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张灵风和沈玄来下院找唐易游玩,待日落时,二人才返回。
唐易送两人走后,回转东院,路至闻道阁时,突感有真元波动,心中疑惑:“已然日落时分,怎会有人在此。”
不过唐易也未有探寻之意,左右都是下院弟子,又未规定不许在闻道阁修炼。
正要转身离去,突然里面真元激增,有几分不稳。唐易脸色骤变,心知不妙,忙进去探看,只见离奈坐于蒲团之上,面色通红,显得颇为狰狞,嘴角隐有血迹,似走火入魔之像。
当下也顾不得许多,一个闪身便到离奈身后,十指微动,连点太冲,百会二穴,又运起真元,送于离奈体内,运转全身,助其平复。
幸而唐易及时赶到,救治得当,几个周天,离奈吐了口血,总算保住性命,修为也只是稍有折损。
待他醒转,看见唐易,脸上闪过复杂之色,挣扎着站起身:“多谢师兄。”
唐易静静看着他:“无妨。”
离奈自是有些尴尬,便转身告辞离去。
唐易也不阻拦。
可刚行不远,便停下脚步,脸上略有几分犹豫,随后便转为坚定,转身朝唐易长稽一礼:“请师兄教我。”
唐易点点头,若是离奈就此离开,唐易自不会管他,但他现既能放下心中不平,唐易也会顾及一二同门情意。
“道心有碍。”淡淡一句,唐易便飘然而去。
待唐易走后,离奈直起身来,若有所思,他踏入九层境界已有两年,离家本身就为修真大族,根基打的自是牢固,又是天资不凡,潜心修炼,筑基应不成问题,可唐易却成了他的心障。
他自小就冠绝同辈,自从遇见唐易后,处处受到打击,不自觉间心性落了下乘,此次也是因急于筑基,才得如此下场,多亏唐易相救,不然走火入魔,后果不堪设想。
但也正因如此,承蒙救命之恩,反倒打开心结,现在想想,这一年多来,不过是自己太过矫情而已,想通这些,离奈畅然一笑,摇了摇头,迈步而出,颇有海阔天空之感。
……
自那日后,离奈去了心障,修为也很快恢复,更不再刻意避着唐易,若有疑惑,便主动请教,执以师礼。
唐易暗叹,不愧大家族出身,虽有少年意气,但能及时调整,其天赋异禀,若有不懂,一点即通,令唐易也多出几分欣赏。
离奈对唐易更是佩服至极,无论是何难点,俱能信手拈来,轻易解决,早已忽略了唐易年龄,将其尊为师门长辈一般。
终有一天,离奈把多年修行所得融汇贯通,在唐易护法下,开始闭关。
去了心头枷锁,离奈这些时日自是进境惊人,虽真元没有增加,但对境界感悟却是突飞猛进,故而此次突破,无惊无险,再出关时,已然成就筑基。
此次之事,轰动全院,因离奈算是这批弟子中首个从下院筑基成功的。
余下之人心中感慨万千,一是羡慕离奈天赋,虽不如唐易,但也令众人仰望,二是佩服其道心,唐易刚主管下院之时,众人对离奈行为有目而睹,自有几分明了,后离奈能放下心中不平,虚心请教,实属不易。
若唐易只是修为高深,诸人不过羡慕仰视而已,但纵观唐易一年为人处世,在下院主事公平,未因欣赏芊芊而厚待其,亦未因蓝亦世出言不逊,而苛待于他,无论是谁请教,俱尽职尽责,耐心讲解。而今离奈能够筑基,也多亏唐易缘故,故此众人无不拜服。
而后唐易送离奈去了太玄峰,拜见太玄子,此次只有太玄子和清风两人,不见其余首座。
其实唐易不知,上回五脉首座齐聚,一因百年收徒之故,二因唐易实在太过妖孽,居然悟通道禁三千,更是门前筑基。
离奈虽悟通九百道禁,在太玄仙门中资质亦是顶尖,可也劳驾不了几位首座。
大殿之中,太玄子悠然一句:“太古之初,妖魔肆虐,人族式微,后幸道祖出手,鼎定九州,本门太玄祖师,奉道祖之命,执掌灵州,开创太玄仙门,传下道统,让我等芸芸众生有了长生之望,至今已有百万载,离奈,你今既已筑基,自为我内门弟子,太玄五脉,你可任选一脉,以为修行。”
唐易在一旁不禁无语,此番话颇为耳熟,合着每位弟子入门,都是如此这般,一旁清风面无表情,显然早已习惯。
离奈倒是激动异常,本就是少年人,能成为梦寐以求的内门弟子,自是心中波澜起伏。
声音微有些发颤:“谢掌门,弟子愿往归一峰修行。”
太玄子微微点头:“可。”便定了其传承。
第24章 洞天()
而后两人躬身告退,出了门去,唐易不禁问道:“不知师弟为何不假思索,便选了归一峰?”
