌似乎并无大碍,见凌霄被人围着,他就忙儿子解围,挤到他身边,与有荣焉的笑着给他介绍,这个是七大姑、八大婶,那个是三叔叔、二大爷,反正都是他的亲戚,而且是满门抄斩能杀得着的那种。
听着耳边的嗡嗡声,凌霄顿时一个头有两个大,低声央父亲凌文帮忙挡住,自己则以去祠堂“祭拜祖宗”的名义,堂而皇之的溜掉了。
……
等到外面人群散去,凌霄这才又抱着一堆东西摸回客厅,却见客厅内端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人是父亲凌文,另人一则是一捋着胡子的佝偻老者。只见那老者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貌似饱读诗书,面白须长。
父亲凌文就介绍说这位乃是乡里学馆德高望重的李教授。
凌霄脑海中稍有印象。
听说这李教授学问很大,培养出来不少能人,凌文以前就跟他学习上课。因此凌文对他也十分的恭敬。
凌霄不敢怠慢,先给李教授行礼,再给父亲见礼,然后便规规矩矩站在一边,听两位长辈说话。
李教授笑容可掬的打量着他,对凌文呵呵笑道:“载之啊,你可生了个好儿子啊。”
凌文也看着凌霄,脸上的自豪之情难以抑制,却还要言不由衷道:“小孩子瞎胡闹而已,李教授谬赞了。”说着朝凌霄沉声问道:“你怀里抱的是什么?”
凌霄知道老头在装权威,心中暗笑,面上却乖巧道:“回父亲大人的话,这是孩儿回来时,街坊们送的。”
“嗯?”凌文吹胡子瞪眼道:“你还敢拿别人的东西?我是怎么教你的?”
凌霄赶紧一脸惶恐的解释道:“父亲大人息怒,一见到孩儿回来,街坊们便纷纷送我东西,孩儿推辞不过,只好一样收下一点,意思了意思。”说着一举手里捧着的东西道:“您看,都不够做一顿饭的,显然孩儿只是收下心意,不算拿人东西……吧?”
“哼,巧言令色!”凌文这才放过他,转而一脸唏嘘的对李教授道:“您看看这孩子,说一句他有十句在那等着,实在是顽劣刁钻得很。不过好在……本姓还算不坏。”
李教授笑吟吟道:“载之,不是我说你,你这是有福不自知啊。小小年纪已经是从七品的保和郎,医术精湛,这样的子女去哪里找?”
凌文还是摇头道:“医术再精又有何用?怎么说也还是杂流……书读得好才是正途。”
李教授似乎很认可凌文这番话。捋着胡子,点点头说道:“你所说也并无道理。如今朝廷肱骨重臣,哪个不是进士出身,翰林出身?那都是读书好的结果……不过这孩子也不晚,既然能做出那番惊艳之诗词,对于文章一行也必定有灵性,只需稍微点拨日后定能成大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凌霄,眼神暧昧。
凌霄心中一愣,什么意思,难道要让我拜这老头为师学做文章?忙苦笑道:“小子不才,对文章一途一直不怎么上心,也不愿意再花费时间用在这上面………所以李教授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开玩笑,读书考状元,这可不是凌霄想走的路。再说,他对那些经史子集一直不感冒,看到就头大,又哪里能学好。
没想到凌霄会这么直接拒绝,凌文的脸色很难看。作为父亲,没有不想让儿子学好,上进的。虽然凌霄封了七品保和郎,但凌文知道这种官衔属于杂流,根本入不了朝廷那些大佬法眼。因此他才会借着这次机会,希望李教授能够收下凌霄为徒,日后也能金榜题名,步入正途。可没想到……这孩子太不争气了!
再看李教授,也被凌霄这直来直去的拒绝弄得很尴尬,脸色有些难看。
“先生息怒。”凌文从呆滞中恢复过来,满脸严肃道:“霄儿,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你要珍惜跟教授学习的机会,学好学问更要学好做人!”
凌霄刚要开口,就听见外面敲锣打鼓,热闹纷纷,不知出了什么事儿。
凌文和李教授也很诧异,心说这大白天的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077 又升官了()
再看外面,不知何时围满了人,甚至连周围村子的人也追了过来。
被围着的是一队人马。
全都穿着大宋禁军衣衫,其中一名俊俏太监正被人搀扶着从马上下来。
扫视一眼周围,俊俏太监鄙夷这帮人的粗鄙。
凌霄他们也出来了。
一看见那太监,凌霄笑了,是你呀。
原来那太监正是当今万岁爷赵佶的心腹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