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误人子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任校长进校不久,就着手制定针对西宁帮的新措施。

    如欲摧其勇,必先钝其锐。他发现西宁教师自认为教学效果好,因而目无尊长,目无领导。于是他轮个儿听课,力图亲身证明西宁教师的教学并非象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好。可惜他不是全才,免不了听如天书,优劣难辨。怎么办?就此罢休?那还能成?大处抓不着,小处总可以吧?于是把柄抓不完,缺点一大堆:板书乱,字太草,教态不严肃,着衣太时髦。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方式解决的,却一古脑摆到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啊?这象话吗?这怎么能成?何种教学态度仿佛就此分明。有一次,为了证明西宁教师与本地教师的孰优孰劣,他特意挑选同一课头,同一篇课文分别听课,可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做法本身无可挑剔,遗憾的是不能善始善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也许由于公事繁忙,也许由于稍比即足,他只分别各听了一个课时,听完后当面打哈哈,背后却眉飞色舞,大加渲染:西宁教师没什么了不起,态度极不认真,何以见得?西宁教师讲这篇课文时讲讲时代背景,念念课文,解释几个词就完了,而本地教师的确严肃认真,详尽地分析课文,结构啦、写作方法啦、艺术特色啦,最后再加上练习,几达至善至美。殊不知由于教学进度的差异,他碰巧听的西宁教师的前一课时,却听的本地教师后一课时。如果他也听听西宁教师的后一课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到底谁不认真?到底谁态度不端正?真让人啼笑皆非。

    新任校长的审核技能令人拍案叫绝。一连几天他可以放下别的一切,通宵达旦地趴在办公桌上复核西宁教师计算过的学生成绩册上的百分比数字。逐一复算,逐一核对,一经找出误算,哪怕是小数点后面的几位,也如获至宝,喜上眉头,足以在教职工大会上指手划脚几个小时,足以证明西宁教师的工作态度由此可见一斑。何必呢?至于吗?堂堂一校之长,百十人之尊,对小数点的兴趣如此浓厚,正常耶?名正耶?权集一身,事必躬亲,原本是教导主任、干事、教研组长以及主管政治思想工作的副校长职权范围中的事体,他统统揽之于怀。小题大做,无限发挥,原本提醒、提示即可解决的事体,非要端到大会上一见分晓,大肆渲染,到底意欲何为?无非是想证明西宁教师这不好,那也不好,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痛加贬斥,不留余地,无非是想树己之虎威,灭彼之勇锐。更甚之,他不辞劳苦,风雨无阻,每天早晨上班前三十分钟,必会现身于西宁教师宿舍区,逐门逐户地擂响房门,伴之震天响的吆喝之声。一则喊醒尚在沉睡之人,一则向人宣示,其是多么认真,多么富有实干精神。也不知还有多少精力有待发泄,还有多少怪招有待出笼?

    也许这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楷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也许这是一种应该赞颂的工作动机,全心全意,身体力行。但肯定的是,这一切强烈地引起了西宁教师的反感情绪。〃 整体对抗〃 的矛头遂又重新指向了新任校长,争闹者有之,讲理者有之,讥讽者有之,任你有三头六臂,纵有分身之术,也只有招架之功。

    西宁帮下决心予以反击,又拿出与人为难的看家招数请假。所谓你不仁我亦不义。

    校长似乎对此早已有所预见,胸有成竹。他立刻着手组建校务委员会,增强声势,加大压力,以其为自己的御用工具,以整体对抗整体,开始与西宁帮分庭抗礼,一决胜负。

    校务委员会既是校长的〃 智囊团〃 ,出谋划策,言出法随;又是校长的〃 集团军〃 ,秣马厉兵,冲锋陷阵。针对西宁帮发难的种种所为,不断花样翻新地拟定出各式各样的校纪校规,抛洒出一个又一个似乎无法规避的束身之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规模宠大的整体性对抗。

    校务委员会实际上就是一中的〃 元老院〃。其成员要么是各部门的负责人,要么是一些资深历远的老教师。这些人彼此之虽间有摩擦,但在对西宁帮的看法上却出奇地一致:江山是我们的江山,天下是我们开创,岂能容这些乳臭未干之辈骄横驰骋,焉能视小字辈犯颜触上而不顾?