离奈此时已经平复许多,闻听一笑:“师兄有所不知,我离家有不少前辈,皆在归一峰修行,我自不能去往它处。”
唐易恍然,原来如此,看来离家确实人才辈出。其实灵州很多家族都是如此,和仙门共存共荣。
唐易送离奈去了归一峰,自有人接应,后续之事也不用他再操劳,便回了下院。
许是前有唐易后有离奈做为激励,下院其余弟子修行起来更为刻苦认真,凡至练气九层,纷纷准备闭关突破筑基,尤其是若风这种本就生于太玄,又早于众人入门之人。
唐易不得不召集几位长老,联手把这股风气压了下去,但也未损众人上进之念。修行若是随波逐流,注定一事无成,若是贪功冒进,足不可取。
慢慢的,下院之中,达到九层境界之人越来越多,而面临筑基的弟子也日渐增多。
对此,唐易和三位长老,就少了几分功法上的指点,多了些许境界变化的感悟,令众人收获良多。
山中无岁月,悠悠千日过,又是八载光阴,唐易在下院也执掌了九年。这些年间,唐易已然长成一位翩翩少年,外貌隐隐与前世有些相似之处,但凭添了几分恬淡之意。修为并未长进多少,只是晋入中期境界,着实体验了一把修习《溯元经》之艰难。
唐易只是积攒真元,却也不比同门师兄缓慢,另有《道德经》之助,没了瓶颈之忧。现如今一身真元浑厚无比,不在寻常筑基后期水平之下,令沈玄大呼妖孽!岂知他自身从初期到中期整整耗费了十年光阴,可他修习的功法并不是唐易那般进展缓慢。
更为重要的是,唐易这几载时光,把上次所得《先天一气大擒拿》修炼圆满;玉简上的小神通也逐一修习;灵字之术更有长足进步,随手可施。虽是境界未曾有大的突破,但较之以往,却多了不少自保手段。
当然,这些年来不止唐易大有长进,大师兄张灵风也已游历天下,寻求还丹机缘,沈玄则突破了后期境,离奈资质本就极高,在归一峰又有长辈照管,修行自是顺风顺水,有了筑基初期圆满境界,再略做积累,离破入中期不远也。
诸如若风,落芊,李立等人也入了内门,亦有弟子超了年龄,离别下院。虽是短短九载,日后或是仙凡之别。唐易在众弟子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却是前人不曾达到的。
因之前授课之师,均为外门弟子,而从下院成就内门之人,虽心存谢意,却并不崇敬。然唐易不同,执掌下院,公正严明,又是此批弟子中首个筑基有成的,颇获众人敬服。
上月,得清风传讯,唐易与三位长老交接完院中事务,就此不再主管下院。
三位长老及院中弟子明知唐易不可能永久留于此地,但心中还是恋恋不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遂自发聚在一起,恭送唐易。
唐易眼望众位师弟师妹,心中感慨万分,摆了摆手:“多谢诸位。”
遂转身乘鹤而去,余下数百弟子长老齐齐长稽一礼,拱手而拜:“恭送师兄。”声浪震天,冲破云霄。
……
唐易乘着仙鹤,去了太玄峰,清风引领,面见师尊。
太玄子看着唐易,满意道:“这九年光阴,不骄不躁,尽职尽责,难得,难得。”
唐易经历练,更为沉稳:“在其位,行其事,弟子不过分内而已。”
太玄子闻言极为欣慰:“今你修为已然不俗,数年历练,心性更甚从前,我也便放心了。”
唐易也不搭话,猜测应有下文。
果然,太玄子接着说道:“你可知小千世界?”
