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些,公叔瑾的心有点儿冰冷,没想到,到了这种关键的时刻,就连他的儿子都开始和他离心离德了,反倒是清露能毫无顾忌地直言不讳,不,他应该理解的,当初的他,又何尝不是如此?!所有的皇家,尽皆如此!
道理是懂得的,感受却是孤寂的,偏生此时的公叔瑾,无人可诉。
四皇子应下,告退,睿儿和他一道离开,两人分开时,睿儿说,“四哥,我总觉得,姨母还有旁的主意。”他不相信,清露答应的事儿,会没去做。
四皇子说,“等回头父皇应了我的差事,少不了还会去请教秦夫人。”他明白,若是他没有通过清露的这场考验,清露是不会告诉他的,也是,连自己的意志都不坚定,又怎么能成事?!还不如压根儿就不做了!
在这兄弟两个离开之后,公叔瑾独自登上了阁楼,高高的宫墙之外,瑰丽的王府隐隐露出了一角,让它看起来仿佛触手可及,实际上却是咫尺天涯。
公叔瑾默默地看着王府,眼前不断地变幻出:公叔宁风光霁月般的俊颜、清露娇俏可人的笑容、秦怀恩威猛如山的风姿、甚至还有睿儿那稚气已脱满是孺慕的面容……
每一个都有着对他来说不同寻常的温暖,可他的身边只余下明媚的阳光也驱不散瑟瑟的秋意,以及刻入骨髓的孤独。
公叔瑾的心一阵微微的抽痛,当他不由自主地抚上胸口时,他明白,他的心悸又发了。
他这次犯病程度很轻微,连御医都没召,只有贴身侍候的人知道——他并不敢影响即将到来的朝中风暴。
三天之后,四皇子再次拜访了清露,屋子里还是上次的那四个人,这让四皇子明白,清露这回要说的话,一点都不比上次的简单。
但自以为准备充分的四皇子,还是直言道,“秦夫人,我已经决定奏请父皇领这次的差事了,还有,父皇已答应了全朝减税一事!”
“好啊!”清露轻轻点头,她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但四皇子真的有吗?随手递出了已写好的“计策”,不多,只有三条,因为这种所谓的计策,还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实施,所以依旧处于保密阶段,并未经过群策群力地商讨,简短得很,寥寥数语,一眼就能看完了。
四皇子先是大喜,“此计甚妙!如果这样做,何愁父皇的政令不能实施啊?!”
睿儿也连连点头,心情激动,他就知道,姨母还是一心为朝廷办事的!
清露却不笑,只是轻飘飘地来了一句,“好啊,那四殿下就拿去吧!”意味深长地说,“在这之前,别忘了让皇上先行审阅。”
四皇子猛然间想到了什么,全身忍不住轻颤起来,睿儿的脸上再次挂上了同情,先看了四皇子一眼,又对清露张口欲言,想了想,却终是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清露对睿儿的表现非常满意,和秦怀恩一道起身离开。
四皇子怀揣清露的计策,薄薄的一张纸却让他感到重逾千斤,还有种灼热感,让他很多次都想把这东西直接丢出去。
四皇子想起,上次他在宫中和睿儿分手时,曾誓言旦旦地说要领了差事再来王府问计,对此,清露的态度是不置可否,而他方才去宫中求见父皇时,父皇也没说就把差事交给他,而是让他先来王府,结果到了这里,清露二话没说,就把这计策给了他。
四皇子在王府门前犹豫了好久,睿儿一直默默地陪着他,这让四皇子增添了一些勇气。
终于,四皇子还是上马往宫城而去,这并不是因为他已做出了决定,这次清露给他出的题目,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他只是想起,宫中,父皇还在等他的消息,他无论如何也要去给父皇一个交代。
睿儿打马跟上,心情同样沉重,别说四皇子了,就连他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四皇子直接跪倒在公叔瑾面前,未语泪先流,只是递上了清露给他的那张纸,却一言不发。
睿儿没有随四皇子一同跪下,他轻悄悄的绕过了四皇子,站在了公叔瑾的身侧,身姿笔挺,面容肃正,用实际行动在这父子两人之间,做出了无比明确的选择,唯有偶尔飘向四皇子的眼神,带着淡淡的哀伤。
公叔瑾看那张纸所用的时间远比四皇子要长得太多了,而他看完了之后,首先感到的竟然是一种遗憾:这不是清露的亲笔,而是秦怀恩的代笔!