    校务委员会大旗一展,阵线立显分明,顿时令不少人趋之若骛。原先曾对西宁教师深怀同情之人,此时期期艾艾,缄默无语;原先就对西宁教师深怀不满之人,此时更是乐不可支,同气相求,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一时间,对垒双方界线分明,互不相让,鏖战不休。

    这时候,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西宁帮显然处于劣势。他们现在与之对抗的已经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整体,一个要资历有资历,要后台有后台的坚不可摧的整体。而自己呢?外来和尚,别说念不好经文,就连斋饭恐怕都难以保全。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照此推之,西宁帮的全线溃散势成必然,缴械投降,跪而称臣是其唯一出路。真若如此了,校务委员会可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天下就此太平矣!

    但事物的发展,很少呈直线状态。事与愿违也终非少见。西宁帮在这场对抗中不仅没有全线溃散,反倒愈战愈烈,愈战愈勇,几乎使形势发生逆转,这又如何解释呢?

    校务委员会武器虽多,但但惜之用其过滥。左一招,右一招,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无不以罚为宗旨。

    罚所当罚,其效顿显;罚不当罚,自然会破绽百出,更会倒持泰阿,授人以口实。概而论之,校务委员会最大的失策就是一概而论。对西宁教师的心理、动态分析,简单地一刀切。也许他们根本不屑去作具体的分析。这就必然形成只知己却不知彼一胜一负的被动局面。

    除了罚而再罚,别无良策,这是无能的表现。

    与之相反,西宁帮倒是既知己又知彼,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避其之锐,攻其之弱,巧妙地进行反击,往往使校务委员会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出师不利,枉费心机。

    对抗的主战场就摆在了请假问题上。

    校务委员会明令:请假人必须办理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能离校。未经批准擅自离校者按旷工处理。

    令行禁止。以往那种〃 通知〃 式的请假销声匿迹。校长乐了,校务委员会乐了:措施得利,百战不殆。但西宁帮的顺从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默默地、耐心地等待时机。有一次,教导主任整整一个下午坐在家中,邀朋呼友,猜拳行令,不醉不休。西宁教师闻知此讯,不由得精神一振。你可以上班时间在家喝酒,我为什么不能回家歇息。这种天赐良机岂能错过?几位西宁教师立刻填好请假条,请教研组长签上字,故作不知地拥到教导处,苦等若干小时,最后显出无奈神情,把假条压在主任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底下,扬长而去。第二天,教导主任一见假条,肝火大发,撕碎假条,扬言全部按旷工论处。有人问之曰:你昨天下午到哪去了?到哪去了?开会去了。一阵哄笑,一阵讥讽,弄得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肝火全消。只好默认请假条有效。经此一举,这条明令功效如何,彼此心照不宣。只是请假依旧是人走留条,当然是批准人不在时。

    校务委员会明令:请假人不得托人带假,不得事后补假,电报、电话请假一律无效。请假人必须亲身到学校请假,自己不能来时,须由家人亲来代办。

    这与其说是一条措施,倒不如说是整人。其弱点就是不分清浊,不辨菽麦地一概而论。不合理性过于显露其外,自然也就容易顺谬而演,大做文章了。有一次,某位西宁教师整整一星期音讯全无。校长闻知怒火烧起三千丈,这不是以身试法吗?辫子在手,焉能轻易放过。校务委员会紧急磋商,最后由校长毅然拍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郑重宣布:责令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检查,然后视其态度再给予严肃的处理。如此性急,如此轻率,无非是想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果断之至,严明之至乎!