唐易心中一跳:“弟子不知。”
“我们所处为大千世界,无论资源功法,修行境界,都属顶尖。而另有无数小千世界,或因资源,或因修行,不如我等,这些世界只有斩虚破妄的元神真人方可探知。”太玄子淡淡道:“不过你师祖成就元神多年,经年累积,得了些小千世界位置,今日唤你前来,如愿意,便将你送入其中,传我太玄道统。”
唐易心中震撼,不想师尊竟有此想法。
”你也不必犹豫,九大仙门中元神有成真人,大多去寻小千世界,毕竟我等所在世界虽资源颇丰,若过度开采,势必影响后世,故此探寻别的世界缓解一二,再者若真传下道统,此世界则能于我方世界渐渐融合,打开通往本界通道,若有资质者即能成为门中弟子,也是仙门传承的一种方式。”
唐易渐渐明了,却又担心道:“只怕以弟子实力,不能承此重任。”
太玄子微笑:“此方面你不必多虑,你师祖所留的这些小世界,修为层次并不高深,所以他老人家也不费心探寻,但对你而言,却再合适不过。”
唐易听后有些意动,这些年一直在门中修行,静极思动,自己也确实该去历练几分,当下便允:“弟子愿往。”
太玄子微笑点头:“那你下去准备一番,明日随我去拜见你师祖。”复叮嘱一句:“此事切不可告于旁人。”
唐易告退而去。
待他出了大殿,清风有些犹疑:“唐易未成元神,怎能通往小千世界?”
太玄子微微一笑:“旁人自是不可,因不成元神,则不通法则,若是去往别界,一身法力自是运用不得。但他入门之时,悟通道禁三千,又有师尊相助,自是不成问题。”
清风闻言了然,这也是唐易缘法。
唐易出来后,便去做些准备,他身无长物,一些物品俱在储物袋中,倒也不必收拾了。
大师兄张灵风在外未归,太玄峰上唯有沈玄最为交好,唐易便去作别。
由于太玄子有言在先,故未向沈玄言明去处,只推脱是外出游历,不知何日方归。
第25章 初至()
沈玄自是羡慕不已:“我自入门以来,还从未外出过,师尊真是偏心。”
唐易哑然一笑:“师兄,若师尊真让你游历,照你的性子,可不知要生出多少事端。”
沈玄闻言微有几分赫然,但也心知肚明,太玄子之所以不让他外出,就是看他太过跳脱,要磨一磨他的性子,着实为了他好,当下便把话题岔开:“可这几位师兄师姐都不在门内,现今你再走,唯留我一人,唉。”
看沈玄情绪不高,唐易便出声安慰,好在沈玄本性大大咧咧,不多时便又兴高采烈起来。
因唐易第二日便要出行,两人当晚索性秉烛夜谈,一直到红日初升,沈玄才依依不舍的送别唐易。
两人离别后,唐易便去了峰顶大殿,太玄子见他过来,也不多言,拿出一道灵符,微运真元,两人便不见踪影,只留清风一人守在殿中。
唐易只觉眼前一暗,复明亮时已身处异地,四周灵气居比太玄峰更浓郁几分。
“这是师门洞天,元神真人皆在此修行。”
唐易心中震惊,在太玄近十年光阴,居然不知有此等地方。
太玄子知唐易心中所想,遂解释道:“此地虽连通太玄,却不属太玄之处,乃是当年祖师立下太玄仙门时,施大法力开辟的灵府洞天,与依附灵州的那个小空间有些类似。”
唐易心中佩服至极,这是何等经天伟力,才能以自身开辟世界,果然高深莫测。
随后二人徒步而行。
“此地非元神真人则不可进,为师也是凭掌教令符,才能带你进入,但到了此处,神通法力自不能运行。”太玄子淡淡道。
唐易默然,暗运法力,果无反应,再看周围,小桥流水,山林茂密,鸟悦鱼欢,如真实世界一般。
二人沿着小溪,朝上游行去,不多时眼前呈现一湖泊,微波粼粼,清澈见底。
湖边一老者,坐而垂钓。
老者姓苏,单名一个“原”字,是太玄仙门前任掌教,亦是太玄子师尊,一身修为在元神真人中亦属顶尖,早已开辟洞天,后一直驻守门中。
等二人离的近了,苏原转过身来,带着些许微笑,看着两人。