尽管秦怀恩上的折子不多,但因字迹的风格过于明显,还是让他印象深刻,随后,他便明白了清露这样做的原因,心中又升起了一阵波澜。
放下手中的东西,公叔瑾先看向了身边的睿儿,“朕若是将这差事交与你,你可愿去做?!”声音很是平稳,不辨情绪。
睿儿坚定地答道,“睿想过了,这差事睿不能开口争,但只要皇伯父信得过,睿一定会去做,并竭尽全力将它办好,哪怕姨母不喜!”字字掷地有声。
短短的时间内,他已有了决断,他首先是父王的儿子,然后才是师傅的徒弟,姨母的外甥,而他相信,姨母既然能拿出这样的计策,就一定会支持他的!
四皇子听了睿儿的话,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再次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比不过睿儿的。
清露的这三条计策中,让四皇子如此为难的是第三条,确切地说,是使用这第三条计策的人的身份,尽管那上面只是含糊地写道,“文官精神领袖”,但四皇子却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到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趟差事若是办下来,办差的这个人注定会在文官当中一呼百应,而接下来,要经受的就是皇上的忌惮,尤其是身为皇子的他!
961。第961章 一个极高的评价()
公叔瑾今年还未满四十五岁,再当二十年的皇上,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可别说二十年了,就是十五年、十年,这其中又会发生多少事?!
试想,为了办这趟差,四皇子先是将以凤家为首的世家大族乃至皇族得罪了个遍,基本上就成了孤臣,接下来,又要被最大的依靠父皇忌讳,那他还有活路了吗?
他这么拼来拼去,无非就是为了离那个位子更近一点儿,而不是更远一点啊,假如到了最后,他什么都得不到,他图的又是什么?!
可他又要怎么解释,才不过是过了短短的功夫儿,一心求差的他就变卦了呢?是不信任父皇会是个宽容大度的人吗?实际上,就连四皇子都觉得,这样要求父皇,简直是太过份了,毕竟,皇权不是其他啊!
甚至,就算是父皇此时毫不犹豫地将差事交给了他,他也是不愿意接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谁又知道父皇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改了主意呢?!与其到了那时剪除他的党羽,给他雷霆一击,还莫不如他私下里悄悄积攒势力!
公叔瑾抬起手臂,重重地拍了拍睿儿已变得厚实起来的肩膀,“好!你是我们公叔家的好儿郎,但是朕,是不会把这个差事交给你的!”他换了自称,就表示这个决定已无法改变了。
睿儿并没有遗憾,也没有伤感,秦怀恩已经堪称全朝最有影响力的武将了,他若是再涉足文臣,这权柄就实在太重了,况且,清露这计策哪里是简单涉足那么简单啊,“领袖”两个字着实吓人!
而公叔瑾接下来的解释,却让睿儿动容了。
公叔瑾说,“我欠你父王,欠你姨母的,实在是太多了,怎么可能再让你去做这样的事儿?慢说你姨母舍不得,就是我,也舍不得你啊!”到了此时,公叔睿也好,秦怀恩和清露也好,还有什么必要非得去用这种得罪人、遭忌惮的方式,争权夺利呢?
既付出高昂的代价又要背黑锅的事儿,公叔宁已经为他做了一次了,够了!真的够了!
睿儿的泪水也缓缓地滴落了下来,他想说什么,公叔瑾却不给他机会,站起身来,走到了四皇子的面前,声音放得极轻,却字字清晰,“我知道,你很为难,但你想过没有,清露写下这计策时,她有没有为难?”
四皇子带着惊愣抬头。
公叔瑾并没和他对视,只是抬头看向了虚空之处,“什么是忠?什么是襟怀坦荡,无事不可对人言?清露用这份计策都做到了,在这一点上,我不如她!”他若是不防备清露,为何在做事之前,急巴巴地把他们从西北叫回来呢?