    下星期人来了。正副校长、正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甚至总务主任集于一堂,威风凛凛,俨然三堂会审,以示郑重。开堂一审,被告云其爱人病了。为何不请假?爱人病卧,需人看护,如能脱身,何必请假?合情又合理,因为既不能托人带假,电报、电话又无效,家无别人,我欲何为?我又能何为?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明示?应者堂而皇之,审者面面相觑,实不知如何再审。曾几何时,大会上点名训斥何其严厉,纠住不放之心何其坚决,到头来只好认定补假有效,还要为其恢复名誉,被动异常。明令显然被扯开一条大口子,不断扩大,以致飘渺离散。

    校务委员会明令:事假二天以上扣发当月奖金,五天以上扣发工资;病假五天以上扣发当月奖金,全部以累计方式结算。

    令之无情,人之神黯。整人之心不可有,容人之心不可无,这难道不也是行政措施的目地所在吗?论之请假,有事需要请,天数应视具体情形而定,岂能限以时日,短则合法,长则违法呢?没事就不应该请假,这是校长的看法,但有事就要请假,这也应当是校长的看法。为人设身处地,分忧解难,不也是校长的职责之一吗?领导不是群众的公仆吗?假如校长的亲人患病,是有可能不请假的时候,晚一点来,早一点归,终可二全。而西宁教师却无此两全之策的可能,唯有在请假与不请假二者中择一而行。假如校长容必请之人之事,劝可请可不请之人之事,事情自然好办了。但这一条明令无异于明而告之:不准请假,不准请长假。蛮横有余,宽容不及。

    换言之,西宁教师因家不在湟源,需要请假的事体的确不少,但也的确可分为必请的和可请可不请的二大类。假如校长能宽以待人,辅以必要的关怀、协助、体谅,那么可请可不请的必会减少。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何须扣奖金、扣工资呢?扣者固然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若施之过滥,其作用就大打折扣了。这与刚柔相济之策相较,显然是下策中的下策了。彼此以诚相见,彼此相聚合一;彼此仇隙不断,彼此相争不休。客观地看,这条明令不仅没有限制住必请之假,反而逼人无事也要请假,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不是二天事假才扣奖金吗?我每个月没事只请一天半,不多但也不能少,你能少我分文?戏之曰定期休整。病假补其余,只要不超过五天,奖金照样拿,戏之曰定期疗养。结果是,请假增多,奖金却未扣分文。

    校务委员会明令:西宁教师星期六下午四点半以后才能离校,星期日下午必须返校,星期日晚八点以前须到教导处签到,否则按旷工处理。

    如果说前两条明令有点儿不近情理,那么这一条可算是愚蠢至极了。唯一引起的结果只能是招致更凶猛的对抗。星期六可以顺乎其令,而星期日可就由不得你了。国家法定休息日,你有什么权力剥夺?国大耶?校大耶?人大耶?星期一早晨上班前黑压压一大群一拥而入,算我旷工凭什么?本县教师不也是这个时候才到校吗?校纪面前人人平等,何况我又没有误课,充其量算我迟到,你又奈我如何?扣吧,一扣二、三十人,全端着饭碗到你家等饭吃,吃饱了还要争一争,凡事总要讲个理字,你校长就能例外吗?好吧,那就改到星期一上午上班前签到,这总行了吧?可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长途客车不属一中管,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再加上有时免不了轮胎放个气,油箱漏了油,耽搁了时间,我有何法,我有何错?要不你校长派辆儿专车,不可能?那我也没有办法。

    朝令夕改,功效全无,只好被悄悄地束之高阁。

    对抗在升级,在激化,但无人从中受益。

    校务委员会绞尽脑汁,却招招失灵,这时不思改弦更张,反倒变本加厉,一意孤行,不断拿出注定无用的新措施,如此不惜花费全部精力对付西宁帮,又能剩下多少精力去研究学校其他悬而未决之事呢?他们入局者迷,挖空心思必欲置西宁帮服法归顺而后快,殊不知治校根本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而非一味压制、排斥。他们视此常识而不顾,本末倒置,其结果不外是乱了人心,乱了学校,乱了诸多子弟,他们有何受益呢?反之,西宁教师分配时的失落感日趋强烈,又要穷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自身之难:有的已届婚龄,但西宁的女子不嫁湟源郎,苦恼异常;有的家有高堂父母无人服伺,焦灼异常;有的夫妻分居,天各一方,相思绵绵,痛楚异常。内心境况已经是苦不堪言,还要尽全力抵御来自校方日甚一日的压力,唯求生存,又能有多少心思用在教学上呢?他们又有何受益呢?