太玄子恭身参拜,唐易紧随其后:“拜见师尊,拜见师祖。”
“起来吧。”苏原温和一句。
太玄子和唐易复才起身。
“小玉儿倒是收了个好徒弟。”苏原颇为风趣,调笑一句。
唐易不禁一乐,不想师尊竟有如此女儿般的名字。
太玄子微感无奈,师尊总是如此,游戏人间,喜好调侃,不曾想在徒孙面前,亦是如此……
不便续想,否则有不敬之嫌。
苏原神色一正:“唐易。”
“弟子在。”
“你既已决定,我也不复多言,望你勿堕太玄之威。”
唐易自当领命:“弟子定尽全力,不负师祖师尊所托。”
苏原满意的点点头,而后随手一划,虚空中便多出一条裂缝:“此方便是小千世界入口,你进去吧。”
唐易也不犹豫,纵身一跃进了裂缝中,而后裂缝缓缓合拢,再看不出一丝痕迹。
……
“你对这孩子颇为用心。”苏原说到。
“唐易入门之时,弟子便隐有感知,他身上留有我脉祖师道韵,自是多了几分留意,而后拜弟子为师,缘法自然更深一步。”
“这可不同。”苏原笑着摇摇头:“你的弟子不多,但也不只唐易一人,你对他却格外偏爱。”
“就像师兄弟中,师尊最为偏疼我一般。”太玄子接了一句。
苏原仰脸而笑,随即有些怅然:“是为师害了你。”
太玄子郑重摇头:“若不是当日师尊收留,弟子根本无缘踏入仙途,更别说筑基还丹,怕是当日便饿死街头,哪能得这千载寿命,再说承接掌门之位,亦是弟子自愿,现如今虚妄缠身,不过是弟子自身道心不坚,如何能怨得了师尊。”
苏原叹息一声:“你非是道心不坚,而是太过执着于门中事务,一步三算,怎能脱得虚妄,你若愿服延寿丹,为师尽其所能为你寻到一枚。”
“倘若服用此丹,不过再痴活千年,终究不能斩虚破妄,成就元神,又有何用,弟子也不愿再做蹉跎,唯愿唐易不再重蹈覆辙。”
苏原又是一叹:“罢了,各随缘法,你下去吧。”
太玄子朝苏原大礼参拜,三叩首,地上隐显血迹,而后躬身告退。
……
唐易进了裂缝,只觉天旋地转,真元运用不得,幸而神识中《道德经》清光大作,护得唐易周全。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从黑暗中挣扎出来,总算到了地方。
脚踏土地,唐易感慨万千,终是熬了出来。
抬眼四处张望,俱是茂密森林,并无人迹踪影,而四周灵气淡薄,比之太玄相差甚远,但也略略强于大夏。
唐易许是在太玄呆的久了,猛然来此,颇有几分不适之处。
“灵气如此稀薄,就算是有修仙之人,怕也不多。”唐易沉思片刻,决定先行了解,再做打算。
忽而天色沉暗,丝丝细雨随风飘落,这雨滴好似长了眼睛一般,躲着唐易,总落不到他身上。
唐易初来乍到,对此地一无所知,便观赏着林中风景,漫无目的,悠然信步向东行去
一路上无论林间枯叶,或是脚下泥泞,俱是污不到唐易,若是有人目睹,恐若遇仙神一般。
走了有小半日时辰,唐易总算出了林子,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现在眼前,路虽不宽阔,但也有了人迹,唐易便沿着小路行去。
复又一个昼夜,前方隐隐约约座落一座城池,唐易几步便跨至城门,进入其中,只见商户林立,来往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唐易心中感慨,恍若隔世一般,从仙家福地,又重临红尘世俗。
若是求道,这些必不可少,只躲在深山老林不履红尘,练气筑基尚可,缺少了历练,还丹就难于登天,更遑论成就元神。
这也是唐易入太玄仙门后才渐渐明了,若不然以他清净的性子,怎会再回世俗之中。
第26章 白轩()
“二狗,听掌柜的说你昨日得遇武林高人,可是当真?”唐易正行于街上,忽闻旁边酒楼中有人问此话。四