公叔瑾终于给了清露一个极高的评价,远超以往,这意味着,通过这次的事儿,他算是对清露和秦怀恩彻底放心了。
接着,公叔瑾又感叹道,“阿宁好眼力啊!在识人上,我不如他!”清露这样的女子,他没有加以珍惜,以至于硬生生地错过了,到了此时,佳人再难得,末了他再加上了一句,“秦怀恩运气很好!”他依然认为,秦怀恩完全是由清露“制造”出来的,这个倒也是有些道理的。
公叔瑾走了,带起了一阵轻风,留给两个孩子一道孤独的背影。
四皇子很没有形象地跌坐在了地上,直到睿儿走过来,轻轻地扯了扯他的衣袖。
四皇子借势起身,先是怅然而笑,继而是哈哈大笑,最后又给睿儿施了一个礼,在睿儿避开的过程中,他飞奔出了御书房,直奔自己的府邸,整个过程中,没对睿儿说一句话。
但睿儿完全理解四皇子在这短短时间内的心路历程,知道了他的最终决定。
是的,四皇子终于明白了,他和睿儿差在了哪里:不是睿儿有公叔宁的余泽,有公叔瑾的关怀和信任,有清露的智慧和财力,有秦怀恩的武力支持……
而是,每当遇到事情时,睿儿首先想到的是皇上的利益、朝廷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私利,哪怕明知道有些事儿会受到猜忌,会得不偿失,乃至付出良多……
每个人都想拥有公叔宁那样的兄弟、亲人,可是又有没有人想过,自己愿不愿意变成公叔宁那样的兄弟和亲人?!
当他开始反复思量、和幕僚们商讨这件差事的利与弊时,他就注定无法做好这件差事了,因为他把他个人的利益,放在朝廷和父皇利益的前面,他忘记了身为公叔家子孙的责任,应该是先保护家族的利益,再筹划个人的!
这一点,睿儿却做到了!
同样的,清露也做到了!
或许应该说,就因为清露率先做到了,睿儿才能做到的!
四皇子还记得,第一次去王府,当清露问到,如果秦家多吃多占了公叔家的东西,睿儿会不会阻止时,睿儿是没有回答的,而没有回答,其实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试想,就连身为父皇亲生儿子的他,爱逾亲子的睿儿,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都要顾忌父皇的猜忌,那么清露要拿出这样可谓百无忌惮的计策,又要将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利益置于何地?!
对于清露的这种做法,父皇给出了明确且公正的评价:这是真正的忠!这是胸襟!
这样的胸襟,四皇子以往是根本就没有的,但是现在,他有了!
他是姓公叔的儿郎,怎么能被一个姓秦的女子比下去呢?!不,就连睿儿,他也不愿甘居人后!
四皇子没再私下里到父皇那里请什么差,而是在接下来的十多天中,上了数道折子,既然他想为父皇分忧,为朝廷尽忠,他为何要躲在父皇的身后,非得等拿到了父皇的旨意,才有所行动?!
做为一个忠臣,他应该想父皇之所想,忧朝廷之所忧,哪怕所有的怒火都朝向他,他也不在乎!
在折子中,四皇子激烈地抨击了朝廷田税律法方面的“积弊”,因为有了清露的指点和计策,他言辞恳切、感情饱满、有理有据、准备充分,而到了此时,酝酿已久的朝堂大风暴,终于到来了。
962。第962章 两句很厉害的话()
睿儿回到府中,先向清露转述了宫中发生的所有事。
清露听了,也愣了半晌儿,说实话,她真没想到,公叔瑾会对她评价这么高,会对睿儿这么好,四皇子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做决定能这么果断。
“皇上这人,还真是不错!”这是清露第二次这么说了,“四皇子这回,也该长大了!”轻轻地咂了一下嘴,“这怎么话说的呢,我给你们公叔家都教导了两个孩子了!”貌似有点亏,但符合长远利益。
睿儿一直静静地听着,看向清露的目光,满是崇拜,他很骄傲,他有这样的家人!