    误人子弟,续于此焉!

    整体对抗愈尖锐,就愈加广泛地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即将来临……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一九八四年寒假过后,三月一日湟源一中如期开学。

    例行的全校教职工大会开罢,副校长递给一位西宁教师一张小纸条,上面疏疏落落地写着几个字:XX到县教育局报到。

    这张纸条很象是随手书就,既无抬头,也无落款,连那象征权力、无处不在的鲜红的大印也没有。但也就是这样的一纸白条,就算是关系到一名教师身家利益的调令了。内容简单、明确,不容抗拒,只此一端,可见调动与被调动之间关系之一斑。问及调动缘由、去向,副校长讳莫如深,端起架子神秘地说:去了就知道了。

    教师的地位由此可推,就象是棋枰上一粒小小的棋子,任意腾挪,毫无顾忌。也不知有多少人,大声疾呼了多少年,应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尽管疾呼者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但也由此可以反推教师的实际地位如何,否则为何要提高呢?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一段逸闻:某学区教育干事拍着教师的肩膀鼓励着:好好干,有机会提拔你到供销社去当售货员。可笑?可悲?还是一种历史的误会?

    教育局答复:调申中公社中学工作。

    寒风乍起,飞沙走石,尚方宝剑寒光凛冽,摧人心魄。

    全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西宁帮顿时目瞪口呆,举足无措之余,其潜在的脆弱性在寒光激射中尽现原形。

    有的人噤若寒蝉,唯恐殃及自身,不敢请假,深居简出;更有的人四处奔波,讨好酒神,以求保全渺小的自我。

    这也难怪,西宁帮中为数不少的人对聚帮对峙是抱有幻想的,无非是藉此能产生一种既与己无害,又能威慑领导的作用,使佩剑者拔剑时有所顾忌,在自我得以保全的基础上,以窥调回西宁的机缘。一纸白条明明确确地宣告这种天真,一厢情愿的幻想犹如一触即失的肥皂泡。此既无效,另寻它策,也属人之常情,但也注定了这一辈子都将受人摆布的可怜命运。

    西宁帮濒临全线溃散。

    但不管私心如何,每一个西宁教师终将面对一个严酷无情的现实:今者他人,明者谁人?只要凌厉无比的尚方宝剑所向披糜,那谁敢保证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横扫一中呢?这岂不是只有先后之别,而无去留之分了吗?更何况校长大权独揽,与西宁帮积怨颇深,量小不容人,即有此剑在握,动辙挥舞,逆其者亡,那只有唯唯喏喏,任人宰割,这又比下公社强到哪里呢?反复权衡,与其迟早得下,不如奋力一争,最坏的情形不也就是下公社吗?

    这件镇山法宝过于凌厉了,凌厉得连人的后路也一齐斩断了。

    西宁帮在没有退路的形势下,终究没有溃散,反倒更加坚定,更加明确需要干什么了。

    身处险境,孤立无援的西宁帮准备背水一战。

    落魄的凤凰们开始认真、慎重地商讨对策。

    意见比较一致的是对形势的分析。这次调动的真正主谋是一中领导,教育局显然充当着顺乎其言,为其后盾的角色。这就为奋争提供了条件。因为如若这种估测有误,那么由教育局一手导演的事实将使奋争碰到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人员调剂,明正言顺。对此抗争,不仅毫无功效,反会陷入被动。因此,不管实际情形到底如何,抗争的矛头直指一中领导,而避开教育局,双方者留有回旋余地,进则可趋,退则可归,方能一举奏效。好在一中领导的把柄无需杜撰,手到擒来。

    校领导不只一次地曾在各种公开场合以下公社进行恫吓,这是有耳皆闻,有目共睹的。甚至指着鼻子斥之曰:你早该下去锻炼锻炼了,那更是家常便饭,屡见不鲜了。抗争的理由为:抗议在〃 正常调动〃 为幌子,借此整人,这既符合逻辑,又能广泛地获得同情。因此,抗争的基调敲定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