清露有点受不了了,“睿儿,其实我没皇上说的那么好,是这样,主要是你师傅太能干了,你想想,若是有足够花用的干干净净的银子,我何必冒险做那些苟且的事儿呢?若是有实力保护好阖家平安,不受欺负,还争这个权有什么意思?我看着四皇子,都替他累得慌,还那么穷!”连潘芷瑶的嫁妆都得动用。
睿儿眼中的崇拜维持不住了,尤其是听到清露嫌弃四皇子穷时,额头微微冒汗,可是,和自家比起来,四哥的确是穷了一点,话说,谁和自家比起来不穷呢?就连皇伯父都一个劲儿地银子不够花,接了姨母的军费呢!
秦怀恩则小心翼翼地问,“那这样的话,我有什么毛病,你也不会怪我了吧?”他是有短处的。
清露一时没反应过来,“你有什么毛病?”因为到了现在,有些事儿大家还是习惯于瞒着她。
秦怀恩讷讷无语。
睿儿大汗淋漓了,他很清楚秦怀恩的毛病是什么,但他不能说,更解决不了!
他只是觉得师傅能把这种事儿和朝中大事儿混到一起谈论,脑回路的确是和常人大不相同的,也不知道,皇伯父和四哥若是知道了会怎么想?
不,睿儿打了个冷战,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的好,不然的话,他们也一定会和自己一样,有梦碎的感觉!
现在满脑子国家大事的清露,没精力深究,随口告诉秦怀恩,“自然是不怪的!”都老夫老妻了,有什么毛病都忍了。
秦怀恩松了一口气。
清露却叹了一口气,“行了,咱们啊,就是这劳碌命,快点准备人手吧,先编戏,然后那第二条和第三条,也得好好商议一下,现在那些都是大框!”其实就连大框她都没写全,就为了好好吓唬吓唬四皇子来着,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公叔瑾貌似接受了她特别方式的表忠心,她好像闻到了自由的味道。
睿儿如蒙大赦,立马去安排了。
就这样,在四皇子上折子的同时,王府中鼓乐喧天,人声鼎沸,戏班子一听说清露要编新戏了,都乐疯了,实在是清露已沉寂了太长时间,以往的戏和曲子啥的,早已不新鲜了。
睿儿的外书房中,灯火也经常亮到深夜,顾谢和小厮们再次大显身手。
睿儿尤为忙碌,本来因他年幼,是可以不上朝的,但怕四皇子在朝堂变成众矢之的,他还是不召而至了。
结果这一看啊,哪里是什么“众矢”,根本就是四皇子一个人单挑,睿儿虽然口才一般,在言辞上帮不上什么大忙吧,但他的态度始终十分坚定,这让很多人因顾忌王府,而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四皇子压力大减。
除此之外,睿儿还私下里联合其他的皇子,想要组成一个“公孙子孙联盟”,要知道,除了五皇子外,排行六、七、八、九的几位皇子,也都十来岁,懂事儿了,他们都是顺帝大行之前生的来着。
可效果很不理想,简单说来就是一无所获,反倒是其他堂兄弟,有两个很积极,让朝堂上四皇子和睿儿终于不再形单影只了,可这两个人的目的不纯,四皇子和睿儿并不敢对他们透太多的底儿。
清露倒是挺悠闲的,她只负责出主意,煽动情绪,连剧本都只提供梗概,并负责审查和修改。
秦怀恩也挺闲的,清露这胎特别安静,他只管看孩子就是了,旁的事儿,他觉得都和他无关。
睿儿看着他们感叹道,“师傅,姨母,还是你们厉害,现在朝堂上,所有的武将全都噤声了!”竟然毫不费力就做到了。
早在四皇子上折子之前,清露就通过潘夫人,教给露城家眷们两句话,是在其他武将家眷来打探消息时用的。
一句话是,“既然全朝军中都要采用积分制了,其实在哪里从军都一样,尤其是现在西北已经不打仗了,赚不到多少银子了!”
第二句话是,“银子还是小事,主要是不打仗的话,这太影响升迁了!”
只要这两句话一出,听到的武将家眷准保神色变得慌张起来,再撑一会儿就会告辞,随后,武将们就老实了。
这是因为大楚大量屯兵的地方,除了西北之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南三处,随着西北采取积分制的消息传来,这三处的将领,也闻风而动,纷纷要求治下采取积分制,使得朝廷的军费大增。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在秦怀恩上缴了露城,清露养了露城军,整个西北都无需朝廷另行支付军费的情况下,朝廷还是会有军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